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清华 游晴如 +4 位作者 林志强 郑苹立 郑长林 董瑞霞 黄庭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20-24,共5页
为了促进超级稻‘宜优673’优质高产栽培,通过2年田间种植试验与稻米品质检测,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各项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为显著,2012、2013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6... 为了促进超级稻‘宜优673’优质高产栽培,通过2年田间种植试验与稻米品质检测,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各项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为显著,2012、2013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69.42%、34.50%;垩白率次之,2年变异系数为37.02%、29.53%;整精米率差异程度居中,2年变异系数为7.28%、10.72%;2012年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22%、4.74%和4.83%,2013年分别为5.73%、7.08%和8.65%,差异较小;2012年糙米率、精米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29%和2.24%,2013年分别为0.90%和2.03%,差异最小。研究还表明:在灌浆期间随着日均温升高有利于‘宜优673’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同时直链淀粉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缩短;但是日均温差的增大不利于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而且‘宜优673’的垩白有增大的趋势。在全省10个试验点中,福州、莆田和诏安3个试验点‘宜优673’品质表现较好,因此‘宜优673’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线作晚稻种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性状和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地点 超级稻 '宜优673’ 稻米品质 日均温 垩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