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水沙变化对河口水下沙洲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钮新强 徐建益 李玉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3,共3页
根据1950~2000年大通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长江口地形图,对比分析了长江来水和来沙量变化对长江口水下沙洲发育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江上游来沙量呈减少趋势,特别是90年代来沙量相对于60年代减少了34.3%.而近50 a来,长江入海径流... 根据1950~2000年大通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长江口地形图,对比分析了长江来水和来沙量变化对长江口水下沙洲发育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江上游来沙量呈减少趋势,特别是90年代来沙量相对于60年代减少了34.3%.而近50 a来,长江入海径流量基本不变,90年代还略有增加.长江来沙量减少而径流量基本不变,使得径流冲刷力相对增强,导致河口区水下沙洲冲刷、河槽容积增加.将目前各沙体-5 m线以上面积与沙体发育面积最大时期相比,白茆沙-5 m线以上面积减少了46.6%;'三沙'减少了20.0%;南北港的青草沙和瑞丰沙减少了49.3%;同时期,长江口各河段河槽横断面在0 m等深线以下的面积不断增加.另外,从水下沙洲由淤转冲的时间来分析,长历时的上游来沙量减少将导致河口地区的溯源冲刷,河口下游受影响最早,然后逐渐波及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水下沙洲 冲淤变化 长江口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孝 李廷艳 +3 位作者 尤源 郝炳英 冯胜斌 毛振华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789-800,共12页
通过岩芯及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沉积类型的识别、依据沉积组合对砂体结构进行分类、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刻画了砂体结构平面分布,综合分析了砂体结构平面差异的成因。结果显示,合水地区长6段主要为深水重力流... 通过岩芯及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沉积类型的识别、依据沉积组合对砂体结构进行分类、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刻画了砂体结构平面分布,综合分析了砂体结构平面差异的成因。结果显示,合水地区长6段主要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两种不同的重力流沉积类型。两种重力流沉积砂体在纵向上复合叠置形成广泛分布的厚砂体,因组合关系及含油性不同,可分为3种砂体结构类型:多期砂质碎屑流叠加型、砂质碎屑流与浊流复合叠加型及多期浊流叠加型。砂体结构平面分布差异受湖盆底形、物源及供屑量和流体重复改造等因素影响,不同结构砂体平面上具有垂直物源轴线呈带状展布特征,在合水地区东北部和中部形成较为有利的砂体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延长组 长6段 砂体结构 重力流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