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st metabolism dysregulation and cell tropism identification in human airway and alveolar organoids upon SARS-CoV-2 infec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Rongjuan Pei Jianqi Feng +12 位作者 Yecheng Zhang Hao Sun Lian Li Xuejie Yang Jiangping He Shuqi Xiao Jin Xiong Ying Lin Kun Wen Hongwei Zhou Jiekai Chen Zhili Rong Xinwen Chen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21年第9期717-733,共17页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s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which is spread primary via respiratory droplets and infects the lungs.Current...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s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which is spread primary via respiratory droplets and infects the lungs.Currently widely used cell lines and animals are unable to accurately mimic huma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because of the abnormal status of cell lines(transformed or cancer cells)and species differences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s.Organoids are stem cell-derived selforganized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in vitro and model the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of natural organs.Here we showed that SARS-CoV-2 infected and extensively replicated 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derived lung organoids,including airway and alveolar organoids which covered the complete infection and spread route for SARS-CoV-2 within lungs.The infected ceils were ciliated,club,and alveolar type 2(AT2)cells,which were sequentially located from the proximal to the distal airway and terminal alveoli,respectively.Additionally,RNA-seq revealed early cell response to virus infection including an unexpected downregulation of the metabolic processes,especially lipid metabolism,in addition to the well-known up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Further,Remdesivir and a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potently inhibited SARS-CoV-2 replication in lung organoids.Therefore,human lung organoids can serve as a pathophysiologic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to discover and test therapeutic drugs for 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ARS-CoV-2 lung organoids cell tropism cellular metabolism drug discovery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组织和细胞嗜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淑芸 李通 +6 位作者 方和俊 叶彩燕 黄毅 尹皑 崔敏 夏静 黄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3,共6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可导致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病变,不同IBV毒株的组织嗜性及相应细胞嗜性存在差异。病毒基因组上关键基因或位点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完整性决定组织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可导致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病变,不同IBV毒株的组织嗜性及相应细胞嗜性存在差异。病毒基因组上关键基因或位点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完整性决定组织嗜性或宿主嗜性,位于IBV S1和S2亚基上的单个或多个位点均能决定其组织嗜性和细胞嗜性,但需要进一步探究这些关键位点改变病毒与宿主互作过程的机制;其他基因对IBV组织和细胞嗜性的影响亟待研究。论文就近年来影响IBV组织和细胞嗜性差异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IBV致病机制、重组疫苗、抗病毒药物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亚基 S2亚基 组织嗜性 细胞嗜性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株B87在DF-1细胞和Vero细胞感染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鹏宇 韩金泽 +7 位作者 殷建豪 谢艾伶 吴凤明 刘鼎阔 孙英峰 尤春雪 于晓雪 李留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比较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疫苗株B87对DF-1细胞和Vero细胞易感性,对比了IBDV B87株感染两种细胞后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病毒基因组dsRNA、半数组织感染量(median tissue cu... 为比较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疫苗株B87对DF-1细胞和Vero细胞易感性,对比了IBDV B87株感染两种细胞后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病毒基因组dsRNA、半数组织感染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 50)水平、病毒载量及VP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BDV B87株感染后,DF-1细胞CPE程度高于Vero细胞;DF-1细胞病毒基因dsRNA荧光密度高于Vero细胞;DF-1细胞病毒载量荧光密度高于Vero细胞,且DF-1细胞中病毒滴度(105.423±0.03296 TCID 50/0.1 mL)极显著高于Vero细胞中病毒滴度(102.592±0.03428 TCID 50/0.1 mL,P<0.01),VP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Vero细胞(P<0.05)。说明IBDV B87株对DF-1细胞的感染性高于Vero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87株 DF-1细胞 VERO细胞 感染性 细胞嗜性
下载PDF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研究进展
4
