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capacity channels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using in situ production data 被引量:15
1
作者 Wang Xuezhong Wang Jianyong +2 位作者 Wang Chuanfei Zeng Liufang Liu Xuewe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high-capacity channels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into which water was injected to improve oil recovery,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high-capacity channels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into which water was injected to improve oil recovery,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describing quantita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nected macropores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using in situ production data. Based on physical simulation for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igh capacity channels and interwell tracer test data,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high-capacity channels by grey correlation theory, flow mechanism of fluid in porous media and reservoir engineering, and a program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The predi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field monitoring data (80%), so this model could be economically and effectively used to identify high-capacity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capacity channel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physical simulation interwell tracer grey correlation theory
下载PDF
Channel Sandston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by Seismic Simul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Hongwei Liang Xiaoqing Zhao +3 位作者 Longxin Mu Zifei Fan Lun Zhao Shenghe W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99-808,共10页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between wells finely,this paper takes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Layer Nm II-4 in Qinhuangdao 32-6 Oilfield for example,and uses the seismic forward simulation and ...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between wells finely,this paper takes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Layer Nm II-4 in Qinhuangdao 32-6 Oilfield for example,and uses the seismic forward simulation and well loggings to study the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odern rivers and outcrops sandstone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predicting limitations of the seismic forward simulation about channel sandstone boundaries such as mudstone interlayer between channel sandstone and elevation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channel sandstone are clea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udstone interlayer can be described by seismic forward simulation seismic when the mudstone interlayer is thicker than 2 m and the channel sandstone is thicker than 10 m because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seismic peak when the main frequency of seismic data is nearly 60 Hz. And the elevation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channel sandstone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seismic forward simulation when elevation distance is longer than 6 m and the channel sandstone is thicker than 10 m because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seismic peak. And the seismic waveform features of single channel sandstone boundaries such as elevation distance between channels,overbank sandstone and abandoned channels. Under the study mentioned above,the single channel boundaries are described in Layer Nm II-4 of Qinhuangdao 32-6 Oilfield,and the predicting boundaries are confirmed by the chemical trac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the seismic forward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E OVERBANK sandstonE SEISMIC abandoned channel
原文传递
A Novel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3
作者 Hongying Li Wei Zhang +2 位作者 Bin Liu Xinran Wang Xilin Li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7期172-183,共12页
