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pH value and chelating reagent on performance of Li_3V_2(PO_4)3/C cathode material 被引量:2
1
作者 向伟 唐艳 +4 位作者 王雁英 钟本和 方为茂 刘恒 郭孝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395-1402,共8页
The Li3V2(PO4)3/C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via sol-gel method using three different chelating agents (citric acid, salicylic acid and polyacrylic acid) at pH value of 3 or 7. The crystal structur... The Li3V2(PO4)3/C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via sol-gel method using three different chelating agents (citric acid, salicylic acid and polyacrylic acid) at pH value of 3 or 7. The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yclic voltammetry (C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materials are greatly related to the chelating agents. With salicylic acid or polyacrylic acid as the chelating reagent,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H values. Howeve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s with citric acid as the chelating agent does not change as pH value changes, and the materials own uniform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t delivers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13.58 mA·h/g at 10C, remaining as high as 108.48 mA·h/g after 900 cycles,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9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 cathode material sol-gel method chelating agents pH value
下载PDF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Mn_(0.6)Cu_(0.2)Zn_(0.2)O(Fe_2O_3)_(0.98)纳米晶铁氧体及其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齐西伟 周济 +2 位作者 岳振星 桂治轮 李龙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 ,在室温下直接合成了 30nm左右的Mn0 .6 Cu0 .2 Zn0 .2 O(Fe2 O3) 0 .98纳米晶铁氧体。借助于DTA -TG ,IR ,XRD和VSM技术 ,对干凝胶的热分解过程 ,自燃烧本质及合成纳米晶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由金属的... 利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 ,在室温下直接合成了 30nm左右的Mn0 .6 Cu0 .2 Zn0 .2 O(Fe2 O3) 0 .98纳米晶铁氧体。借助于DTA -TG ,IR ,XRD和VSM技术 ,对干凝胶的热分解过程 ,自燃烧本质及合成纳米晶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由金属的硝酸盐和柠檬酸形成的干凝胶具有自燃烧的特性。自燃烧的实质是在热诱导下的氧化还原反应。XRD结果表明 ,通过自燃烧反应可以直接获得纯的锰铜锌铁氧体相而无Fe2 O3相的存在。当对自燃烧粉进行预烧时 ,随着预烧温度的提高 ,有Fe2 O3相的出现。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 ,Mn0 .6 Cu0 .2 Zn0 .2 O·(Fe2 O3) 0 .98铁氧体粉体的矫顽力由未经预烧时的 9.0 395kA·m- 1 线性下降到经 10 0 0℃预烧后的 4.72 46kA·m- 1 。但是 ,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却是先下降再升高。所获得的Mn0 .6 Cu0 .2 Zn0 .2 O(Fe2 O3)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 合成 Mn0.6cu0.2Zn0.2O(fe2O3)0.98 锰铜锌纳米晶铁氧体 磁性能
下载PDF
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Cu^(2+)、Fe^(3+)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领小 博日吉汗格日勒图 +3 位作者 娜日苏 昭日格图 王艳丽 桂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碱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胡椒碱对BSA的猝灭速率常...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碱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胡椒碱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为7.31×1012L.mol-1.s-1(25℃)和7.20×1012L.mol-1.s-1(37℃),胡椒碱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1.02×107L.mol-1(25℃)和1.11×107L.mol-1(37℃),结合位点数n为1.45(25℃)和1.46(37℃)。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结合距离r为3.28 nm(25℃)和3.30 nm(37℃)。