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Blind, Parallel Group Study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Calcium Dobesilate 500 mg BID vs. Calcium Dobesilate LP 1 g O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of the Lower Limbs
1
作者 Ramón Téllez Méndez Maria González Yibirin David Rincón Matu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CAS 2024年第5期211-223,共13页
Background: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describes a condition that affects the venous system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e to venous hypertension (VH. The prevalence is between 5% - 30%. CVI is associated with o... Background: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describes a condition that affects the venous system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e to venous hypertension (VH. The prevalence is between 5% - 30%. CVI is associated with older age, smoking, lower extremity trauma, presence of an arteriovenous shunt, and elevated estrogen levels. All patients should be initially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Venoactive drugs like calcium dobesilate are useful. Objectives: The primary objective compared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CVI, grades 0 - 3 of the CEA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venous disease, produced by two formulations of calcium dobesilate: calcium dobesilate LP 1 g OD vs calcium dobesilate 500 mg BID, immediate release. The secondary objective assessed the side effects of both formulations. Method: All patients took one tablet and one capsule at 7 am, and one capsule at 7 pm, for 8 weeks. One group received dobesilate 1 g OD and the other group received dobesilate 500 md BID. They were evaluated after 15, 30 and 60 days of treatment, using the symptom evaluation scale. Results: In both group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symptom score after 15 days. Four patients in the Dobesilate OD group: had adverse effects, which did not require suspension of treatment. In the BID dobesilate group, there was one therapeutic failure, and one case of gastric discomfort. Conclusions: Prolonged-release Calcium dobesilate 1 g OD is as effective as calcium dobesilate 500 mg BI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Calcium Dobesilate CEAP Classification adverse effects Treatment Adherence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2
作者 李卉 解婷 +1 位作者 赵晶晶 赵蕾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化疗期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在接受PICC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宫颈癌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干预中的效果
3
作者 赵春玲 刘茳 刘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3026-302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干预中应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ICU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106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干预中应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ICU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106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FMEA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比较2组的失效模式危急值(RPN)、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因素、健康教育、置管操作因素、导管因素、冲、封管操作及置管后管理失效模式RPN分别为(119.83±12.21)、(133.45±13.63)、(113.68±11.26)、(134.35±13.57)、(98.83±9.92)、(108.36±10.05)分,低于对照组的(75.63±7.57)、(83.85±8.36)、(71.35±7.11)、(75.07±7.63)、(67.27±6.55)、(69.21±6.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急护理能力、基础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患者应用效应评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分别为(96.42±9.55)、(92.72±9.17)、(94.68±9.32)、(94.55±9.33)、(379.42±37.81)分,高于对照组的(85.37±8.52)、(85.21±8.46)、(85.32±8.41)、(85.42±8.42)、(341.86±3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中心静脉导管干预中应用基于FMEA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降低各失效模式RPN,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精细化管理 重症监护室 并发症 护理质量 失效模式和效果
下载PDF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
4
作者 梁勋枢 李金梅 +1 位作者 江春锦 陆凤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通过多因素Logi... 目的探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14 d、置管位置在股静脉、白蛋白(Albumin,ALB)<30 g/L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69、11.339、4.847、1.273,P均<0.05)。交互作用分析中,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AP)的95%CI包含0,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的95%CI包含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置留部位、置留时间、ALB。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神经重症患者CVAD-MARSI管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郝俊丽 于航娜 +3 位作者 郭亚杰 郭东波 杜瑞云 杨春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3045-3048,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CVAD)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神经重症CVAD-MARSI管理小组,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23年3—6月收治的197例带有CVAD的患者作...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CVAD)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神经重症CVAD-MARSI管理小组,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23年3—6月收治的197例带有CVA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3年7—10月收治的162例带有CVAD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梳理CVAD-MARSI管理流程,进行失效原因分析,计算风险指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比较两组CVAD-MARSI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CVAD-MARSI发生率[2.5%(4/162)]低于对照组[14.2%(28/197)](P<0.05)。结论应用HFMEA改善神经重症患者CVAD-MARSI管理流程,能够降低神经重症患者CVAD-MAR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研究
