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on chestnut soil properties in Bashang Plateau, China
1
作者 SHENG Xue bin\+1, LIU Yun\|xia\+1, ZHAO Yu\|ping\+2 (1.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4,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The repeated effects of vulnerable habitat and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Bashang Plateau of China led the chestnut soil to degrade. It expresses in reducing soil CEC, decreasing nutrient content, decomposi... The repeated effects of vulnerable habitat and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Bashang Plateau of China led the chestnut soil to degrade. It expresses in reducing soil CEC, decreasing nutrient content, decomposing organic complexes, and reducing humus in loose, steady and tight bond forms,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three forms are 21%—34%, 44%—55% and 5%—6.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ang Plateau chestnut soil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lexes humus bond form CLC number: S152.4 Document code: A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oil erosion from chestnut forests: A case study in the Yanshan Mountains, China
2
作者 DING Xin-hui LIU Xiao-ying +4 位作者 LIU Guang-quan NING Dui-hu XIE Yong-sheng HAO Xiao-dong ZHOU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435-447,共13页
Soil erosion from chestnut forests has many types and intensities. Howeve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creasing soil erosion in the chestnut forests of Yanshan Mountains region, North China. The objective o... Soil erosion from chestnut forests has many types and intensities. Howeve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creasing soil erosion in the chestnut forests of Yanshan Mountains region, North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forest ages(<5, 5~<10, 10~<20, and 20~ yr), slopes(5°~<15°, 15°~<25°, 25°~<35°, and 35°~), slope positions(upslope, midslope, downslope, and whole slope), and slope aspects(sunny, half-sunny, shade, and half-shade)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types and intensities in chestnut forests. A field surve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in detail the contiguous chestnut forests near Changfu village of Hebei Province, China on October 9-30, 2016. Results showed that chestnut forests are dominated by moderate erosion in this region, and the soil erosionfrom chestnut forests tended to deteriorate gradually. The average land degradation index was 0.31. The erosion intensity from chestnut forests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with the year of planting. Most of the slopes are greater than 15°, accounting for 86.7% of the total chestnut forests. Most of the chestnut forests occupy the whole slope, accounting for 47.5% of the total area. Moderate erosion occurs most commonly for different slope aspects. In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preparation efficiency of chestnut forests and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would be useful measures to avoid soil erosion from chestnut forests reaching a more severe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nut forest soil erosion intensity Influencing factors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Y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荸荠收获机弹簧辊式泥果分离装置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国忠 张清洪 +3 位作者 刘婉茹 李子涵 周勇 刘浩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针对荸荠收获泥果分离难、果实损伤率高的问题,根据旱地环境下荸荠采收作业需求,该研究提出一种由正反旋弹簧并排布置的荸荠收获机弹簧辊式泥果分离装置。通过对荸荠与弹簧辊的相对运动过程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荸荠收获泥果分离的关... 针对荸荠收获泥果分离难、果实损伤率高的问题,根据旱地环境下荸荠采收作业需求,该研究提出一种由正反旋弹簧并排布置的荸荠收获机弹簧辊式泥果分离装置。通过对荸荠与弹簧辊的相对运动过程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荸荠收获泥果分离的关键因素为弹簧外径、螺距、相邻弹簧间距、高度差及弹簧转速、线径、作业速度。利用EDEM软件建立泥果混合物离散元模型,对弹簧辊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泥果分离效果的影响。以荸荠筛分率和土壤筛分率为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得到弹簧辊最佳参数组合为外径100 mm、螺距30 mm、间距9 mm、转速420 r/min,该参数组合下荸荠筛分率为80.00%,土壤筛分率为80.69%。进行仿真验证试验,对比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荸荠筛分率平均相对误差为2.09%,土壤筛分率平均相对误差为2.42%。以明果率、伤果率、破皮率、挖净率为指标开展模拟采挖试验,分析不同线径弹簧辊的泥果分离能力,确定12 mm线径弹簧兼具较好的振动筛分性能和较低的损伤率。通过实际收获试验测得作业速度0.21 m/s,作业效率0.19 m^(2)/s,碎土率75.61%,明果率82.42%,伤果率14.73%,破皮率7.01%。研究结果可为荸荠收获机研制和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收获 荸荠 弹簧辊 泥果分离