通过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确定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胡椒碱与BSA的相互作用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讨论了共存金属离子Cu2+、Fe3+对胡椒碱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牛血清白蛋白 cu^2+ fe^3+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Cu修饰的Fe_2O_3/Al_2O_3氧载体的循环反应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伟进 赵海波 +1 位作者 梅道锋 郑楚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经Cu修饰(10%)的Fe2O3/Al2O3氧载体。利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在850、900和950℃等温环境下,使氧载体交替接触还原气体和氧化气体,来模拟氧载体在化学链燃烧中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经Cu修饰的Fe2O3/Al2O3氧载体在850和...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经Cu修饰(10%)的Fe2O3/Al2O3氧载体。利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在850、900和950℃等温环境下,使氧载体交替接触还原气体和氧化气体,来模拟氧载体在化学链燃烧中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经Cu修饰的Fe2O3/Al2O3氧载体在850和900℃下的等温循环过程中反应性能都很稳定,在950℃时的循环反应前期有微量烧结,但在循环后期反应性能也很稳定。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载体氧化速率增大,还原速率和载氧率先减小后增大。与未经修饰的Fe2O3/Al2O3氧载体相比较,在900℃下作等温循环实验,经Cu修饰的Fe2O3/Al2O3氧载体具有较高的载氧能力和还原速率,但氧化速率较低;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氧载体 稳定性 fe2O3 cu
下载PDF
铜物种对Cu/Fe_2O_3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性贻 马俊涛 +2 位作者 陈崇启 詹瑛瑛 郑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铜负载量不同的Cu/Fe2O3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并考察了铜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2O3催化剂呈现出良好的水煤气反应性能,当CuO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的WGS性能最优,25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铜负载量不同的Cu/Fe2O3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并考察了铜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2O3催化剂呈现出良好的水煤气反应性能,当CuO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的WGS性能最优,250°C时CO转化率高达97.2%,同时热稳定性也最好.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物理吸脱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Cu/Fe2O3催化剂的物相、织构特征及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Fe2O4物种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WGS反应活性.这是由于CuFe2O4特殊的尖晶石结构有利于Cu微晶的稳定;同时,CuFe2O4在低温下即被还原为单质铜,有利于促进催化剂体系中电子的转移.此外,通过(NH4)2CO3溶液处理,研究了独立相CuO对Cu/Fe2O3催化剂WGS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独立相CuO的存在,有利于H原子在各组分传递,从而促进催化剂的CuFe2O4的还原,改善Cu/Fe2O3催化剂的WGS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cu fe2O3 催化剂 铜负载量 cufezot
下载PDF
Fe_3O_4-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志军 朱海燕 +5 位作者 郝营 尹甲兴 王雪兆 齐连怀 孙旭亮 魏永豪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4,21,共5页
用壳聚糖包覆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了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探讨了时间、pH值、Cu2+浓度等对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 用壳聚糖包覆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了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探讨了时间、pH值、Cu2+浓度等对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10 nm;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能够吸附Cu2+,最大吸附量可达21.3 mg/g.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单位吸附量减小,室温下吸附较佳;Cu2+初始浓度、pH对吸附的影响很大,Cu2+初始浓度在120 mg/L,5.0<pH<7.0时吸附较好;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单位吸附量也增加,8 h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壳聚糖磁性微球 cu2+吸附
下载PDF
Cu-Fe-Ru-La/γ-Al_2O_3湿式氧化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机理(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永利 韦朝海 +2 位作者 史册 黄泽城 苏晓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7-1469,共13页
