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Soil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of Subsurface Tile Drainage
1
作者 Jan Vopravil Tomás Khel +1 位作者 Petr Vráblík Jaroslava Vráblíková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7年第12期367-377,共11页
This project defined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fter construction of subsurface tile drainage. We compar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mples taken before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and new soil sampl... This project defined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fter construction of subsurface tile drainage. We compar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mples taken before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and new soil samples taken from identical site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was made for Stagnic Cambisols (Dystric) and Haplic Stagnosols. The pH value and saturation of the topsoil sorption complex of both soil types statistically increased and simultaneously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decreased. In the topsoil of Stagnosols, the effectiv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porosity also decreas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icle density and bulk density increased.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minimum air capacity increased in the topsoil of Cambisols. Porosity and minimum air capacity increased in both soils in the subsoil. In the Cambisol subsoil, the CEC and bulk density decreased. We can assume that after drainage Stagnosols are susceptible to soil compaction, especially in top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Drainage soil characteristics Land Use change
下载PDF
Changes of spring wind erosion based on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2
作者 YAN Ping JI Sheng-tai +5 位作者 LI Xiu-fen ZHU Hai-xia WANG Liang-liang ZHAI Mo WANG Ping ZHAO Hui-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712-1724,共13页
The dry and windy climate and low ground cover in spring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make the soil strongly affected by wind erosion,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 The dry and windy climate and low ground cover in spring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make the soil strongly affected by wind erosion,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is region.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aily observation data of 12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tudy area from 1961 to 2020,seasonal and monthly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C)in spring(March to May)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propos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the wind erosion characterization in spring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C by variou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60 years,spring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CSp)and monthly C of the whole region and each province(region)all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but they began to show rebounded trend in the middle or late 2000s.CSp of the study area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since 2008 with an increase of 4.59(10a)^(-1).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is upward trend are the changes of C in March and in April.For the four provinces(regions),CSp in Heilongjiang,Jilin,Liaoning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ll showed rebounded since 2008,2011,2008 and 2009,respectively.The rebounded trend of CSp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was the most obvious with a tendency rate of 11.27(10a)^(-1),and its mutation occurred after 1984.The rebound trend of CSp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akes the second place,with a trend rate of 4.72(10a)^(-1),but there’s no obvious time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Spand monthly C are similar,showing decreasing characteristics centered o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belt of Northeast China.Compared with 1961-1990,in the period from 1991 to 2020,the proportion of high value areas(CSp>35,monthly C>10)has de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while the proportion of low value areas(CSp≤10,monthly C≤4)has increased.The trends of seasonal and monthly C in 82.2%~87.7%of the stations show significant decreases at 95%confidence level.CSp is closely related to wind speed at 2m height,temperature difference,minimu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same period,of whic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Sp and wind speed is the strongest,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control factor for CSp in the study area is wind speed,but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CSp cannot be ign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climate erosivity Spatiotemporal 1characteristics Climate change Rebounded trend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 of humic substance in soil in degraded grass lands
3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CharacteristicsofchangeofhumicsubstanceinsoilindegradedgraslandsShengXuebi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ofchangeofhumicsubstanceinsoilindegradedgraslandsShengXuebi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 of humic substance in soil in degraded grass lands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Variations in Soi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Natural Forest and Plantations in Orumba North Local Government Area, Anambra State, Nigeria
