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过量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各项指标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万立 罗海吉 查龙应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210-1212,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的铜负荷时所引起的肝脏抗氧化水平和相关病理的改变。方法32只昆明小鼠平均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次,第2、3、4组作为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8、25.6和38.4mg/mL)的硫酸铜每日灌胃2次...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的铜负荷时所引起的肝脏抗氧化水平和相关病理的改变。方法32只昆明小鼠平均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次,第2、3、4组作为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8、25.6和38.4mg/mL)的硫酸铜每日灌胃2次,16周后,观察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铜含量,并做肝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血清ALT、AST活性以及血清、肝脏铜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高剂量铜灌胃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少量铜颗粒沉积;电镜提示肝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异常,并可见铜颗粒。结论过量的铜可对肝脏造成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释放出的铜离子介导脂质过氧化而造成肝脏损害有关。其病变过程与Wilson's病相似,可为进一步研究铜代谢异常等疾病提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动物模型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肝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果 朱柱 +1 位作者 戴小明 余子建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期285-289,共5页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明确肝癌的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实现对肝癌的防治是我国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肝脏本身的结构特点,在肝脏早期病变时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患者察觉时大多数病情已是中晚期,失...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明确肝癌的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及实现对肝癌的防治是我国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肝脏本身的结构特点,在肝脏早期病变时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患者察觉时大多数病情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所以早期检测并诊断肝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化疗联合放疗、基因靶向治疗为主,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完全治愈肝癌的有效方法。针对疾病治疗研究方法的实施都需要动物实验进行模拟,所以建立一个模拟人肝癌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本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物模型 种植瘤 化学诱导 基因修饰
下载PDF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小翚 李钢 +1 位作者 李常青 苏俊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NIH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0、55、27.5 g.kg-1),联苯双酯组(150 mg.kg-1);以刀豆蛋白A(Con A)和D-氨基半乳...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NIH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0、55、27.5 g.kg-1),联苯双酯组(150 mg.kg-1);以刀豆蛋白A(Con A)和D-氨基半乳糖(D-GalN)分别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叶下珠复方II号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联苯双酯进行对照,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可显著性降低两种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刀豆蛋白A和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复方Ⅱ号/药理学 肝损伤/中药疗法 肝/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涛 王兴强 刘超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347-135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组,n=20)和肝脏肝门部分阻断(热缺血再灌注组,n=20)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大鼠仅作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但不阻断肝脏...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组,n=20)和肝脏肝门部分阻断(热缺血再灌注组,n=20)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大鼠仅作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但不阻断肝脏肝门血液供应的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采集各组血标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集胆汁标本用于测定胆汁内葡萄糖的含量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采集肝组织标本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结果冷、热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ALT、AST、胆汁葡萄糖、GGT、TNF-α、IL-1β及MDA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冷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热缺血再灌注组(P<0.05)。热缺血再灌注组和冷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脏SOD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并且热缺血再灌注组的SOD水平高于冷缺血再灌注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热、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0 h(缺血1 h)、1 h、12 h线粒体膜电位细胞的比例均降低(P<0.01);热、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组内随时间延长其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有逐渐恢复的趋势(P<0.01)。假手术组0、72 h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冷缺血再灌注组72 h较0 h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均增高(P<0.01);0、72 h时,假手术组,热、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呈依次降低,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呈依次增高(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应激刺激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进而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线粒体内相关酶系统活性受损,最终导致线粒体内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受损伤,这可能是氧化应激导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继而肝细胞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疾病模型 动物 氧化应激 线粒体跨膜电位 肝脏损伤
