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ozoic Denudation and Vertical Faulting History of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1
作者 TAN Xibin XU Xiwei +2 位作者 LEE Yuanhsi KANG Wenjun ZHAO Shil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541-1542,共2页
Objective The uplift process and uplift mecha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 among geologists in recent years. This work put emphasis on the Cenozoic exhumation histories of the blocks bounded by... Objective The uplift process and uplift mecha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 among geologists in recent years. This work put emphasis on the Cenozoic exhumation histories of the blocks bounded by the major faults at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and the vertical faulting history, including the starting time and the total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major faults. Then we quantitatively established a complete active process for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combining with the previous geophysical data in the deep and geologcial data. This study is critical for deeply and completely understanding the Cenozoic uplift history of the Longmenshan, and also provides thermochronology constraints to the different models for the uplift of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ozoic Denudation and Vertical faulting History of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下载PDF
基于GNSS的红河断裂中段现今变形特征
2
作者 黄勇 孟国杰 +1 位作者 吴伟伟 程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红河断裂带中段加密布设的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以及前人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根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分布建立研究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GNSS速度场为约束,获得红河断裂... 采用红河断裂带中段加密布设的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以及前人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根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分布建立研究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GNSS速度场为约束,获得红河断裂带中段不同段落的现今滑动速率和区域应变率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弥渡-元江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2±0.6 mm/a,挤压速率为0.6±0.5 mm/a;红河断裂带元江-元阳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8±0.7 mm/a,挤压速率为1.5±0.6 mm/a。应变率结果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以剪切变形为主,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位于小江断裂带附近,最大幅度约为62×10^(-9)/a,红河断裂剪切变形相对较弱;面应变率显示,红河断裂元江-元阳段挤压变形较为显著,挤压应变率值约为10×10^(-9)/a,该段落处于强闭锁状态,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中段 GNSS速度场 有限元模拟 断层滑动速率 应变率场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性与深部地壳电性结构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惟 朱光 +1 位作者 严乐佳 詹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90,共11页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强震沿该断裂带中段局部发生,弱震不均匀分布,一些部位为无震区。本文利用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断裂带中段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进行了对...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强震沿该断裂带中段局部发生,弱震不均匀分布,一些部位为无震区。本文利用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断裂带中段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切穿整个地壳,地壳电性结构显著不均一,但普遍出现陡立的低阻带与高阻带相间排列的现象,从而成为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带。该断裂带上3处≥Ms7级强震的地壳电性结构实例显示,带内上地壳中、下部出现刚性高阻层连接旁侧或两侧刚性高阻体时才会出现大的应力积累,从而成为强震发生必要的深部结构条件。而该断裂带弱震区显示全地壳尺度陡立软弱低阻带与刚性高阻带相间排列现象,其中的高阻带内只能积累有限应力而诱发弱震。该断裂带无震区上地壳出现了巨厚的异常软弱低阻层,成为极易蠕滑带,旁侧的刚性高阻体完全无法积累应力而诱发地震。上述实际对比分析表明,大型活动断裂带内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和流变学与地震活动性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郯城0庐江断裂带)中段 地震活动性 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土地壳电性结构 应力积累
下载PDF
