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de-Channel Attacks & Data Exfiltration Using Wall Outlet USB Power Adapters
1
作者 Andrew Masters Vijay K. Madisetti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4年第4期433-447,共15页
The number and creativity of side channel attack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attacks leveraging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to 1) gather information on power consumption from ... The number and creativity of side channel attack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attacks leveraging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to 1) gather information on power consumption from the victim and 2) exfiltrate data from compromised machines. Attack strategies of this nature on the greater power grid and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level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 serious threat. This project further explores this concept of a novel attack vector by creating a new type of penetration testing tool: an USB power adapter capable of remote monitoring of device power consumption and communicating through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ERSECURITY Side channel Attack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enetration testing Hotplug Attack Tool
下载PDF
Deformation mechanism at impact test of Al-11% Si alloy processed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with rotary die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爱斌 Y. NISHIDA +3 位作者 江静华 N. SAITO I. SHIGEMATSU A. WATAZU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Al-11%Si(mass fraction)alloy was transformed into a ductile material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with a rotary die.Two mechanisms at impact test,slip deformation by dislocation motion and grain boundary sli... Al-11%Si(mass fraction)alloy was transformed into a ductile material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with a rotary die.Two mechanisms at impact test,slip deformation by dislocation motion and grain boundary sliding,were discussed.The ultrafine grains with modified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 high content of fine particles(<1μm)were necessary for attaining high absorbed energy.The results contradict the condition of slip deformation by dislocation motion and coincide with that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Many fine zigzag lines like a mosaic were observed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tested specimens.These observed lines may show grain boundaries appeared by the sliding of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变形行为 微观结构 晶界滑动
下载PDF
叶轮中心淹没深度对特低扬程下立式泵装置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徐磊 朱成程 +4 位作者 夏斌 吉冬涛 施伟 陆伟刚 陆林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1,共9页
为提高特低扬程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该研究对叶轮直径为3.0、2.5、2.0、1.5 m的立式轴流泵装置在不同叶轮中心淹没深度下的进、出水流道流场分别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并对流道流场和水头损失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某特低... 为提高特低扬程泵站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该研究对叶轮直径为3.0、2.5、2.0、1.5 m的立式轴流泵装置在不同叶轮中心淹没深度下的进、出水流道流场分别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数值计算,并对流道流场和水头损失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某特低扬程泵站在叶轮中心淹没深度为3.08、2.38、1.68 m下的立式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分别进行了数值计算及比较,并进行了泵装置模型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叶轮中心淹没深度对肘形进水流道的水流流态及水头损失的影响很小,但对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流态和水头损失影响较大;随着叶轮中心淹没深度的增大,虹吸式出水流道内的流态逐渐改善,流道水头损失基本呈下降趋势,泵装置效率逐渐增大,特低扬程工况下泵装置模型试验最优工况点的效率达75.92%,泵装置能量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特低扬程泵站采用立式泵装置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试验 流道 叶轮中心淹没深度 水力性能