采用等量浸渍法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过渡金属Cu和Fe、贵金属Ru、稀土金属La的复合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研究金属离子配比、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CWAO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权衡催化... 采用等量浸渍法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过渡金属Cu和Fe、贵金属Ru、稀土金属La的复合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研究金属离子配比、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CWAO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权衡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组分质量配比和焙烧温度分别为Cu∶Fe∶Ru∶La=1∶1∶1∶3、450℃。对催化剂进行XRD、XPS、孔结构、FT-IR、TG-DTA、SEM、TEM表征,结果表明:焙烧使催化剂组成物质分解为氧化物,元素Cu、Fe、Ru、La分别以CuO、Fe2O3、RuO2、La2O3形式存在;焙烧温度升高,晶粒长大结晶趋于完整,催化剂孔容孔径增大但比表面积减小,晶粒尺寸分布在5~20 nm;Cu-Fe-Ru-La/γ-Al2O3催化剂使用前后结构无明显变化且反应后溶出的金属浓度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Ru-La Γ-AL2O3 湿式氧化 催化剂 机理
下载PDF
一种基于吗啉衍生物的Fe^3+/Cu^2+荧光探针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杰伟 赵波 +2 位作者 张仕禄 贾飞云 刘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45-1852,共8页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吡唑和吗啉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荧光分子探针4-((3-(1-苯基-5-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3-基)蒽-9-基)甲基)吗啉(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吡唑和吗啉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荧光分子探针4-((3-(1-苯基-5-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3-基)蒽-9-基)甲基)吗啉(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L对Fe^3+和Cu^2+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性能,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47降到0.21和0.14;探针L的溶液颜色分别从淡黄色变为棕褐色和蓝色,裸眼可判断探针L选择性识别Fe^3+和Cu^2+。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探针L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啉衍生物 “NOR”逻辑门 fe3+ cu2+
下载PDF
Al_2O_3改性CuO/Fe_2O_3催化剂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性贻 殷玲 +1 位作者 范言语 陈崇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763,共7页
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0%-15%(w))的Cu O/Fe2O3催化剂,并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评价测试.制得的催化剂中含有复合物Cu Fe2O4,其晶粒尺寸,氧化还原性质和表面Cu分散通过相应表征手段加以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 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0%-15%(w))的Cu O/Fe2O3催化剂,并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评价测试.制得的催化剂中含有复合物Cu Fe2O4,其晶粒尺寸,氧化还原性质和表面Cu分散通过相应表征手段加以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N2物理吸附,N2O分解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表征技术说明适量Al2O3的加入可以促进尖晶石Cu Fe2O4发生由四方相向立方相的转变,阻止催化剂中Cu烧结,增大表面Cu分散,增加弱碱性位点的数量.此外,采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探究改性的Cu O/Fe2O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关联结果发现,Al2O3掺杂在增大铜物种的耗氢量,降低其还原温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即Al2O3的添加促进Cu O/Fe2O3催化剂中铜铁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结合活性测试和表征结果,适量的Al2O3(10%(w))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Cu颗粒尺寸、较大的Cu分散、较强的还原性能、较多数量的弱碱性位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初始活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e2O4 水煤气变换反应 Al2O3改性 cu分散 弱碱性位点 N2O分解
下载PDF
Fe^(3+)、Cu^(2+)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日落黄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清艳 黄晓东 《闽江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效果优于Cu2+掺杂.在Fe3+、Cu2+掺杂比为1.5%,Fe3+、Cu2+掺杂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04、0.1 g/L,紫外光催化降解2 h,pH为10,初始浓度为6 mg/L的日落黄100 mL的条件下,Fe3+、Cu2+掺杂的催化剂脱色率分别达92.14%、5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cu2+ 光催化 TIO2 日落黄
下载PDF
碘量滴定Cu^(2+)所需pH值的探讨及其Cu^(2+)和Fe^(3+)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贵志 朱琼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52,共2页