After long-term waterflooding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are easy to evolve, which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 and a poor oilfield developme... After long-term waterflooding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are easy to evolve, which lead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 and a poor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nalysis or field statistics, while lack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combining microcosmic and macroscopic mechanism. A network model was built after taking the detachment and entrapment mechanisms of particles i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into consideration. Then a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etwork modeling and the model of fluids flowing in porous media. The model was solved by a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nd the Gauss-Seidel iterative technique. A novel field-scale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or was written in Fortran 90 and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1) the evolvement of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caused by particles release and migration in the long-term water flooding process, and 2) well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oil field examples with inverted nine-spot pattern was made on the new numerical simula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along the main streamlines between the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s, and the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Parameters VARIATION Network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下载PDF
沉积微相在致密砂岩可压裂性分析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为例
4
作者 王冠民 祝新怡 +3 位作者 刘海 陈帅 石晓明 胡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3-905,共13页
沉积特征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沉积微相来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是油气田开发和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尝试用其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可压裂性。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 沉积特征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沉积微相来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是油气田开发和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尝试用其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可压裂性。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岩芯、测井等资料识别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基础上,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分析、铸体薄片观察得到致密砂岩样品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参数,并结合岩石力学实验,采用脆性指数和三轴抗压强度的比值来表征岩石的可压裂性。将致密砂岩的沉积微相、成分结构和可压裂性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长7段致密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2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之间的矿物成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席状砂相比,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平均粒径更大,分选更好,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更低,杂基含量更少;可压裂性指数与砂岩的石英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粒度分布标准偏差具有正相关性,与长石含量、平均粒径具有负相关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碳酸盐矿物含量、粒度分布标准偏差、粒径是影响长7段致密砂岩可压裂性的最主要因素,整体上席状砂的可压裂性指数要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更易于压裂。由于砂岩颗粒的粒度分布标准偏差、粒径受沉积微相控制,碳酸盐矿物含量受砂岩厚度直接控制、受沉积微相间接控制,故在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压裂的实际工程中可以依据沉积微相差异来判断致密砂岩的可压裂性变化,简化可压裂性的评价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致密砂岩 可压裂性 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席状砂
下载PDF
砂岩热储回灌难点识别与应对措施探讨
5
作者 赵侃 沈健 +1 位作者 蔡芸 赵苏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3,共8页
砂岩热储在我国分布面积广,热储厚度大,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地热供暖的主力热储。但砂岩热储回灌量偏小,回灌过程易衰减,难以规模化开发,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难题。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钻井液污染、物理堵塞和化学堵塞... 砂岩热储在我国分布面积广,热储厚度大,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地热供暖的主力热储。但砂岩热储回灌量偏小,回灌过程易衰减,难以规模化开发,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难题。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钻井液污染、物理堵塞和化学堵塞方面,这些都是造成砂岩热储回灌困难的常见原因。本文在充分研究油田注水技术、收集砂岩岩心实验测试和野外回灌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天津、山东、陕西等地砂岩热储生产性回灌实际案例,认为砂岩热储孔隙直径小、孔隙喉道迂曲度大和回灌流体渗流沿程摩阻力(压耗)大是造成回灌量偏小和衰减的根本原因。主要应对措施是精确识别砂岩热储特征,扩大回灌井井径,改造热储以减小近井地带的回灌流速,抑制以速敏为主的水岩作用发生,这是今后解决砂岩热储回灌困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 回灌 堵塞 馆陶组 渗流通道 压力梯度
下载PDF
多波地震联合技术精细雕刻隐蔽河道砂体——以四川盆地西北部ZT地区沙溪庙组为例
6
作者 冉崎 魏玮 +6 位作者 陈康 杨广广 戴隽成 闫媛媛 吕龑 马华灵 朱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ZT地区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多期河道砂体及储层刻画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三分量转换横波(PS波)资料,结合PP波叠前数据和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在正演模拟基础上,形成了多波地震联合雕刻河道砂体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河道砂体多波地震响应特征随砂体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体顶界PP波地震响应随孔隙度增大由强波峰转变为强波谷,而PS波地震响应不随物性变化发生极性反转,基于横波对岩性的刻画可有效识别多期隐蔽河道砂体;(2)相较反映横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P-G属性,PS波振幅能量更聚焦,雕刻的河道砂体横向展布特征更清晰,边界更清楚;(3)叠前P-G属性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有利于区分叠置砂体,并落实砂体的发育期次。结论认为,多波地震技术联合充分发挥P-G的高分辨率优势确定纵向砂体发育期次,发挥PS波横向连续性优势刻画横向边界,实现了ZT地区沙一段河道砂体的完整精细雕刻,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并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力推进了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转换横波 多波地震勘探 河道砂体刻画 叠前P-G属性