下载PDF
吉林西部栗钙土区造林树种配置模式研究
4
作者 顾美影 陈淑华 +3 位作者 冷志巍 马盈慧 李振洲 刘歧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吉林西部栗钙土区经济树种的造林模式,通过4个经济树种(山杏、沙棘、柠条锦鸡儿、柽柳)、6个造林配置模式(山杏×沙棘、山杏×柠条锦鸡儿、山杏×柽柳、柽柳×沙棘、柽柳×柠条锦鸡儿、沙棘×...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吉林西部栗钙土区经济树种的造林模式,通过4个经济树种(山杏、沙棘、柠条锦鸡儿、柽柳)、6个造林配置模式(山杏×沙棘、山杏×柠条锦鸡儿、山杏×柽柳、柽柳×沙棘、柽柳×柠条锦鸡儿、沙棘×柠条锦鸡儿),采用带状混交于栗钙土区进行造林试验,分析栗钙土区不同造林配置模式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等。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式下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模式5和模式6中的柠条锦鸡儿、模式4中的柽柳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模式2中山杏的成活率最低,为54.5%,其他配置模式苗木成活率均达到64%以上,4个树种总平均成活率为82%以上。在不同模式下各树种的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造林模式下相同树种2023年的树高、地径和冠幅大部分均显著高于2022年,只有柽柳模式4中的树高和模式4与5的地径在2022年和2023年的差异不显著。4个树种在树高方面,山杏与沙棘、山杏与柠条锦鸡儿、沙棘与柠条锦鸡儿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地径方面,山杏与柠条锦鸡儿、山杏与柽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冠幅方面,沙棘与柽柳、山杏与柽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模式6(沙棘×柠条锦鸡儿)为栗钙土区最佳造林模式,模式5(柽柳×柠条锦鸡儿)次之,以这2种模式在栗钙土区造林,既可以确保苗木成活率及生长量,又能达到在生长空间上相互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造林模式 成活率 生长量
下载PDF
燕山早丰板栗品质对气候和土壤因子的响应
5
作者 张博文 郭素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0,共10页
【目的】筛选影响燕山早丰板栗品质形成的关键气候和土壤因子,探究板栗品质对气候、土壤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的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迁西、河北昌黎、天津蓟州、北京怀柔、山东泰安、河南罗山... 【目的】筛选影响燕山早丰板栗品质形成的关键气候和土壤因子,探究板栗品质对气候、土壤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的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迁西、河北昌黎、天津蓟州、北京怀柔、山东泰安、河南罗山、浙江金华、云南易门8个不同栽培区的燕山早丰板栗为研究对象,于果实成熟时取样测定果实品质指标及板栗园11个土壤养分指标,并通过当地气象站和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16个相关气象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交叉验证法计算气候和土壤因子对板栗品质影响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影响板栗品质形成的关键气候和土壤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最后利用线性规划确定生产优质板栗的气候和土壤优化方案。【结果】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的单粒质量、含水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浙江金华栗果的单粒质量、含水量、蛋白质含量,河北迁西栗果的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河北昌黎栗果的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栽培区。VIP值显示,除生长季最低温度、生长季最高温度、最暖季平均温度、最干季降水量、土壤全磷含量对板栗品质形成影响较小外,其他12个气候因子与10个土壤因子对燕山早丰板栗品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降水因子对栗果单粒质量和含水量影响较大,温度和日照因子对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土壤因子对板栗品质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生产优质燕山早丰板栗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及土壤pH和有机质、氮、磷、钾、铁、锌、锰含量等土壤因子在计算确定的适宜范围时,燕山早丰板栗的品质最佳,其单粒质量为9.13 g,含水量为40.3%,可溶性糖含量为19.6%,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为0.60,蛋白质含量为8.00%,脂肪含量为2.65%。【结论】北京怀柔、河北迁西、河北昌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板栗耐贮藏品质的形成,山东泰安、北京怀柔、河南罗山、浙江金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板栗营养品质的形成,河北迁西、河北昌黎、山东泰安、北京怀柔、天津蓟州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板栗甜糯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栽培 板栗品质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燕山早丰
下载PDF
板栗关键生育期不同氮肥分配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6
作者 潘顺详 刘颂驰 +1 位作者 张海娥 陈丽娜 《中国果菜》 2024年第8期32-36,共5页
