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丁啉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本贞 张晓林 孙喜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研究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布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以及吗丁啉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能,即性味、归经与功效。方法用病例随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吗丁啉在中医10个证型间的疗效分布规律。结果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 目的研究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布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以及吗丁啉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能,即性味、归经与功效。方法用病例随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吗丁啉在中医10个证型间的疗效分布规律。结果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高于总有效率(P均<0.01);而对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寒4个证型的疗效显著低于总有效率(P均<0.01);对胃络瘀血和寒热错杂2个证型的疗效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关系密切,依此可初步总结出吗丁啉的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为吗丁啉的辨证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丁啉 性味 归经 功效
下载PDF
复方降脂中药的性味归经与药效的BPNN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叶铮 李续娥 +1 位作者 张敏 李新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5-217,224,共4页
针对复方中药药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建立适于复方降脂中药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Matlab快速预测复方降脂中药的药效指标。经验证,该方法为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复方降脂中药 性味归经
下载PDF
中药的性味归经与降脂药效的BP神经网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叶铮 李续娥 +1 位作者 廖其光 廖森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22-224,227,共4页
针对中药药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建立适于单味降脂中药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Matlab快速预测降脂中药的药效指标。经验证,该方法为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降脂中药 性味归经
下载PDF
肝毒性中药与中药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小琪 靳洪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144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中寒温性药物、苦辛甘味药物、归肝肺经药物居多,有肝毒性中药也有这种趋势,肝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 目的: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144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中寒温性药物、苦辛甘味药物、归肝肺经药物居多,有肝毒性中药也有这种趋势,肝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分布趋势大致相同。结论:提示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毒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下载PDF
肝毒性中药及其与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55种中药肝毒性文献资料的分析报告 被引量:42
5
作者 宋秉智 施怀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中中药肝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55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肝毒性有一定相关性。肝...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中中药肝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55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肝毒性有一定相关性。肝毒性主要集中在寒、热类 ,苦、辛类 ,归肝、脾、肾经类和有效成分中碱、甙类药物方面。结论 :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分均与肝毒性有一定的关系 ,应用归类分析的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是中药毒性研究中确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基于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的慢性骨髓炎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锡禄 窦志芳 雷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从慢性骨髓炎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入手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查阅近15年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医案,通过统计学方法统计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对常用50味药物的性味和归经进行分析。结果寒性药最多,出现19次,占38%。温性药次之,出现1... 目的从慢性骨髓炎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入手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查阅近15年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医案,通过统计学方法统计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对常用50味药物的性味和归经进行分析。结果寒性药最多,出现19次,占38%。温性药次之,出现18次,占36%。入肝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出现30次,占60%,入肺经药物出现次之,20次占40%,其次为入脾经和心经的药物,分别为19次和18次,各占38%和36%。结论辛温扶阳、益气养血入肝经和脾经类药物为首选药物,苦寒和甘寒类药多用于配伍以清热解毒。配伍入心经的药物以化瘀止痛是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常用药物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消化系统毒性中药及其与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122种中药消化系统毒性文献资料的分析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宋秉智 高耀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中中药的消化系统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12 2种具有消化系统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消化系统毒...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中中药的消化系统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12 2种具有消化系统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消化系统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消化系统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四气属性中寒、热两类药物 ;五味属性中苦、甘、辛三类药物 ;归经属性中归肝、脾、肺、胃四经的药和有效成分中含生物碱类及甙类成分的药物方面。结论 :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份与其消化系统毒性之间有一定关系 ,应用文献统计归类分析的方法 ,分析研究已有资料中中药毒性是确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消化系统毒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复方降脂中药活性筛选平台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海彬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1-36,共6页