下载PDF
改进YOLOX的夜间安全帽检测算法
4
作者 韩贵金 王瑞萱 +1 位作者 徐午言 李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0-188,共9页
安全帽检测是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保证暗光条件下图像分辨度,塔机吊钩摄像头夜间经常需采集灰度图像。由于摄像头晃动和人员走动,安全帽目标区域还经常会出现模糊现象。为解决模糊灰度图像中目标特征丢失所导致的检... 安全帽检测是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保证暗光条件下图像分辨度,塔机吊钩摄像头夜间经常需采集灰度图像。由于摄像头晃动和人员走动,安全帽目标区域还经常会出现模糊现象。为解决模糊灰度图像中目标特征丢失所导致的检测精度下降问题,以YOLOX为基准模型,提出一种用于夜间安全帽检测的特征增强和回归权重自适应YOLOX(feature enhancement and regression weight adaptive,FERWA-YOLOX)算法。算法在输入层增加了融合不同大小感受野的多尺度残差(multi-scale residuals,MSR)模块,在同层网络中融合更多局部特征,降低目标局部模糊带来的影响;在解耦头的分类分支增加并行池化通道注意力(parallel pooling channel attention,PPCA)模块,弥补因目标颜色特征丢失所导致的网络分类能力的下降;设计了一种带双惩罚项的损失函数(double penalty items-Siou,DPI-Siou),自适应地降低形状固定目标的形状损失和模糊目标在回归时的权重,提高网络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FERWA-YOLOX较原YOLOX算法,mAP提升了4.88个百分点,参数量仅提升0.5 MB,且满足夜间实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目标检测 安全帽检测 感受野 通道注意力 损失函数
下载PDF
基于单孔稀释试验的人工湖渗漏探测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梁越 赵卓越 +2 位作者 夏日风 张宏杰 代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渗漏是影响湖库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准确、高效探测一直是水工安全领域中的技术难题。与基于电磁理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同,基于井流理论的单孔稀释技术可以直接得到与渗流场相关的含水层参数且无需额外的参数转换。但传统的单孔... 渗漏是影响湖库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准确、高效探测一直是水工安全领域中的技术难题。与基于电磁理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同,基于井流理论的单孔稀释技术可以直接得到与渗流场相关的含水层参数且无需额外的参数转换。但传统的单孔稀释试验往往仅对点位渗漏性进行定性判断,针对大尺度下渗漏规模的定量分析应用较少。为此,基于单孔稀释测速原理对四川省仁寿县某渗漏人工湖进行研究。在人工湖附近钻孔后进行单孔稀释试验,通过监测NaCl溶液电导率数据得到钻孔流速,通过解译流速数据得到了人工湖最大渗漏通道位于湖体左侧钻孔ZK6~ZK7区域420~440 cm深度范围和ZK8区域300~400 cm深度范围,钻孔剖面渗流量为4.24 cm^(3)/s。现场试验应用表明:单孔稀释法不仅能定性分析出渗漏通道的空间位置,还能定量计算出地下流速、渗流量参数。试验证明单孔稀释渗漏探测原理应用于湖库渗漏探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探测 单孔稀释法 电导率 渗漏通道 渗漏量 人工湖
下载PDF
冲积性弯曲河道造床过程及演变机制
6
作者 渠庚 杨翰林 +3 位作者 陈羿名 郑承太 胡呈维 栾华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冲积性弯曲河道独特的几何边界特征,使得弯曲河道的水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与其他类型河道显著不同。为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积性弯曲河道河床冲淤演变特性,采用自然模型法的理念在试验水槽中塑造出近似的弯曲河道,探究不同水沙条件... 冲积性弯曲河道独特的几何边界特征,使得弯曲河道的水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与其他类型河道显著不同。为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积性弯曲河道河床冲淤演变特性,采用自然模型法的理念在试验水槽中塑造出近似的弯曲河道,探究不同水沙条件对弯曲河道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进口水沙循环周期长、来水来沙强度较小时,弯曲河道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河道形成稳定河宽也较小。弯曲河道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河道的形态要素主要由水沙作用条件决定,在一定变化范围内,当水沙作用循环变换周期较短、来流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时,有利于形成弯曲度较大的河道;而当来流量较大、水位漫滩冲刷浅滩时,所塑造的弯曲河道会偏向于宽浅形断面形态。在河道弯曲程度和河道横断面形态的调整中,水沙作用变化对横断面形态塑造的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性弯曲河道 造床过程 演变机制 河道形态 自然模型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井洞垂向窜流试井解释模型
7
作者 陶杉 万小勇 +3 位作者 邹宁 何辉 刘艳红 袁鸿飞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0,共7页