下载PDF
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水资源保护与水害防治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华照来 范立民 +5 位作者 李增林 孙魁 王路 吕扬 马万超 李强 《绿色矿山》 2024年第1期64-7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开采侏罗纪煤层的矿区有24个,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顶板直罗组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成为煤矿突水的主要水源。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但采动条件下释水效应显著,成为长期、持续提供煤矿矿... 鄂尔多斯盆地开采侏罗纪煤层的矿区有24个,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顶板直罗组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成为煤矿突水的主要水源。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但采动条件下释水效应显著,成为长期、持续提供煤矿矿井水的主要突水水源。同时,该区属于生态脆弱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无疑是矿区地下水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榆神矿区及曹家滩煤矿为例,提出了古河道砂岩含水层研究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应综合运用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和矿井防治水理论,辅助必要的野外地质调查、典型剖面实测、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典型要素专项调查、钻探、物探测井和采样测试、数值模拟等方法,重点开展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沉积演化及物性特征、古河道砂岩含水层地下水系统特征、古河道砂岩含水层与煤层开采互馈机制等3个方面的研究。神府南区研究实践表明,直罗组下段古河道砂体规模巨大且具有良好的孔隙、裂隙结构特征,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和运移性能,总体上以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为轴线,呈NW-SE向带状展布。延安组第四段、第五段遭受了直罗组古河道冲刷。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分支河道和分流间湾区域,是矿井涌(突)水危险性较大区域,应做好水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砂岩 直罗组 含水层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防治水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LR算法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在隐蔽与复合型河道刻画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懿疆 蒲勇 +3 位作者 缪志伟 苏建龙 李世凯 李明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4-1227,共14页
近年来,在致密油气藏的部分井上钻遇了一些前期未预测出的砂体与泥岩。如何有效识别隐蔽河道并精准钻遇砂岩成为气田增储上产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谱分解技术可以从全频地震资料中剥离出反映河道地质特征的特定频段信息,有助于河道... 近年来,在致密油气藏的部分井上钻遇了一些前期未预测出的砂体与泥岩。如何有效识别隐蔽河道并精准钻遇砂岩成为气田增储上产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谱分解技术可以从全频地震资料中剥离出反映河道地质特征的特定频段信息,有助于河道精细识别。传统时频分析方法分频结果的分辨率低,难以清晰刻画出河道边界及内幕,为此首次引入LR算法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进行陆相致密砂岩的识别。具体方法是,先利用频谱分析结果及研究区已钻井的录井岩性资料,明确砂泥岩地震响应特征及优势频段,再利用所提出的LR算法同步挤压广义S变换分解出河道特征最明显的单频体进行河道刻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步挤压算法极大地提高了广义S变换时频分辨率,较好地区分了非平稳信号中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更适用于实际地震信号的时频谱分解。四川盆地东南缘涪陵区块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谱分解方法精确刻画出了研究区“隐蔽”河道展布及复杂河道带内幕,分频结果与相似研究区曲流河道沉积模式匹配,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挤压 时频分析 致密砂岩 “隐蔽”型河道识别 复合河道刻画
下载PDF
柳赞油田多层砂岩优势渗流通道特征及喉道体积
9
作者 曹同锋 高东华 +2 位作者 李占东 王天杨 姜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驱油效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以柳赞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分析测井岩电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注采特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等,描述柳赞油田多... 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驱油效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以柳赞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分析测井岩电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注采特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等,描述柳赞油田多层砂岩优势渗流通道特征,确定了该区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条件,通过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喉道体积的计算方法,明确了油藏下一步调驱剂用量,达到了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下一步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赞油田 沙河街组 砂岩 优势渗流通道 孔隙特征 孔喉半径 喉道体积 稳油控水
下载PDF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10
作者 张晓丽 王小娟 +5 位作者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8,共12页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孔渗、压汞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地震解释成果分析了储...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孔渗、压汞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地震解释成果分析了储层致密化原因以及优质储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具有较高的长石和岩屑含量,分选和磨圆一般,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孔隙度大多小于6%,渗透率大多小于1 mD,孔渗相关性及孔隙结构均较差,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2)研究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钙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局部致密化,埋藏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是导致沙溪庙组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油气在储层致密化前后持续充注。(3)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大气水的淋滤以及构造破裂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次生溶孔的形成和提高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意义。(4)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具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浊沸石弱胶结、长石溶蚀、裂缝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是相对优质砂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水下分流河道 绿泥石环边胶结 压实作用 浊沸石胶结 构造破裂作用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五宝场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参数一体化优化设计
