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 and geodynamics implications of Middle Triassic gar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 in central Jilin Province
1
作者 JIAO Ji JIA Haiming +4 位作者 PEI Fuping ZHOU Hao ZHOU Zhongbiao ZHANG Ying XU Wenliang 《Global Geology》 2018年第3期151-165,共15页
Zircon LA-ICP-MS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are undertaken for the gar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 in Yitong area, central Jilin Province. The formation age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granite are ... Zircon LA-ICP-MS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are undertaken for the gar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 in Yitong area, central Jilin Province. The formation age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granite are determined, and the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is discussed. Zircons from the granite are euhe-dral-subhedral in shape, and display fine-scale oscillatory growth zoning, indicating a magmatie origin. LA- ICP-MS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gar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s formed in the mid-dle Triassic (243 Ma ). The gar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s have high SiO2 (SiO2 = 74.1%- 76.49% ), rich aluminum (A1203 = 14.47%-14.68% ) and alkali ( NazO + K20 = 4.31%-7.9% ), low Fe203T and MgO (MgO =0.1%-0. 13% , Fe203T =0.46%-1.02% ). The ratio of CaO/Na20 is between 0.17--0. 21. The gar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s in Yitong region are relatively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s)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s) , and depleted of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s)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r and Ba, poor Rb and Y, and negative Eu abnormally (δEu =0.48-0.62) , with Rb/Sr 〈 1. The εHf(t) values and TDM2 of zircons range from + 6. 10 to + 8.00 and from 725 Ma to 814 Ma, respectively. The abov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gar- net-bearing muscovite monzogranites in Yitong area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metasedimentary rock. These granites have high Sr/Y ratios, which suggest they formed in a thickened continental crust. Combined with the coeval granitic rocks in central Jilin Province, we suggested that a significant eollisional and thickening event took place during the Middle Tri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jilin Province muscovite granite thickened continental crust Middle Triassic
下载PDF
Dating for Jifanggou metamorphic complex in central Jilin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Zhongcheng LU Xiaoping +2 位作者 ZHAO Juan TAO Junyu CHEN Mingjian 《Global Geology》 2017年第4期200-207,共8页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ur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 of 1: 50000 including Shulan County map in Jilin,taking Shulan area as the study area,the authors re-delineated the rock type assemblages,e.g. metamorphic rhyo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ur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 of 1: 50000 including Shulan County map in Jilin,taking Shulan area as the study area,the authors re-delineated the rock type assemblages,e.g. metamorphic rhyolite,metamorphic tuffaceous breccia lava,sericite-quartz schist and tremolite altered rock,etc.,and the structural contacts between them. With the help of in-situ LA-ICP-MS U-Pb dating for zirc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zircon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the metamorphic rhyolite,the metamorphic andesitic tuff breccia lava and the tremolite altered rock are 339. 1 ± 1. 3 Ma( n = 27,MSWD = 0. 78),351. 8 ± 1. 7 Ma( n = 21,MSWD = 0.82),and 362.0±1.8 Ma( n = 43,MSWD = 2.2) respectively. The metamorphic complex is actually a set of tectonic melange which comprises the rocks in different types,sources,times,or tectonic settings,and was formed by tecto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jilin Jifanggou METAMORPHIC complex ZIRCON LA-ICP-MS U-PB age tectonic MELANGE
下载PDF
Spatial Structure of Central Places in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 Jili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Shijun WANG Yongchao WANG D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375-383,共9页