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常规多重孔隙介质模型以及简单溶洞等势体模型难以广泛应用。文中针对断溶体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考虑大溶洞向井筒的垂向窜流以及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分别向井筒和大溶洞的径向供给作用,建立了双层... 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常规多重孔隙介质模型以及简单溶洞等势体模型难以广泛应用。文中针对断溶体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考虑大溶洞向井筒的垂向窜流以及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分别向井筒和大溶洞的径向供给作用,建立了双层双重孔隙介质井洞垂向窜流试井解释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方法获得井底压力解,绘制井底压力典型曲线并划分流动段,对窜流通道传导率、大溶洞半径、裂缝传导系数比等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窜流通道传导率主要影响早期窜流“下凹”特征,数值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早期窜流“下凹”特征减弱甚至消失;大溶洞半径与大溶洞储容比也主要影响早期窜流“下凹”特征,数值越大,“下凹”特征越明显;裂缝系统传导系数比和裂缝储容比主要影响中、晚期的窜流“下凹”特征。该研究结果对复杂断溶体油藏储集体参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传导率 大溶洞 窜流 试井解释
下载PDF
缓蚀剂对雷达T/R组件腐蚀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陈勇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4期7-14,共8页
T/R组件作为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酷海洋大气环境的侵蚀作用下,容易发生腐蚀,从而导致雷达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引发故障。基于实测的某型机雷达舱环境数据,编制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针对喷涂和未喷涂TFHS-20缓蚀剂的T/R组件开展当... T/R组件作为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酷海洋大气环境的侵蚀作用下,容易发生腐蚀,从而导致雷达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引发故障。基于实测的某型机雷达舱环境数据,编制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针对喷涂和未喷涂TFHS-20缓蚀剂的T/R组件开展当量加速腐蚀对比试验,并以收发通道芯片的微观腐蚀形貌、铝合金外壳蚀坑深度、T/R组件收发性能和输出功率等为指标参数,表征缓蚀剂对T/R组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FHS-20缓蚀剂仅使T/R组件的输出功率降低0.59%~0.78%、接收增益降低0.11 dB~0.21 dB,缓蚀剂对T/R组件收发性能影响非常小。未喷涂缓蚀剂的T/R组件,在加速腐蚀试验的第4周期时,发射通道性能和接收通道功能失效;喷涂缓蚀剂的T/R组件,在加速腐蚀试验的8个周期时,接收通道功能失效。所以,TFHS-20缓蚀剂能够有效地提高T/R组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缓蚀剂 加速腐蚀试验 输出功率 发射通道性能 接收通道性能
下载PDF
乌江限制性航道船舶快速性预报研究
9
作者 易信宇 王丽铮 +1 位作者 汪皓 练正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5期909-915,共7页
文中以乌江航道为例,针对当前推广应用的千吨级绿色高能效标准船型,基于乌江标准船型的船模阻力与自航试验,测试了不同水深状态下阻力及自航性能参数.采用傅汝德换算法估算实船阻力及有效功率,分析各工况下有效功率与航速的对应规律,为... 文中以乌江航道为例,针对当前推广应用的千吨级绿色高能效标准船型,基于乌江标准船型的船模阻力与自航试验,测试了不同水深状态下阻力及自航性能参数.采用傅汝德换算法估算实船阻力及有效功率,分析各工况下有效功率与航速的对应规律,为标准船型选定合适的主机功率.结合船舶能源应用现状制定不同动力方案,计算并比较各方案对应的碳排放与必要运费率,最终推荐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动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航道 船模试验 船舶阻力 航速预报
下载PDF
支流入汇对干流航道通航条件影响模拟研究
10
作者 刘延飞 程永舟 +2 位作者 曹凌瑞 黄筱云 夏波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自然河流由于支流的汇入,在交汇区与干流相互混掺顶托,改变了原有的水流形态,形成复杂的水流结构,对内河船舶航运的操纵性和安全性均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基于分离式(MMG)水动力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交汇角、汇流比以... 自然河流由于支流的汇入,在交汇区与干流相互混掺顶托,改变了原有的水流形态,形成复杂的水流结构,对内河船舶航运的操纵性和安全性均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基于分离式(MMG)水动力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交汇角、汇流比以及干支流河道宽度比情况下交汇区船舶通航条件,即船舶航行时的漂角和偏航距离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基于Design-Export响应面分析软件,得出了无量纲化后的最大偏航距离与交汇角、汇流比以及干支流宽度比之间的响应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流入汇 干流通航条件 船模试验 航行漂角 最大偏航距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丹江口下游近坝段枯水期通航水位恢复试验研究
11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2 位作者 李凌云 王彦君 张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3,共8页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减水-补水212 m 3/s方案尾门水位分别为86.47、85.90 m条件下,引航道口—黄家港段水位下降,黄家港以下水位保持不变,其中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0.08、0.19 m;综合治理方案1实施后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均为0.02 m,减水段的水位仍未恢复至调水前的水平,主因是从安乐河口补水的水流并未能进入到左侧主航道内;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对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在沧浪洲出水口下沿布置2道护底带;通过试验论证了护底带的4个高程,建议护底带高程为85.5 m,并对护底带高程进一步细化论证;优化后的方案可使引航道口至黄家港段的水位略超过调水前的水平,其中引航道口处最大水位抬高0.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近坝段 枯水期 通航水位 河工模型试验 恢复试验 航道综合治理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明渠陡槽加墩消能工优化试验