4
作者 Maureen Chinwe Odachi Nwabueze Ikenna Igu Ifeanyi Chris Onwuadiochi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10期132-151,共20页
Soi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uch as pH, bulk density,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content, and nutrient level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These parameters vary fro... Soi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uch as pH, bulk density,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content, and nutrient level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These parameters vary from one vegetation to the other and from one soil to the other. The study assessed the variations in soi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natural forest and plantations in Agu Eke (Eke bush) in Etti village, Nanka and Umunnebo village, Ufuma both located in Orumba North Local Government Area, Anambra State.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an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and a total of 12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30 cm depth from the selected locations of natural forest, cashew and palm plantations.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laboratory Varian AA240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after which the result was subjec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variation)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natural forests and the plantations;that is, the moisture contents were the sam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between the bulk densities of the natural forest, oil plantation, and cashew plantation, meaning that the bulk dens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the same.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nitrogen, potassium and phosphates, with p-values: sig = .000 < .05, sig = .010 < .05 and sig = .000 < .05, respectively. That is, the nitrogen and phosphate contents of the natural forest significantly vary more than those of the oil palm and cashew plantations, which probably means that by reducing natural forest to plantation, the nitrogen and phosphate contents of the natural forest reduced from what it used to be when the lands were mere forests. This shows that plantations do not have the sam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or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s natural forests. The study recommended adopting a sustainable plantation agricultural system, such as using diverse nutrient sources (manure and compos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Land Use change soil Quali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黑河中游绿洲边缘三种景观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胡广录 刘鹏 +2 位作者 李嘉楠 陶虎 周成乾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65,共16页
土壤水分对干旱区旱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决定了旱生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和方向。探究黑河中游绿洲边缘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制定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防风固沙措施,对于阻止荒漠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黑河中游绿... 土壤水分对干旱区旱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决定了旱生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和方向。探究黑河中游绿洲边缘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制定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防风固沙措施,对于阻止荒漠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黑河中游绿洲边缘的防护林、荒漠-绿洲过渡带和荒漠三种景观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HYDRUS-2D模型模拟、LSD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三种不同景观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体积含水量的RMSE为0.002~0.006 cm^(3)·cm^(-3),MRE为4.22%~5.20%,R^(2)为0.725~0.967,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吻合度,HYDRUS-2D模型可用于本研究区土壤水分动态的模拟研究。(2)防护林和荒漠-绿洲过渡带景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荒漠景观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3)有效降水对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9.5 mm以上的降水量可以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入渗深度,荒漠景观降水后的各时段土壤水分入渗深度高于防护林景观和荒漠-绿洲过渡带景观。(4)三种景观类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降水、蒸散发、容重、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持水性能等因素有关,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1),其中,降水、黏粉粒含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容重、砂粒含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因此,研究区栽植防风固沙灌木可以增加土壤黏粉粒含量,提高土壤收集利用雨水的能力,减缓入渗作用的进程,从而对土壤持水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入渗特征 影响因素 黑河中游
下载PDF
基于SARIMA模型的五道沟地区0~320 cm土层季尺度地温预测研究
6
作者 蒋鑫平 王启猛 +5 位作者 刘猛 王发信 吕海深 陈雨 李杰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60,95,共8页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SARIMA地温预测模型。【方法】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2年长系列实测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Sen’s斜率估计、MK检验等方法,开展0~320cm土层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SARIMA地温预测模型。【方法】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2年长系列实测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Sen’s斜率估计、MK检验等方法,开展0~320cm土层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建立不同土层深度(0~320cm)地温SARIMA预测模型。【结果】(1)春季、冬季0~160 cm土层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除0、10 cm土层外其他土层地温均有显著下降趋势;秋季0、20 cm土层地温具有显著上升趋势;320 cm土层地温在冬季具有显著下降趋势。(2)春季0、10、20、40、160 cm土层地温分别在2006、2013、2012、2015、201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显著;320 cm土层地温在1984年前后开始显著降低。(3)地温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优度均>0.95,不同土层地温预测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随土层深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MAE随土层深度增加由1.666下降至0.390,RMSE随土层深度增加由2.139下降至0.525。【结论】SARIMA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淮北平原地区地温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变化特征 时间序列 SARIMA模型
