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南典型地热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1
作者 李曼 张薇 +3 位作者 廖煜钟 刘峰 魏帅超 何雨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7,共12页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Ca-Cl型、Na-Ca-SO_(4)-Cl型和Na-Cl^(-)SO 4型为主,基本为弱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Na^(+),氟质量浓度在0.38~4.5 mg/L之间,富钠弱碱性环境有利于地热水中氟的富集。地热水中F-质量浓度与Na^(+)、Cl^(-)和总溶解固体(TDS)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沂沭断裂带地热水样中F-质量浓度还与K^(+)、SO_(4)^(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和HCO_(3)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较沂沭断裂带地热区更为强烈,Na^(+)反应强度明显强于Mg^(2+)。鲁中隆起地热区和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均为裂隙型热储,热储岩性分别为石灰岩、灰岩热蚀变带和安山岩破碎带,水岩作用强烈。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受控于阳离子交换等水岩相互作用影响,最终形成高氟地热水,其中高温和富钠对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富集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隆起地热区 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地热水 水岩作用 驱动机制 裂隙型热储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侵蚀性降雨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哲 方政 +4 位作者 董智 吴其聪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Ⅰ型(小雨量、短历时、大雨强)、Ⅱ型(大雨量、长历时、小雨强)、Ⅲ型(中雨量、中历时、小雨强)3类.各降雨频率为67.53%,3.9%,28.57%,占研究期内总降雨量的44.2%,14.02%,41.78%.②各径流小区产流和土壤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裸地、地瓜、花生,花生和地瓜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好.在Ⅱ型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量最大,Ⅲ型次之,Ⅰ型最小;但当Ⅰ型和Ⅲ型雨频率较高时,产流产沙量也较大.③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降雨量,当作物种类不同时,影响次之的因素有所差别.径流对降雨因素的响应程度高于土壤流失量,控制产流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典型作物 产流 产沙 鲁中南山区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 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应力影响
3
作者 关兆萱 万永革 黄少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为深度剖析2023年山东平原M 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24.02°、倾角72.37°、滑动角-19.54°,节面Ⅱ走向220.16°、倾角71.41°、滑动角-161.... 为深度剖析2023年山东平原M 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24.02°、倾角72.37°、滑动角-19.54°,节面Ⅱ走向220.16°、倾角71.41°、滑动角-161.36°,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当地的应力场较为符合,是在当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一次正常能量释放,并且节面Ⅱ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结果比节面Ⅰ更容易破裂,再结合该地震断层走向判断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然后基于本次地震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围地区产生的地表同震位移场及水平应变场,发现震中北侧和南侧的物质向外涌出,而西侧的物质涌入震中,在发震断层附近呈现明显的走滑机制;震中南北两侧隆升,西侧沉降;震中西侧的面应变分布呈现压缩,南北侧呈现伸张。最后计算该地震在周围主要活动断层上产生的库伦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平原M 5.5地震对沧东断裂北段、聊城—兰考断裂北段、高唐断裂、徐黑西断裂和埕西—丰二庄断裂的库伦应力变化不明显,对齐河—广饶断裂西段和临邑断裂的最大应力卸载量达到了千Pa量级,对夏口断裂和陵县—阳信断裂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百Pa量级,对沧东断裂中段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和卸载量均达到千Pa量级,应注意沧东断裂中段库伦应力变化较高区域的地震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平原 M5.5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库伦应力
下载PDF
山农酥梨在鲁中山区的表现及优质丰产关键技术
4
作者 李斌 齐素敏 +2 位作者 赵慧君 张洁 张宗营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6期87-89,共3页
‘山农’酥梨是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杂交选育出的优质晚熟梨新品种。该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可达500 g以上;果核小;皮薄肉细,几乎没石细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达15%,抗氧化能力强;极耐贮藏,常温可贮藏60 d,低温贮藏可达18... ‘山农’酥梨是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杂交选育出的优质晚熟梨新品种。该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可达500 g以上;果核小;皮薄肉细,几乎没石细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达15%,抗氧化能力强;极耐贮藏,常温可贮藏60 d,低温贮藏可达180 d以上。在鲁中山区3月底开花,10月上旬采收风味最佳。1年生苗建园,采用系列早果丰产管理技术,取得了“2年见果、3年见效、4年丰产”的突出效果,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大面积发展。现将山农酥梨优质丰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旨在指导广大果农科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农酥梨 鲁中山区 引种 丰产
下载PDF
基于空间基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研究——以鲁中地区“一线五村”为例
5
作者 张玉平 徐达 虞志淳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89-93,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进入新的阶段,目前研究多以地域性视角针对个体村落,但对于传统村落群的组团式再生与发展研究较少。该文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一线五村”为例,运用空间基因理论,系统地分析线性传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进入新的阶段,目前研究多以地域性视角针对个体村落,但对于传统村落群的组团式再生与发展研究较少。该文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一线五村”为例,运用空间基因理论,系统地分析线性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的基因识别、提取转译,进而总结空间基因导控策略。打破固有单一村落的再生隔阂性,寻求传统村落的组团式发展和点状要素联系,探寻传统村落群活化再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传统村落群 活化再生 鲁中一线五村 聚落
下载PDF
鲁中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乐军 李培英 王永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6,共6页