11
作者 侯明华 唐慧莹 +2 位作者 肖红林 王艺云 张烈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5-1065,共11页
JQ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复杂、储层物性差、优质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存在实施井效果差异大、现有开发技术难以满足规模效益开发需求的问题。为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效... JQ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复杂、储层物性差、优质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存在实施井效果差异大、现有开发技术难以满足规模效益开发需求的问题。为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效益,文中以JQ气田沙溪庙组6号砂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化数值模拟方法,对配产比、井轨迹方位、水平段长及井网部署等开发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压裂规模下,随着储层物性的降低,人工裂缝长度增加;储层性质越差,合理配产比越高,砂体宽度变化对配产比的影响越小;水平井轨迹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90°时产能最优,但考虑砂体宽度的约束,对井轨迹方位进行小角度调整更有利于产能增加;储层性质越差,推荐巷道距、井距及经济水平段长度越小,合理井距随砂体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建立针对JQ气田窄河道不同类型储层的差异化开发技术对策,能够加大气藏储量控制动用程度,延长稳产期,提高气藏的开发效果,对于同类型气藏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致密砂岩气藏 合理配产比 井轨迹方位
下载PDF
海上疏松砂岩井间优势通道识别与表征方法
12
作者 刘玉洋 未志杰 +3 位作者 赵辉 陈勇军 雍唯 张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了识别井间优势渗透流道,基于井间连通性方法,综合考虑井间连通单元渗透率差异程度及占比,提出并建立了渗透率不均匀系数,实现井间优势连通单元定量表征,结合模型分析和油田实际数据建立了分级标准,并在渤海S疏松砂岩油田开展了实际... 为了识别井间优势渗透流道,基于井间连通性方法,综合考虑井间连通单元渗透率差异程度及占比,提出并建立了渗透率不均匀系数,实现井间优势连通单元定量表征,结合模型分析和油田实际数据建立了分级标准,并在渤海S疏松砂岩油田开展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随渗透率不均匀系数增加,累产油持续下降、无水采油期持续缩短且注入不均现象加剧;当渗透率不均匀系数大于3时,注入井单一方向劈分量可达70%,对应生产井无水期缩短75%;实际区块模型计算渗透率与示踪剂解释渗透率相对差异为4.5%,与油田动态和测试结果相符,并筛选P07-P01、P07-P08、P09-P04等优势连通单元组作为后续调堵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渗透率不均匀系数 分级表征 疏松砂岩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气藏地震正演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雨 许胜利 但玲玲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地震正演是地震储层预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致密砂岩储层中,正演研究相对较少,反射特征认识不充分,而目前随着勘探开发进入隐蔽化,需要加强对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的认识。为提高这一认识,以H油田C8油组为例开展了致密储层的正演研究,... 地震正演是地震储层预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致密砂岩储层中,正演研究相对较少,反射特征认识不充分,而目前随着勘探开发进入隐蔽化,需要加强对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的认识。为提高这一认识,以H油田C8油组为例开展了致密储层的正演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砂厚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受砂泥岩阻抗差大小的影响。当阻抗差较大时,振幅随厚度的变化幅度明显;当阻抗差依次减小时,振幅随砂厚变化的幅度也依次变小。2)存在着一个临界的孔隙度0.08,当孔隙度小于0.08时,砂岩对应波峰-波谷,振幅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度等于0.08时,砂泥岩阻抗相等振幅为零;当孔隙度大于0.08时,极性出现反转,砂岩对应波谷-波峰,振幅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3)河道的正演结果表现为单个复合河道地震同向轴相应为顶平底凸的下切和边部收敛;两河道纵向切叠为晚期河道切割出现下切和边部收敛;河道侧向切叠为早期复合河道被晚期的河道切割,晚期复合河道形态保存完整。4)前积体的正演结果表现为明显的顶底板反射及两侧反射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利用该研究成果对C8油组进行了储层砂体的预测,共识别河道7条,为进一步的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河道追踪 复合河道
下载PDF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14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5 位作者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积 水道复合体系 水道化朵叶 深水扇
下载PDF
川西坳陷陆相致密气藏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15
作者 武恒志 叶泰然 +1 位作者 赵迪 马如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川西坳陷侏罗系砂岩储层具有低渗致密的特点,主要为三角洲相分流河道沉积。河道纵向叠置关系复杂、砂岩厚度薄、岩性及物性横向变化明显,但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河道砂岩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制约着开发目标评价及井网部署。采用从宏观... 川西坳陷侏罗系砂岩储层具有低渗致密的特点,主要为三角洲相分流河道沉积。河道纵向叠置关系复杂、砂岩厚度薄、岩性及物性横向变化明显,但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河道砂岩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制约着开发目标评价及井网部署。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外形精细刻画至内幕非均质性评价逐步逼近的综合研究思路,重点集成了井-震一体化河道沉积层序识别、河道砂体叠加样式正演、相带空间刻画和递进反演相控储层定量描述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河道期次划分、叠置样式预测、外形刻画和定量描述等多个难题,实现以单河道为单元的气藏精细开发目标评价,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并形成了陆相致密气藏河道砂岩储层精细刻画与描述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相带 河道砂岩 储层 岩性气藏 川西坳陷
下载PDF
沉积体系分析与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讨论——以鄂尔多斯中新生代盆地东胜地区为例 被引量:48
16