12
作者 刘伯承 李广宁 +2 位作者 韩延成 刘永德 孙双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明渠陡槽加墩是一种高效消能工布置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技术竞争优势,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针对甘肃庆阳小崆峒沟雨水下塬排放工程的明渠陡槽加墩段进行了1∶30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初步方案沿程水流流态不稳定... 明渠陡槽加墩是一种高效消能工布置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技术竞争优势,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针对甘肃庆阳小崆峒沟雨水下塬排放工程的明渠陡槽加墩段进行了1∶30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初步方案沿程水流流态不稳定,存在向外泼溅溢出现象,危及黄土边坡的结构稳定。为此对初步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发现,通过缩短消能墩排距,可以显著减小水面波动,使沿程水深分布均匀,流速降低,沿程不再出现水流向外泼溅溢出现象。消能墩排距由H/i缩短至0.5H/i后,在最大设计流量工况下,水面波动减小72.5%,平均流速降低40.1%,总消能率由87.9%提高至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地区 明渠陡槽加墩 模型试验 消能效果 水面波动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液压集成块流道结构对压损及流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世庆 刘正雷 +1 位作者 侯敏 潘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8-134,共7页
液压集成块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压力损失等流态特性对液压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在3D打印增材制造的技术背景下,针对液压集成块流道中的压力损失问题,对流道结构进行了流场分析。以流道的压力损失为评价指标,选取流道的3个关键... 液压集成块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压力损失等流态特性对液压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在3D打印增材制造的技术背景下,针对液压集成块流道中的压力损失问题,对流道结构进行了流场分析。以流道的压力损失为评价指标,选取流道的3个关键结构参数,设计了L_(9)(3^(4))正交试验。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组合的流体域模型进行仿真,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流道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流道的截面形状对压力损失的影响最大,与常见的直角转弯结构相比,优化后的流道结构的压力损失降低了约0.357 MPa,最大温升下降了5 K,流动阻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道结构 Fluent仿真 压力损失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管材阵列涡流在线检测系统
14
作者 董仕豪 张瑛 +2 位作者 吴钱昌 童佩玉 韩赞东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1,65,共6页
为了应对现代的高速工业生产线灵活调参、快速缺陷检出以及小型缺陷探测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速生产线的在线阵列涡流检测系统。系统由以下3个模块组成:涡流激励与信号预处理模块负责生成激励信号并通过检测线圈获取检测信号;数字... 为了应对现代的高速工业生产线灵活调参、快速缺陷检出以及小型缺陷探测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高速生产线的在线阵列涡流检测系统。系统由以下3个模块组成:涡流激励与信号预处理模块负责生成激励信号并通过检测线圈获取检测信号;数字滤波与增益控制模块通过数字滤波以及增益放大提高信号信噪比;主控模块负责上传检测信号并进行系统控制。阵列涡流检测系统支持4个探头的涡流检测、48~128 dB的增益范围以及150 kHz的信号处理速度,适用于900 m/min的高速管材生产线。涡流检测实验证明该系统具备高灵敏度与高灵活性,能够识别的孔型缺陷的最小直径为0.3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滤波 涡流检测 多通道 信号处理 嵌入式系统
下载PDF
核电厂海水循环泵肘形进水流道优化设计
15
作者 张郭杨 智一凡 +2 位作者 朱荣生 林彬 付强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为提高核电厂海水循环泵运行的稳定性,基于CFD数值模拟对海水循环泵肘形进水流道进行优化设计。以国内某核电厂的进水流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新坐标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肘形流道控制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流道性能评判指标等参数,通过... 为提高核电厂海水循环泵运行的稳定性,基于CFD数值模拟对海水循环泵肘形进水流道进行优化设计。以国内某核电厂的进水流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新坐标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肘形流道控制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流道性能评判指标等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肘形进水流道4个重要控制参数对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下优化后的流道出口平均流速提高了0.026 m/s,流速分布均匀度降低0.13%,水流平均角度提高0.034°,水力损失降低11.2%。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提出的肘形流道优化设计方法快速、可靠,具有出口流态较好、水力损失较小等优点,可为工程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海水循环泵 肘形进水流道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水力性能
下载PDF
