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Loading upon Bending, Shear and Torsion of a Thin-Walled Cantilever Channel Beam
1
作者 David W. A. Rees Abdelraouf M. Sami Alsheikh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24年第5期73-96,共24页
Three aluminium channel sections of US standard extruded dimension are mounted as cantilevers with x-axis symmetry. The flexural bending and shear that arise with applied axial torsion are each considered theoreticall... Three aluminium channel sections of US standard extruded dimension are mounted as cantilevers with x-axis symmetry. The flexural bending and shear that arise with applied axial torsion are each considered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in terms of two longitudinal axes of loading not coincident with the shear centre. In particular, the warping displacements, stiffnes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are calculated for torsion applied to longitudinal axes passing through the section’s centroid and its web centre. The stress conversions derived from each action are superimposed to reveal a net sectional stress distribution. Therein, the influence of the axis position upon the net axial and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s is established compared to previous results for each beam when loading is referred to a flexural axis through the shear centre. Within the net stress analysis is, it is shown how the constraint to free warping presented by the end fixing modifies the axial stress. The latter can be identified with the action of a ‘bimoment’ upon each thin-walled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Aluminium channels Cantilever Beam bending Shear Torsion WARPING BIMOMENT Flexural Axis Centre of Twist CENTROID Shear Centre Torsional Stiffness Constrained Stress
下载PDF
Discharge evolution law of debris flow based on a sharp bend physical modeling test
2
作者 LU Ming SUN Hao +3 位作者 LIU Jinfeng Abrar HUSSAIN SHANG Yuqi FU H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904-1915,共12页
For the basins with debris flow development,its channel terrain exhibits a tortuous shape,which significantly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debris flows and leads to severe erosion effects on the concave bank.Therefore,th... For the basins with debris flow development,its channel terrain exhibits a tortuous shape,which significantly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debris flows and leads to severe erosion effects on the concave bank.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shear force of debris flows within the bend channel.We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ear force and bend curvature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Under the long-term erosion by debris flows,the curvature radius of bends gradually increases,however,when this increasing trend reaches an equilibrium state with the intensity of debris flow discharge,there will be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urvature radius.In general,the activity pattern and discharges of debris flows would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Hence,we can infer the magnitude of debris flow discharges from the terrain parameters of the bend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discharge Erosion effect bend channel Curvature radius
下载PDF
Effect of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on Al-6063 bending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3