探讨了pH值对碘量法测定Cu2+的影响,认为只有在pH≤1的溶液中进行Cu2+的碘量滴定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终点明显,30min不返蓝。建立了碘量滴定同时测定Cu2+和Fe3+的方法,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关键词 碘量滴定 PH值 铜离子 铁离子 油脂工业 测定
下载PDF
Cu_2O/Fe_2O_3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香凤 周瑞敏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45-47,共3页
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制备了不同Cu_2O含量的Cu_2O/Fe_2O_3复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等表征方法对复合物的结构和表面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_2O含量的增... 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制备了不同Cu_2O含量的Cu_2O/Fe_2O_3复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等表征方法对复合物的结构和表面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_2O含量的增加,Cu_2O各晶面的衍射强度增强,峰也逐渐宽化;合成的复合物为正八面体,粒径尺寸在50~175 nm之间;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蓝移。将复合物用于金橙Ⅱ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反应,当Cu_2O含量为90%时其催化活性最好,经过30 min的降解,染料的降解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cu2O/fe2O3 复合物 光催化
下载PDF
CO_2激光辐照工艺对非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晶化的影响
13
作者 陈岁元 刘常升 +2 位作者 马利霞 谭勇 才庆魁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在较低激光功率(40~170w)和两种扫描速度(10眦n/s,5mm/s)辐照条件下,研究了C02激光辐照工艺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用穆斯堡尔谱(MS)技术对原始态和晶化后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发现:非晶Fe73.5Cu1... 在较低激光功率(40~170w)和两种扫描速度(10眦n/s,5mm/s)辐照条件下,研究了C02激光辐照工艺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用穆斯堡尔谱(MS)技术对原始态和晶化后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发现:非晶Fe73.5Cu1Nb3Si13.5B9表面产生了少量晶化,晶化相为Fe-Si结构;晶化量在2.1%~3.57%内,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激光功率较低时,低扫描速度对晶化的促进作用大于激光功率的作用;但是,随激光功率增大,速度的影响变弱.表面微观硬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非晶fe73.5cu1Nb3Si13.5B9晶化 穆斯堡尔谱
下载PDF
氧肟酸型螯合剂对尾矿中Cu^(2+)和Fe^(3+)的螯合与分离
14
作者 丁志刚 詹国庆 朱多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我们合成的聚乙烯醇-间-磺酰基苯基氧肟酸(简写PVA-m-SBOA)高分子螯合剂[1],对铜尾矿萃取液中Cu2+和Fe3+等金属进行了螯合,再经酸洗而分离Cu2+和Fe3+,且螯合剂反复使用性能不变.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氧肟酸 螯合剂 尾矿
下载PDF
不同pH条件下Fe^(3+)对CuS晶体与煤矸石中Cu^(2+)溶出相似性研究
15
作者 熊宇霏 吴永贵 +4 位作者 张坤英 付天岭 张枢 吴寅 陈琴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11-13,共3页
为研究煤矸石中重金属Cu2+的释放机理及影响其释放的关键因素,以煤矸石和CuS晶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Cu2+在不同pH条件下的静态溶出趋势,分析其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1~5 d时间内两者)的溶出具有显著影响,Cu2+溶出速率在低p... 为研究煤矸石中重金属Cu2+的释放机理及影响其释放的关键因素,以煤矸石和CuS晶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Cu2+在不同pH条件下的静态溶出趋势,分析其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1~5 d时间内两者)的溶出具有显著影响,Cu2+溶出速率在低pH条件下较高;Fe3+促进Cu2+的溶出。Cu溶出浓度-时间的拟合直线表明,实验中各环境对CuS晶体溶出以及对煤矸石Cu2+溶出趋势具有相似的影响作用,煤矸石在Fe3+条件下遵循CuS溶出规律。说明酸性矿山废水的低pH和高Fe3+与煤矸石重金属的溶出相互促进,提高pH和降低Fe3+均有助于显著减少煤矸石中重金属硫化物的溶出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cuS cu2+ 酸性环境 fe3+
下载PDF
Cu^2+、Fe^2+和Fe^3+对中等嗜热混合菌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祖源 李浩东 +3 位作者 魏茜 焦芬 覃文庆 杨聪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在50℃、pH 1.6的条件下,研究了Fe^2+、Fe^3+和Cu^2+对中等嗜热混合菌浸出黄铜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低质量浓度Fe^2+时,在浸出前期能够促进黄铜矿的浸出;而添加较高质量浓度Fe^2+时,铜的浸出率反而降低;当添加不同质量浓度Fe^3+时,... 在50℃、pH 1.6的条件下,研究了Fe^2+、Fe^3+和Cu^2+对中等嗜热混合菌浸出黄铜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低质量浓度Fe^2+时,在浸出前期能够促进黄铜矿的浸出;而添加较高质量浓度Fe^2+时,铜的浸出率反而降低;当添加不同质量浓度Fe^3+时,由于形成黄钾铁矾而导致总铁质量浓度降低,但铜的浸出率并没有明显变化;添加不同质量浓度Cu^2+对黄铜矿的浸出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添加Fe^2+和Cu^2+与单独添加Fe^2+对黄铜矿的浸出影响是相似的。因此,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浸矿微生物组成降低微生物的亚铁氧化活性,提高硫氧化能力来控制溶液电位,从而强化黄铜矿的生物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中等嗜热混合菌 铜离子 二价铁离子 三价铁离子
