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乙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对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1
作者 董环宇 高芳 +5 位作者 王兴溶 陈士刚 秦彩云 才巨锋 郭忠玲 陶晶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蔓越莓(Oxycoccos)耐寒性较强,其果实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蔓越莓组培苗作为插穗,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蔓越... 蔓越莓(Oxycoccos)耐寒性较强,其果实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蔓越莓组培苗作为插穗,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蔓越莓插穗的浸泡和速沾试验,同时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生根率、苗高增长量、生物量和根系生长特点(包括最长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平均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A浸泡处理为100、200 mg/L时根系生长状态较好,但是最长根长仅为(30.77±0.18) cm(NAA 100 mg/L)、根平均直径为(0.3±0.02) mm。而IBA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速沾处理的插穗最长根长为(30.13±3.22) cm、根平均直径为(0.39±0.04) mm、根表面积为(1.27±0.01) cm^(2)、平均根数为(128.22±2.38)条。由此来看,浸泡处理和速沾处理最优处理根系生长状况相差不大,但是综合来看当IBA质量浓度为1 000 mg/L,速沾时生根率最高,为85%。因此速沾的方法更适合蔓越莓组培苗的扦插生根。该研究初次建立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繁殖技术,为蔓越莓规模化繁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组织培养 扦插生根 组培苗 根系生长特点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琦 杨江伟 +3 位作者 许超丽 周利斌 张宁 司怀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段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致死率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组培苗茎切段的再生植株表型变化主要为叶片不对称、叶缘不规则、茎变异伸长、叶片丛生和叶片粘连等;随辐照剂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升后降,随后又升高的现象。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新大坪’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20.37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碳离子束 马铃薯组培苗 辐照 半致死辐照剂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
4
作者 刘林敏 阮灵伟 +1 位作者 黄智豪 施泓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胞培养物。我们从四脊滑螯虾中分离提取造血组织细胞后,通过对培养基种类(L-15、Express Five、DMEM),谷氨酰胺浓度(0、1%、5%、10%),胎牛血清浓度(0、1%、5%、10%),以及体外培养温度(20、27℃)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表明,HPT细胞在添加1%青霉素-链霉素、10%L-谷氨酰胺、1%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中状态最佳,在20℃培养温度下能存活30 d左右。这些培养条件将有利于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造血组织细胞 原代细胞 优化培养 四脊滑螯虾
下载PDF
基于自主品种提升农业产值的“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5
作者 李连梅 吕慧玲 高扬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在“植物的生殖”教学中,以月季花新品种的开发和大规模推广为主线,学习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方式,了解不同繁殖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价值,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和探究实践能力。
关键词 扦插 嫁接 组织培养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初中生物学
下载PDF
伯乐树生物学特性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汪庆兵 王金斗 +3 位作者 尹积华 熊丽琼 叶蕾 朱悦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伯乐树为伯乐树科伯乐树属落叶乔木,是中国特有的单种科属树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伯乐树的利用价值、植物学特征、自然分布及生... 伯乐树为伯乐树科伯乐树属落叶乔木,是中国特有的单种科属树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伯乐树的利用价值、植物学特征、自然分布及生长特征,总结了伯乐树播种繁育技术、扦插繁育技术、组织培养繁育技术及幼苗生长特性、迁地保护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伯乐树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伯乐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生物学特性 播种繁育 扦插繁育 组织培养 自然分布
下载PDF
刺果甘草的成分及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杰淋 孔晓蕾 +3 位作者 张强 王雪珊 彭大庆 曲洪生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刺果甘草是一种豆科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茎叶可作为优质的粗饲料饲喂动物。文章对刺果甘草的资源分布、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以及刺果甘草组织培养、生物遗传多样性、植物学特征特性进行概述,以期为刺果甘草作为饲料资源及药用资源的进... 刺果甘草是一种豆科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茎叶可作为优质的粗饲料饲喂动物。文章对刺果甘草的资源分布、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以及刺果甘草组织培养、生物遗传多样性、植物学特征特性进行概述,以期为刺果甘草作为饲料资源及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果甘草 化学组分 组织培养 生物遗传多样性 植物学特征特性
下载PDF
杉木组培苗增殖光环境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美香 叶义全 +1 位作者 许珊珊 林开敏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0-387,共8页
为获得杉木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增殖系数、生长量和光合特性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作用大小... 为获得杉木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增殖系数、生长量和光合特性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作用大小均为蓝光>红光>绿光,蓝光和红光对增殖系数的影响显著(P<0.05),蓝光对F_(v)/F_(m)的影响显著(P<0.05);增殖系数随各光质的光强增大而增大,F_(v)/F_(m)随蓝光和红光光强增大而增大、随绿光光强增大而减小;红光和蓝光、红光和绿光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增殖系数和F_(v)/F_(m)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增殖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码)红光20.0μmol·m^(-2)·s^(-1)、绿光2.1μmol·m^(-2)·s^(-1)、蓝光30.0μmol·m^(-2)·s^(-1),可获得最大增殖系数(3.57);Fv/Fm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红光20.0μmol·m^(-2)·s^(-1)、绿光2.0μmol·m^(-2)·s^(-1)、蓝光23.8μmol·m^(-2)·s^(-1),可获得最大Fv/Fm值(0.78)。光质主效应对鲜重的作用大小为绿光>红光>蓝光,红光对鲜重的影响显著(P<0.05),鲜重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红光28.0μmol·m^(-2)·s^(-1)、绿光2.0μmol·m^(-2)·s^(-1)、蓝光30.0μmol·m^(-2)·s^(-1),可获得最大鲜重(0.21 g)。此外,各光质光强组合对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但对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红光有利于提高杉木组培苗生物量,蓝光有利于提高杉木组培苗的光合能力,红光和蓝光有利于提高杉木组培苗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和F_(v)/F_(m)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暗示光质通过调控光合作用进而调控杉木不定芽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组培苗 不定芽 增殖系数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 光质 光强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楸树无性系组培苗的生根差异研究
