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water treatment agents on oil-water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被引量:9
1
作者 Guo Jixiang Cao Jingjing +1 位作者 Li Mingyuan Xia Haiyi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5-420,共6页
The emulsion stability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is related to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film strength and the zeta potential of the oil droplet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ater treatment agents (corrosion inh... The emulsion stability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is related to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film strength and the zeta potential of the oil droplet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ater treatment agents (corrosion inhibitor SL-2, scale inhibitor HEDP, germicide 1227, and flocculant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on the stability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reatment agents on oil-water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se agents acting on the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zeta electric potentia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ale inhibitor HEDP could increase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film strength, and it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zeta potential of oil droplets. HED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reduced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 by considerably decreasing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zeta potential of oil droplets. Corrosion inhibitor SL-2 and germicide 1227 could decrease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whereas they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oil-water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and oil-water interfacial electricity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treatment agents oil-water interracial properties emulsion stability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下载PDF
An extended numerical model of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for three dimensional printed cement-based materials
2
作者 Wei JIANG Wenqian LI Xi CHEN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of cement-based material occurs a few minutes after mixing,and the properties of three dimensional(3D)printed concrete,such as setting time,are very sensitive to this.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of cement-based material occurs a few minutes after mixing,and the properties of three dimensional(3D)printed concrete,such as setting time,are very sensitive to this.Against this background,based on the classical Park cement exothermic model of hydration,we propose and construct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oportions of C_(3)S,C_(3)A and quicklime in particular.The calculated parameters are calibrated by means of relevant published exothermic test data.It is found that this developed model offers a good simulation of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of hydration for C_(3)S and C_(3)A proportions from 0 to 100% of cement clinker and reflects the effect of quicklime content at 8%-10%.The unique value of this research is provision of an important computational tool for applications that are sensitive to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of hydration,such as 3D pri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ed cement-based materials cement hydration the first exothermic peak liquid quick-setting agent numerical model
原文传递
Improvement of the FRP Sheet Bonded to Concrete Substrate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发洲 LI Ming +2 位作者 QU Zhengyao HU Shuguang WANG 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W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fine lightweight aggregate with the particle size range of 3.15-4.75 mm used as functional bridge between FRP sheet and concrete substrate. However, problems would appear and how to deal ... W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fine lightweight aggregate with the particle size range of 3.15-4.75 mm used as functional bridge between FRP sheet and concrete substrate. However, problems would appear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 and make it stronger is the key point for this concept. Considering that silane coupling agent(SCA) can provide a better bond on a silicon-containing material surface, it was introduced as a modifying materia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ond quality of the ITZ between lightweight aggregate and cement pas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absorptivity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an be controlled by SCA solutions, and the pull-off bond strengt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microhardness were increased,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optimized microstru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n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S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weight aggregate silane coupling agent interracial transition zone FRP sheet
下载PDF
Microbial self-healing of cracks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4