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预测功能,解决中药性味归经与药效评价的关系问题。研究证明: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揭示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其降脂药效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降脂中药药效的预测中,为降脂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为中药降脂药效评... 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预测功能,解决中药性味归经与药效评价的关系问题。研究证明: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揭示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其降脂药效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降脂中药药效的预测中,为降脂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为中药降脂药效评价提供一种科学、客观、简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归经 药效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对中药理论构建的思考
9
作者 刘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84,共3页
对中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医疗实践、传统文化思维与哲学思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药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外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模塑,但传统文化在认知事物时经常无法准确地呈现本质与界定因果,因而又制... 对中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医疗实践、传统文化思维与哲学思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药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外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模塑,但传统文化在认知事物时经常无法准确地呈现本质与界定因果,因而又制约着对中药的探索。古人阐释中药性效的多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假说的阶段,每种假说都有其适用范围与局限性,但古人对其却鲜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古人已有的假说也不足以解释中药得以发挥效用的全部。对传统中药理论的评判,有赖于多种形式的实践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归经
下载PDF
竖直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液弹中分区特性研究
10
作者 金光远 毛天宇 赵珂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4-1691,共8页
弹状流的液弹部分受气弹尾部影响,其水力特性参数沿流动方向存在分区的不一致性。本文对竖直窄矩形通道中弹状流液弹内参数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弹内气泡在近壁面附近所受径向力较为平衡,气泡频率较大;随着远离气弹尾部,... 弹状流的液弹部分受气弹尾部影响,其水力特性参数沿流动方向存在分区的不一致性。本文对竖直窄矩形通道中弹状流液弹内参数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弹内气泡在近壁面附近所受径向力较为平衡,气泡频率较大;随着远离气弹尾部,管道中间气泡频率逐渐增大。根据气泡频率波动变化将液弹分为3个区域,尾流区占液弹长度的40%~45%,过渡区占10%~15%,主流区占40%~50%。尾流区和主流区内,空泡份额呈“三峰型”分布;随着气相流速的增加,尾流区内近壁面处峰值逐渐增大,管道中间峰值逐渐下降,但主流区内情况相反。气泡直径随气相流速的增大而变大,且液弹内气泡聚合和破碎现象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弹状流 分区特性 空泡份额分布
下载PDF
黄河口滨海湿地不同景观类型的潮沟分布特征
11
作者 张馨 李雪 +5 位作者 于君宝 栗云召 管博 周洁 凌越 马元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8-2226,共9页
为探究滨海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内潮沟分布及其变化,选取2000—2020年黄河口5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观测数据,对黄河口典型景观类型及其潮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滩、芦苇和盐地碱蓬的面积占比都呈减小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互花米草斑... 为探究滨海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内潮沟分布及其变化,选取2000—2020年黄河口5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观测数据,对黄河口典型景观类型及其潮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滩、芦苇和盐地碱蓬的面积占比都呈减小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互花米草斑块面积在2010—2020年增加38.32 km^(2);研究时段内潮沟年平均长度表现为光滩>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平均潮沟数量和密度表现为光滩>盐地碱蓬>互花米草>芦苇;2000—2020年,光滩和盐地碱蓬内潮沟长度分别减少15.28和14.35 km,互花米草内潮沟长度增加86.03 km;网络环通度、节点连接度、网络连通度总体在较低水平,光滩、盐地碱蓬、芦苇景观潮沟水系连通性变化不大,互花米草景观内潮沟网络水文连通性在2015—2020年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滨海湿地 潮沟 景观类型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慧 崔扬 +1 位作者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思想与中医药研究思想的整体观相似。近几年,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中药药性...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思想与中医药研究思想的整体观相似。近几年,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初步分析并总结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四气五味 升降沉浮 归经 毒性 配伍 用药禁忌
原文传递
晚期结直肠癌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清清 侯风刚 陈旻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分析2005年1月—2012年8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收治的46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频数统计法对所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中药类别分析:从284例服用中... 分析2005年1月—2012年8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收治的46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频数统计法对所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中药类别分析:从284例服用中药汤剂的研究病例中共出现中药334种,药物使用频次共5 574次。按其功效将归为20类,主要是清热药(66种)、补虚药(38种)、活血化瘀药(31种)、化痰止咳平喘药(29种)、利水渗湿药(27种),共占57.2%;按频次比例占1%以上的中药共23味,按频次依次为:白术202次、茯苓188次、谷芽168次、黄芪162次、麦芽158次、薏苡仁155次、陈皮141次、山楂127次、神曲118次、党参105次、半夏100次、甘草100次、白花蛇舌草89次、山药88次、八月札81次、白芍80次、生地黄77次、枸杞子71次、当归70次、藤梨根63次、枳壳62次、木香57次、野葡萄藤56次;2中药性味分析:所有药物的药性按出现频次依次为温(2 071次)、寒(1 575次)、平(1 553次)、凉(358次)、热(18次),其中温、寒、平类药物共用5 199次,占用药次数的93.2%;所有药物涉及药味,依次为甘(3 346次)、苦(2 459次)、辛(1 714次)、酸(543次)、淡(427次)、涩(289次)、咸(222次),前3位的甘、苦、辛,共占83.5%;3中药归经分析:药物归经使用频次共计14 512次,从高到低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为多,共占72.7%;4临床疗效分析:按是否服用中药将463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9例,其中死亡155例,生存时间为(14.674±1.083)个月,1 a生存率为42.8%、2 a生存率为21.3%、3 a生存率为8.4%、4 a生存率为4.2%、5 a生存率为0.0%。中药组284例,其中死亡220例,生存时间为(34.018±4.558)个月,1 a生存率为69.4%、2 a生存率为41.4%、3 a生存率为23.5%、4 a生存率为18.3%、5 a生存率为13.8%。可见,晚期结直肠癌的药物归经分析显示,归脾、胃两经药物超过40%。该病患者多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主要表现,发病的关键是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即"内虚",而在各种"内虚"中,脾胃虚弱又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晚期结直肠癌需重用入脾经、胃经类药物,补益脾胃,充脾胃之气,固后天之本,继而渐缓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中药 性味 归经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覆盆子的性味归经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圣 热增才旦 +2 位作者 李永平 吴萍 童丽 《四川中医》 2018年第5期40-43,共4页
通过对覆盆子性、味、归经的本草学考证,分析其性、味、归经不同说法的差异之处,探讨其性、味、归经理论,以期用其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 覆盆子 性味归经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