下载PDF
天然多糖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月求 周振华 单俊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70,共8页
药源性肝损伤是目前临床肝损伤的常见类型。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中草药等。本文归纳综述天然多糖对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利福平、氢化可的松及抗肿瘤药环磷酰胺、... 药源性肝损伤是目前临床肝损伤的常见类型。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中草药等。本文归纳综述天然多糖对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利福平、氢化可的松及抗肿瘤药环磷酰胺、紫杉醇、甲氨蝶呤和顺铂等药物诱导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和开发抗药源性肝损伤的多糖类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多糖 药物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晔 许戈良 +3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胡闻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观察在大鼠诱发性肝癌中有无血管生成拟态(VM)现象,并研究其与肝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联合诱导的具有转移潜能的♂SD大鼠肝癌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子显微镜... 目的观察在大鼠诱发性肝癌中有无血管生成拟态(VM)现象,并研究其与肝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联合诱导的具有转移潜能的♂SD大鼠肝癌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描述VM现象。结果成功构建了具有肝内转移播散的♂SD大鼠诱发性肝癌动物模型,在肝癌模型标本中观察到VM现象。分化级别低的肝癌组织比分化级别高的肝癌组织中VM现象多见,两组阳性率分别为6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2,P<0.05);在有肝内播散转移的肝癌组织标本中VM现象较无转移的肝癌组织标本多见,VM阳性率分别为6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8,P<0.05)。结论在DEN联合NMOR诱导的♂SD大鼠肝癌模型中存在VM现象,该现象与诱发性肝癌分化程度、肝内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肝肿瘤 实验性/化学诱导 肝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肺炎喘嗽1号口服液抗病毒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龚镇奎 林乔 +1 位作者 冯玲玲 何敏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3-4,共2页
肺炎喘嗽1号口服液是一种对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的中成药制剂。采用病毒中和抑制法在鸡胚和细胞培养测定了该药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浓度在1:32以上时,对流感病毒和呼吸... 肺炎喘嗽1号口服液是一种对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的中成药制剂。采用病毒中和抑制法在鸡胚和细胞培养测定了该药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浓度在1:32以上时,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腺病毒,即使浓度在1:2时也无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肺炎 病毒 药理
下载PDF
化橘红乙醇提取物中低极性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荷凤 蔡春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61-262,共2页
化橘红乙醇提取物中低极性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程荷凤,蔡春(广东医学院,湛江524023)化橘红[1]具有散寒、燥湿、利气与消痰作用,民间用于治风寒咳嗽、肝气胃痛等症,是广东名贵特产药材。有关该药的化学成分已报道的有抽... 化橘红乙醇提取物中低极性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程荷凤,蔡春(广东医学院,湛江524023)化橘红[1]具有散寒、燥湿、利气与消痰作用,民间用于治风寒咳嗽、肝气胃痛等症,是广东名贵特产药材。有关该药的化学成分已报道的有抽皮甙[2]、挥发油A[2]、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提取物 乙醇 低极性成分 气-质联用分析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耿海波 安丽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1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引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因素,且NAFLD-HCC与一般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目前NAFLD-HC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临床前的NAFLD-HCC动物模型尤为重要。NA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引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因素,且NAFLD-HCC与一般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目前NAFLD-HC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临床前的NAFLD-HCC动物模型尤为重要。NAFLD-HCC动物模型的诱导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诱导、化学诱导、遗传诱导、饮食结合化学诱导、遗传结合饮食诱导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同方法诱导的NAFLD-HCC动物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动物模型,对探讨NAFLD-HCC的发病原因以及后续的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已构建的用于NAFLD-HCC临床前研究的鼠模型,以揭示NAFLD-HCC的发生机制,探讨NAFLD-HCC预防或治疗可能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 饮食诱导 化学诱导 遗传诱导 动物模型 应用评价
下载PDF
天然多糖对化学性肝损伤的干预和治疗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瞿文生 尹继业 +2 位作者 高月求 周振华 单俊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85-898,共14页
