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AND SALT MOVEMENTS IN SIMULTANEOUS FLOOD-IRRIGATION AND WELL-DRAINAGE OPER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戚隆溪 邱克俭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5-143,共9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technology for solonchak soil reclamation in which surface flood irrigation of fresh water and pumped wells drainage of salty groundwater are combined.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wa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technology for solonchak soil reclamation in which surface flood irrigation of fresh water and pumped wells drainage of salty groundwater are combined.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has been conducted through field test, laboratory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dependence of desalination on irrigation water quantity, drainage quantity, leaching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field tests. The entire desalination process under the flood-irrigation and well-drainage operations was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in a vertical soil column. The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has been numerically analysed for both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present work indicates that this new technolog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ects of desal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nd salt movements solonchak soil reclamation irrigation-drainage method
下载PDF
Hydrogeological Study of the Aquifer System in Central Tunisia: New System Structuring of Horchane Aquifers 被引量:2
2
作者 Soumaya Chaibi Wanissa Aydi Moncef Chalbaoui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5期502-510,共9页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ectonic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rchane groundwater and drainage possibilities with neighboring groundwater in central Tunisia. Seismic reflection lines int...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ectonic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rchane groundwater and drainage possibilities with neighboring groundwater in central Tunisia. Seismic reflection lines intersecting the region show the role of halokinetic movements, by the intrusion along preexisting faults,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hydrogeological basin. The salt domes associated with a chaotic facies at the base of outcrops, that limit the Horchane basin, puch to outcrops the areas of recharge area. Geoelectric section shows the anisotropy and the importance of Mio-Plio-Quaternary (MPQ) sediment along the gutters, between the outcrops of El Hafay and Kebar on the one hand, and outcrops of Kebar and Majoura on the other. These gutters are communicated with channels that facilitate drainage of the Horchane complex groundwater by that Gammouda in North-East and Braga in Ea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learly indicat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geology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groundwater basins, through early halokinetic movements. (i.e. halokinetic movements). The aquifer geometry is controlled by the ascent of Triassic salt material,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in central Tuni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Hydrogeological Basin Halokinetic movement AQUIFER Geometry water RECHARGE Drainage FILLING TRIASSIC salt Material
下载PDF