Using the radius of gyration from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of fractal dimensions for the four tiers of central places in the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JCUA), Jilin Province, China a... Using the radius of gyration from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of fractal dimensions for the four tiers of central places in the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JCUA), Jilin Province, China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ier: 1) the 1st tier central place, Changchun Proper(not including Shuangyang District), provides the most service functions and has the most stable primate position; 2) the 2nd tier central places, Jilin Proper, Siping Proper, Liaoyuan Proper and Songyuan Proper have unclear statuses and do not provide certain functions; 3) the 3rd tier central places comprise 23 county-level cities, counties and urban districts(including Shuangyang District of Changchun), exhibiting a dense spatial structure that agrees with theory; 4) the 4th tier contain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entral places(248 designated towns), but they are loosely distributed. In this study, a spatial image of the JCUA was created, based on vectorized data of the urban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which was then modified and abstracted to create a hexagonal network covering the JCUA.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place model, the modified spatial image conforms to the K = 3 principle. In reality, however, the growth of some 3rd tier central places should be increased with the cities being upgraded to the 2nd tier so as to overcome that tier′s functional deficiency. The loose distribution in the 4th tier should also be changed. This apparent anomaly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classic hexagon model used to describe the way market areas layout does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However, this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n obstacle to using central place theory. If its assumptions are properly applied, it can still assist research in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 (JCUA) central place system spatial structure FRACTAL spatial image
下载PDF
吉中-延边成矿带镍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4
作者 陈聪 吴涛涛 +7 位作者 李爱 张健 卞雄飞 李晓海 孙求实 苏飞 杨佳林 郇恒飞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4期519-536,605,共19页
吉中-延边成矿带是我国12个重要成镍带之一,蕴含镍矿床(点)13处,镍资源储量超过28万吨,是我国重要的镍矿资源基地.成矿带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在印支期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形成了一系列镁铁-超镁铁质岩群及与之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吉中-延边成矿带是我国12个重要成镍带之一,蕴含镍矿床(点)13处,镍资源储量超过28万吨,是我国重要的镍矿资源基地.成矿带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在印支期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形成了一系列镁铁-超镁铁质岩群及与之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本次研究在红旗岭、长仁两处典型镍矿床基础上,梳理成矿带内镍矿地质与成矿特征,总结镍矿时空分布规律,提取区域镍矿找矿标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与重力、航磁等异常特征,分析了吉中-延边成矿带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潜力,探讨了镍矿找矿方向,为下一步吉中-延边成矿带镍矿找矿行动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矿 镁铁-超镁铁质岩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吉中-延边成矿带
下载PDF
吉林省敦化市松江河金(钼)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陈诗戈 顾尚义 +3 位作者 陈原林 徐爱军 郑朝阳 杨晓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松江河金(钼)矿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产在韧性变形带内的一座中型金矿床(Au资源储量达9 t)。近年来,在松江河矿区五中段至八中段发现大量辉钼矿分布,至少延深至九中段,从五中至八中段钼矿化具有明显的增强趋势。为确定钼成矿时代,文章利用... 松江河金(钼)矿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产在韧性变形带内的一座中型金矿床(Au资源储量达9 t)。近年来,在松江河矿区五中段至八中段发现大量辉钼矿分布,至少延深至九中段,从五中至八中段钼矿化具有明显的增强趋势。为确定钼成矿时代,文章利用高精度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首次获得了松江河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67±2.4) Ma和(158±10)Ma,该年龄与前人报道的松江河矿区黄泥河岩体的年龄(164~162 Ma)和五道溜河岩体的年龄(174~172 Ma)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证实了该矿床成矿与成岩作用近于同时发生,且主要在燕山早期的中、晚侏罗世。结合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已发表的成岩与成矿年代学资料,文章认为,区内钼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岩石圈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矿床中辉钼矿的ω(Re)为142.74×10^(-6)~217.67×10^(-6),均值为196.58×10^(-6),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岩体及矿石O、S、Pb同位素等证据,文章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为地幔来源,来自深部的流体可能对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等时线年龄 松江河金(钼)矿床 吉林省中东部
下载PDF
Discovery of the Changtu Fauna in the Xia' ertai and Hulan Groups in Liaoning and Jilin and Its Significance
6
作者 Liu Xiaoliang Chen Congyun +3 位作者 Yang Xuezeng Yang Sen Zhang Jiongfei Gao Yuhua 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Shenyang, Liaoning Sun She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27-438,445-447,共15页
The Ordovician Changtu Fauna i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Xia' ertai and Hulan Groups in northernLiaoning-central Jilin. The fauna, containing 10 genera and 14 species (including 3 new genera, 9 new speciesand an... The Ordovician Changtu Fauna i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Xia' ertai and Hulan Groups in northernLiaoning-central Jilin. The fauna, containing 10 genera and 14 species (including 3 new genera, 9 new speciesand an unidentified species), is closely related in evolution with the Early Cambrian Qinghezhen Fauna. Thediscovery of this fauna is significant to the study on the age of the strata, Ordovician bio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ectonostratigraphical terran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Liaoning-central jilin ORDOVICIAN Changtu Fauna
下载PDF