氮肥的施用能够影响板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引起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氮肥在板栗各个关键生育期的分配,探究促进板栗吸收土壤微量元素的施氮策略。结果发现,板栗盛花期、果实膨大期至果实采收期土壤中Mn、Cu、Zn的... 氮肥的施用能够影响板栗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引起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氮肥在板栗各个关键生育期的分配,探究促进板栗吸收土壤微量元素的施氮策略。结果发现,板栗盛花期、果实膨大期至果实采收期土壤中Mn、Cu、Zn的元素含量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中Fe元素含量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氮肥总施用量均为750 kg/hm^(2)的情况下,N7处理土壤中Mn、Cu、Fe、Zn元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N7处理即盛花期、果实膨大期与采收期按照2∶3∶5的比例施用氮肥,有利于板栗根系对Mn、Cu、Fe、Zn元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氮肥分配 土壤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板栗园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7
作者 刘颂驰 潘顺详 +1 位作者 张海娥 陈丽娜 《中国果菜》 2024年第9期47-52,共6页
为了探究氮肥在板栗不同关键生育期施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在板栗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分别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测定土壤中Cr、As、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板栗开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土壤中As、Cd、P... 为了探究氮肥在板栗不同关键生育期施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在板栗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分别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测定土壤中Cr、As、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板栗开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土壤中As、Cd、Pb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土壤中Cr元素含量在板栗关键生育期施肥三次和施肥四次处理中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得出N9处理(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与采收期按照10∶20∶20∶50的比例施用氮肥)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As、Cd、Pb和Cr的污染;其余处理会导致上述重金属的轻微污染。综上所述,从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考虑,推荐在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与采收期按照10∶20∶20∶50的比例施用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生育期 氮肥分配 土壤重金属
下载PDF
河北板栗主产区果园土壤主要矿质元素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树航 郭燕 +3 位作者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潘国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4-320,共7页
为揭示河北板栗果品优质特性形成的土壤因子,以河北板栗主产区8个县区的54个果园为对象,对其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土壤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8个主产区栗园土壤中Mg、N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N、P、K... 为揭示河北板栗果品优质特性形成的土壤因子,以河北板栗主产区8个县区的54个果园为对象,对其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土壤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8个主产区栗园土壤中Mg、N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N、P、K、Ca、Fe、Mn、Cu 7种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各地栗园土壤中N含量普遍处于3级以下水平,P含量普遍处于3级以上水平,而K含量普遍较低,均处于5级以下水平;土壤中Ca、Mg、Fe、Mn、Cu、Na这6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与P元素也均呈显著相关,与N含量相关性普遍较弱;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73.521%,第1主成分贡献率占44.678%,对它作用较大的元素包括Ca(0.871)、Cu(0.840)、Fe(0.809)、Mg(0.806),表明对主成分贡献较大的为金属元素含量;基于不同栗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表达式对板栗园的土壤状况进行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迁西县(0.5918),河北板栗主产区土壤质量水平排序为迁西县>青龙县>兴隆县>宽城县>沙河市>遵化市>信都区>抚宁区。综上,可用金属元素Ca、Mg、Fe、Cu含量计算综合得分来评价板栗园土壤质量水平,在栗园土壤管理过程中,宜选用高K低P复合肥,并采用多种金属元素混施肥作为补充措施来提高板栗园的土壤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土壤 矿质元素 差异
下载PDF
土壤主要矿质元素与板栗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关联性研究
9
作者 张树航 郭燕 +3 位作者 张馨方 李颖 刘欢 王广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6-822,共7页