作者 Xiaoniu YU Qiyong ZHANG +1 位作者 Xuan ZHANG Mian LUO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1期1630-1642,共13页
Cement-based materials are brittle and crack easily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Cracks can reduce service life because the transport of harmful substances can cause corrosion damage to the structures.This review discusse... Cement-based materials are brittle and crack easily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Cracks can reduce service life because the transport of harmful substances can cause corrosion damage to the structures.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microbial self-healing agents for crack healing.Tubular and spherical carriers can be used to load microbial self-healing agents and protect microbes,which prolongs the self-healing time.The area self-healing ratio,permeability,mechanical strength,precipitation depth method,numerical modeling,and ultrasonic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self-healing effect of cracks.Moreover,the self-healing mechanism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bial self-healing agents can repair cracks in cement-based materials in underground projects and dam gates.The difficulti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lf-healing cracks were analyzed.A microbial selfhealing agent was embedded in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which automatically repaired the developing crack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aterials,self-healing crack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based materials cracks microbial self-healing agent MECHANISM intelligent building materials
原文传递
一种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于芳 范维玉 +1 位作者 南国枝 李水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共6页
以绥中36-1低凝环烷基减压馏分油为原料,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用单管降膜式磺化反应器制备了一种石油磺酸盐产物。对磺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反应温度30℃、SO3与芳烃物质的量比为1.2∶1、三氧化硫体积分数为4.2%、稀释剂与原料油质量... 以绥中36-1低凝环烷基减压馏分油为原料,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用单管降膜式磺化反应器制备了一种石油磺酸盐产物。对磺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反应温度30℃、SO3与芳烃物质的量比为1.2∶1、三氧化硫体积分数为4.2%、稀释剂与原料油质量比为1.25∶1、稳定60min、老化温度40℃、老化30min的条件下,石油磺酸盐产物的收率为53.7%,产物有效物含量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适中,具有较宽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面活性强。石油磺酸盐产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有效降低原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与正戊醇、碳酸钠或氯化钠复配后,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3mN/m,适合用作三次采油用驱油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驱油剂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Ⅰ)——增容剂及抗氧剂对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4
6
作者 雷文 余旺旺 +2 位作者 骆嘉言 上官国锦 徐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木粉为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研究,对比分析了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及不同抗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老化前,使用25%的MAPE可使木塑...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木粉为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研究,对比分析了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及不同抗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老化前,使用25%的MAPE可使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分别提高68.65%、29.60%和67.53%,所用的3种抗氧剂同样都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但均将降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热氧老化600h后,MAPE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强度值,耐老化效果优于使用抗氧剂的木塑复合材料,更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使用MAPE及抗氧剂均可提高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但MAPE增容将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起始熔融温度,而抗氧剂却将降低复合材料的起始熔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热氧老化 界面增容剂 抗氧剂
下载PDF
新型潜伏性M-DDM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邢素丽 曾竟成 +3 位作者 王遵 肖加余 杨孚标 邱求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6-199,共4页
利用E-44环氧树脂对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环氧树脂固化剂(DDM)进行了改性,合成了含有羟基的E-44-DDM固化剂(M-DDM)。以所合成的M-DDM粉体为囊芯、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为壁材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技术,首次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聚脲M-DDM... 利用E-44环氧树脂对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环氧树脂固化剂(DDM)进行了改性,合成了含有羟基的E-44-DDM固化剂(M-DDM)。以所合成的M-DDM粉体为囊芯、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为壁材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技术,首次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聚脲M-DDM微胶囊固化剂。该微胶囊固化剂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约为2.54μm。囊壁是TD I与囊芯粉体表面的羟基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的,壁厚约为100 nm。所制备的微胶囊固化剂具有优良的固化性能和潜伏性能,可以在100℃使环氧树脂E-51在1 h内固化,并且其室温潜伏期可达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潜伏性固化剂 环氧树脂 界面聚合法
下载PDF
PMMA/硅铝包覆铝酸锶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勇悦 彭蕾蕾 +4 位作者 淡宜 杨明娇 邹江鹏 张立 赵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6-158,162,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铝包覆(SrAl2O4:Eu,Dy)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硅铝包覆(SrAl2O4:Eu,Dy)之...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铝包覆(SrAl2O4:Eu,Dy)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测定,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发光材料中聚合物分子与硅铝包覆(SrAl2O4:Eu,Dy)之间是通过键合的方式结合;通过荧光光谱和发光亮度测试,研究了复合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和余辉性能,结果表明,在硅铝包覆(SrAl2O4:Eu,Dy)表面共价结合上PMMA后仍能保持SrAl2O4:Eu,Dy原有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硅铝包覆 原位乳液聚合 发光材料