Effect of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on Soil Water-Salt Dynamics and Maize yield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JIANG Jing FENG Shaoyuan +2 位作者 HUO Zailin WANG Yongsheng SUN Zhenhu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0年第1期85-92,共8页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non-weighing lysimeter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on water movement and salt accumulation and maize yield.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northwest China,bot...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non-weighing lysimeter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on water movement and salt accumulation and maize yield.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northwest China,both sufficient and insufficient irrigation were applied in the first year,and only sufficient treatments in the second year. Irrigation with solute concentration of 9 g·L-1 and 6 g·L-1 led to salt accumulation about 6-8 dS·m-1 in certain depths,even downwards to 160 cm received about 4 dS·m-1 for 9 g·L-1 and 2 dS·m-1 for 6 g·L-1,which was two times more than initial. Salt-affected water extracted from soil behaved as low evapotranspiration under sufficient irrigation,and more water was left in the soil. Yield of spring maize was not affected when saturated soil past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id not exceeded 1.2 dS·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movement salt accumulation YIELD
原文传递
粗颗粒硫酸盐渍土水盐迁移规律及变形特性研究
4
作者 周凤玺 杨金银 +1 位作者 巨文涛 马强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199-210,共12页
针对封闭系统下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盐迁移和变形特性开展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热弹性理论,考虑孔隙水盐相变,建立了适用于粗颗粒盐渍土水-热-盐-力多场耦合模型,并对单向冻结条件下粗颗粒盐渍土的温度场... 针对封闭系统下粗颗粒硫酸盐渍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盐迁移和变形特性开展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热弹性理论,考虑孔隙水盐相变,建立了适用于粗颗粒盐渍土水-热-盐-力多场耦合模型,并对单向冻结条件下粗颗粒盐渍土的温度场、水分场、盐分场和位移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配制含硫酸盐的细砂作为土样开展了单向冻结条件下的室内试验,测定了冻结过程中的温度、水分、盐分以及变形的分布,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砂土结构孔隙更大,水分和盐分更容易渗透和迁移,在单向冻结试验中,水盐迁移速度更快;细砂的轴向位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收缩变形持续时间较黏土更长;由于暖端水分向冷端迁移致使暖端土体孔隙减小,下部土体变得更加密实,土柱下部侧壁压力大于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颗粒盐渍土 多场耦合 水盐迁移 变形特性
下载PDF
磁化微咸水对南疆盐渍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淋出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彭永倩 王则玉 +4 位作者 朱连勇 朱珠 江龙 孔芊芊 王立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9,共9页
为探究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南疆盐渍土入渗及盐分离子迁移特征的影响,采用恒定磁场强度400 mT对矿化度分别为0、2、3、5 g/L微咸水进行磁化处理,以未磁化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各处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淋洗后不同土壤剖面总盐、... 为探究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南疆盐渍土入渗及盐分离子迁移特征的影响,采用恒定磁场强度400 mT对矿化度分别为0、2、3、5 g/L微咸水进行磁化处理,以未磁化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各处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淋洗后不同土壤剖面总盐、脱盐率、盐分离子和SA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磁化微咸水入渗减小了相同时间内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降低了Philip入渗模型吸渗率,土壤含水率比未磁化微咸水提高5.00%~6.29%;磁化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对0~50 cm土壤内总盐含量磁化处理较未磁化降低11.79%~41.64%,在同一磁化强度下,土壤含盐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脱盐率随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矿化度下,磁化处理含盐量低于未磁化处理,脱盐率高于未磁化处理。磁化微咸水灌溉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0~50 cm土层K^(+)、Na^(+)、Ca^(2+)、Mg^(2+)、HCO_(3)^(-)、Cl^(-)、SO_(4)^(2-)含量磁化较未磁化处理降低16.90%~25.97%、43.62%~64.68%、11.15%~31.44%、-8.12%~49.07%、-74.14%~13.43%、21.46%~52.81%、6.66%~13.10%。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0~50 cm土层深度处土壤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微咸水 盐渍土 入渗特征 盐分淋洗 土壤脱盐率