作者 J.Nemati G.H.Majzoobi +2 位作者 S.Sulaiman B.T.H.T.Baharudin M.A.Azmah Han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refine the grains of annealed 6063 aluminum alloy and to improve its yield stress and ul- timate strength. This was accomplished via the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ECAE...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refine the grains of annealed 6063 aluminum alloy and to improve its yield stress and ul- timate strength. This was accomplished via the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ECAE) process at a temperature of 200℃ using route A, with a constant ram speed of 30 mm/min through a die angle of 90° between the die channels for as many as 6 passe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n Avery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in diameter decreased from 45 μm to 2.8 μm after 6 extru- sion pass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improvement in fatigue resistance occurred after the first pass. The subsequent passes improved the fatigue life but at a considerably lower rate. A maximum increase of 1100% in the case of low applied stresses and an ap- proximately 2200% increase in fatigue resistance in the case of high applied stresses were observed after 5 passes. The improvement of fa- tigue resistance is presumed to be due to (1) a reduction in the size and the number of Si crystals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ECAE passes, (2) the aggregation of Cu during the ECAE process, (3)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CuA12 grains, and (4) grain refinement of the A1--6063 alloy during the ECA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s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bendING fatigue life grain size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槽型套管加强方钢管X形节点平面内受弯性能试验
4
作者 常鸿飞 李照伟 +3 位作者 左文康 罗梓 安爱臣 宋心怡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槽型套管适用于在役钢管结构的节点局部加强,可有效提高节点承载力和刚度。为研究槽型套管对方钢管节点平面内受弯性能的加强效果,对5组支主管宽度比β为0.58、0.7和1.0的试件进行平面内受弯试验。试验表明槽型套管加强可以有效提升节... 槽型套管适用于在役钢管结构的节点局部加强,可有效提高节点承载力和刚度。为研究槽型套管对方钢管节点平面内受弯性能的加强效果,对5组支主管宽度比β为0.58、0.7和1.0的试件进行平面内受弯试验。试验表明槽型套管加强可以有效提升节点受弯性能,β=0.58和β=0.7时槽型套管加强节点的受弯承载力分别提高37%和163%;加强节点的刚度略低于等宽节点,但其延性更优;支主管宽度比和槽型套管厚度是影响加强节点平面内受弯性能的主要参数。槽型套管加强可有效保护节点主管,使试件失效模式由主管或焊缝破坏转移为支管破坏。进一步机理分析表明,加强套管可与主管管壁形成共同承载体,通过局部增厚作用提高节点承载力和刚度。据此对比分析了该类加强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可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 X形节点 槽型套管加强 平面内受弯 承载机理
下载PDF
急弯河段新建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研究
5
作者 张湛 刘洋 赵凯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104-110,116,共8页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自航船模试验分析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堤对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峰值、改善流态作用明显;隔流堤延长250 m时,石洲船闸上游引航道最高通航流量可达到规范要求的20 a一遇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段 上游引航道 口门区 通航条件
下载PDF
航道设标弯曲半径快速估算方法
6
作者 朱彬华 刘作飞 +1 位作者 杜新文 徐小雯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113-116,共4页
针对航标优化调整后复核航道弯曲半径耗时长的问题,基于航道养护现场的特点,提出航道设标弯曲半径快速估算方法。该方法根据相邻航标作用距离连线、外接圆弧、航宽,三角函数方程,并联合坐标系理论而得到。通过正、余弦定理推导,将航标... 针对航标优化调整后复核航道弯曲半径耗时长的问题,基于航道养护现场的特点,提出航道设标弯曲半径快速估算方法。该方法根据相邻航标作用距离连线、外接圆弧、航宽,三角函数方程,并联合坐标系理论而得到。通过正、余弦定理推导,将航标连线外接圆半径解出。在基于坐标系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解析,将航标连线有遮挡的外接圆半径解算。在3处典型弯曲河段进行设标,验证航道弯曲半径快速估算的正确性、及时性。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快速估算弯曲半径,以及准确、及时核查航道弯曲半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尺度 弯曲半径 快速估算
下载PDF
C3美标槽钢热矫生产实践
7
作者 靳长青 杜永军 刘飞容 《河南冶金》 2024年第3期39-40,48,共3页
C3美标槽钢相对于国标槽钢而言,其腰部更厚,腿更短,在生产中矫直难度大,易造成头部外缘斜度和弯腰挠度超差的问题。通过优化孔型系统,在K1架次后新增高温矫直工艺,可以解决C3美标槽钢头部外缘斜度和弯腰挠度超差的问题。
关键词 美标槽钢 高温矫直 孔型系统 弯腰挠度 外缘斜度
下载PDF
基于机理模型的热连轧板形快速控制技术
8
作者 陈彤 邢天庆 +1 位作者 郭隆 李子正 《河北冶金》 2024年第2期64-67,82,共5页
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旨在解决板形变化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针对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过程中的板形约束变量问题,采用双因素线性插值的方法,在分析弯辊力和窜辊量对板形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双因素传递系数模型和... 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旨在解决板形变化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针对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过程中的板形约束变量问题,采用双因素线性插值的方法,在分析弯辊力和窜辊量对板形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双因素传递系数模型和板形控制空间。首先对板形空间的插值方法进行设计,然后应用到弯辊力和窜辊量对轧制压力的传递系数模型的建立中,求出相应弯辊力与窜辊量对轧制压力的传递系数,这些传递系数可以被视为板形控制的关键参数,利用求出的传递系数基于板形调节建立轧机板形控制空间。通过对板形控制空间的求解,可在板形控制范围内实现板形的快速搜寻和弯辊力、窜动量对板形的快速控制,为热连轧机组的操作提供有效指导。该方法在解决板形控制难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传递系数模型和板形控制算法,实现更加精确和自动化的板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机 板形控制 线性插值 传递系数 弯辊力 窜辊量