下载PDF
多聚磷酸/乙酸体系对PBO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丹丹 周雪松 +2 位作者 赵耀明 胡健 宁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采用多聚磷酸/乙酸体系并结合偶联剂处理方法对PBO纤维表面进行化学改性,采用扫描电镜和液滴形状法对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纤维表面亲水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单丝拔出试验测定了改性前后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利用X... 采用多聚磷酸/乙酸体系并结合偶联剂处理方法对PBO纤维表面进行化学改性,采用扫描电镜和液滴形状法对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纤维表面亲水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单丝拔出试验测定了改性前后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利用X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多聚磷酸/乙酸体系偶联剂的方法改性后PBO纤维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与水的接触角从大于90°下降到42.8,°PBO纤维/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较未处理样品提高了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多聚磷蘑垒/乙酸 偶联剂 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PDF
界面化学反应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再兴 黄玉东 +1 位作者 刘丽 孙宝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7-540,共4页
采用接枝含有双键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的方法对炭纤维(CF)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前后的炭纤维表面特性通过表面官能团滴定和表面能测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苯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的反应程度,间接评价了芳基乙炔树脂的三键与... 采用接枝含有双键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的方法对炭纤维(CF)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前后的炭纤维表面特性通过表面官能团滴定和表面能测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苯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的反应程度,间接评价了芳基乙炔树脂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的反应程度。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和层间剪切强度(σILSS)测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芳基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程度很高。由于芳基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在界面上的化学反应,使CF/PAA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明显提高,σILSS=43.3 MPa,比未处理试样提高了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偶联剂 聚芳基乙炔树脂 界面化学反应
下载PDF
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界面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秀华 扈艳红 +1 位作者 杜磊 黄发荣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4-50,共7页
含硅芳炔树脂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树脂,它的分子极性小,表面能低,与石英纤维复合时的粘结性能差,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一种结构中含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偶联剂改性... 含硅芳炔树脂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树脂,它的分子极性小,表面能低,与石英纤维复合时的粘结性能差,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一种结构中含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偶联剂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未处理的相比可提升41.5%。XPS、表面能分析、AFM、SEM等分析表征推断,偶联剂的改性机理为偶联剂与石英纤维表面活性基团作用,在纤维表面生成极性官能团,增大石英纤维的表面能,改善了与含硅芳炔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能,使得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硅烷偶联剂 石英纤维 含硅芳炔 界面改性
下载PDF
GFRP/CFRP-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小兵 严波 申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4-1011,共8页
设计GFRP/CFRP-混凝土搭接双剪试验,研究了界面糙化方式、界面剂种类以及界面形成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对GFRP/CFRP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化学糙化(酸化)方式... 设计GFRP/CFRP-混凝土搭接双剪试验,研究了界面糙化方式、界面剂种类以及界面形成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对GFRP/CFRP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化学糙化(酸化)方式可提高界面的机械锚固性能,但降低了固化剂活性,界面剪切强度较物理糙化方式降低29%;1.5%(质量分数)KH550(硅烷偶联剂)界面剂能显著改善GFRP/CFRP-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用其粘接的界面剪切强度较用普通E44环氧树脂界面剂提高66%;GFRP/CFRP-混凝土界面剪切强度随固化压力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0.05MPa固化压力下界面剪切强度最优;常温范围内(15~45℃),固化温度对GFRP/CFRP-混凝土界面剪切强度影响不大,但当温度低于15℃时界面的剪切性能急剧降低,且升温后界面剪切强度仍较常温固化试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混杂复合材料 界面剪切强度 界面剂 固化压力 固化温度
下载PDF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光 叶仲斌 +1 位作者 韩明 张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44-246,250,共4页
将叔胺和卤代烷烃通过"一步法"合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方面的能力及规律,以及动态界面张力特征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 将叔胺和卤代烷烃通过"一步法"合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方面的能力及规律,以及动态界面张力特征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特征不同,在提高采收率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探讨了形成这种规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动态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水泥基界面剂粘结抗剪强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萍 黄政宇 +1 位作者 尚守平 张瑞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0,共4页
研究了在采用不同的界面剂处理下,水泥基砂浆加固混凝土构件的界面粘结抗剪强度,并进行了加固砂浆和基层混凝土的界面处的微观结构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剂能提高界面粘结抗剪强度.超细水泥是一种很好的界面剂原材料.通过加入膨胀... 研究了在采用不同的界面剂处理下,水泥基砂浆加固混凝土构件的界面粘结抗剪强度,并进行了加固砂浆和基层混凝土的界面处的微观结构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剂能提高界面粘结抗剪强度.超细水泥是一种很好的界面剂原材料.通过加入膨胀剂、硅灰和高效减水剂改性后的超细水泥界面剂,有很高的粘结抗剪强度.可再分散聚合物胶粉对界面粘结抗剪强度的改善效果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水泥 聚合物胶粉 粘结抗剪强度 水泥基界面剂