9
作者 牟雪丽 陈伟 +4 位作者 汤夏安 蒙盼盼 陈娟 孟桂花 王春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5,共7页
【目的】筛选生长优良的楸树无性系,为楸树组培苗的生产应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种楸树无性系组培苗(1-1、2-6、2-8、0、8402、19-01、2、1-3和008-1,编号依次为W1~W9)为试验材料,DKW为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比较不同楸... 【目的】筛选生长优良的楸树无性系,为楸树组培苗的生产应用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种楸树无性系组培苗(1-1、2-6、2-8、0、8402、19-01、2、1-3和008-1,编号依次为W1~W9)为试验材料,DKW为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比较不同楸树无性系组培苗的生根时间、生根率、叶片数、生根数、茎长及根系指标,观察其生长形态差异。【结果】(1)培养45 d后,9种楸树无性系组培苗均能生根,但生根状况表现有别,以无性系W7生根率最高,为90%;无性系W8次之,为70%。无性系W7初始生根时间最短,为9 d;同时其叶片数最多(15.00)、茎长最长(4.90 cm);形态观察发现,无性系W7生长势较强,生根数最多且生根均一(每株生根数4~5条)。(2)不同无性系根系生长状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以无性系W4与无性系W7根系生长较优。(3)楸树无性系组培繁殖性状与根系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在9种楸树无性系组培苗中,初步筛选出无性系W7为楸树重点选育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无性系筛选 组织培养 根系生长特性
下载PDF
长柄扁桃研究进展
10
作者 闻利威 张琼琳 +4 位作者 陈锵 青格乐 李敬忠 高巧玲 孙杰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对长柄扁桃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分布,以及生理特性、营养成分、药理作用、组织培养与快繁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调研,本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动长柄扁桃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充分发挥长柄扁桃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 本文对长柄扁桃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分布,以及生理特性、营养成分、药理作用、组织培养与快繁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调研,本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动长柄扁桃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充分发挥长柄扁桃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生物学特性 营养成分 组织快繁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兰花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1
作者 范成明 李枝林 何月秋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就兰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等方面的组织培养效率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兰花遗传多样性、分类。
关键词 兰花 组织培养 分子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品种类型 基因克隆 遗传改造
下载PDF
穿龙薯蓣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数鑫 周录英 于元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对国内穿龙薯蓣资源概况、分布范围、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种苗繁殖、组织和细胞培养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穿龙薯蓣是我国主要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也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资源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地区。... 对国内穿龙薯蓣资源概况、分布范围、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种苗繁殖、组织和细胞培养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穿龙薯蓣是我国主要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也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资源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地区。组织培养技术是进行种苗生产、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皂苷生产的有效途径;薯蓣皂苷主要分布于根状茎中的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中;影响穿龙薯蓣皂苷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分布区、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也有株间差异、生长时间、生育期、开花时间、根状茎水分含量及形态等自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龙薯蓣 根状茎 药源植物 北亚热带 薄壁细胞 中亚热带地区 种苗繁殖 薯蓣皂苷 含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杜鹃花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3
作者 吴福建 李凤兰 +1 位作者 黄凤兰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杜鹃(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为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不仅极富观赏性,而且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杜鹃花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杜鹃的分布与分类、栽培与繁殖、... 杜鹃(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为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不仅极富观赏性,而且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杜鹃花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杜鹃的分布与分类、栽培与繁殖、应用价值、生殖生物学、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栽培繁殖 组织培养 生物学研究
下载PDF