下载PDF
硅对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水分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国帅 赵嘉诺 +3 位作者 魏昊泰 王鹏 罗石磊 张国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目的】探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水分代谢及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可为西葫芦抗盐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葫芦品种‘寒绿7042’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共设置对照、硅处理(0.3 mmol/L Na_(2)SiO_(3)·9H_(2)O)、盐胁迫(... 【目的】探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水分代谢及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可为西葫芦抗盐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葫芦品种‘寒绿7042’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共设置对照、硅处理(0.3 mmol/L Na_(2)SiO_(3)·9H_(2)O)、盐胁迫(150 mmol/L NaCl)、盐胁迫+硅等4个处理,处理10 d后测定幼苗的根系形态和活力,叶片含水量、水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根系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等指标。【结果】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西葫芦幼苗根系的生长,降低了根系活力、叶片含水量、叶片水势和蒸腾作用,还破坏了植株的光合系统,导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PSⅡ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外源硅显著改善了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的根系形态,提高了根系活力,并通过促进根系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PIP1;2、PIP1;3、PIP1;5、PIP1;7、PIP2;1、PIP2;4、PIP2;6、PIP2;8、PIP2;9和PIP2;12的表达改善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提高叶片含水量和水势,增强蒸腾作用;外源硅还通过提高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降低胞间CO_(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来增强盐胁迫下幼苗的光合作用。【结论】盐胁迫下添加0.3 mmol/L的硅可以有效改善西葫芦幼苗的水分代谢和光合作用状况,从而提高西葫芦幼苗抗盐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盐胁迫 水分代谢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弃土场原位与弃土斜坡水分运动特征对比分析
7
作者 代国发 王永奇 +2 位作者 何玉琼 张家明 董文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共9页
降雨入渗会改变斜坡原有的平衡状态,为探究弃土场原位与弃土斜坡降雨入渗过程的水分运动特征。以某弃土场为研究对象重复开展染色示踪试验,对比分析原位与弃土斜坡垂直方向上土壤剖面的染色面积比和渗流前后水分运动特征的差异。结果表... 降雨入渗会改变斜坡原有的平衡状态,为探究弃土场原位与弃土斜坡降雨入渗过程的水分运动特征。以某弃土场为研究对象重复开展染色示踪试验,对比分析原位与弃土斜坡垂直方向上土壤剖面的染色面积比和渗流前后水分运动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原位斜坡水分入渗以基质流为主,少量优先流动由生物通道引发;0~50 cm深度水分垂直均匀入渗程度高,随深度增大,表现出沿容重小一侧非均匀流动;50 cm深度以下,平均染色面积比与深度呈负相关;(2)无植被发育弃土斜坡无优先流动,沿斜坡土体表层水平扩散流动程度高,平均染色面积比在20 cm深度以下保持为0,无染色特征;植被发育弃土斜坡水分沿植物根茎优先入渗,垂直入渗较活跃;(3)染色面积比及湿润带特征能很好的捕捉斜坡水分渗流的非均匀信息;同时,根系会改变土体的孔隙发育程度,形成内部交织的网状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水分入渗,有利于增强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水分深层渗流,增强斜坡稳定性;加强弃土场植被生态恢复有利于增加斜坡的固土保水能力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场 水分运动特征 染色示踪试验 染色面积比 湿润锋
下载PDF
不同分支角度鱼骨井油水运动规律
8
作者 闫成双 赵凤兰 +4 位作者 黄世军 孙浩月 李金仓 杨晨曦 苏哲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相对于直井和水平井,鱼骨井具有单井控制储量高、油藏接触面积大等优势,但开发过程中往往需注水来即时补充地层能量。分支井井身结构复杂,现场常采用直井或水平井作为注水井构建不规则的注采井网,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支井含水上升快... 相对于直井和水平井,鱼骨井具有单井控制储量高、油藏接触面积大等优势,但开发过程中往往需注水来即时补充地层能量。分支井井身结构复杂,现场常采用直井或水平井作为注水井构建不规则的注采井网,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支井含水上升快、产油量下降快和注水量调配难等问题,亟需开展不同注采方式和不同井型下的油水运动特征研究。利用二维可视化模型、红色染色煤油和黑墨水,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分支角度(30°~90°)鱼骨井一注一采井组在不同注采井型下的油水运动特征,并用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平井注水时,油水前缘向分支处偏移更大,油水前缘的推进效果更为均匀;直井注水时,油水前缘推进较为缓慢,但水淹状态时的波及面积更大。直井注水时,分支角度为45°的鱼骨井采出程度(61.10%)最高;水平井注水时,分支角度为30°的鱼骨井采出程度(57.97%)最高,水淹状态时剩余油分布最少。当分支角度小于30°时,水平井的注水效果好;当分支角度大于45°时,直井的注水效果好。