下载PDF
脱湿路径下土体水分变化路径及体积变形对滤纸法测定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7
作者 叶云雪 易博文 +2 位作者 刘小文 吴珺华 洪本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1-2361,共11页
尽管滤纸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研究,但滤纸法试验数据与压力板试验数据始终存在无法连续、光滑连接的问题。为此,以收缩变形不同的两类土为研究对象,从试样水分变化路径和体积变形两个方面着手,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压力... 尽管滤纸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研究,但滤纸法试验数据与压力板试验数据始终存在无法连续、光滑连接的问题。为此,以收缩变形不同的两类土为研究对象,从试样水分变化路径和体积变形两个方面着手,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压力板试验、滤纸法试验和土的收缩试验,并基于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指标的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脱湿路径下的滤纸法与压力板法联合测定的SWCC试验数据能够有效地连接,而无水分变化路径下的滤纸法与压力板法各自测定的SWCC试验数据在连接时可能会错开或交叉,尤其是变形显著的土体;为了较准确地估算基于饱和度的SWCC,提出一个简单的改进法,仅需补充土的收缩试验;针对不同滤纸法试验结果呈现的差异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该研究结果不仅能为试验人员在同时处理滤纸法和压力板法试验数据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还能拓展滤纸法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脱湿路径 水分变化路径 体积变形 土-水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中国区域气候干湿与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
8
作者 李春华 朱飙 +3 位作者 杨金虎 刘晨汐 段欣妤 黄鹏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4-1687,共14页
气候干湿是表征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土壤干湿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水文气候概念,二者有其差异性,也有一定一致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者演变趋势与差异。鉴于此,对中国气候干湿与土壤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分析... 气候干湿是表征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土壤干湿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水文气候概念,二者有其差异性,也有一定一致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者演变趋势与差异。鉴于此,对中国气候干湿与土壤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分析,明确气候干湿与土壤干湿的异同。采用湿润度指数对中国气候干湿整体状况及区划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同时段土壤干湿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近60余年中国不同气候区分界线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不同的气候态与1961—1990年气候态时段相比,中国北方自西向东存在一个面积广大的气候变干带,其湿润度指数存在着轻微变小的趋势,只是变化程度尚未达到改变气候分类的程度。(2)中国不同气候区气候干湿与土壤干湿在年内变化有所差异,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二者一致性明显好于半干旱和干旱区;不同气候区潜在蒸散与降水差值的月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对干旱与半干旱区而言,3—9月与3—6月为气候干期,该时段干旱发生的可能较大;半湿润气候区7—8月进入水分盈余阶段,而湿润气候区,除个别月份,全年基本处于水分盈余状态。(3)中国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土壤湿度多年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气候区多年湿润度指数均呈轻微增加趋势,但土壤湿度大部呈变干趋势,侧面说明中国不同气候区农牧业生产潜在干旱风险在增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气象干湿与土壤干湿,促进对二者关联的进一步研究;同时有助于加强干旱风险的防控意识,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抗旱应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 土壤湿度 变化特征 差异性 中国
下载PDF
混合均匀度对粗粒土强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黄超 唐明扬 +3 位作者 张升 童晨曦 郭鹏 赵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5-2186,共12页
现有研究普遍将粗粒土视为均匀的二元混合料,忽略了粗细颗粒混合均匀程度对其强度特性的影响。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描述粗粒土混合均匀程度的定量指标Me;其次,通过静三轴试验探讨了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破坏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与... 现有研究普遍将粗粒土视为均匀的二元混合料,忽略了粗细颗粒混合均匀程度对其强度特性的影响。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描述粗粒土混合均匀程度的定量指标Me;其次,通过静三轴试验探讨了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破坏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与混合均匀度Me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静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围压和Me影响的修正邓肯-张模型,并对其适用性及合理性进行鲁棒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随着围压增大而逐渐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曲线过渡;随着Me减小,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逐渐发展为应变软化型曲线;当围压与Me增大时,弹性模量与破坏强度均随之增大,且弹性模量在Me从0.25降低至0的过程中衰减幅度可达总衰减幅度的41.3%,破坏强度在Me从1降低至0的过程中衰减幅度可达总衰减幅度的40%以上;随着Me逐渐下降,试样的整体骨架-密实结构在不同区域分别向局部骨架-空隙结构、局部悬浮-密实结构转变,进而致使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随Me下降而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粗粒土 混合均匀度 强度特性 邓肯-张模型
下载PDF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影响下洪水特征响应分析
10
作者 梁霄 许继良 +2 位作者 许月萍 周焕 刘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速洪水、短历时降雨洪水和长历时降雨洪水3种类型,研究极端土地利用和降雨类型对各类型洪水的特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DHSVM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各场次洪水纳什效率系数均值大于0.7。受区域内耕地面积影响,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对洪峰和洪量的消减作用皆小于2%。快速洪水的洪峰对下垫面变化最敏感,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的极端土地利用变化下其洪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7%和60.88%。下垫面变化对长历时降雨洪水的洪量影响最大,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情境下其洪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20.70%。城市扩张情景使得峰现时间平均提前2.10 h,降雨类型改变使得快速-短历时洪水开始时间平均延迟3.63 h,洪峰减小34.73%;短历时-快速洪水开始时间平均提前7.11 h,洪峰增大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 雨型 DHSVM模型 洪水分类 洪水特征
下载PDF
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11
