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ustification and System Arrangement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Comments on Article No. 127 of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1
作者 Li Yan Ge Hongq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2期1-20,共20页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of P. R. China, the attribut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changed from real rights to non-real rights. Article No. 127 thereof does not clarify ...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of P. R. China, the attribut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changed from real rights to non-real rights. Article No. 127 thereof does not clarify the natur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after all, and the place where virtual property is put in the "Civil Rights" chapter of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makes the concept even more complex and confusing. The "relationships paradigm" protection of virtual property does not have a definit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nor stands opposite to the "rights paradigm."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ways to justify the "theory of virtual property as a real right" under the "rights paradigm" protection, namely, essentialism and consequentialism. The former resulted from utilizing features in a demonstration and identifying disposal rights with real rights, while the latter resulted from adherence to the dichotomy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comprising real rights and creditor's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rceny in Criminal Law and virtual property insurance in The Social Insurance Law, the attribut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is irrelevant to creditor's rights. The attribut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be defined as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so that it can be included in the system of civil rights. The uniqueness of virtual property is enough to become an object of emerging civil rights; intangible property rights as a superordinate theoretical concept cannot reflect the essenc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legislative frame of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shall be comprised of the subject, object, exercise, publication and change of the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PROPERTY theORY of VIRTUAL PROPERTY as a real right theORY of VIRTUAL PROPERTY as a creditor's right intangible PROPERTY rightS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下载PDF
浅析国内外的矿业权体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红梅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矿业权流转体制和管理体制。国外的矿业权流转体制大多采用申请与授予方式,管理体制大多为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我国矿业权采用申请与授予,管理体制则采用间接、分级管理。
关键词 矿业权 流转 管理
下载PDF
分离原则与抽象原则在债权让与制度中之显现——以债权二重让与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陆家豪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1期91-107,共17页
债权让与制度的产生源自债权非人格化而非债权物权化,债权让与在性质上应采处分行为说。《民法典》第546条在解释论上可采分离原则与让与主义。抽象原则在证券化债权中得到立法承认,普通债权让与中并未被立法采纳。让与主义严格而言不... 债权让与制度的产生源自债权非人格化而非债权物权化,债权让与在性质上应采处分行为说。《民法典》第546条在解释论上可采分离原则与让与主义。抽象原则在证券化债权中得到立法承认,普通债权让与中并未被立法采纳。让与主义严格而言不是债权让与的公示方法,处分行为说、分离原则、抽象原则、让与主义与登记制度相契合,贯穿债权让与制度始终,是解决以债权二重让与为代表的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登记制度是最有效能的公示方法。基于统一登记在我国的建构,债权让与登记制度乃大势所趋,其与债权让与的分离原则与抽象原则相契合,能达成在债物二分体例下的逻辑圆融与体系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原则 抽象原则 登记主义 让与主义 债权二重让与
下载PDF
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必要性刍议
4
作者 庞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6-87,共2页
简要描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农用地使用中土地撂荒和耕地不足的两难现状,从法律、政策和现实操作层面分析了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意义和现实合理预期。
关键词 农用地使用权 流转 土地撂荒
下载PDF
保理制度的法律性质研究
5
作者 王燕玲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近些年来,保理业务日显重要。分析了保理制度的民法基础,辨明了保理的概念,提出我国的保理契约应是无追索权的、预付的、公开的契约,保理契约的实质是以债权的让与为核心,并予以保理人该债权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近些年来,保理业务日显重要。分析了保理制度的民法基础,辨明了保理的概念,提出我国的保理契约应是无追索权的、预付的、公开的契约,保理契约的实质是以债权的让与为核心,并予以保理人该债权的担保权利,同时设立应收账款的让与的登记制度,以促进我国保理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理业务 契约 制度 中国 应收账款 追索权 债权 担保权利 民法 法律性质
下载PDF
租赁权的属性与立法构建
6
作者 王占骜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4-46,共3页
租赁权的性质决定其制度安排,在理论上对于租赁权的性质有几种不同学说,包括有租赁权债权说、租赁权物权说和租赁权物权化说。租赁权具有基于占有产生的直接支配效力、排他效力,归属于用益物权。也正是因为租赁权是物权,租赁权应该依据... 租赁权的性质决定其制度安排,在理论上对于租赁权的性质有几种不同学说,包括有租赁权债权说、租赁权物权说和租赁权物权化说。租赁权具有基于占有产生的直接支配效力、排他效力,归属于用益物权。也正是因为租赁权是物权,租赁权应该依据用益物权的属性重新加以构建,租赁权处分不能适用合同法中有关债权转让的规则,而应适用有关物权处分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赁权的性质 租赁合同 债权让与
下载PDF
人民自决权与国家领土完整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建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92,共19页
人民自决权与国家的领土完整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人民自决权不具有改变现有国家边界的效力;国际法不承认一国的少数人民通过自决实行单方面分离的一般权利;国际法尚未肯定也未否定"救济性分离权";国际法承认有关各方经自由协议... 人民自决权与国家的领土完整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人民自决权不具有改变现有国家边界的效力;国际法不承认一国的少数人民通过自决实行单方面分离的一般权利;国际法尚未肯定也未否定"救济性分离权";国际法承认有关各方经自由协议达成的分离安排的合法性;国际社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人民自决权与国家领土完整的和谐统一;有关国家应当依照国际法解决因单方面分离行为而引发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自决权 国家领土完整 单方面分离 国际法
原文传递
不动产让与担保——第一个习惯物权的创设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泽鉴 《荆楚法学》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让与担保系权利移转型的担保物权,即设定人为担保债务清偿,将财产权移转于担保权人,使担保权人在担保目的范围内,于债务人届期未清偿债务时,得将担保的财产变价而就其价金受清偿。本文阐述我国台湾地区实务上不动产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过... 让与担保系权利移转型的担保物权,即设定人为担保债务清偿,将财产权移转于担保权人,使担保权人在担保目的范围内,于债务人届期未清偿债务时,得将担保的财产变价而就其价金受清偿。本文阐述我国台湾地区实务上不动产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不动产让与担保的机能与利益状态。不动产让与担保制度之创设,系由长期的交易惯行、判例学说以接力方式持续不断共同协力而形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法律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典范,并对于推动让与担保制度、立法规范及物权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让与担保 习惯物权 让与担保契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