发动机旋转部件温度实时无线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豆豆 卢洪义 +2 位作者 杨禹成 章斌 刘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7,91,共5页
为了在航空发动机试验时,对旋转部件的温度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铂(Pt)薄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STM32,设计了多通道温度实时无线测试系统。该系统以STM32控制多路选择开关和放大器等元器件,并使用其片内模/数转换器(ADC)对多路电信号进... 为了在航空发动机试验时,对旋转部件的温度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铂(Pt)薄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STM32,设计了多通道温度实时无线测试系统。该系统以STM32控制多路选择开关和放大器等元器件,并使用其片内模/数转换器(ADC)对多路电信号进行转换,通过无线技术将温度数据发送到上位机。在涡桨发动机试验台完成了对桨叶的温度实时无线测量,解决了旋转部件无法引出信号线进行实时温度监测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1℃,分辨率达到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测试 温度 多路通道 实时监测 无线传输 旋转部件
下载PDF
潍坊港3.5万t级航道可挖性试验技术研究
17
作者 纪立强 翟金金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潍坊港航道原状土样室内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潍坊港3.5万t级航道沿线沉积物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结果,得到了海床土物理力学性能,并提出了航道疏浚可挖性评估图表。研究结果表明:口门外疏浚... 通过潍坊港航道原状土样室内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潍坊港3.5万t级航道沿线沉积物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结果,得到了海床土物理力学性能,并提出了航道疏浚可挖性评估图表。研究结果表明:口门外疏浚难度较困难,航道近端可挖性较好,远端可挖性尚可,近40%航道疏浚困难和较难。研究得到的疏浚难易程度的结果,对指导挖泥船种类的选择、施工区域的确定及船只调配,挖泥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工期控制和成本测算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可挖性 试验 疏浚
下载PDF
岩溶区钻孔桩泥浆漏失引起土体变形机制与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18
作者 姜明映 陈娥梅 +3 位作者 刘永成 朱亚东 蒋文奎 谢瑞庭 《中外公路》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岩溶区桩孔常常钻穿溶洞诱发泥浆漏失,引起孔壁失稳、地面塌陷、设备陷落,阻碍施工顺利进行。掌握钻孔因泥浆漏失而塌陷机制对优化、确定桩孔的施工工艺非常重要。该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岩溶区覆盖层为上部黏土、下部砂土条件下桩... 岩溶区桩孔常常钻穿溶洞诱发泥浆漏失,引起孔壁失稳、地面塌陷、设备陷落,阻碍施工顺利进行。掌握钻孔因泥浆漏失而塌陷机制对优化、确定桩孔的施工工艺非常重要。该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岩溶区覆盖层为上部黏土、下部砂土条件下桩孔钻穿溶洞、泥浆漏失引起土体变形机制与破坏模式,为岩溶区桩基施工方案决策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桩孔钻穿溶洞顶板引起上部黏土、下部砂土覆盖层塌陷的力学原理是桩孔钻穿溶洞顶板后,泥浆快速下窜导致孔壁应力失去平衡,砂土因单粒结构而率先移动、充填桩孔,进而引起的上层黏土失稳下沉。当砂土顶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约等于内摩擦角时,砂土滑动停止;砂土滑动停止后,上层黏土下沉持续而形成土拱;土拱形成以后,地面趋于稳定;钻孔泥浆下窜诱发地面沉降的历程分为快速下沉、缓慢下沉、稳定3个阶段,整个过程历时约1 min,地面形成下沉盆。工程中,建议对溶洞顶板上部砂土采用注浆法加固,防止桩孔钻穿溶洞顶板引起地面塌陷,确保设备人员安全、施工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岩溶 桩孔垮塌 地面塌陷 泥浆下窜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火箭橇弹射救生试验测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作者 杜剑英 李建广 +2 位作者 赵轶男 申晓敏 孙浩 《测控技术》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飞机弹射救生文献资料和实施多次火箭橇弹射救生通道清理试验,对火箭橇弹射救生试验测试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光学图像测试和力学测试这2个方面对通道清理、座椅弹射、氧气供给、人-椅分离、乘伞下降和安全着陆这6...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飞机弹射救生文献资料和实施多次火箭橇弹射救生通道清理试验,对火箭橇弹射救生试验测试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光学图像测试和力学测试这2个方面对通道清理、座椅弹射、氧气供给、人-椅分离、乘伞下降和安全着陆这6个试验分系统凝练试验测试内容,并按测试对象进行相应测试方法介绍,提出未来火箭橇弹射救生试验测试将朝着火箭橇平台高超声速试验能力、飞机变姿态试验和测试系统智能安全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救生 火箭橇试验 通道清理 座椅弹射
下载PDF
基于单端口误差的多通道测试方法研究
20
作者 徐宙 刘连照 +2 位作者 刘长海 马晖 张泽华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10期85-88,共4页
针对多通道测试时需去除开关矩阵带来的链路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端口误差进行多通道测试的方法。首先,将矢量网络分析仪、开关矩阵分别与电子校准件连接,并进行第一级SOLT自校准和第二级单端口SOL校准;然后,通过单端口误差数... 针对多通道测试时需去除开关矩阵带来的链路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端口误差进行多通道测试的方法。首先,将矢量网络分析仪、开关矩阵分别与电子校准件连接,并进行第一级SOLT自校准和第二级单端口SOL校准;然后,通过单端口误差数据计算开关矩阵各通道的S参数,并通过T参数得到被测件的S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嵌入 多通道测试 单端口误差 S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