6
作者 徐慧薇 尹建兵 +2 位作者 吴海雯 李卫红 周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究中心静脉导管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种类、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知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和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的中心静脉导管类产品不良事件信息源,收集整理并研究其风... 目的探究中心静脉导管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种类、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知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和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的中心静脉导管类产品不良事件信息源,收集整理并研究其风险种类,分析风险发生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类产品不良事件主要涉及产品自身设计风险、注册人产品生产质量控制风险、临床操作使用风险和患者风险4个方面。发生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注册人产品材质选择和结构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程度、临床实际操作方法、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及家属配合程度等。应对措施包括注册人改进产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临床操作、严格把握适用范围、充分沟通与宣教。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类产品存在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已知和非预期风险,应在该类产品生产、使用和监管环节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防止同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风险研究 风险应对措施 产品注册人 严重伤害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术丙泊酚复合地佐辛或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S100β、IL-6水平影响
7
作者 叶佳佳 叶晶晶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66-2270,共5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或瑞马唑仑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90例,随机数字表分两组,术中丙泊酚...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或瑞马唑仑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女性90例,随机数字表分两组,术中丙泊酚分别复合瑞马唑仑(瑞马唑仑组)或地佐辛(地佐辛组)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清S100β、IL-6水平变化。结果:地佐辛组镇痛效果优于瑞马唑仑组,术中血氧饱和度(98.25±3.13)%、心率(77.71±7.98次/min)、呼吸频率(17.26±1.76次/min)、平均动脉压(79.66±3.82 mmHg)均高于瑞马唑仑组(95.51%±3.10%、70.46±7.12次/min、15.13±1.53次/min、76.37±3.89 mmHg),术后疼痛NRS评分(2.05±0.54分)低于瑞马唑仑组(3.10±0.62分),术中丙泊酚用量(112.16±13.34 mg)少于瑞马唑仑组(181.95±20.12 mg),术后24h血清S100β(1.07±0.34μg/ml)、IL-6(22.94±6.49)水平均低于瑞马唑仑组(1.52±0.47μg/ml、32.62±8.02 ng/L),不良反应发生率(4.4%)低于瑞马唑仑组(17.8%)(均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与瑞马唑仑相比,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更好,可减轻受术者手术疼痛的同时,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地佐辛 瑞马唑仑 丙泊酚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白细胞介素-6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HFMEA理念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提高神经内科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江琪 李玉林 陈云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65-967,971,共4页
目的探讨HFMEA理念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提高神经内科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该院神经内科ICU住院并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6例。对... 目的探讨HFMEA理念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提高神经内科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该院神经内科ICU住院并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HFMEA理念联合精细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失效模式危机值(RPN)、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教育[(109.20±13.04)分vs.(83.78±7.64)分]、患者因素[(110.44±12.60)分vs.(75.47±7.60)分]、导管因素[(93.57±12.78)分vs.(75.24±9.06)分]、置管操作因素[(93.92±12.79)分vs.(70.75±7.78)分]、冲封管操作[(82.26±9.25)分vs.(67.60±6.42)分]及置管后管理[(98.44±11.82)分vs.(69.99±6.84)分]的RP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评分[(461.06±12.04)分vs.(478.32±7.34)分]明显升高,患者总满意度评分[(85.65±5.70)分vs.(90.83±5.03)分]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理念联合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等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精细化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质量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基于FMEA护理管理预防CLABSI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冯灿 丁根 +1 位作者 杨咏梅 梅俊杰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管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的21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CVC)...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管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的21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我院EICU住院的209例行CVC的病人为观察组,采用ICU信息化平台下基于FMEA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士CVC知识掌握情况、CVC相关情况以及环境、物体表面样本监测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知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使用总日数少于对照组,CLA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LABSI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物体表面样本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实施基于FMEA护理管理效果明显,其用于CVC管理中可提高护士CV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样本监测合格率,有效预防病人CLA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信息化平台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环境监测