下载PDF
明渠弯道交汇口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曾诚 尹雨然 +4 位作者 陈辰 周婕 邱斐 白一墨 王玲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5,38,共8页
为研究不同宽深比和径宽比对明渠弯道交汇口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体积函数法(VOF)追踪自由表面,采用RNG k-ε模型封闭控制方程,建立明渠弯道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对3种宽深比和3种径宽比的5种组合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交汇口附近... 为研究不同宽深比和径宽比对明渠弯道交汇口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体积函数法(VOF)追踪自由表面,采用RNG k-ε模型封闭控制方程,建立明渠弯道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对3种宽深比和3种径宽比的5种组合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交汇口附近的水面形态、流速分布、断面环流和分离区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宽深比的增大或径宽比的减小,交汇口附近水面跌落程度减弱;与径宽比相比,宽深比对弯道交汇口以及下游区域内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影响较大,宽深比增大,纵向流速变幅增大,流速分布更加不均匀,水流偏转效应增强;宽深比或径宽比减小导致弯道处环流强度增大;宽深比或径宽比增大,弯道处回流结构增强,分离区尺寸增大,水平方向上形态更加狭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弯道水流 支流入汇 宽深比 径宽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黄池沟退水道弯道体型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立新 他金城 +2 位作者 张杰 王雯 张宗孝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探求黄池沟退水道弯道的合理体型,采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体型参数对弯道水流的影响。选取弯道宽度、弯道曲率半径、纵向坡度3个主要影响参数按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9组正交试验方案,利用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 为探求黄池沟退水道弯道的合理体型,采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体型参数对弯道水流的影响。选取弯道宽度、弯道曲率半径、纵向坡度3个主要影响参数按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9组正交试验方案,利用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数学模型对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体型参数对弯道及下游陡坡段横向水位差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体型参数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纵向坡度、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坡度为显著影响因素,且平坡最佳,弯道曲率半径和弯道宽度影响不显著,据此推荐合理体型参数为坡度取0,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采用原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参数 弯道水流 正交设计 数值模拟 黄池沟退水道弯道
下载PDF
两坝间航道与三峡水运新通道通过能力匹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鹏 刘敬贤 +3 位作者 石好 刘奕 何兴昌 陈淑楣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船舶交通流特征、交通组织和船闸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构建石牌弯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船舶领域、船舶航速等关键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结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议书,分析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性。结果表明,在正常“2上2下”的船闸运行方式下,两坝间石牌弯道最小通过能力为296艘次/日,大于或约等于两坝枢纽通过能力263.4艘次/日和296.8艘次/日,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匹配;但当船舶交通流不均衡,两坝枢纽采取“3上1下”方式运行时,汛期两坝间最小航道通过能力仅为260艘次/日,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两坝枢纽运行需求的情况,建议通过加强两坝间智能调度和增加通航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运新通道 石牌弯道 通过能力 船舶领域 匹配性分析
下载PDF
A new concep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end of Yangtze River: its relations with Eocene magmatic activities
12