作者 吴仁贵 陈安平 +2 位作者 余达淦 祝民强 周万蓬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运用沉积体系理论 ,对东胜地区直罗组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归属进行系统分析 ,指出直罗组为河流相沉积 ,其河流演化经历了早期辫状河、中期低弯度曲流河和晚期高弯度曲流河 3个阶段。根据气候演变特点将直罗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 本文运用沉积体系理论 ,对东胜地区直罗组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归属进行系统分析 ,指出直罗组为河流相沉积 ,其河流演化经历了早期辫状河、中期低弯度曲流河和晚期高弯度曲流河 3个阶段。根据气候演变特点将直罗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下段为温湿条件下的辫状河沉积和低弯度曲流河沉积 ,形成灰色沉积建造 ;上段为干旱炎热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 ,形成以红色为主的杂色沉积建造。本区铀矿化属河道砂岩型 ,矿化受辫状河道控制 ,主要赋存于辫状河沉积砂体中。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直罗组 沉积体系 辫状河 曲流河 河道砂岩型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镇泾区块延长组层序格架内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1 位作者 刘岩 刘鹏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3,188,共5页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混积体、坝顶席状砂与滑塌体叠置组成;而长6厚层砂岩是由薄层的河口坝砂体与厚层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长8油层主要分布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坝顶席状砂砂体中;而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区块 延长组 层序地层 水下分流河道 席状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河道砂岩相控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杰 何治亮 +3 位作者 董宁 周小鹰 李军 朱生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2-696,70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由于地震属性预测受地震分辨率限制,造成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盒3段目的层进行了沉积相展布规律研究,认清了盒3段顶界面地震反射层T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3段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由于地震属性预测受地震分辨率限制,造成河道砂体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盒3段目的层进行了沉积相展布规律研究,认清了盒3段顶界面地震反射层Tf9是一个在全区有近似等时地质意义的反射界面,盒3段上砂组的厚度与Tf9平均振幅的统计关系符合调谐振幅原理,从而优选出盒3段砂岩的振幅敏感属性。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及沉积微相综合分析,认为盒3段振幅敏感属性平面图与其沉积相展布规律一致,通过相关分析能较好地预测出砂岩发育的有利区。在D66井附近目标区的实践表明,砂岩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率达90%。由此表明,以沉积相、沉积特征约束地震属性预测能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准确预测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河道砂体 地震属性 相控储层预测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厚层河道砂体地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祖克威 曾联波 +3 位作者 刘喜中 张俊辉 赵向原 刘国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相邻的沉积微相不仅地应力大小不同,地应力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有限单元法,通过改变不同的边界条件(包括河道介质和周围岩体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河道走向与区域主应力方向夹角及边界应力比),对河道砂体地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邻的沉积微相不仅地应力大小不同,地应力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有限单元法,通过改变不同的边界条件(包括河道介质和周围岩体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河道走向与区域主应力方向夹角及边界应力比),对河道砂体地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河道周围岩体和区域地应力特征,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河道砂体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改变程度很大,其中河道砂体与周围岩体的弹性模量比、河道走向与区域主应力方向夹角及边界应力比是影响河道砂体现今地应力方向和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沉积微相下进行人工压裂和井网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河道砂体 有限元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巴中1HF井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东风 李真祥 +5 位作者 魏志红 段金宝 缪志伟 潘磊 黎承银 段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2023年1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北地区)巴中1HF井首次在侏罗系河道砂岩获得超百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川北地区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支撑该地区油气的深化勘探,基于巴中1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 2023年1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北地区)巴中1HF井首次在侏罗系河道砂岩获得超百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川北地区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支撑该地区油气的深化勘探,基于巴中1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川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开展了油气藏特征与油气源对比分析,攻关形成了针对多期纵向叠置、横向迁移、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河道砂岩油气勘探关键技术,明确了川北地区凉高山组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巴中地区凉二段发育多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岩厚度约25 m,平均孔隙度为5.6%,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长石/岩屑粒内溶孔为主,孔喉结构好,优质储层发育受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2)凉二段油气藏为高含油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油气主要来自凉一段和凉二段的半深湖相泥页岩;(3)凉二段上部及凉三段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发育,源储匹配好,具有近源成藏、超压富油气的聚集特征;(4)针对多期纵向叠置、横向迁移、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河道砂岩,形成的以“高频层序地层切片、分频、相带控制的波形指示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实现了对窄细河道砂岩“甜点”目标精细描述,形成的“密切割+复合暂堵+高强度加砂+渗吸增油”的压裂关键技术实现了河道砂岩储层的规模改造。结论认为,巴中1HF井凉高山组油气勘探的突破进一步揭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对于加快四川盆地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巴中地区 侏罗系 凉高山组 河道砂岩 富集高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