下载PDF
功能化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用于含Cu^(2+)废水的净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安康 柳越 +1 位作者 何涛 李雪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PION),并通过硅烷化在SPION粒子表面引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制得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3O4-NH2),比较改性前后SPION对于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分别考察吸附溶液的pH和Cu2+初始质量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PION),并通过硅烷化在SPION粒子表面引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制得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Fe3O4-NH2),比较改性前后SPION对于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分别考察吸附溶液的pH和Cu2+初始质量浓度(ρ)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均随溶液pH和ρ的升高而增加,在pH为5时达到最大吸附量,ρ为5 g/L时均达到吸附平衡,Fe3O4和Fe3O4-NH2吸附量分别为12.49和103.4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APTES 吸附 cu2+
下载PDF
光催化材料Cu/Fe_2O_3-TiO_2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萍 钟顺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Cu/Fe2O3-TiO2光催化材料。用XRD、Ram an、TPR、IR、TEM、UV-V is DRS测试技术和光催化反应等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在TiO2表面以单分子层分散,Fe2O3的引入使TiO2吸光...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Cu/Fe2O3-TiO2光催化材料。用XRD、Ram an、TPR、IR、TEM、UV-V is DRS测试技术和光催化反应等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在TiO2表面以单分子层分散,Fe2O3的引入使TiO2吸光限蓝移。Fe2O3含量超过单分子层分散时,有晶相Fe2O3生成,光吸收性能下降。Fe—O—Ti键的形成加强了半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光生载流子在半导体间的输送。少量Cu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吸光域向可见光范围扩展。光催化反应性能与材料的光响应能力密切相关。在光催化CO2和CH3NH2直接合成NH2CH2COOH的反应中,负载质量分数为10%Fe2O3的光催化反应性能最优。在120℃、常压、空速200 h-1、CO2与CH3NH2摩尔比为1∶1和6.5×10-4W/cm2的紫外灯照射下,CH3NH2转化率为1.35%,NH2CH2COOH选择性达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半导体 cu/fe2O3-TiO2 光催化材料 光响应性能
下载PDF
低浓度Fe^(3+)和Cu^(2+)对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敏 方江敏 +1 位作者 周兴求 伍健东 《中国沼气》 2008年第1期12-14,24,共4页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Fe3+,Cu2+浓度对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浓度为1 mg.L-1~25 mg.L-1时,其比产甲烷活性(SMA)在162.1~254.4 mL.g-1...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Fe3+,Cu2+浓度对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浓度为1 mg.L-1~25 mg.L-1时,其比产甲烷活性(SMA)在162.1~254.4 mL.g-1d-1之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2%,Fe3+起促进作用的最佳浓度为22 mg.L-1。当Cu2+浓度为1~25 mg.L-1时,其SMA在153.6~266.4 mL.g-1d-1之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2.8%。Cu2+起促进作用的最大浓度为20 mg.L-1,其中最佳促进浓度为1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fe^3+ cu^2+ 性能影响
下载PDF
间-双(2′-N,N′-苯甲胺基-1-萘基)甲氧基苯的合成及对Fe3+和Cu2+的荧光传感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艳鹏 王超玉 +2 位作者 刘晓燕 王鹏 徐括喜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以间二甲苯、水杨醛和α-萘胺等为原料合成了荧光化学传感器1,并经红外、核磁、质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滴定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传感器1对Cu^(2+)和Fe^(3+)表现出高选择性荧光响应... 以间二甲苯、水杨醛和α-萘胺等为原料合成了荧光化学传感器1,并经红外、核磁、质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滴定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传感器1对Cu^(2+)和Fe^(3+)表现出高选择性荧光响应,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化合物1与Cu^(2+)和Fe^(3+)结合形成1∶1的配合物,其结合常数分别为(2.83±0.42)×10~3和(8.69±0.32)×10~3 L·mol^(-1),检出限分别为2.584 4×10^(-4)和1.234 2×10^(-5)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化学传感器 cu2+和fe3+ 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