作者 ZENG Pusheng(Inst.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305-312,共8页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the author proposes a 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Eocene ma...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the author proposes a 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Eocene magmatic activity is expounded, suggesting that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result from choking of the strong magmatic activity in Eocene. As a result, the upstream became a natural reservoir, whose riverside between Mt. Yulong and Mt. Haba was burst, guiding Jinshajiang River running eastw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drastic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led to the deep dissection of the river cut down the channel,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Tiger Leaping Gorge. The magnitude of uplift in the study area (located in the easter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alculated. Taking Mt. Yulong as a base, the magnitude of lift is 3,300 m from Eocene to Pliocene, adding 700 m since Pleistocene, totaling up to 4,000 m or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matic activity choking channel BURSTING Laojunshan Mt Yunnan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通道弯数与长度对静脉曲张泡沫硬化疗法的泡沫稳定性影响实验研究
13
作者 白逃萍 刘雨秋 +1 位作者 蒋文涛 李亚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1-816,共6页
目的研究通道弯数与长度对静脉曲张泡沫硬化疗法的泡沫稳定性影响。方法设置3组实验:实验组1通道弯数不同(A、B、C组弯数分别为1、2、3)、实验组2(对照组)通道总长度不同(A、B、C组总长度分别为2、6、10)、实验组3通道长短比例不同(A、B... 目的研究通道弯数与长度对静脉曲张泡沫硬化疗法的泡沫稳定性影响。方法设置3组实验:实验组1通道弯数不同(A、B、C组弯数分别为1、2、3)、实验组2(对照组)通道总长度不同(A、B、C组总长度分别为2、6、10)、实验组3通道长短比例不同(A、B、C组长短边比值分别为1∶1、5∶1、9∶1)。选用5 mL注射器,液气比1∶4,并在室温环境下进行CO_(2)和空气的Tessari法制备泡沫实验。每组实验全程摄像,设置重复实验5次,通过视频回放方式获取析水时间、半衰期、析水率曲线等数据。结果实验组2中,CO_(2)泡沫除析水率40%和80%,A组与B组、C组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空气泡沫中,析水率20%和50%的B组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析水率下,C组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通道总长度对CO_(2)泡沫的影响更为显著。通道总长度越长,泡沫越稳定。实验组1与对照组对比,CO_(2)泡沫的实验组1析水率曲线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空气泡沫出现重合和交叉,差异不明显。实验组3和对照组对比,CO_(2)泡沫实验组3的曲线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空气泡沫只在析水达到100%时,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通道长短比例的影响在CO_(2)泡沫中较为明显。半衰期在CO_(2)泡沫中存在较大影响。结论制备泡沫的通道弯数增强了泡沫的稳定性,通道总长度增加对泡沫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而通道长短比例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制备泡沫以及其他泡沫的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弯数 通道长度 泡沫稳定性 泡沫半衰期 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不同泄槽弯道对溢洪道侧槽螺旋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金楠 邱勇 +2 位作者 何沛山 邬思亨 季伦永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2,共5页
对于侧槽溢洪道而言,尽管可通过在其下游侧设置调整段以平顺水流,但难以完全避免其横轴螺旋流对泄槽水流流态的干扰。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泄槽转弯段的弯道环流对侧槽横轴螺旋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弯道环流和螺旋流方向一致(转弯角度14.505... 对于侧槽溢洪道而言,尽管可通过在其下游侧设置调整段以平顺水流,但难以完全避免其横轴螺旋流对泄槽水流流态的干扰。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泄槽转弯段的弯道环流对侧槽横轴螺旋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弯道环流和螺旋流方向一致(转弯角度14.505°)时,弯道内流线从凹岸向凸岸斜向翻卷,流速叠加明显,环流强度加剧,弯道出口断面横向流速达3.29 m/s、出口水面高差已达1.140 m(左低右高);弯道环流和螺旋流方向相反(转弯角度-5°)时,弯道内水流基本表现为从两侧往轴线方向翻卷后向下游流动,环流现象几乎消失,弯道出口断面横向流速下降为-0.19 m/s、出口水面高差降低至-0.467 m(左高右低)。由此可见,可以在泄槽设置弯道改善上游侧槽螺旋流的紊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流速 垂向流速 泄槽弯道环流 侧槽螺旋流 水流流态
下载PDF
支吊架用卷边槽钢受弯构件的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侯汝兵 林冰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本研究对支吊架用卷边槽钢受弯构件进行了弹塑性稳定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长细比、截面尺寸、初始弯曲等参数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卷边槽钢的屈曲变形与其长细比有关。此外,其截面大小也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 本研究对支吊架用卷边槽钢受弯构件进行了弹塑性稳定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长细比、截面尺寸、初始弯曲等参数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卷边槽钢的屈曲变形与其长细比有关。此外,其截面大小也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初始弯曲对总体稳定系数的影响很大,且影响程度与构件的正则化长细比密切相关。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与现行规范进行了比较,增加了一个修正系数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边槽钢 受弯构件 稳定系数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AZ31镁合金板材等径角轧制-单道次弯曲变形工艺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胡冬 秦梁杰 +2 位作者 梅静 刘惺 吴胜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7期149-151,共3页