【目的】解析土壤中不同矿质元素对板栗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程度,为通过养分调控板栗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8个板栗主产县(市)盛果期栗园,测定其土壤中主要矿质元素及果实总糖和淀粉含量,通过相关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 【目的】解析土壤中不同矿质元素对板栗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程度,为通过养分调控板栗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8个板栗主产县(市)盛果期栗园,测定其土壤中主要矿质元素及果实总糖和淀粉含量,通过相关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栗园土壤中N、P、K、Ca、Cu、Na含量差异较大,而Fe、Mn、Mg含量差异较小;板栗栗果的总糖含量与土壤K和Mg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Mn含量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土壤N、K、Cu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Ca含量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土壤N、K、Cu、Mn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Ca含量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土壤N、K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确立了总糖、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土壤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回归方程。【结论】土壤K含量与板栗总糖和淀粉含量密切相关,可作为总糖和淀粉性状优劣的选择指标;土壤养分对板栗总糖和淀粉含量有促进效应也有制约作用,土壤增施Fe肥、适量减少K和Cu元素可提高板栗总糖和支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土壤 矿质元素 总糖 淀粉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板栗品质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博文 郭素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04-1914,共11页
【目的】对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栽植的板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高品质板栗的栽培、施肥与合理引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棕壤、褐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6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栽培的板栗为对象,分析坚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 【目的】对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栽植的板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高品质板栗的栽培、施肥与合理引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棕壤、褐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6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栽培的板栗为对象,分析坚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板栗单粒质量、含水量、支链淀粉/总淀粉比值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酚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土壤类型p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8.60%(pH)~48.35%(全磷),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氮含量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效锌含量与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各板栗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5.99%(含水量)~26.32%(可溶性糖含量),坚果单粒质量与有效锰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钾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支链淀粉/总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H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棕壤条件下板栗的甜糯、耐贮藏品质最好,黄壤最差,褐土条件下板栗营养品质最好,红壤最差,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棕壤条件下板栗综合品质最好,其后依次为褐土、黄褐土、红壤、黄棕壤、黄壤。【结论】棕壤条件下板栗品质最好,可溶性糖含量、支链淀粉/总淀粉、单粒质量、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来评价板栗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土壤类型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板栗叶黄化皱缩病发生栗园土壤元素含量与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新如 史文石 +8 位作者 陈荣荣 赵悦 朱景乐 林彩丽 贾云霞 刘海涛 滕仁艳 江泽平 史胜青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板栗叶片黄化皱缩病(俗称“小叶病”)已鉴定为植原体病害,近年在燕山地区部分栗园发病严重到整株不结实,威胁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拟通过对发病栗园土壤元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病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 【目的】板栗叶片黄化皱缩病(俗称“小叶病”)已鉴定为植原体病害,近年在燕山地区部分栗园发病严重到整株不结实,威胁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拟通过对发病栗园土壤元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病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病核心区发病0年(未发病)、2~6年和8年以上栗园和远离区栗园的土壤样品,测定24个土壤元素含量和5个土壤酶活性指标,并选定22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最小数据集,对不同发病年限栗树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与未发病栗树土壤相比,发病8年以上的pH值降低6.36%(分别为5.82和5.45),而发病2~6年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53.48%和111.12%(分别为50.17和77.00 mg·kg^(-1),133.85和282.59 mg·kg^(-1)),与发病2~6年栗树土壤相比,发病8年以上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5.01%和33.44%(分别为15.51和10.08 mg·kg^(-1),282.59和188.09 mg·kg^(-1))。