工业和农业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暴露于人体而发生肝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器官损伤。人或动物接触这些毒物会产生肝细胞坏死、硬化、纤维化,甚至引发肝癌。研究表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源的天然多糖对多种化学毒物诱发的肝损伤模型动物具有... 工业和农业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暴露于人体而发生肝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器官损伤。人或动物接触这些毒物会产生肝细胞坏死、硬化、纤维化,甚至引发肝癌。研究表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源的天然多糖对多种化学毒物诱发的肝损伤模型动物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这些活性多糖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脂多糖、二甲基亚硝铵及重金属镉诱导的动物化学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或改善作用。本文将这些活性多糖抗化学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归纳,以期待今后开发多糖类药品或功能食品,用于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多糖 化学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化学毒物 预防和治疗
下载PDF
肝纤维化可逆转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文涛 任万雷 +3 位作者 胡豆豆 许雅洁 尤文铮 姜相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3期18-21,共4页
肝硬化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肝硬化能否逆转已争议多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硬化在去除病因、得到有效治疗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具有修复和损伤双重性,肝纤维化可进一步... 肝硬化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肝硬化能否逆转已争议多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硬化在去除病因、得到有效治疗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具有修复和损伤双重性,肝纤维化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重要桥梁,本文总结不同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逆转模型、胆管结扎肝纤维化逆转模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逆转模型等,通过归纳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为肝纤维化逆转研究提供依据,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逆转 动物模型 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逆转模型 胆管结扎肝纤维化逆转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逆转模型
下载PDF
褐藻胶寡糖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茗 冯文静 +3 位作者 胡松 刘佳 王珊 毛拥军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褐藻胶寡糖(AOS)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OS组(B组)、D-gal组(C组)和D-gal+AOS组(D组)。C、D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200 ... 目的探讨褐藻胶寡糖(AOS)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OS组(B组)、D-gal组(C组)和D-gal+AOS组(D组)。C、D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200 mg/(kg·d)],其余各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从第5周开始B、D组小鼠用AOS[200 mg/(kg·d)]进行灌胃处理,其余各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小鼠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21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氧化酶亚基gp91 phox、p67 phox的表达情况,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的含量。结果小鼠血清中ALT、AST和肝脏组织中衰老蛋白p21检测结果显示,单用D-gal诱导小鼠肝脏衰老和肝脏损伤的效果最显著(F=77.05~836.38,P<0.05),AOS对D-gal诱导的小鼠肝脏衰老和肝脏损伤有改善作用(F=20.29~138.67,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单用D-gal可提高小鼠肝脏组织中NADPH的氧化酶亚基gp91 phox、p67 phox的水平(F=690.11、66.68,P<0.05),降低抗氧化酶SOD1的水平(F=24.85,P<0.05),而AOS可抑制D-gal的作用(F=12.28~123.18,P<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单用D-gal可明显抑制肝脏组织中Nrf 2、HO-1 mRNA的表达(F=380.07、253.34,P<0.05),而AOS可抑制D-gal的作用(F=62.04、41.21,P<0.05)。结论AOS可有效抑制D-gal诱导的衰老小鼠肝脏损伤,保护肝脏的生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细胞中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肝脏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 寡糖类 半乳糖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衰老 氧化性应激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净咽液对咽部细菌的影响
13
作者 李廷珍 云彩 +2 位作者 彭启芳 梁显权 杨红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3-13,共1页
净咽液对咽部细菌的影响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廷珍,云彩,彭启芳,梁显权,杨红英吸入性肺炎的病原菌多来自咽部.为了能控制咽部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肺部感染,我科从1991~1995年对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 净咽液对咽部细菌的影响550004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廷珍,云彩,彭启芳,梁显权,杨红英吸入性肺炎的病原菌多来自咽部.为了能控制咽部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肺部感染,我科从1991~1995年对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采用纯中药制剂“净咽液”漱口.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咽液 咽部细菌 病原菌
下载PDF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布秀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此,建立和完善肝损伤动物模型,对各种肝脏疾病治疗药物的筛选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将近年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相关进展作以综述和探讨。