作者 汪婷婷 马青霞 +7 位作者 刘宏莹 许立慧 刘莹玉 宫庆龙 李健明 时坤 冷雪 杜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54-3363,共10页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M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引起的水貂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深入开展对AMDV的研究对于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AMDV基因组全长约为4.8 kb,主要编码2种结构蛋白和...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M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引起的水貂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深入开展对AMDV的研究对于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AMDV基因组全长约为4.8 kb,主要编码2种结构蛋白和3种非结构蛋白,它们在病毒复制、增殖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MDV的复制依赖于代谢活跃的细胞,对于幼貂,病毒感染肺泡Ⅱ型细胞会造成急性致死性肺炎,感染巨噬细胞则会引起成年水貂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等慢性进行性疾病。笔者从AMDV侵入细胞的受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及病毒复制等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阐述。AMD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针对AMDV的商品化疫苗,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灭活疫苗、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上有所进展;抗病毒的新方法,如筛选AMDV耐受貂,提高水貂免疫力和靶向适配体技术为AMD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从AMDV编码蛋白功能、病毒细胞嗜性与复制、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AMDV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AMDV安全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MDV) 分子蛋白 细胞嗜性 致病机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猪口蹄疫病毒对三种动物细胞嗜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锦艳 刘湘涛 +5 位作者 胡永浩 尚佑军 田宏 孙世琪 尹双辉 冯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06-310,共5页
将猪FMDV毒株(O/GD/MSH/86)分别适应牛肾细胞(Bovinekidney,MD-BK)、幼仓鼠肾细胞(Babyhamsterkidney,BHK-21)和猪肾细胞(Porcinekidney,PK-15),研究了FMDV在宿主细胞上的嗜性。结果发现,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CPE),从细... 将猪FMDV毒株(O/GD/MSH/86)分别适应牛肾细胞(Bovinekidney,MD-BK)、幼仓鼠肾细胞(Babyhamsterkidney,BHK-21)和猪肾细胞(Porcinekidney,PK-15),研究了FMDV在宿主细胞上的嗜性。结果发现,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CPE),从细胞液中也未检测到病毒,而在BHK-21和PK-15细胞上能够稳定产生CPE。可见,猪FMDVO/GD/MSH/86毒株不能在MD-BK细胞上增殖,而在BHK-21和PK-15细胞上则增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细胞 嗜性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P2基因突变对细胞嗜性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高立 祁小乐 +5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秦立廷 邓小芸 李凯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细胞嗜性改变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重叠延伸PCR(SOE-PCR)等技术,以vvIBDV HLJ-0504株为骨架构建了两组感染性克隆,并借助已建立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进行病毒拯救。IFA检测、电镜...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细胞嗜性改变的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重叠延伸PCR(SOE-PCR)等技术,以vvIBDV HLJ-0504株为骨架构建了两组感染性克隆,并借助已建立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进行病毒拯救。IFA检测、电镜观察及RT-PCR鉴定均显示:Q253H/A284T双点突变的pCAGGHLJ0504A889/980HRT和pCAGGHLJ0504BHRT共转染DF1细胞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HLJ0504HT),而未进行双点突变的pCAGGHLJ0504AHRT和pCAGGHLJ0504BHRT共转染组未获得重组病毒。上述结果表明,双点突变Q253H/A284T能使vvIBDV HLJ-0504适应非允许细胞CEF,但未进行Q253H/A284T双点突变的vvIBDV HLJ-0504不能感染非允许细胞CEF,因此,该研究表明VP2的Q253H/A284T两个氨基酸突变是vvIBDV细胞嗜性改变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病毒株 病毒拯救 细胞嗜性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嗜肝细胞性和肝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聂兴草 方峰 +3 位作者 李红 董永绥 甄宏 李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1-573,F0002,共4页
目的确定巨细胞病毒(CMV)体外能否直接攻击肝细胞,并建立肝细胞感染模型。方法①人肝细胞系感染:用人CMV(HCMV)AD169毒株感染正常人肝细胞系(L-02)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与L-02共培养细胞,HC-MV感染的HELF细胞为阳性对照;②原代鼠肝... 目的确定巨细胞病毒(CMV)体外能否直接攻击肝细胞,并建立肝细胞感染模型。方法①人肝细胞系感染:用人CMV(HCMV)AD169毒株感染正常人肝细胞系(L-02)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与L-02共培养细胞,HC-MV感染的HELF细胞为阳性对照;②原代鼠肝细胞(PML)感染:用重组鼠CMV(MCMV)感染PML细胞。光镜观察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病毒颗粒,间接免疫荧光(IFA)法检测HCMV抗原;原位杂交法检测MCMVIE基因。PML性质经观察其特征性超微结构和检测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予以鉴定。结果在PML细胞纯度>95%(培养第8天)时感染病毒,3d后>80%细胞出现典型CPE;电镜下胞核和胞质内见大量病毒颗粒;病毒IE基因检测呈阳性。HELF细胞可被HCMV感染;而L-02细胞无论是单独,还是与HELF共培养,其病毒标志物均呈阴性,细胞结构保持正常。结论原代鼠肝细胞体外可受到MCMV直接感染,为CMV肝炎的体外研究提供成功的肝细胞感染模型;而正常人肝细胞系不能感染HCMV,推测其表面HCMV受体发生改变或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肝细胞 细胞嗜性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归巢及分化 被引量:7
8