鲁中黄土是风成的 ,主要由低空地方风系 (北向风 )搬运的近源物质堆积而成 ,其次是高空气流携带而来的内陆远源物质 ;主要物源区为冰期裸露的莱州湾海底和黄泛平原。粗颗粒含量变化曲线较好地反映本区气候的冷暖周期变化。中更新世中后... 鲁中黄土是风成的 ,主要由低空地方风系 (北向风 )搬运的近源物质堆积而成 ,其次是高空气流携带而来的内陆远源物质 ;主要物源区为冰期裸露的莱州湾海底和黄泛平原。粗颗粒含量变化曲线较好地反映本区气候的冷暖周期变化。中更新世中后期本区开始转冷 ,发育离石黄土 ;末次间冰期时 ,气候温湿形成厚层 S1 ;到末次冰期气候变得更为干冷 ,冬季风效应增强 ,粗颗粒含量增多。到全新世气候向现代气候转变 ,但在转暖的过程中有短期回冷事件 ,形成全新世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黄土 粒度 成因机制 沉积环境 黄土 古气候
下载PDF
鲁中寒武系馒头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田洪水 万中杰 王华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31,T001,T002,共11页
近几年在鲁中不同地区发现馒头组石店段中均有震积岩产出。震积岩形成于干燥的潮坪澙湖环境,发育在下寒武统的上部。它们具有记录强地震事件的泄水构造(地震成因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阶梯状小断裂、层内错断和液化网状裂纹等层内构... 近几年在鲁中不同地区发现馒头组石店段中均有震积岩产出。震积岩形成于干燥的潮坪澙湖环境,发育在下寒武统的上部。它们具有记录强地震事件的泄水构造(地震成因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阶梯状小断裂、层内错断和液化网状裂纹等层内构造的特征。本文通过地层综合对比,论证了不同地区震积岩的等时性。认为:鲁中早寒武世末有一个地震活跃期;地震序列属乔秀夫(1994,2001a)提出的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的原地系统;震积岩分布范围是约在510Ma前,以古郯庐带为震中的强地震之7~11度烈度区。为区别于张增奇(1996)提出的鲁中新元古代石旺庄期地震事件层,将此地震成因地层名之为馒头期地震事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馒头组 震积岩 地震事件层 山东 地震序列
下载PDF
鲁中片麻岩低山丘陵针阔混交林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菲 杨吉华 +3 位作者 艾钊 张国庆 魏晓明 王荣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通天河小流域2003年3月营造的6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10月采用样收获法测定枯落物蓄积量和灌草生物量,烘干法和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水文效应,单环定量加水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标尺法测定土壤... 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通天河小流域2003年3月营造的6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10月采用样收获法测定枯落物蓄积量和灌草生物量,烘干法和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水文效应,单环定量加水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标尺法测定土壤侵蚀量,研究不同针阔混交林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1)林下灌草盖度与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枯落物层蓄积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2)黑松刺槐混交林和侧柏刺槐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养分改良效果最好。(3)土壤蓄水性能以黑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最好,其土壤渗透性能也较好。(4)减蚀量以黑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最大。6种针阔混交林的蓄水保土效益以黑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最大,黑松五角枫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黑松麻栎混交林次之,侧柏麻栎混交林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低山丘陵 片麻岩 针阔混交林 蓄水保土效益
下载PDF
鲁中东-苏西北Au-Fe金刚石成矿带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勇 邢树文 +2 位作者 阴江宁 王岩 马玉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70-1481,共12页
随着找矿的深入,在鲁中东-苏西北地区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铁和金刚石矿床,该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本文在新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命名为"鲁中东-苏西北... 随着找矿的深入,在鲁中东-苏西北地区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铁和金刚石矿床,该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本文在新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命名为"鲁中东-苏西北Au-Fe金刚石成矿带",初步建立了该成矿带成矿谱系,结果显示成矿带内存在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等5期成矿。区内矿产以金、铁以及金刚石为主,金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铁矿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金刚石矿主要为岩浆型。结合研究区找矿最新进展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Au、Fe、金刚石资源潜力巨大。在此基础上划分了6处远景区,为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及地质找矿战略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潜力分析 找矿方向 鲁中东-苏西北
下载PDF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茂军 张学霞 齐元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简单讨论已有的相对中心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Tietz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利用1955年私营商业调查,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NegF法和SumF法分析了近50年山东省中心城市的分布,及其紧密腹地...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简单讨论已有的相对中心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Tietz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利用1955年私营商业调查,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NegF法和SumF法分析了近50年山东省中心城市的分布,及其紧密腹地、松散腹地的变动,勾勒出了1955年到2000年山东城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认识到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复杂化、有序化的过程,由分别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的两个子体系逐步演化至以青岛为中心城市的单一共同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等级性逐渐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演化过程 50年 城市中心 2000年 中心城市 测度方法 研究目的 普查数据 山东省 mF法 复杂化 有序化 共同体 等级性 基础 腹地 青岛
下载PDF
鲁中南砂石山区不同林分类型保土功能及其效益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吉华 胡建朋 +1 位作者 罗明达 李星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8,共6页
