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Clinical Study of PTAS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rtery Stenosis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新通 王伟 +11 位作者 唐洲平 曾文高 何池忠 王丽娟 卢海克 李昌茂 张雄 王硕 代成波 马贵贤 杨哲贤 马腾云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rtery stenosis was explored.The clinical data of 111 pa...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rtery stenosis was explored.The clinical data of 111 patients with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ceiving PT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General Hospital from Aug.2007 to Nov.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 total 132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the 111 patients.The mortality and rate of neural and non-neural complications were assessed perioperatively.Outcomes [including the frequency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stroke,or death from vascular diseases) were assessed after operation.NIHSS rating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before and at first week,6th month and 12th month after the operation.The PTAS success rate was 100%.The degree of stenosis was reduced after PTAS.The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was 15.3%(the rate of neural complications was 3.6%).Sixty-sev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Three patients(4.48%) develope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within 1 month,containing one case of TIA,one case of ipsilateral mild stroke and one case of contralateral mild stroke.No severe stroke or death was observed.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2 months 7 patients had cerebrovascular events(10.44%),including 2 cases of ipsilateral TIA(2.99%),2 cases of ipsilateral mild stroke and 2 cases of contralateral mild stroke(2.99%),one case of severe stroke(1.49%).In 13 patients receiving DSA re-examination one year after PTAS,2 patients(15.38%) had in-stent restenosis.NIHSS score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pre-operation(P〈0.05).It was concluded that PTAS could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neural function deficit of the patients with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e success rate of PTAS was high,and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satisfactory.PTA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thod,though the long-term outcomes need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iasty and stenting 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OGNOSIS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朝刚 张晓曼 +2 位作者 李兆妍 徐远杰 范建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64-2168,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156例行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再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156例行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再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应用价值。结果随访发现,1 a内再狭窄共34例(21.79%);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糖尿病、吸烟史、支架类型、支架长度、随访时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高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规范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金属支架、支架长度>15 mm、未规范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CysC、高D-D、高Hcy与低HDL水平为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术后再狭窄事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95%CI:0.672~0.901),敏感度为84.62%,特异度为82.3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主要为有糖尿病、金属支架、支架长度>15 mm、未规范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CysC、高D-D、高Hcy与低HDL水平等,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置入手术 再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4
作者 陈英道 张岐平 +5 位作者 李育英 李海宁 梁炳松 陈小玲 饶源 李国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VT... 目的探讨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VT。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观察组术后安全性。结果2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BI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90d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96.67%vs84.38%,P<0.05)。观察组出现无症状颅内出血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EVT可改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的预后,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血管障碍 支架 球囊取栓术 预后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受益人群分析
5
作者 陈秀晓 牛超 +1 位作者 贾倩 董中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受益人群。方法:回顾性选取MCA重度狭窄行Apollo支架植入术后病人142例进行研究。术后追踪随访1年,按照MCA重度狭窄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受益人群。方法:回顾性选取MCA重度狭窄行Apollo支架植入术后病人142例进行研究。术后追踪随访1年,按照MCA重度狭窄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通过追踪随访检查病人再狭窄发生率,治疗前后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状态,MCA狭窄段血流速度状况,分析病人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经1年追踪随访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为16.20%。治疗后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病人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病人形态学分型、径路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再狭窄组吸烟率、2型糖尿病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术后残余狭窄率及重度病变狭窄率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吸烟、2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后残余狭窄为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MCA重度狭窄病人Apollo支架植入术可明显降低病人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及神经缺损状况,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态学分型、径路分型、吸烟、2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后残余狭窄及病变狭窄程度是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吸烟、2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后残余狭窄为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无预测因素病人为Apollo支架植入术最佳受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大脑中动脉 Apollo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介入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魏列君 赵丽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133-136,146,共5页
目的探究评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介入支架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80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0例采取保守治疗,试验组40例采取介入支架术治疗。对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 目的探究评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介入支架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80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0例采取保守治疗,试验组40例采取介入支架术治疗。对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预后情况进行研究、检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预后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予以患者介入支架术,临床价值确切。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病变血管血流情况外,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支架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介入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方翔 魏美兰 +1 位作者 刘旭超 涂建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采取神经介入支架取栓、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整群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联合静脉... 目的 探讨采取神经介入支架取栓、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整群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联合静脉溶栓,45例)与观察组(神经介入支架联合静脉溶栓,45例)。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颈内动脉收缩期峰流速、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述指标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采取神经介入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方式能够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血流动力学与血流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支架取栓 静脉溶栓 缺血性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蒋茂君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探究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施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 探究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施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清武 李敬诚 +4 位作者 张莉莉 方传勤 向静 王景周 黄志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027-2029,共3页