关键词 肝损伤动物模型 化学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免疫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不同化学物质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雨欣 王倩 田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肝作为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有着解毒、分泌胆汁等重要功能。一旦肝受损,有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不良后果。肝损伤作为肝疾病研究的基础,一直以来广受科学研究的关注。目前已有多种化学物质可建立不同发病机制的肝损伤模型。本文简... 肝作为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有着解毒、分泌胆汁等重要功能。一旦肝受损,有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不良后果。肝损伤作为肝疾病研究的基础,一直以来广受科学研究的关注。目前已有多种化学物质可建立不同发病机制的肝损伤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氧化应激、干扰RNA合成、影响酶的活性、诱导胆汁淤积和促进肿瘤细胞生成这五种化学途径致动物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肝损伤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复方肝宁保肝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兴中 倪蜂 王碧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2-26,共5页
复方肝宁是由黄芪、丹参、郁金、黄精等8味中药组成的经验方制成口服液,它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转氨酶(ALT),使磺溴酞钠(BSP)潴留减少,病理组织学也相应改善,对硫代乙酰胺和 D-半乳糖胺引起急性... 复方肝宁是由黄芪、丹参、郁金、黄精等8味中药组成的经验方制成口服液,它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转氨酶(ALT),使磺溴酞钠(BSP)潴留减少,病理组织学也相应改善,对硫代乙酰胺和 D-半乳糖胺引起急性肝损也有保护作用,并对α-萘异硫氰酸酯引起的小鼠、大鼠实验性黄疸肝损模型有降酶和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复方肝宁对四氯化碳诱发实验性肝硬化模型有降酶和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硬化明显减轻,能提高正常小鼠对碳粒的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肝宁 药理学 乙型肝炎 免疫学
下载PDF
竹节参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损伤模型保护作用的初步观察
17
作者 李翔 许建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6年第2期8-9,共2页
用四氯化碳(Ccl_4)灌服大鼠造成肝损伤模型后,分别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竹节参醇提物灌服大鼠(治疗组),以探索竹节参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两个治疗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水平分别为113.4±11 U和69.7±8.8 U,明显低于... 用四氯化碳(Ccl_4)灌服大鼠造成肝损伤模型后,分别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竹节参醇提物灌服大鼠(治疗组),以探索竹节参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两个治疗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水平分别为113.4±11 U和69.7±8.8 U,明显低于肝损伤组(188.7±21.4U,p<0.01);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7.59±1.1 nmol/ml和6.55±1.09 nmol/ml,明显低于肝损伤组(13.10±1.85 nmol/ml,p<0.001)。而且这种作用成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学检查:治疗组其肝细胞病变程度也低于肝损伤组。提示,竹节参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在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结构的损伤中起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抗氧化作用 化学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混合药物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顺华 刘想虎 李上游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6年第4期48-49,共2页
混合药物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实验研究湖北省荆沙市第三人民医院王顺华,刘想虎,李上游输液中存在肉眼检查无法见到的微粒对临床的潜在危害。长期以来未被重视,直到50年代始有报道,认为由于输液中的纤维杂员进入肺微血管而引起肺肉... 混合药物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实验研究湖北省荆沙市第三人民医院王顺华,刘想虎,李上游输液中存在肉眼检查无法见到的微粒对临床的潜在危害。长期以来未被重视,直到50年代始有报道,认为由于输液中的纤维杂员进入肺微血管而引起肺肉芽肿,1967年以后,有关输液中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药物 输液 微粒
下载PDF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检测脑死亡所致肝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静雯 唐缨 +2 位作者 牛宁宁 于慧敏 刘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不同参数检测脑死亡所致肝脏损伤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以及与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小型猪11头(雌雄不限,体重30~35 kg),用颅内渐进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前、脑死亡0、3、...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不同参数检测脑死亡所致肝脏损伤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以及与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小型猪11头(雌雄不限,体重30~35 kg),用颅内渐进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前、脑死亡0、3、6、9 h进行肝脏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以脑死亡前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不同时间组超声弹性成像11个参数的统计学差异,与肝组织电镜超微结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脑死亡所致肝脏损伤的各参数临界值。结果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结果的11个参数中,应变均值(MEAN)、标准偏差(SD)、蓝色区域百分比(%AREA)、复杂度(COMP)、偏度(SKEW)、相关性(CORR) 6个参数在不同时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MEAN随脑死亡时间延长逐渐由117.20±8.74降至93.30±3.76;电镜检测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随脑死亡时间延长,肝组织逐渐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脑死亡后9 h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超声弹性成像6个参数与电镜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其中MEAN与其相关性最高(r=0.59,P=0.000);以脑死亡后9 h为时间截点,利用ROC曲线分析得到MEAN评价脑死亡所致肝脏损伤的临界值为99.82。 结论脑死亡状态导致的肝脏损伤是缓慢渐进的,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初步评价脑死亡肝脏损伤,且与肝组织超微形态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电镜 脑死亡模型 肝脏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