黄芪属(Astragalus Linn)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樊锐锋 梁冰 +1 位作者 李海燕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文章从药用黄芪属植物营养体、生殖等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黄芪属 生物学特性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用于组织工程构建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光辉 刘伟 +1 位作者 崔磊 曹谊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2期65-67,F001,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提供技术参数。方法 用Dispase/胰蛋白酶法消化分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计算原代细胞获得率 ,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学改变 ,描记细胞生长曲...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提供技术参数。方法 用Dispase/胰蛋白酶法消化分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计算原代细胞获得率 ,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学改变 ,描记细胞生长曲线 ,计算群体倍增时间 (PDT)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结果 原代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获得率为 ( 0 .72 6± 0 .3 48)× 10 6 /cm2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可培养至第 7代 ,第 2代的PDT最短 ,为( 46.5 7± 2 .2 5 )h ,第 4代的细胞角蛋白表达仍为阳性。结论 综合细胞增殖速率、细胞数量及细胞功能的维持各因素 ,考虑第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凤兰 刘荣梅 +2 位作者 胡国富 徐永清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31-135,共5页
文章综述了一串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一串红的种子萌发、组织培养和一串红花葵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克隆研究现状,扼要地介绍了一串红花色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一串红 生物学特性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一串红花葵苷
下载PDF
独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燕 李思锋 黎斌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态学、繁殖栽培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对独蒜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独蒜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独蒜兰 组织培养 保护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18
作者 龙波 龙春林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1-344,共4页
兜兰属植物是兰科中的珍品,被《华盛顿公约》列为Ⅰ级珍稀濒危物种,有许多种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级花卉名品;其花期长,花色庄重素雅,花型奇特,其唇瓣状如拖鞋,故有“拖鞋兰”之称。杏黄兜兰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黄花种类,和硬叶兜兰并称... 兜兰属植物是兰科中的珍品,被《华盛顿公约》列为Ⅰ级珍稀濒危物种,有许多种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级花卉名品;其花期长,花色庄重素雅,花型奇特,其唇瓣状如拖鞋,故有“拖鞋兰”之称。杏黄兜兰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黄花种类,和硬叶兜兰并称为“金童玉女”,在国际兰花展中屡获金奖。本文概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兜兰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保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在杂交育种、种质保存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均有待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 组织培养 保护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LED光质对非洲菊组培苗增殖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翊 张永春 +3 位作者 殷丽青 李青竹 杨柳燕 李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19-2426,共8页
为提高非洲菊增殖培养的效率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不同比例的红蓝光组合,研究光质对非洲菊离体培养增殖阶段的影响,通过对丛生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筛选出最适LED光质条件,并初步探讨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 为提高非洲菊增殖培养的效率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不同比例的红蓝光组合,研究光质对非洲菊离体培养增殖阶段的影响,通过对丛生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筛选出最适LED光质条件,并初步探讨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LED光质条件下,非洲菊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差异显著,其中RB4(红蓝光比例为4∶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丛生苗的株高在复合光处理下显著低于R(单一红光)和B(单一蓝光)处理;鲜重和干重在红蓝复合光RB2、RB4、RB8(红蓝光比例分别为2∶1、4∶1和8∶1)处理下均显著高于R、B和对照处理。(3)RB4处理下丛生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提高了89.62%。(4)LED复合光处理下丛生苗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呈现随红光比例增加而不断降低的趋势;RB2、RB4和RB8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除R处理外,其他LED光质处理的丛生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以RB4处理丛生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研究表明,RB2、RB4和RB8处理有助于提高非洲菊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和干鲜重,并能够促进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植株自身对活性氧的解毒能力,减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且以RB4处理表现最优,其非洲菊丛生苗的增殖系数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干鲜重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最高,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除单一红光外的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LED光质 生理特性 组织培养
下载PDF
SD大鼠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凡孝菊 陆伟 +3 位作者 余春艳 徐军军 李裕强 金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S... 目的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SMA-α)、CK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第二代DPCs作为真皮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表皮种子细胞,用气-液面培养制备组织工程双层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成功培养DPCs并传代,Ⅰ型胶原、SMA-α染色阳性;成功构建出含表皮与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双层皮肤。结论体外培养得到的DPCs与表皮结合较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组织工程皮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