目的总结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头颅CT的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患者102例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不同表现进行分类。与术前CT相比,将术后头颅CT表现分为3型:Ⅰ型为未见明显异... 目的总结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头颅CT的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患者102例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不同表现进行分类。与术前CT相比,将术后头颅CT表现分为3型:Ⅰ型为未见明显异常或局部大血管强化;Ⅱ型为梗死灶内异常强化;Ⅲ型为脑出血,包括单独的脑实质出血及脑实质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后分析了不同的临床处理方法及临床结局。结果102例即刻头颅CT检查患者包括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67例;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35例。其中头颅CTⅠ型82例(80.4%);Ⅱ型13例(12.7%);Ⅲ型7例(6.8%)。2例为脑实质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Ⅰ型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Ⅱ型继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复查头颅CT;Ⅲ型均停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24h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量增加后恢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Ⅰ、Ⅱ型患者术后无新的介入相关并发症;Ⅲ型患者5例痊愈出院,2例即刻外科手术后,与术前相比均遗留较重的偏瘫出院。结论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非常必要,能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同时,根据不同表现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可获得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支架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电针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春美 谢思宁 +2 位作者 张晴 贾春蓉 安立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74-227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麻醉方式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循环稳定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史怀璋 徐善才 +6 位作者 高成 季智勇 王春雷 吴培 刘珍 廉庆北 许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 200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单中心完成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27例(责任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临床...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 200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单中心完成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27例(责任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临床资料。以应用球囊扩张支架的前20例和自膨式支架的前20例为界,将病例分为非成熟期和成熟期。观察术中及术后7 d所有不良事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127例中,10例(7.9%)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卒中3例(2.4%),缺血性卒中6例(4.7%,4例为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8%)。死亡3例(2.4%),重残2例。②非成熟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7/40)高于成熟期患者(3.5%,3/87),P<0.05。性别、年龄、狭窄程度、支架类型及病变位置对并发症无影响。剔除手术操作因素造成的4例(均在非成熟期),后循环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11.1%,5/45)高于前循环(1.2%,1/82),P<0.05。③分层分析显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25.0%,4/16)高于前循环病变(1.7%,1/59),P<0.05;应用自膨式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9%,2/29)低于球囊扩张支架(25%,4/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者接受严格训练的前提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相对安全的;处理后循环病变的相对风险较高,而使用自膨式支架可能会降低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娅 张桂莲 +3 位作者 李洋 吴海琴 张茹 王虎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设计的2008年8月~2012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且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设计的2008年8月~2012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且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靶病变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2)脑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术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mRS);(3)随访期间用药依从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不同年龄段靶病变血管的分布不同,青年组以颅内血管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颅外血管病变为主;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为92.62%;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7.38%),其中死亡5例(4.10%)。(2)76例围手术期后生存的脑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NIHSS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mRS≤2分者63例(82.89%)。(3)终末随访时正规服药者73例(65.7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17例(13.93%),共发生支架再狭窄10例(8.20%);总死亡及植物状态10例(8.20%),支架手术相关性死亡及植物状态6例(4.92%)。结论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安全有效。定期门诊检查,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用药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置入术 随访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帆 周格知 +1 位作者 单国进 袁坚列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2期35-37,40,共4页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181例为调查对象,术后随访再狭窄情况,根据是否出现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析与再狭窄相关的危险因...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181例为调查对象,术后随访再狭窄情况,根据是否出现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析与再狭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5例再狭窄,占8.3%。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再狭窄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甲 杨世泉 +5 位作者 余本松 王轶群 薛东章 魏学志 程晋成 王水平 《安徽医学》 2016年第9期1081-1083,1084,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23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血管内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时间节点、评估术前侧支代偿及术后前向血流情况,并...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23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血管内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时间节点、评估术前侧支代偿及术后前向血流情况,并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1例后循环取栓术中栓子脱落导致一侧小脑上动脉栓塞外,其余25例患者均取栓成功(TICI≥2b);术后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余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康复。术前、术后第14 d患者平均NIHSS评分分别为(12.44±5.89)分和(6.13±3.72)分,术后第90天mRS评分平均为(2.24±1.37)分。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完善的取栓策略将有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景峰 田领 +2 位作者 孙猛 王昊 李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集聚,强化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集聚,强化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ET-1、NO水平及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血清ET-1水平、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0.05),VEGF、NO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ET-1水平、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桂莲 张茹 +6 位作者 王虎清 展淑琴 杜赟 姚丽 吴海琴 杨新利 张尚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ICVD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97.14%(34例),其中6例患者(17.14%)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短暂性脑缺血... 目的观察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ICVD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97.14%(34例),其中6例患者(17.14%)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脑血管痉挛、术中低血压休克、术后低血压各1例],经治疗3 d内均完全恢复。22例脑梗死患者术后第15 d、30 d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均P〈0.01)。术后随访2~13个月(1例失访),TIA患者1例于术后12个月死于脑干梗死,1例椎动脉支架术后4个月发生颈内动脉系统腔隙性脑梗死;2例患者发生斑秃。结论颅内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防治ICV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进 林敏 +3 位作者 杨昉 孙文 刘朝来 陈光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 4例和症状组45例;将症状组再分为中度狭窄组12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同期选择未行CAS的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 4例和症状组45例;将症状组再分为中度狭窄组12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同期选择未行CAS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结合CO_2吸入试验检测手术前后CVR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CVR明显低于手术对侧(P<0.01);术后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手术后手术侧CVR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重度狭窄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侧和手术对侧CVR均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1),手术后手术对侧CVR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 CAS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VR;经颅多普勒结合CO_2吸入试验可作为检测CVR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脑血管循环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宝民 李小鹰 +2 位作者 王鲁宁 李生 王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手术。结果 19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同侧颅内脑血管循环时间和染色趋于正常。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3~18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缺血事件;B超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高龄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但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清海 沈洁 刘建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46-650,共5页
目的对已发表的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评估支架成形术在预防卒中复发、死亡、其他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脑血管病杂志和相关文献后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 目的对已发表的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评估支架成形术在预防卒中复发、死亡、其他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脑血管病杂志和相关文献后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结果确定相关的文献21篇并结合本单位治疗病例,共包含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432例,未见有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平均手术成功率达96.61%;30d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53%,30d后1年内累积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97%。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0%~32.4%。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支架置入成功者具有较好的预后,但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 介入 支架 循证医学
下载PDF
优质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志娥 王加凤 闫坤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则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后舒适...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则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后舒适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路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对患者有利的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路径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