对比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的油水运动场图和采出程度,结果较为吻合,实验结果与适用油藏特征的匹配性较高。研究结果对实际的油田鱼骨井注采井网部署和参数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井 分支角度 油水运动特征 可视化物理模拟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咸水对芙蓉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李明明 王建岭 +3 位作者 张强 张涛 苏晶晶 张峰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为探究咸水处理处理对芙蓉葵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以芙蓉葵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CK(自来水)、T1(2g/L)、T2(4 g/L)、T3(6 g/L)、T4(8 g/L)和T5(10 g/L),6个不同矿化度处理,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矿化度咸水处理对芙蓉葵... 为探究咸水处理处理对芙蓉葵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以芙蓉葵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CK(自来水)、T1(2g/L)、T2(4 g/L)、T3(6 g/L)、T4(8 g/L)和T5(10 g/L),6个不同矿化度处理,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矿化度咸水处理对芙蓉葵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咸水矿化度≤2g/L时,对芙蓉葵株高、单株生物量和植株含水数量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干鲜比;当浇灌咸水矿化度高于2g/L时,芙蓉葵株高、单株生物量、干鲜比和植株含水量等生长指标均呈持续降低趋势。随着处理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芙蓉葵叶片Pn、Gs、Ci、Tr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Pn在4g/L左右时开始显著低于对照处理,Gs、Ci和Tr在2g/L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WUE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6g/L时达到最大值11.05mmol·m^(-2)·s^(-1)。矿化度高于2g/L的咸水处理显著降低了芙蓉葵地上部中N和K积累量,但对P的吸收影响差异不显著,高矿化度(>4g/L)咸水处理显著抑制了芙蓉葵地上部对碳的固定,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咸水处理中T1处理(2g/L)得分最高,说明该处理对芙蓉葵生理影响最小。综上所述,采用矿化度2g/L左右的微咸水灌溉,为芙蓉葵提供水分的同时不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因此可用于芙蓉葵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芙蓉葵 光合特性 植株养分
下载PDF
气顶边水油藏油气协同开发下流体界面运移特征
10
作者 邓博 熊宇豪 +3 位作者 刘威 谷建伟 辛传奇 吕柄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07-7113,共7页
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存在明显的油气水互侵现象,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开发难度增大。为了防止生产井过早停产,需明确流体界面运移特征,制定油气协同开发生产制度。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实际模型与机理模型,根... 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存在明显的油气水互侵现象,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开发难度增大。为了防止生产井过早停产,需明确流体界面运移特征,制定油气协同开发生产制度。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实际模型与机理模型,根据气顶与边水作用能量强弱,将油气协同开发区域划分为边水控制区、气顶控制区和气顶边水联合控制区三类进行研究,综合评估气窜、水淹、油侵风险,明确油气、油水界面运移特征并形成运移速度图版。结果表明:随着开发的进行,气顶膨胀导致油气界面从油藏顶部向油井方向运移,边水侵入导致油水界面从油藏底部向油井与气井方向运移,油井存在气窜与水淹的风险,气井存在水淹与油侵的风险,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气顶下部和井间高部位,确定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合理采气速度为6%~8%。基于实际与理论研究形成的成果认识为气顶边水油藏油气协同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边水油藏 油气协同开发 界面运移特征 合理采气速度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引水式水电站进水口水沙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谭海涛 张杨 +1 位作者 李金轩 刘昉 《海河水利》 2024年第7期68-72,85,共6页
为探究引水式水电站进水口的水沙运动特性,以某大型引水式水电站为例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纵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泥沙冲淤分布,重点对比了不同工况下口门断面的流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来流量较小时,河道内横向流速分布较均匀,距离进... 为探究引水式水电站进水口的水沙运动特性,以某大型引水式水电站为例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纵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泥沙冲淤分布,重点对比了不同工况下口门断面的流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来流量较小时,河道内横向流速分布较均匀,距离进水口越远的纵断面纵向流速下降速度越快,来流量较大时则相反;来流量越小,口门断面水流流速分布越均匀相似;水位越低,口门断面流速峰值位置越靠近下游;拦沙坎前泥沙淤积位置与口门断面流速峰值位置一致,越过拦沙坎的泥沙会被水流挟带至进水口上游侧平台前;在实际工程中,河道地形会对进水口区域水沙运动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式水电站 进水口 水沙运动特性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串列双圆柱倾斜入水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陈 吕续舰 +1 位作者 李胜男 王旭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基于高速摄像方法开展串列双圆柱倾斜入水试验研究,分析串列双圆柱入水空泡演化特性及运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圆柱入水时序差为3.5 ms时,圆柱Ⅱ(后入水圆柱)入水后进入圆柱Ⅰ(先入水圆柱)的空泡中并与之碰撞。