作者 杨冉 侯文星 +4 位作者 王丽丽 张鐥文 吴舒祺 刘爽 赵文吉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北京浅山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承载着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研究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结构,可为推动浅山区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改善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以北京浅山区为研究区,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北京浅山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承载着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研究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结构,可为推动浅山区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改善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以北京浅山区为研究区,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北京浅山区2015—2021年的绿色空间,分析其分布和变化特征,并探讨绿色空间变化对水土流失的改善效果及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浅山区2015—2021年绿色空间面积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面积增加了8.00%,共增加了30867.39 hm^(2);2015—2021年北京浅山区水土流失状况改善明显,绿色空间面积的增加对水土流失的改善具有较大贡献;2015—2021年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面积的增加使得2021年的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较好状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好的地区面积增加63877.19 hm^(2),2021年北京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远远高于201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面向对象分类 变化特征 水土流失 浅山区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12
作者 张维福 张呈春 +1 位作者 马思怡 展秀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116,共11页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结果](1)各样地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4—5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9—11月为土壤水分平稳期;(2)不同月份0—10 cm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4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3)0—20 cm为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为土壤水分次活跃层,40—150 cm为土壤水分稳定层;(4)各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流动沙丘>防护林(旱柳+新疆杨+樟子松林)>固定沙丘(花棒林)>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半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5)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丘顶。[结论]宁夏河东沙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分层特征明显,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除了受到降雨量、植被种类、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还与沙丘微地貌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动态变化特征 固定沙丘 宁夏河东沙地
下载PDF
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土壤重金属元素变化特征及元素含量变化预测分析
13
作者 吴明明 黄杨 +1 位作者 张军正 王焓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67-6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比2016年和2022年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土壤重金属数据,采用平均相对累积率计算和年均增长量计算方法,探究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2016年和2022年土壤重金属变化特征并对其含量变化做出预测分析。其中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 本文通过对比2016年和2022年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土壤重金属数据,采用平均相对累积率计算和年均增长量计算方法,探究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2016年和2022年土壤重金属变化特征并对其含量变化做出预测分析。其中伊河流域(栾川-嵩县段)土壤中Cr元素平均相对累积率17.1%,年均增长量为0.02mg/kg·a^(-1),Cd元素平均相对累积率26.7%,年均增长量为2.77mg/kg·a^(-1),具有在持续增长下超出风险管制值和管控值范围的风险。Hg平均相对累积率-89.2%,年均增长量为-0.24mg/kg·a^(-1),Pb平均相对累积率-40.7%,年均增长量为-14.23mg/kg·a^(-1),存在下降趋势,在现有措施下对存在污染风险土地进行管控修复有望使流域内土壤中Hg和Pb元素含量水平保持在风险筛选值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元素变化特征 重金属元素变化预测
下载PDF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
14
作者 陈飞 薛杨 +1 位作者 林之盼 薛雁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11-115,123,共6页
为了更好地管理与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本研究以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探究2019—2021年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没有显著性变化,并且在各... 为了更好地管理与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本研究以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探究2019—2021年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没有显著性变化,并且在各采样点中,以下游采样点土壤沉积物的物理指标变化最大;土壤沉积物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土壤沉积物中Cu和Zn的含量均高于所参考的背景值,并且在下游的累积现象较为严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沉积物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沉积物 物理性质 养分含量 重金属含量 变化特征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森林土壤团聚体影响因素及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国强 胡颂江 +2 位作者 蓝诗霞 罗红琴 欧阳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0-1348,共9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团聚体对土壤关键的生态功能(养分周转、微生物活动和抗侵蚀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系统总结了森林土壤团聚体主要的生态功能,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视角,梳理了植被(植被...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团聚体对土壤关键的生态功能(养分周转、微生物活动和抗侵蚀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系统总结了森林土壤团聚体主要的生态功能,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视角,梳理了植被(植被类型、林分结构、植物细根等)、土壤特性(孔隙度、容重、土壤质地、铁铝离子等)和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这对深入了解森林土壤团聚体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机制,提高森林土壤团聚体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森林生态系统 植被类型 土壤特性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枣园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养分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利娜 赵文 +3 位作者 王姝婧 黄瑶 李建贵 王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分析新疆干旱区枣园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养分元素含量及其随土层深度而变化的特征,为评价新疆干旱区红枣产区土壤质量、实现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为“巴州”)... 【目的】分析新疆干旱区枣园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养分元素含量及其随土层深度而变化的特征,为评价新疆干旱区红枣产区土壤质量、实现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为“巴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的21个灰枣园、16个骏枣园为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深度分别为0~30、30~60、60~90 cm的土层土壤的pH值、电导率和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全硫、全硼、全铁、全锰、全锌、全铜的含量与变化特征,参照土壤质量评价养分等级划分标准,对全量养分元素的含量等级进行划分,比较分析4个地区各个采样点土壤全量养分元素的纵向变化特征。【结果】研究区各个采样点的土壤全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而其全钾含量均丰富;有94.59%的采样点表层土壤中全硫含量超过了其上限值;其土壤各种微量养分元素的含量均未超出其上限值。阿克苏地区及和田地区各个采样点的土壤氧化钙含量均以土壤中层的含量为最高,巴州和喀什地区采样点的土壤氧化钙含量均呈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不断增高的变化趋势。4个地区所有采样点的土壤pH值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其电导率均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其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硫、全铜的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不断降低;土壤全硼、氧化铁、全锰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增加;土壤中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均呈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全锌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区的土壤全钾含量丰富,而其全硫含量过剩,全氮含量缺乏;同一地区各个采样点的不同土层土壤中全量养分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异系数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中不同养分元素的丰缺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各个采样点的相同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元素的含量不同;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同一地区采样点不同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土层深度 土壤全量养分元素 变化特征