【目的】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差、基面织构强烈,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改善镁合金的室温塑性、优化镁合金基面织构十分重要。【方法】课题组在多级连续剪切-弯曲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出等径角轧制-单道次弯曲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有限... 【目的】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差、基面织构强烈,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改善镁合金的室温塑性、优化镁合金基面织构十分重要。【方法】课题组在多级连续剪切-弯曲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出等径角轧制-单道次弯曲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模具通道间隙、剪切角内侧倒角半径、模具弯曲半径对镁合金板材塑性变形的影响,初步优化了模具结构参数。【结果】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1)模具通道间隙、剪切角内侧倒角半径越小,在剪切角处积累的应变越大,板材受到的剪切作用也越强,但过小的通道间隙、剪切角内侧倒角半径也会导致板材无法顺利进入ECAR-B模具,甚至出现开裂。2)模具弯曲半径大小也会制约板材的弯曲变形强弱,弯曲半径越小,则弯曲变形越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初步优化后的模具通道间隙H=1.3 mm,剪切角内侧倒角半径r=2 mm,弯曲半径R=6 mm。该研究结果为ECAR-B工艺模具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镁合金塑性变形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通道间隙 弯曲半径 内侧倒角半径 塑性变形
下载PDF
导流墩对急弯河道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熔荣 赵根生 +1 位作者 张首元 程弘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针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问题,根据急弯河道下游口门区特征建立概化数值模型,从导流墩数量、布置角度和相对间距3个因素对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展开研究。依托位于急弯河道的航电枢纽建立二维数学模型,对... 针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问题,根据急弯河道下游口门区特征建立概化数值模型,从导流墩数量、布置角度和相对间距3个因素对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展开研究。依托位于急弯河道的航电枢纽建立二维数学模型,对导流墩布置规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布置导流墩可以较大程度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适当增加导流墩数量且当导流墩间距与长度等长时通航水流改善效果较强。导流墩布置方向与航线平行时,水流条件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墩 急弯河道 下游口门区 通航水流条件
下载PDF
SUS430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形控制优化
18
作者 赵彦灵 王珂 万占学 《甘肃冶金》 2023年第6期96-98,共3页
通过对设定凸度的调整,优化了同辊役内窜辊位置波动较大的情况。另外,摸索建立弯辊、窜辊配合控制模型,对弯辊力控制进行调节,改善头部浪形不良的现象。两者结合提高了实际板形控制水平。
关键词 不锈钢 设定凸度 窜辊 弯辊力 热膨胀 浪形
下载PDF
明渠弯道水流平均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启刚 钟强 +1 位作者 李丹勋 王兴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5,共7页
利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系统对明渠弯道水流进行了测量,在两种不同试验方式的配合下,不仅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平面二维流场数据,还成功重构了弯道水流的三维平均流速场,为深入研究弯道水流复杂的时均流动... 利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系统对明渠弯道水流进行了测量,在两种不同试验方式的配合下,不仅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平面二维流场数据,还成功重构了弯道水流的三维平均流速场,为深入研究弯道水流复杂的时均流动结构提供了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弯道曲率不连续,水流主流区在弯道入口位于凸岸附近,随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转移至凹岸,并一直维持至弯道出口;凹岸顶托及环流运动导致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流速剖面近床面区域速度梯度及最大流速的位置沿程发生改变;弯道曲率越大,最大水深平均纵向流速转移至靠近凹岸一侧的位置离弯道入口越远;受上游直段二次流的影响,环流运动在弯道入口断面呈三涡结构,随后快速衰减为双涡结构;弯道主环流的强度沿程先增加后减小,涡核位置沿程往复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弯道 粒子图像测速 流速剖面 环流运动 涡结构 弯道曲率
下载PDF
弯曲河道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平面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平义 蔡金德 +1 位作者 方铎 吴持恭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本文以弯道水流运动方程作为分析的基础,根据弯道水流纵向流速沿垂线分布在凸岸区域眼从对数分布律,在四岸区域眼从抛物分布律,导出了分区域变自率动床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对河湾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 本文以弯道水流运动方程作为分析的基础,根据弯道水流纵向流速沿垂线分布在凸岸区域眼从对数分布律,在四岸区域眼从抛物分布律,导出了分区域变自率动床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并从理论上对河湾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和沿程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适用于定半经弯道的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平面分布公式的简化形式。最后采用美国FallRiver野外水流观测资料对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道 流速分布 衰减因子 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