下载PDF
PICC和PORT静脉输液技术综合输液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英凤 王凯蓉 +3 位作者 陆箴琦 张晓菊 薛嵋 王丽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 目的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结论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治疗 中心静脉输液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综合效果指数 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益美 曹燕 钱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45例),以2021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为观察组(45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PICC置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PICC日常维护质量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实施6个月和12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实施3个月后(P均<0.05);观察组在实施12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实施6个月后(P<0.05)。实施12个月后,2组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实操考核评分均较实施前升高,且观察组的考核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ICU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PDCA循环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管理对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俊俏 郝素娟 +1 位作者 郭菁 张明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 探讨学科团队管理对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PICC置管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年1—6月,n=58)和观察组(2021年7—12月,n=58),对照组行PICC常规性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学科团队管理对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PICC置管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年1—6月,n=58)和观察组(2021年7—12月,n=58),对照组行PICC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效果、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率、PICC导管维护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导管维护的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管理可提升PICC患者导管维护效果,有效降低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导管维护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管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效果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相关问题中的干预效果评价
13
作者 姜倩 范芳芳 +3 位作者 姚莉 郑丽丽 胡兰 赵生俊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313-2317,共5页
目的运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分析与评估,为临床药师进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并且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病人,临床药... 目的运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分析与评估,为临床药师进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并且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病人,临床药师从药学服务中对发现的DRPs进行干预,并借助PCNE(V9.0)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汇总。结果纳入654例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病人,106例(16.21%)病人共发生112个DRPs。其中DRPs的问题类别集中在治疗安全性(74.11%)和治疗有效性(16.07%)。DRPs发生频率较高的药物为抗精神病药、苯二氮䓬类药、抗焦虑抑郁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痴呆药和改善脑代谢药。DRPs的原因主要是药物选择(79.65%),其次是剂量选择(9.73%)。临床药师共进行了257次介入,其中207次介入被接受,成功率为80.54%。干预接受程度最高的是药物不良反应上报(100%),其次是与病人层面(96.97%)、药物层面(77.98%)及医师层面(76.42%)。发生9例(1.37%)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评价及干预,9例病人均转归良好。结论PCNE分类系统的引入能提升临床药师发现和解决DRPs的能力,提高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能力及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 药物相关问题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经不同静脉输液装置给予颅内恶性肿瘤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续茜桥 时正媛 +1 位作者 杨春静 王淑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4-848,共5页
目的比较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经PICC或TIVAP给予HD-MTX的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病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 目的比较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经PICC或TIVAP给予HD-MTX的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病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不良事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MTX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例107例,其中PICC组65例、TIVAP组42例。TIVAP组给药后24 h MTX血药浓度(C24 h水平)显著高于PICC组[(126.87±61.99)μmol/L vs.(102.45±48.77)μmol/L,P<0.05],给药后42 h MTX血药浓度(C42 h水平)与PI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TIVAP给药与MTXC24 h水平升高有关(P<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IVAP给药可能出现MTX C24 h水平升高,但不会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下,经TIVAP给予HD-MTX是较为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颅内恶性肿瘤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临床使用调研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燕 白静雯 +1 位作者 袁静 宋雅娜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调研医疗机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引流积液情况,为临床CVC使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与风险控制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线上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针对医疗机构使用CVC引流胸、腹腔积液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 目的:调研医疗机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引流积液情况,为临床CVC使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与风险控制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线上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针对医疗机构使用CVC引流胸、腹腔积液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提出风险控制建议。结果: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13 150份,涉及全国28个省份262个市、区(县)的各级医疗机构。13 150份有效问卷中6 503份(占49.45%)认为CVC可用于胸、腹腔等部位积液引流,10 411份(占79.17%)认为CVC用于引流的主要原因是临床操作方便和可一次性完成,7 449份(占56.65%)认为较其他产品成本低等。临床使用CVC引流存在因胸腔、腹腔压力变化或积液性质导致导管弯折、堵塞及脱落等不良事件,积液分布特点、导管尺寸不合适等可能增加引流不完全或引流失败。结论:CVC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属于超适应范围使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及监管机构应加强对CVC用于胸腔腔、腹腔等部位积液引流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提高临床医务人员风险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CVC) 引流 问卷调查 不良事件 风险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快速起搏后CVP延迟恢复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16