作者 范冬梅 张子祥 +5 位作者 赵英新 杨铭 张砚君 颜次慧 蒋媛 吕军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MSC)向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归巢及分化。方法:二步法体外诱导HUMSC向肝细胞分化,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时间点H... 目的: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MSC)向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归巢及分化。方法:二步法体外诱导HUMSC向肝细胞分化,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时间点HUMSC中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及白蛋白(albumin,ALB)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观察HUMSC在HepG2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的趋化现象;采用皮下-原位移植的方法建立BALB/c裸鼠的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HUMSC标记CMV或AFP启动子驱动的f Luc,制备成MSC.CMVLuc或MSC.AFPLuc,并将其注射入荷瘤肝组织,IVIS成像系统观察MSC.CMVLuc向肿瘤部位的迁移归巢及MSC.AFPLuc在肝癌微环境中向肝细胞分化。结果:HUMSC在体外诱导培养过程中出现细胞形态学变化证明其向肝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培养后AFP、AL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HUMSC向HepG2肝癌细胞的趋化呈瘤细胞密度依赖性(P<0.01);MSC.CMVLuc注射后2 d迁移并聚集于肝脏,注射后5 d肝脏内发光信号进一步增强;MSC.AFPLuc肝内注射后24 h已向肝细胞分化,注射第7天AFP启动子活性最强,注射第9天活性消失。结论:在小鼠体内外证明了HUMSC具有向肝脏归巢及分化的能力,为今后MSC应用于肝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肝癌 归巢 分化
下载PDF
9株艾滋病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延生 王惠榕 +1 位作者 陈舸 何爱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F003,共5页
目的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液中分离HIV,进行HIV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采集10份福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进行HIV-1的分离,使用含神经氨酸酶(NA)的T细胞培养... 目的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液中分离HIV,进行HIV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采集10份福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进行HIV-1的分离,使用含神经氨酸酶(NA)的T细胞培养液提高病毒分离率,通过检测F24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电镜观察等确定病原分离结果。用H9及MT4细胞对分离的病毒进行细胞嗜性的研究。结果从10例病例的PBMC标本中分离到9株HIV-1,分离率达90%。9株病毒健康株均可感染MT4细胞,引起细胞融合,但8株病毒仅表现为对MT4的一过性感染,只有FJ113分离株表现为M14细胞的持续性感染,传至15代,P24抗原检测OD值仍无明显变化,确定为快/高病毒分离株。结论本方法HIV分离率高,福建病毒分离株主要为M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分离 HIV-1 艾滋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鼠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趋向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姬西团 章翔 +6 位作者 刘卫平 费舟 张剑宁 蒋晓帆 宋少军 宋蕾 梁景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体外和体内对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将原代培养6d的小鼠NSCs悬液离心、收集备用。制备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随后与NSCs共同培养3d。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NSCs,借助立体定向技术于...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体外和体内对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将原代培养6d的小鼠NSCs悬液离心、收集备用。制备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随后与NSCs共同培养3d。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NSCs,借助立体定向技术于胶质瘤动物模型内接种NSCs,观察NSCs在胶质瘤动物模型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小鼠NSCs对C6细胞有明显的趋向性。体内实验见肿瘤组织内满布标记的NSCs。结论小鼠NSCs无论在体外或体内对胶质瘤细胞均有一定的趋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趋向性 胶质瘤 小鼠
下载PDF
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胶质瘤的趋化迁移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鹏 高志强 刘云会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内动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C6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能力及小剂量S缓激肽对其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体外培养、传代纯化。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建立体外趋化迁移模型。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 目的探讨经颈内动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C6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能力及小剂量S缓激肽对其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体外培养、传代纯化。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建立体外趋化迁移模型。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用BrdU标记BMSCs,经荷瘤侧颈内动脉灌注,观察其向C6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以及在使用小剂量缓激肽后对其的影响。结果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传至第3代获得了纯化的MSCs。体外模型中BMSCs可通过聚碳酸酯膜向下室内的C6细胞迁移。经颈内动脉灌注后BMSCs可以存活,并表现出了向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特性。分布区域主要位于肿瘤内部,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位置亦有分布。使用小剂量缓激肽可以明显增加BMSCs通过血肿瘤屏障的数量。结论BMSCs具有通过血肿瘤屏障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的能力,经颈内动脉灌注是其有效的移植途径,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有助于BMSCs趋化迁移进入C6胶质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趋化 缓激肽 胶质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趋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毅 孙爱红 +2 位作者 范存钢 杨仁池 韩忠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及分布规律。从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出MSCs加以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同时做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性质。立体定向接种C6大鼠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模型。