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盐井—五龙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方法探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大虎 廖华 +4 位作者 梁明剑 王明明 王世元 杨歧焱 顾勤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中,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的盐井—五龙断裂均未发现地表破裂现象,加之该断裂浅层地球物理资料极度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危险性的评价和发震能力的评...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中,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的盐井—五龙断裂均未发现地表破裂现象,加之该断裂浅层地球物理资料极度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危险性的评价和发震能力的评估。针对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的盐井-五龙断裂经过区段的主要乡(镇)所在地多为宽度不大于300m的山间峡谷地区,且探测场区存在交通条件不便、场地工作面狭窄等问题,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工作中采用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和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地震数据采集方式,并经数据处理后获得地震反射剖面图像。浅层地震探测定位结果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断面、探槽开挖和钻孔联合剖面资料,共同揭示了NE向的盐井—五龙断裂在宝兴县五龙乡东风村一带精确的空间展布位置、产状规模和近地表构造形态。探测结果表明盐井—五龙断裂于五龙乡北东风村西河两岸的T1阶地处隐伏通过,性质为倾向NW的逆冲断裂,近地表倾角50°-60°,上断点埋深19m。该断裂断错宝兴西河T2、T3阶地,西河右岸T1阶地断裂通过处两侧基岩的断距6-8 m,其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30m。本文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可对判定盐井—五龙断裂的近地表构造活动提供可靠的地震学证据,也为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城)的灾后工程选址重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中央断裂南段 盐井—五龙断裂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下载PDF
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韩竹军 向宏发 姬计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9-854,共16页
通过对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较为详细的浅层物探、钻探、年代学测试以及地表地质地貌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隐伏断裂)表现为一条倾向NNE的正断裂,断错了古近纪基岩顶界... 通过对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较为详细的浅层物探、钻探、年代学测试以及地表地质地貌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隐伏断裂)表现为一条倾向NNE的正断裂,断错了古近纪基岩顶界面,并向上切错下更新统的华田组(Q1pht)、汩罗组(Q1pm)和中更新统下段新开铺组(Q2px)底界面,而中更新统中段的白砂井组(Q2pb)则平整地覆盖在断裂之上,无任何变形和位错形迹。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已无活动迹象。断裂两盘基岩顶界面(或下更新统底界面)垂直落差(即第四纪以来总断距)为16.10m;越往上断距越小。同一层位,断层上盘的华田组(Q1pht)和汩罗组(Q1pm)的沉积厚度远大于断层下盘的沉积厚度,表明该断裂的活动具有较多的边沉边断的同生性质。以与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对应的安乡-汉寿凹陷为例,通过对第四纪以来断裂控制的差异性沉降幅度与凹陷内沉积厚度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安乡-汉寿凹陷主要是通过拗陷作用形成的,而不是断陷作用。洞庭盆地与周边隆起山地之间不但断裂发育,同时也是中强地震集中发生的地带。一条断裂是否存在断错早、中更新世地层的构造现象,是判断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 盆地构造属性 中强地震构造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构造变形及应力序列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春彦 刘顺 何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4-342,共9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仍然是一个构造活动带,为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对龙门山进行深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作者通过龙门山南段的怀远和雅安两条实测构造地质剖面,应用传统的构造解析法,结合构造带的分带讨论思想,对...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仍然是一个构造活动带,为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对龙门山进行深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作者通过龙门山南段的怀远和雅安两条实测构造地质剖面,应用传统的构造解析法,结合构造带的分带讨论思想,对野外实测的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构造变形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各构造带的变形和应力序列。中央断裂带构造变形次数达10次以上,其中以NW-SE向逆冲最多,部分为左旋逆冲或右旋逆冲。滑覆体构造变形序列达5次左右。前山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序列较少,约5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南段 构造演化 构造应力序列 滑覆体 中央断裂
下载PDF
日本M_(W)9.0地震前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构造应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业君 黄耘 +5 位作者 刘泽民 郑建常 江昊琳 李婷婷 杨浩 王俊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4-2136,共13页