作者 李伟航 林佳漫 +1 位作者 叶咏欣 柴云飞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70-974,共5页
目的评估术中快速心室起搏(rapid ventricle pacing,RVP)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27例患... 目的评估术中快速心室起搏(rapid ventricle pacing,RVP)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VP在快速起搏后1 min以上未恢复到起搏前水平或者>12 mmHg以下的患者定义为CVP延迟恢复,主要观察指标为心血管不良事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CVP延迟恢复是否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VP延迟恢复的比例为47.2%,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得到CVP延迟恢复(OR=3.62)可能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快速心室起搏后CVP延迟恢复可能是TAVR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快速心室起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7
作者 刘艺 崔文香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4期4415-4422,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儿童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结合人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the Co...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儿童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结合人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有关住院患儿静脉置管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2022年10月,采用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工具(AMSTAR)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PRISMA)评价纳入研究报告质量,采用推荐分级、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证据分级对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整体报告质量平均分23.6分,质量较高;GRADE证据等级评价为高质量文献1篇,中等质量文献7篇,低质量文献5篇,极低质量2篇;Kappa一致性值为0.90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OR=0.189,95%CI(0.034,0.343),Z=2.40,P=0.017]、死亡率[OR=0.440,95%CI(0.053,0.827),Z=2.2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胎盘早剥、体质量≤1500 g、胎龄≤37周、呼吸窘迫、Apgar≤7分、堵管史、病房置管,保护因素包括穿刺时长≤30 min、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7 min。结论:纳入系统评价/Meta整体质量中等,报告质量为高质量,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或低级。胎盘早剥、体质量≤1500 g、胎龄≤37周、呼吸窘迫、Apgar≤7分、堵管史、病房置管是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穿刺时长≤30 min、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7 min是新生儿PICC相关感染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导管 有效性 安全性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再评价 循证护理
下载PDF
PTA联合不同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
18
作者 郭烁 任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3099-3102,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不同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60例CVS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比较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不同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60例CVS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PTA联合裸支架置入治疗,B组患者给予PTA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再狭窄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血液透析流量和血管通畅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33%vs 100.00%)、临床有效率(90.00%vs 96.67%)及支架置入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液透析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液透析流量分别为(271.20±72.45)mL/min、(253.24±65.77)mL/min、(231.76±52.89)mL/min,明显高于A组的(225.15±80.93)mL/min、(212.32±76.52)mL/min、(200.38±60.43)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9个月、1年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3.33%、76.67%,明显高于A组的60.00%、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术后1年再狭窄率为10.00%,明显低于A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裸支架或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CVS均具有显著疗效,且PTA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更有助于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流量及血管通畅率,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 疗效 血管通畅
下载PDF
人工肝血液净化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俊微 崔艳华 +7 位作者 邢汉前 王开利 张华明 颜丽 姚红宇 钟志芳 张雪华 赵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明确人工肝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75例行人工肝治疗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中心静脉导管中,发生误伤动脉2例,... 目的明确人工肝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75例行人工肝治疗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中心静脉导管中,发生误伤动脉2例,局部渗血7例,血栓形成或导管堵塞4例,导管尖端贴壁11例,导管感染3例,经有效护理无1例导管脱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密切观察及加强护理,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中心静脉导管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永新 尹利荣 +2 位作者 李燕莉 宋长兴 牛增广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副作用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