吉林省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牟芮霆 裴福萍 +1 位作者 时玉芹 魏敬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1131,共15页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形成于(285±2)Ma,即早二叠世。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样品SiO2质量分数为51.29%~58.91%,Mg#值为39~66,属于拉斑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综合研究认为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岩浆来自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形成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华北板块北缘早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作用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火山岩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靠山地区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希青 孙立影 +3 位作者 徐智涛 闫东晗 冯靖乔 曹戎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4-983,共20页
吉林省中部靠山地区的早侏罗世中粒正长花岗岩出露于张广才岭山脉南段,侵位接触于中三叠世花岗岩类和泥盆纪—石炭纪侵入岩类,主要造岩矿物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为了对靠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 吉林省中部靠山地区的早侏罗世中粒正长花岗岩出露于张广才岭山脉南段,侵位接触于中三叠世花岗岩类和泥盆纪—石炭纪侵入岩类,主要造岩矿物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为了对靠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我们对研究区出露的早侏罗世非造山A型中粒正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粒正长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193.2±0.9)Ma,成岩时间应归属为早侏罗世;其具有高的SiO_(2)(75.49%~75.82%)和全碱(8.28%~9.17%)质量分数,高A/CNK(1.08~1.13)、LREE(20.89×10^(-6)~46.38×10^(-6))和FeO/MgO(3.29~5.83)值,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Hf、Nb、Zr等高场强元素(HFSE);此外,其具有低的MgO(0.06%~0.14%)、TiO_(2)(0.05%~0.12%)、P2O5(0.02%~0.04%)、Sr(24.20×10^(-6)~62.59×10^(-6))、HREE(5.14×10^(-6)~11.80×10^(-6))质量分数和中等δEu值(0.41~0.56),类似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范围为9.7~15.7,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612~225 M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靠山地区中粒正长花岗岩的成岩母岩浆可能来自伸展环境下的年轻下地壳。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弧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是研究区早侏罗世非造山A型花岗质岩浆活动的重要地球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Hf同位素 吉林中部靠山地区
下载PDF
1990—2019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时空特征研究
9
作者 石振宇 李晓燕 +1 位作者 古丽娜尔·索尔达汗 邢梓涵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80-87,共8页
研究旨在探究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的时空特征以及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以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1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对1990、2000、2010、2019年4个时期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研究旨在探究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的时空特征以及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以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1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对1990、2000、2010、2019年4个时期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在1990—2019年间建设用地扩张了772.97 km2,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明显;(2)不同时间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聚类主要为极高值聚集区,以长春市为主,建设用地扩张模型为外延型;(3)1990—2019年间研究区耕地净流失达793.19 km2,年损失率为1.01%,减少的耕地65.27%转变为建设用地,主要为城区外缘的耕地;(4)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时间驱动力主要为政策因素,空间上经济区位和地理区位是主要约束因素。该研究分析了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耕地 驱动因素 吉林省中部玉米带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模式应用效益分析
10
作者 崔佳慧 吕岩 +3 位作者 张环宇 马玉涛 赵强 刘祥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42-145,共4页
2018—2021年吉林省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包括公主岭市、梨树县等在内的中部黑土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玉米秸秆堆沤培肥等技术模式,技术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层平均厚度为28.67 cm,土壤... 2018—2021年吉林省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包括公主岭市、梨树县等在内的中部黑土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玉米秸秆堆沤培肥等技术模式,技术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层平均厚度为28.67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高3.25%,秸秆还田率达71%,玉米平均增产773 kg/hm2,累计增收4.1209亿元。可以看出,以保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黑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效益分析 吉林省中部 黑土区
下载PDF
吉林中部呼兰群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郗爱华 任洪茂 +3 位作者 张宝福 王永祥 史书宝 支学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呼兰群地层位于吉林省中部,包括黄莺屯组、小三个顶子组与北岔屯组,是一套中低级变质的变质岩系,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524±16)Ma和(357±23)Ma。呼兰群中部含有奥陶纪小型腹足类化石。黄莺屯组下段黑云母片麻岩和上段白云... 呼兰群地层位于吉林省中部,包括黄莺屯组、小三个顶子组与北岔屯组,是一套中低级变质的变质岩系,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524±16)Ma和(357±23)Ma。呼兰群中部含有奥陶纪小型腹足类化石。黄莺屯组下段黑云母片麻岩和上段白云母片岩中变质矿物黑云母、白云母的40Ar39Ar计时年龄分别为(223 6±0 8)Ma和(229 2±4 6)Ma。呼兰群的40Ar39Ar计时年龄代表其变质年龄,变质作用是由古亚洲蒙古洋构造域中生代造山事件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代学 吉林 呼兰群 变质作用 氩同位素 古生代 中生代 变质矿物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红帘石硅质岩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福元 张兴洲 +1 位作者 马志红 孙德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1-396,共6页