将 5 -... 本文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及分布规律。从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出MSCs加以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同时做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性质。立体定向接种C6大鼠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模型。将 5 -溴脱氧尿核苷(5- BrdU)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借助立体定向仪打入胶质瘤模型鼠预定靶区,分为原位组、同侧半球组和同侧脑室组。数日后处死大鼠,灌注固定取脑,制成石蜡切片。以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确定胶质瘤组织的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观察其在胶质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原位组、同侧半球组和同侧脑室组均可见MSCs在胶质瘤组织中广泛分布,而在周围正常脑组织中很少见。特别是在胶质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这一定向分布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胶质瘤组织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瘤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同侧 正常 侧脑室 脑组织 细胞载体 MSC 石蜡切片
下载PDF
诺如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琼 何玉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45-1251,共7页
诺如病毒(Norovirus)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发展,不同类群诺如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病毒体外增殖和衣壳蛋白分别获得真核、原核和植物系统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的... 诺如病毒(Norovirus)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发展,不同类群诺如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病毒体外增殖和衣壳蛋白分别获得真核、原核和植物系统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的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本文从诺如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细胞培养、组织嗜性、流行病学、病毒的感染机制、检测方法和疫苗发展7个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该病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对该病毒的细胞培养、组织嗜性及其疫苗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还对诺如病毒分子进化、检测技术和病毒的传播扩散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细胞培养 组织嗜性 流行病学 感染机制 检测方法 疫苗
下载PDF
河南某规模化猪场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益民 陈家锃 +9 位作者 白云 张洪亮 张秋月 王倩 张武超 叶超 彭金美 安同庆 田志军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437,共4页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病毒(PRRSV)感染及其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了775份血清及21份病料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析,共分离获得了14株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分离株,分别将其命名为Henan-A1~Hen...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病毒(PRRSV)感染及其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了775份血清及21份病料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析,共分离获得了14株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分离株,分别将其命名为Henan-A1~Henan-A14.通过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HP-PRRSV代表株JXA1、HuN4差异显著,同源性仅约为96%.此外,这14株分离株间差异较大,平均差异率达3.44%,呈现不同的变异方向.进一步研究表明,有5个分离株不能在Marc-145细胞中增殖,这是区别于其他HP-PRRSV的重要特征,表明部分分离株的细胞嗜性发生了改变.采用抗HP-PRRSV HuN4株血清对14株分离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5份血清对其中9株分离株的中和活性较低,表明目前分离的大部分PRRSV分离株的中和抗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本研究结果为有效预防PRRS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遗传变异 交叉中和试验 细胞嗜性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潜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瞿海龙 梁璐 +1 位作者 边剑飞 张冰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5年第5期93-97,共5页
干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天然免疫豁免特性、向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多系分化的潜能,使其成为抗肿瘤的一种生物制剂。在肿瘤生长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 干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天然免疫豁免特性、向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多系分化的潜能,使其成为抗肿瘤的一种生物制剂。在肿瘤生长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成。哪种作用占优势,取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类型及来源,肿瘤细胞的类型,干细胞与机体免疫细胞、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癌细胞共培养,可促进干细胞表达该配体,具有抗肿瘤作用。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成的特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 趋向性 抗癌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入胞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思 张丽颖 +1 位作者 蒋洪忠 任林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125,共5页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PEDV的S蛋白同时具有受体结合和膜融合功能。S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细胞蛋白酶对S蛋白的水解激活,病毒膜融合的方式对P...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PEDV的S蛋白同时具有受体结合和膜融合功能。S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细胞蛋白酶对S蛋白的水解激活,病毒膜融合的方式对PEDV的组织嗜性、宿主范围,发病机制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从PEDV的组织和细胞嗜性、细胞受体、入胞方式、细胞蛋白酶等方面着手,研究病毒的入胞机制对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的基础研究及PEDV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细胞嗜性 细胞受体 细胞蛋白酶 入胞方式