本文以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和收集了1970—2016年114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构造应力场,通过分析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特征,探讨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本文以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和收集了1970—2016年114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构造应力场,通过分析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特征,探讨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的影响.结果显示: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造成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应力场出现扰动变化和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挤压为主的背景应力场呈现出一定的拉张作用,应力结构及应力方向发生变化,最大主应力σ_(1)轴倾伏角增大,中等主应力σ_(2)轴倾伏角减小,最大主应力σ_(1)轴方向发生小幅逆时针偏转.包括研究区在内的中国陆地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中强地震丛集活动.应力场扰动变化和地震起伏活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并先后呈现出3个不同阶段,扰动导致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阶段性改变是地震活动增强的动力机制.结果还显示,应力场扰动变化和地震活动增强开始于9.0级地震前1~2年,揭示了9.0级地震的影响不仅限于同震和震后,在其孕震后期已经对远场的中国陆地东部产生了影响.本文结果可以为日本俯冲带大震对中国陆地构造活动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日本M_(W)9.0地震 构造应力场 应力场扰动 震源机制 地震活动增强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下载PDF
交城断裂中段的活动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9
8
作者 程新原 侯廷爱 《山西地震》 1996年第3期28-32,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地质资料、地震活动性资料的综合分析,把交城断裂中段进一步划分为南亚段和北亚段。指出断裂南亚段存在发生6.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评估 地震活动性 交城断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5级以上地震时空迁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良辉 石小磊 +3 位作者 张伟峰 潘洁 肖攀 杜默然 《科技资讯》 2020年第35期63-65,共3页
郯庐断裂带是大华北地区一条南北纵贯的活动地震带,这些地震活动在时空特征上表现出活跃、平静和迁移这三大特点。在整个大陆区域内部,强震常常表现出沿着一条活动断裂带边迁移发生的特点,地震活动期内断裂带附近的板块构或板块边界相... 郯庐断裂带是大华北地区一条南北纵贯的活动地震带,这些地震活动在时空特征上表现出活跃、平静和迁移这三大特点。在整个大陆区域内部,强震常常表现出沿着一条活动断裂带边迁移发生的特点,地震活动期内断裂带附近的板块构或板块边界相继发生大地震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地震目录表现出规律性以及沿断裂带迁移的现象。该课题通过分析选取特定段内地震目录,对该地震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从M-T图、频度图和累计频度、能量释放曲线、发震时间间隔、震中迁移等,对华东地区未来的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地震活动性 地震学方法 时空迁移规律
下载PDF
聊城—兰考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的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师涵博 万永革 张元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8-1488,共11页
为探究聊城—兰考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态及其活动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首先搜集整理研究区域内46个(2.0≤M_(L)≤4.4)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并运用地震矩张量叠加求解总体震源机制的方法得到研究区断层状态表现为带有逆冲分量的走滑断... 为探究聊城—兰考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态及其活动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首先搜集整理研究区域内46个(2.0≤M_(L)≤4.4)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并运用地震矩张量叠加求解总体震源机制的方法得到研究区断层状态表现为带有逆冲分量的走滑断层的结论;接着利用网格搜索法求出研究区最优的应力场参数:最大压应力轴σ_(1)走向角为13.57°、倾伏角为12.89°,中等压应力轴σ_(2)走向角为274.00°、倾伏角为36.00°,最小压应力轴σ_(3)走向角为120.00°、倾伏角为51.05°,应力比R为0.8;其次为考察断层的形态,利用小震位置拟合出研究区断层走向角为218.5°、倾角为84.43°,并结合前文得到的区域应力场参数估计该断层的滑动角为55.7°;最后结合研究区应力特征以及断层面上的应力分布分析出聊城—兰考断裂中段主要受到了NWW—SEE方向的拉伸以及该区域应力场近NNE—SSW向水平挤压的作用,在此应力场的作用下该断层以左旋走滑并带有一定的逆冲分量进行活动,这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此地区更加精确的应力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兰断裂中段 震源机制 网格搜索法 应力场
下载PDF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广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升健 赵建文 +2 位作者 马楠兵 史欣 郭亮 《电气技术》 2019年第8期90-94,98,共6页
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健全区段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高,而故障点两侧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低,波形差异大。基于此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广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广域测量系统构建的... 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健全区段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高,而故障点两侧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低,波形差异大。基于此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广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广域测量系统构建的集中式结构来解决暂态零序电流信号的同步采集问题,并从降低系统通信量以及集中决策中心计算量的角度出发,仅收集故障线路各区段的故障信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求取相邻检测点之间的绝对关联度,依据关联度的大小来描述故障区段和健全区段的差异程度,将关联度最小的区段判定为故障区段。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定位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不受故障角、接地电阻以及故障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故障区段定位 广域集中式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