吉林省中部磐石县境内烟筒山地区的红帘石硅质岩存在于古生代地层之中。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硅质岩具有较低的SiO2(80%左右)和较高的Al2O3(10%左右),微量元素中V的含量也较低,稀土元素中不出现明显的Ce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与陆源物质关... 吉林省中部磐石县境内烟筒山地区的红帘石硅质岩存在于古生代地层之中。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硅质岩具有较低的SiO2(80%左右)和较高的Al2O3(10%左右),微量元素中V的含量也较低,稀土元素中不出现明显的Ce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与陆源物质关系密切的大陆边缘环境。岩石的强烈变形和无层序特点暗示该区的古生代地层可能大多为构造混杂岩,不具备传统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意义。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该硅质岩经历了约430℃、大于6.0GPa的中压相系变质作用,不存在其他高压变质作用矿物,可能反映了本区为兴蒙造山带中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所在,并推测其最后闭合的时间应在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中部 红帘石硅质岩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吉林中部漂河川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带的特征:对华北东北缘构造带性质和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颉颃强 张福勤 +2 位作者 苗来成 李铁胜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0-822,共13页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大地构造相及热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上的造山作用主幕很可能发生在中生代,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二叠纪末。漂河川和相关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应该形成于碰撞造山之前,很可能属于大陆边缘裂谷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锆石SHKIMP U—Pb定年 造山作用 大陆边缘裂谷 吉林中部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学钰 方燕娜 +1 位作者 廖资生 陈洪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2-457,共6页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平原区 地下水温度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造山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郗爱华 葛玉辉 +1 位作者 李绪俊 李碧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59-1065,共7页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80)Ma、(224.41±4)Ma的坪谱年龄和(221.90±2.79)Ma、(223.27±4.53)Ma的等时线年龄。相同的方法得到侵位于呼兰群地层中、化学成分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角闪橄榄岩(302.00±6.30)Ma和(246.00±5.70)Ma不一致坪谱年龄,从而确定了该地区古亚洲—蒙古洋缝合及中生代碰撞造山的时限范围在302~225Ma,且造山作用可能经历了由碰撞造山到陆-陆叠覆造山的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蒙古造山带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吉林省中南部
下载PDF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方燕娜 廖资生 +1 位作者 陈洪艳 董维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平原区 地下水温度 多年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吉林中部烟筒山早白垩世辉长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枫 许文良 +2 位作者 李军 裴福萍 曹花花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49),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206Pb/238U年龄为(118±1)~(125±1)Ma(n=24),其加权平...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49),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206Pb/238U年龄为(118±1)~(125±1)Ma(n=24),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Ma(MSWD=4.5),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岩体的SiO2含量为52.41%~53.38%,TiO2=1.27%~1.95%,MgO、TFe2O3含量分别为3.34%~4.27%和8.42%~9.48%,Mg#值为44~47。Na2O含量为3.99%~4.31%,K2O含量为1.54%~1.97%,Na2O/K2O为2.05~2.75,Al2O3=16.87%~19.60%,具有相对富钠、高铝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以及微弱的Eu的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体具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等特点。烟筒山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类似弧后盆地性质的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烟筒山 辉长闪长岩 U—Pb测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吉林中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温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方燕娜 林学钰 +1 位作者 廖资生 陈洪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3-837,共5页
水温变化除引起水的多种物理性质的变化外,还会引起水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为例,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温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温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 水温变化除引起水的多种物理性质的变化外,还会引起水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吉林中部平原地区为例,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温因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温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浅层地下水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起到削减作用.通过对全区近200眼地下浅层观测井水温的多年变化分析,发现在研究区气温近20 a来升高(约1.5℃)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温从1978年的7℃左右上升到2001年的8.3℃,在20余年间水温升高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中部平原地区 浅层地下水温 多年动态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背景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宝忠 夏文臣 杨坤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特征,早二叠世发育了碳酸盐岩陆架、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及(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相序具有向上变浅的旋回特征;中二叠世初期,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发育,其后沉积了盆缘冲积扇沉积体系、(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以及向上变浅的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等;晚二叠世东北中、小板块群与华北板块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地区由海相环境转为陆相环境,仅局部地区有残留的海水,发育了湖缘冲积扇、次深湖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沉积体系 吉中地区 沉积相 构造背景
下载PDF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效良 陈从云 +3 位作者 杨学增 杨森 张炯飞 高玉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192,T003,共12页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北-吉中 奥陶纪 昌图动物群 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