以临朐县辛庄水土保持试验站营造的6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刺槐、麻栎、五角枫、黄连木等阔叶树种林分的枯落物多,林下草本植物盖度大,吸持和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强,枯落物腐烂分解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良... 以临朐县辛庄水土保持试验站营造的6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刺槐、麻栎、五角枫、黄连木等阔叶树种林分的枯落物多,林下草本植物盖度大,吸持和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强,枯落物腐烂分解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壤渗透速度快,0-20 cm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大,固持土壤免遭地表径流的冲刷,保土功能强;而黑松、侧柏等针叶树种林分相应的保土功能较弱。6种林分类型与对照相比减少的土壤侵蚀量:以刺槐林最大,为43.22 t/hm2;麻栎林、五角枫林和黄连木林的次之,分别为41.85,39.74,38.39 t/hm2;而黑松林和侧柏林的较小,分别为31.32,29.41 t/hm2。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蓄积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渗透速率、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减少土壤侵蚀量等进行方差分析,均存在显著差异,计算结果显示,6种林分类型保土效益大小排序为刺槐林>麻栎林>五角枫林>黄连木林>黑松林>侧柏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砂石山区 林分类型 土壤侵蚀量 保土效益
下载PDF
鲁中碳酸岩中磷灰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储同庆 沈渭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2-85,共4页
鲁中地区分布着100多个碳酸岩体,微量元素含量及稀土配分等均与世界典型碳酸岩相近。而碳酸岩的碳氧及斑晶磷灰石的锶、钛同位素组成与典型地幔物质有差异,与富集地幔颇为近似,从而证实在山东地区陆壳下存在富集地幔源区。
关键词 碳酸岩 同位素 碳灰石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的形态类型及利用策略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建华 刘静如 张玺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04-209,237,共7页
文章通过对鲁中山区不同种类的泉水村落的现状调查及空间特色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地理环境之中的泉水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形态类型;分析了泉水利用方式对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影响;阐述了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环境特色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提... 文章通过对鲁中山区不同种类的泉水村落的现状调查及空间特色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地理环境之中的泉水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形态类型;分析了泉水利用方式对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影响;阐述了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环境特色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应加强村落泉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泉水村落 形态类型 空间特征 利用策略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双村岩溶水系统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庆令 李清彩 +2 位作者 谢江坤 史启朋 陈丽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7,共8页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种非致癌物(Hg、F、CN^-、NO2^--N、NH4^+-N、NO3^--N、酚类)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个别采样点的NO3^--N、NO2^--N含量超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由基因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Cr(Ⅵ)〉As,由躯体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NO3^--N〉F〉NO2^--N〉Hg〉CN^-〉NH4^+-N〉酚类,且致癌毒物质的危害远远超过非致癌毒物质,Cr(Ⅵ)为首要污染物。研究区地下水的个人健康总风险值介于5.0×10^-5~10.0×10^-5a^-1之间,风险等级为Ⅳ级(一般),其作为饮用水源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地区 岩溶水系统 地下水 致癌物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鲁中南山地典型植被土壤颗粒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学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杰 高鹏 +2 位作者 孙会敏 郑云龙 董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75-81,共7页
土壤粒径分布与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状况和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以鲁中南山地典型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学理论研究5种典型植被土壤颗粒与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学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 土壤粒径分布与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状况和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以鲁中南山地典型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学理论研究5种典型植被土壤颗粒与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学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单重分形维数、多重分形参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具有显著差异,均表现为麻栎+刺槐混交林>黑松+黄连木混交林>黑松林>核桃林>荒草地;2)土壤分形维数有林地大于荒草地,混交林大于纯林;3)土壤分形维数与黏粒体积分数、粉粒体积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体积分数呈显著负相关;4)土壤颗粒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颗粒分布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结构性状变化的定量指标,可利用土壤颗粒分形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来描述对应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成果可为鲁中南山地退耕还林与生态造林工程建设及其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分形维数 鲁中南山地
下载PDF
鲁中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春晓 吕建华 +7 位作者 王昊 丁继民 高英波 张慧 汪黎明 方志军 董瑞 刘铁山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48-55,共8页
利用2017、2018年鲁中地区3个研究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本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及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各品种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天数与总积温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高达0.97~0.99,与总日... 利用2017、2018年鲁中地区3个研究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本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及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各品种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天数与总积温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相关系数高达0.97~0.99,与总日照时数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在0.41~0.70,与总降水量不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02~0.38;各品种玉米生殖生长阶段天数与总积温值呈显著正相关(P <0.05),相关系数在0.80~0.95,与总日照时数和总降水量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分别在-0.19~0.09、-0.04~0.41。2017—2018年玉米生育期没有重大自然灾害,产量波动与年际间气候条件相关性较小,不同年份之间产量变化不明显。不同地区应根据玉米主要生育期的变化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产量 气候变化 响应 鲁中地区 夏玉米