根据独立扩张原... 基于高速摄像方法开展串列双圆柱倾斜入水试验研究,分析串列双圆柱入水空泡演化特性及运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圆柱入水时序差为3.5 ms时,圆柱Ⅱ(后入水圆柱)入水后进入圆柱Ⅰ(先入水圆柱)的空泡中并与之碰撞。根据独立扩张原理,圆柱Ⅰ在被撞击后获得瞬间的加速,从而使撞击位置截面的空泡迅速扩张,形成嵌套空泡。碰撞破坏了双圆柱的稳定性,导致两个圆柱在水中翻转。当时序差在10.2~31.8 ms范围内时,圆柱Ⅱ入水后进入圆柱Ⅰ的空泡中,未与圆柱Ⅰ发生碰撞,在穿破圆柱Ⅰ空泡壁后再次进入水中运动。由于圆柱Ⅱ在空泡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显著低于水中运动,因此具有较好的存速性能。当时序差为48.2 ms时,圆柱Ⅰ空泡尾部在浮力作用下上飘明显,两个圆柱的空泡壁面之间的排斥作用导致圆柱Ⅱ受到压力后轨迹偏移,圆柱Ⅱ入水后没有进入圆柱Ⅰ的空泡中。圆柱Ⅱ入水运动特性与单个圆柱相似,所以圆柱Ⅰ入水后流场的扰动对圆柱Ⅱ的影响很小。但是随着圆柱向下运动,两个圆柱周围空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圆柱Ⅱ在水中运动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双圆柱 倾斜入水 时序差 空泡演化 运动特性
下载PDF
灌溉量和垄高对次生盐渍地玉米土壤水盐运移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朱旭东 焦炳忠 +1 位作者 武慧芳 施苏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2))和起垄高度(20、30 cm和40 cm)2个因素3个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次生盐渍地水盐运移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一定时,随垄高增加,0~6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相同垄高下,随灌水定额增大,各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并且深土层明显高于浅土层。垄作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上土壤盐分含量,而各处理土壤深层均不同程度积盐,其中T9处理(3240 m^(3)·hm^(-2)和40 cm组合)40~60 cm土层积盐最明显。T6处理(2700 m^(3)·hm^(-2)和40 cm组合)各项生长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各处理,产量达6597.15 kg·hm^(-2),T5(2700 m^(3)·hm^(-2)和30 cm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53 kg·m-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玉米产量最大值时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时的灌水量和垄高值不同,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灌水量2685~2730 m^(3)·hm^(-2)和垄高36~39 cm时,玉米产量、WUE均达最大值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地 灌溉量 垄高 水盐运移 扬黄灌区 玉米
下载PDF
土壤水盐含量对冻土水力传导度模拟的影响
14
作者 郭干维 贺宇欣 谭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3,40,共6页
为了探究土壤水盐含量对冻土水力传导度模拟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MesoMR23-060V-I核磁共振仪系统测定了5个初始土壤含盐量(0.1%、0.2%、0.5%、0.7%和1.0%)和3个初始质量含水率(20%、25%和30%),共15种组合下的土... 为了探究土壤水盐含量对冻土水力传导度模拟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MesoMR23-060V-I核磁共振仪系统测定了5个初始土壤含盐量(0.1%、0.2%、0.5%、0.7%和1.0%)和3个初始质量含水率(20%、25%和30%),共15种组合下的土壤冻结曲线(SFCC)。基于SFCC,采用最新的毛管束模型(CBM)预测冻土水力传导度,并与目前广泛采用的冰阻抗模型(IIM)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能够显著增加冻结土壤未冻水含量,降低冰点和冻结曲线斜率,但三者均随初始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2)幂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冻结特征曲线,拟合参数α和β随盐分增加而分别增大和减小,水分对拟合参数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冰阻抗模型还是毛管束模型,盐分对冻土水力传导度的影响都明显大于水分。盐分分别通过影响临界温度和土壤冻结曲线参数影响IIM和CBM对冻土水力传导度的预测。相比于IIM,CBM在低温和高盐条件下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水力传导度 土壤冻结曲线 含水率 含盐量 冰阻抗模型(IIM) 毛管束模型(CBM)
下载PDF
高盐废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以电化学法处理某化工企业生产废水为例
15
作者 刘浩 李猛 +1 位作者 张烨 钱壮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4期22-26,71,共6页
对高盐废水的特征、危害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当前几种主流高盐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江苏某化工企业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复合电化学工艺对高盐废水中盐分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当电化学耦合一体化装置电压设定80V,循环流量1... 对高盐废水的特征、危害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当前几种主流高盐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江苏某化工企业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复合电化学工艺对高盐废水中盐分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当电化学耦合一体化装置电压设定80V,循环流量1m^(3)/h,反应150min时,COD去除率为61.9%,BOD_(5)去除率为36.1%,对该一体化装置淡水产水做进一步的电化学氧化处理,最终产水COD去除率为80.9%,盐分去除率为72.5%,BOD_(5)/COD值由0.11提升至0.25,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说明电化学工艺在处理复杂高盐难降解工业废水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高盐有机废水 污染物降解 水质特征