下载PDF
禽腺病毒QU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细胞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兵 李玉峰 +2 位作者 王莉莉 马秀丽 田夫林 《家禽科学》 2011年第4期13-16,共4页
QU分离株是一株类似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于鸭腺病毒1型病毒。通过人工感染和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QU分离株接种无特定病原雏鸡未出现临床病症及生长发育障碍,不致死鸡胚,对鸭胚的致死率明显比引起产蛋下降的HS株低。QU株在鸡胚肝细... QU分离株是一株类似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于鸭腺病毒1型病毒。通过人工感染和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QU分离株接种无特定病原雏鸡未出现临床病症及生长发育障碍,不致死鸡胚,对鸭胚的致死率明显比引起产蛋下降的HS株低。QU株在鸡胚肝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且在鸡胚肝细胞上的增殖滴度最高,但不适应鸡胚肾细胞。这些数据说明QU株系对鸡具有低毒力的腺病毒,有可能用作禽用基因疫苗或基因治疗的候选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鸭腺病毒1型 致病性 细胞嗜性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的趋向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乾发 刘卫平 +7 位作者 汪平 费舟 钟俊 刘远杨 伊西才 汪凯 贾晨光 魏礼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的趋向性。方法阿尔法最低必需培养基(α-MEM)、神经细胞生长添加剂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的趋向性。方法阿尔法最低必需培养基(α-MEM)、神经细胞生长添加剂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体外通过Transwell系统共培养BMSCs源性神经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培养基,HE染色分析穿过聚醋酸纸膜微孔的细胞数量;体内在C6胶质瘤模型中移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BMSCs源性神经细胞,免疫组化分析移植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条件培养基诱导BMSCs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核抗原(NeuN)为47%±0.08%,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H)为45%±0.07%及部分巢蛋白(Nestin)为10%±0.04%,体外Transwell结果显示BMSCs源性神经细胞透过聚碳酸酯膜微孔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移植结果显示BMSCs源性神经细胞与BMSCs对胶质瘤的迁移无明显差异(P>0.05)并呈现时间特异性(P<0.01)。结论 BMSCs源性神经细胞对C6胶质瘤有明显的趋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趋向性 C6胶质瘤
下载PDF
HIV-1 B'/C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蕊 孙伟 +3 位作者 焦艳梅 计云霞 魏飞力 吴昊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6期337-339,359,共4页
目的分析疾病进展不同阶段分离的B'/C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长期不进展者和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病毒株,将获得的B'/C毒株进行体外培养,用病毒株感染U87.CD4、GHOST细胞系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比较培养基上清液中... 目的分析疾病进展不同阶段分离的B'/C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长期不进展者和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病毒株,将获得的B'/C毒株进行体外培养,用病毒株感染U87.CD4、GHOST细胞系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比较培养基上清液中核衣壳蛋白p24量的差异来确定某一毒株利用的辅助受体。再利用辅助受体抑制剂TAK-799、AMD-3100验证从细胞系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结果从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的毒株大部分利用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C chemokine receptor,CCR)5辅助受体,部分利用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4和CCR5辅助受体。从长期不进展者体内分离的毒株利用CCR5辅助受体。结论从长期不进展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主要利用CCR5辅助受体。从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主要利用CCR5辅助受体,也有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细胞嗜性
下载PDF
3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与药性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文国 姚俊宏 +3 位作者 陈军 蒋秋冬 姚映芷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考察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与来源中药药性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测定33种中药挥发油的理化参数,采用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考察制得的33种中药挥发油的毒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药性特征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 目的考察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与来源中药药性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测定33种中药挥发油的理化参数,采用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考察制得的33种中药挥发油的毒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药性特征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采用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证明辛味中药归经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是高度相关的(P=0.0411<0.05),并且发现归肝、肺、胃、肾、大肠等经的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小,归心、心包、脾、膀胱、三焦、胆等经的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大。通过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建立一种综合中药药性特征(四气、五味、归经)与挥发油皮肤细胞毒性相关的数学模型(P=0.0414<0.05),发现皮肤细胞毒性小的药性特征组合为凉+苦+归经(肝或肺或肾或大肠或胃),皮肤细胞毒性大的药性特征组合为热+甘+归经(心或心包或脾或膀胱或三焦或胆)。结论药性特征尤其是归经影响辛味中药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归经 皮肤细胞毒性 挥发油 非线性典型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