下载PDF
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水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航 赵鸣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水是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长期以来,居于此地的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泉水村落"水系统"。通过田野调查、测绘、访谈,探讨泉水村落选址对"水系统"... 水是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长期以来,居于此地的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泉水村落"水系统"。通过田野调查、测绘、访谈,探讨泉水村落选址对"水系统"环境基底形成的重要性和以"水系统"为特征的村落环境特征,发掘"水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结"水系统"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并将其宏观结构分为2个子循环系统和4个分区。研究发掘了鲁中低山丘陵地带泉水村落景观的潜在规律,为维护泉水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稳定和乡土景观的改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鲁中山区 泉水村落 水系统 乡土景观 田野调查
下载PDF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形态及地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逯海勇 胡海燕 《华中建筑》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该文首先从自然、社会环境等角度对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对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建构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揭示了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在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下与自然共融共生的相互依存... 该文首先从自然、社会环境等角度对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对鲁中山区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建构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揭示了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在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下与自然共融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传统民居的多样性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传统民居 形态 地域性
下载PDF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林分密度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杜振宇 葛忠强 +3 位作者 王清华 梁燕 李宗泰 刘桂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了解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鲁中山地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长... 为了解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鲁中山地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长期侧柏林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质量,并探讨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侧柏林地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与土壤硬度、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水解氮含量、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比之下,黑峪林场侧柏林土壤整体质量优于燕子山林场和原山林场,后两者相差不大。随林分密度增加,侧柏林土壤化学、生物和综合质量均表现出显著下降;林分密度增加会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降低林内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利于人工林系统内的养分再循环,从而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下降。在林分密度较低(<2500株/hm^2)时,土壤质量平均得分分别是2500~3500株/hm^2,3500~4500株/hm^2和>4500株/hm^2密度组的2.11,2.02,2.27倍。鲁中山地侧柏林土壤质量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在林分密度低于2500株/hm^2时具有较高的土壤化学、生物和综合质量。建议对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采取合理间伐措施,降低林分密度,提高林地土壤质量,以利于侧柏林可持续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地 侧柏人工林 土壤质量 林分密度
下载PDF
鲁中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特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振宇 梁燕 +4 位作者 葛忠强 李宗泰 李永涛 吕雷昌 王清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112,123,共10页
【目的】土壤质量是森林生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森林土壤质量研究,对于诊断林地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中山地22块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 【目的】土壤质量是森林生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森林土壤质量研究,对于诊断林地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中山地22块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取样测定17个土壤指标,研究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1)供试的侧柏林地有40.90%的土壤容重处于“适中”等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供试样地的土壤粘粒含量也普遍较低。由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较高,林地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较好。2)林地土壤电导率普遍很低,72.72%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处于“很高”或“较高”等级。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低,分别只有13.64%和36.36%的样地达到“适中”等级,而有效钾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3)林分密度与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CEC、碱解氮、有效钾、过氧化氢酶、脲酶之间的关系均为显著负相关(P<0.05);在林分密度较低(<2500株·hm^-2)时,土壤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密度组。【结论】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较为稳定,各指标在不同样地间的变异均为中、低强度。林地土壤质量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密度较低时有利于林地土壤质量的提升。对密度过高的侧柏人工林应采取间伐抚育措施,控制在2500株·hm^-2左右,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质量 鲁中山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