下载PDF
偶联剂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岑兰 陈福林 陈广汉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采用钛酸酯、铝酸酯和铝钛复合偶联剂对木粉进行表面处理,研究对木粉/PVC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SEM电镜扫描发现,铝钛复合偶联剂OL-AT1618能促进木粉在PVC基体中均匀分散,改善两相界面相容性,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 采用钛酸酯、铝酸酯和铝钛复合偶联剂对木粉进行表面处理,研究对木粉/PVC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SEM电镜扫描发现,铝钛复合偶联剂OL-AT1618能促进木粉在PVC基体中均匀分散,改善两相界面相容性,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钛复合偶联剂 木粉 改性 聚氯乙烯(PVC) 界面相客性 分散
下载PDF
孤岛油田调驱试验中高效驱油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业飞 熊生春 +2 位作者 何英 任熵 焦翠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0,共4页
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对两种石油磺酸盐复配结果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可与孤岛油田原油产生最低平衡油水界面张力的石油磺酸盐配方(0.25%KPS+0.22%APS),并通过室内驱油试验验证了配方的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将不同来源的性质和结构... 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对两种石油磺酸盐复配结果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可与孤岛油田原油产生最低平衡油水界面张力的石油磺酸盐配方(0.25%KPS+0.22%APS),并通过室内驱油试验验证了配方的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将不同来源的性质和结构互补的两种石油磺酸盐进行复配,可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3.4×10^(-4)mN/m)。同时证实聚合物的存在不影响油水界面张力平衡值,只延缓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的时间。注入0.3倍孔隙体积的高效驱油剂,能提高原油采收率17%;在聚合物驱后注入时间越早,最终原油采收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高效驱油剂 石油磺酸盐 界面张力 等值图法
下载PDF
新型Gemini表活剂的合成及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海明 孟祥灿 +5 位作者 康万利 黄经纬 李渊 徐海 路传波 傅建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392-395,共4页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通过1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Sodium dioleoylamino cystine,SDOLC),并利用界面张力仪研究了SDOLC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地层水配制质量分数为0....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通过1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Sodium dioleoylamino cystine,SDOLC),并利用界面张力仪研究了SDOLC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地层水配制质量分数为0.10%的SDOLC溶液,可以在低碱质量分数下与大庆油田原油达到10-2mN/m量级的界面张力。Ca2+和Mg2+的存在使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升高,络合剂羟基乙叉二膦酸四钠HEDP.Na4可以屏蔽Ca2+和Mg2+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增强体系的耐Ca2+和Mg2+能力,并降低碱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合成 油水界面张力 络合剂
下载PDF
新型防水锁处理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美龙 刘国霖 +2 位作者 王荣茹 孔玉明 刘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7,115,共3页
针对双河油田维护作业后水锁引起油井大幅减产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新型防水锁处理剂,其由质量分数为0.5%的SATRO、质量分数为0.05%的烷基磺酸钠和质量分数为0.03%的FX-02组成,并对该防水锁处理剂进行了配方筛选以及性能评价... 针对双河油田维护作业后水锁引起油井大幅减产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新型防水锁处理剂,其由质量分数为0.5%的SATRO、质量分数为0.05%的烷基磺酸钠和质量分数为0.03%的FX-02组成,并对该防水锁处理剂进行了配方筛选以及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新型防水锁处理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使得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10-3mN/m),同时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3h内破乳率达90%以上。室内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防水锁处理剂注入量为10倍孔隙体积,温度为70℃,驱替压力为0.3MPa,反应时间达到8h时,岩心渗透率保留率达85%以上,能够有效预防乳化堵塞和水锁效应对地层渗透率的伤害。现场已推广应用该防水锁处理剂12井次,有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效应 防水锁处理剂 界面张力 破乳 双河油田
下载PDF
低张力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克亮 冯晗 +1 位作者 孙丽静 吴岩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为充分发挥二元低张力体系提高驱油效率和二元泡沫体系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开展了聚合物驱后二元低张力体系与二元泡沫体系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采用气流法筛选出的CYL表面活性剂发泡能力强,与无碱表面活性剂具有良... 为充分发挥二元低张力体系提高驱油效率和二元泡沫体系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开展了聚合物驱后二元低张力体系与二元泡沫体系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采用气流法筛选出的CYL表面活性剂发泡能力强,与无碱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通过界面张力评价实验测得HLX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而且CYL表面活性剂对HLX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影响较小。选择CYL为二元泡沫体系的起泡剂、HLX为二元低张力体系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聚合物驱后纯二元泡沫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7.84%,纯二元低张力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5.87%;而边调剖边驱油(0.05PV的二元泡沫体系+0.05PV氮气+0.1PV的二元低张力体系)交替3次的注入方式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4.22%,该体系在天然岩心中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26%。聚合物驱后,采用边调剖边驱油的注入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超低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起泡剂 配伍性 驱油效果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界面模型的路面拼接粘结行为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晓晖 李立寒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建立新老路面拼接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引入界面单元模拟拼接部位界面粘结剂的特征,根据界面单元内应力及张开位移,得出了拼接粘结界面剂的特性参数与临界粘结强度的关系曲线,求出了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拼接结构界面剂的粘结强度临界值,... 建立新老路面拼接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引入界面单元模拟拼接部位界面粘结剂的特征,根据界面单元内应力及张开位移,得出了拼接粘结界面剂的特性参数与临界粘结强度的关系曲线,求出了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拼接结构界面剂的粘结强度临界值,粘结界面破坏时的最大张开位移越大,则在拼接结构中要求的临界粘结强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新老路面拼接界面 界面粘结剂 粘结强度 界面剥离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