下载PDF
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郭太龙 迟道才 +2 位作者 王全九 马东豪 杨武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4-87,共4页
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分析微咸水矿化度、水量及土壤初始条件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采用土柱在室内进行了微咸水入渗试验.该文分析了入渗水矿化度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盐分的分... 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分析微咸水矿化度、水量及土壤初始条件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采用土柱在室内进行了微咸水入渗试验.该文分析了入渗水矿化度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盐分的分布特征,建立入渗水矿化度和土壤总盐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总结了土壤剖面的盐分运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可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入渗水的矿化度在1~5 g/L时,土壤积盐量随入渗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不同矿化度的水入渗后,土壤表层含水率基本相近,接近饱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入渗 水盐运移 土壤含盐量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1 位作者 陈铭达 邓力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脱盐效果而言 ,小雨很难使土体脱盐 ;中雨能使土体在短时间内部分脱盐 ,但长期而言 ,整个剖面脱盐效果不理想 ;大雨能使整个土壤剖面长期处于脱盐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滨海盐渍土 运动规律 模拟实验 水分运动 盐分运动 脱盐效果
下载PDF
有限深土体中再分布的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2 位作者 王文焰 王全九 张建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再分布是田间水分循环的过程之一,研究再分布的水盐运移特征对于盐碱地开发和改良工作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了在有限深度下新疆盐碱土再分布过程中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根据γ透射法观测的水分剖面,可获得再分布水分的动... 再分布是田间水分循环的过程之一,研究再分布的水盐运移特征对于盐碱地开发和改良工作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了在有限深度下新疆盐碱土再分布过程中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根据γ透射法观测的水分剖面,可获得再分布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对盐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建立含盐率和盐分浓度与深度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采用水分特征曲线预测了再分布平衡时的含水率剖面,并与新疆盐碱土再分布10d的实测含水率剖面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特征曲线可较好地预测再分布达到平衡时的水分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布 水盐运移 盐分浓度 预测
下载PDF
秸秆隔层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郭相平 杨泊 +3 位作者 王振昌 陈盛 刘敏昊 陈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7,共6页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秸秆隔层(埋深25cm)和不同地下水位(深度60、80、100cm)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的影响,在淋洗入渗阶段(阶段Ⅰ)和潜水蒸发阶段(阶段Ⅱ)分别测定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1阶段I秸秆隔层增大了隔层以上土...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秸秆隔层(埋深25cm)和不同地下水位(深度60、80、100cm)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的影响,在淋洗入渗阶段(阶段Ⅰ)和潜水蒸发阶段(阶段Ⅱ)分别测定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1阶段I秸秆隔层增大了隔层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阶段II则相反;2阶段I秸秆隔层增强了灌水淋盐效果,阶段II秸秆隔层抑制了土表返盐;3秸秆隔层显著抑制了潜水蒸发。研究结果可为滨海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隔层 入渗 蒸发 水盐运移
下载PDF
建模与先进控制在多效蒸发器节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刚 陈宗海 +2 位作者 薛美盛 张志刚 孙德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0-37,共8页
按照热力学原理,经过合理简化,建立了多效蒸发器的仿真模型,并从节能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多效蒸发器操作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应用AtLopPID自动整定软件,稳定了装置的运行,收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 多效蒸发器 建模 控制 节能 丙烯腈装置 PID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