下载PDF
黔中森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及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登超 张蒙蒙 +4 位作者 安静 吴灿 申招 黄鹏程 任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探讨黔中森林公园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计量比特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黔中地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OC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为探讨黔中森林公园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计量比特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黔中地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OC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0~1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且耕地、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SOC和TN含量较高。土壤C/K和C/P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表明土壤氮素成为该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养分。土壤C/N、C/P、C/K主要受SOC控制,P/K主要受到TK含量的影响,N/P和N/K主要由TN控制。研究区森林土壤处于“氮限制”状态,且土壤C、N、P、K间存在较强耦合关系;土壤SOC、TN和TK较TP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恩旭 张明芳 +2 位作者 蒋志魏 徐亚莉 邓诗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7,共11页
为研究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使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区域2001—2017年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2... 为研究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使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区域2001—2017年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2)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减小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和西南部,从地形、降水和土地利用看,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5000 m、坡度大于15°、年均降水量800~1200 mm的区域和林地侵蚀区。土壤侵蚀显著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其中以中山、亚高山区域和年均降水量400~800 mm的干旱河谷区域为主。(3)土壤侵蚀状况与海拔、坡度、年降水量和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海拔、坡度、年降水量增加,土壤侵蚀现象越明显。(4)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土壤侵蚀较明显,侵蚀占比(轻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该类型的比例)分别为87.11%,39.75%和9.49%。(5)不同类型林地侵蚀占比由大到小为疏林地(15.04%)>针叶林(13.50%)>混交林(4.41%)>阔叶林(0.97%)。林地土壤侵蚀主要受降水和植被覆盖度影响;而灌木和草地土壤侵蚀主要受制于降水。综上,未来该区域生态恢复需要重点加强对高海拔带(>2500 m)、坡度大于25°以及草地区域的植被恢复研究,进一步提高各类型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开展流域土壤侵蚀分类治理,提高区域土壤侵蚀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流域 土壤侵蚀 动态评价 时空特征 植被变化
下载PDF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小明 彭晓邦 赵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0-127,共8页
从气候变化、植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土壤固碳、水文生态、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等5个角度阐述了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还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就秦岭地区未来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具体策略和建议,... 从气候变化、植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土壤固碳、水文生态、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等5个角度阐述了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还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就秦岭地区未来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具体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深入研究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群落特征 土壤固碳 水文生态 环境保护 秦岭
下载PDF
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常见种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宏林 周浪敏 +1 位作者 薛静 孙冉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高寒沼泽化草甸作为湿地与草甸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群落物种组成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土壤水分状况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影响,移栽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17个组分物种,在完全避免自然降雨影响的条件下进行3种不同的... 高寒沼泽化草甸作为湿地与草甸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群落物种组成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为探讨土壤水分状况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影响,移栽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群落17个组分物种,在完全避免自然降雨影响的条件下进行3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充分浇水、对照和轻度干旱)并分别测量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和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LMA)。用充分浇水(FD)和轻度干旱(SD)处理下性状值减去对照(CK)处理下的值,得到各功能性状的差值,以比较不同物种对充分浇水和轻度干旱的响应;同时对光合差值和叶片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及气孔导度的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探讨叶片表型特性对对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对叶片的LMA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物种间差异。(2) A和g对充分浇水和干旱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物种间的差异,并且受到其原始分布生境的影响。(3)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能力主要由气孔调节,而与叶片表型特征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对土壤水分条件极度敏感,在全球变化影响高寒地区的降水格局的背景下,开展高寒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工作应该考虑未来降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含量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