微量元素中,与未发病土壤相比,发病土壤硼、锰和锌含量分别提高15.21%、34.64%和20.59%(分别为86.76和99.96 mg·kg^(-1),780.19和1050.41 mg·kg^(-1),114.85和138.50 mg·kg^(-1)),而重金属元素中仅发病8年以上的土壤中铅含量提高22.94%(分别为38.44和47.26 mg·kg^(-1)),其他元素中发病2~6年和8年以上的钠含量分别降低19.17%和19.49%(分别为21.96、17.75和17.68 mg·kg^(-1)),发病2~6年的钛含量提高18.61%(分别为3969.89和4708.58 mg·kg^(-1))。土壤酶活性中,与未发病栗树土壤相比,发病2~6年和8年以上的过氧化氢酶提高102.27%和101.14%(分别为0.88、1.78和1.77 mg·d^(-1)·g^(-1)),发病2~6年的蔗糖酶和发病8年以上的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92.88%和157.89%(分别为27.53和53.10 mg·d^(-1)·g^(-1),0.19和0.49 mg·d^(-1)·g^(-1))。【结论】燕山地区叶黄化皱缩病栗园土壤元素(钾、速效钾、碱解氮、锰、锌、硼、钛、铅)平衡受到破坏,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与当地常年不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黄化皱缩病 土壤元素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区农田肥力因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婷婷 段玉 +4 位作者 梁俊梅 张君 安昊 范霞 韩振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3-1653,共11页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牧交错带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始于2004年,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油菜-莜麦轮...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牧交错带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始于2004年,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油菜-莜麦轮作,一年一熟制。试验设置8个处理: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NK(氮钾肥)、PK(磷钾肥)、NPK(氮磷钾肥)、M(羊粪)和NPKM(氮磷钾肥配施羊粪),2021年种植作物为莜麦。调查了莜麦产量;采集各小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磷酸酶(PA)、硫酸酯酶(SU)、β-葡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α-葡糖苷酶(AG)、β-纤维二糖苷酶(B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连续18年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莜麦产量由高到低为NPKM>NPK>NP≈M>NK>N>PK>CK,施肥处理分别比CK增产140.5%、108.7%、76.3%、71.1%、57.5%、48.2%和20.8%,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8.4%、52.1%、43.3%、41.5%、36.4%、32.5%和17.0%。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幅度均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是CK的5.35、2.29、10.07和4.89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了土壤pH,除PK处理外,土壤pH均显著低于CK,NPKM和NPK处理的土壤pH又显著低于除NP和NK外的其他施肥处理。NPK和M处理显著提高了参与碳(AG、BG、BX和BCBH)、氮(LAP和NAG)、磷(PA)和硫(SU)循环的酶活性。二者配施后的NPKM处理进一步提升了酶活性,其AG、BG、BX和BCBH分别是CK的1.71、1.87、2.05和2.11倍,LAP和NAG分别是CK的1.97和2.24倍,PA是CK的2.24倍,SU是CK的3.11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由养分因子驱动,其中AN、SOM和AP是关键的决定因子,分别解释了酶活性变异的75.1%、5.7%和4.6%。【结论】在农牧交错带薯粮油轮作条件下,长期氮磷钾平衡施肥可增加莜麦产量,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降低pH。单施羊粪也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但增产效果显著低于氮磷钾肥或氮磷肥,羊粪与氮磷钾肥配合提升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化肥和羊粪单独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莜麦产量
下载PDF
冀北高原草甸栗钙土春小麦中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边秀举 王维进 +5 位作者 杨福存 李仁岗 蔡贵信 李新慧 杨震 朱兆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6,共7页
在冀北高原张北县的草甸栗钙土上,采用15N质量平衡法和微气象学技术,对春小麦中氮肥的去向,以及氨挥发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中的氮肥用量为N4.83kg/亩,1/3作基肥、2/3作追肥。基肥随播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撤施,随即灌水。... 在冀北高原张北县的草甸栗钙土上,采用15N质量平衡法和微气象学技术,对春小麦中氮肥的去向,以及氨挥发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中的氮肥用量为N4.83kg/亩,1/3作基肥、2/3作追肥。基肥随播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撤施,随即灌水。结果表明,小麦回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肥料氮各占施入氮量的37.8%-48.3%、33.80—40.4%和14.30-25.4%。其中,尿素作基肥与作追肥的处理之间,其氮素的去向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小麦对追施的碳铵的回收率比尿素的低约10%,而损失则高7.5%。作追肥施用的尿素和碳铁的氨挥发分别只占施入氮量的1%和5%。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不足1/3,而以土壤来源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肥氮去向 氨挥发 春小麦 栗钙土
下载PDF
土壤肥力对板栗枝干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束庆龙 徐建敏 +3 位作者 肖斌 段琳 郑红兵 邹运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617-1621,共5页
通过对土壤肥力与板栗枝干病害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土壤物理因素中,土壤类型以粘土、石砾土的栗园发病较重,壤土、沙壤土、黄棕壤的栗园发病较轻;土壤容重与感病指数呈正相关;土层厚度与感病指数呈负相关.在土壤化学因素中,有机质、速效... 通过对土壤肥力与板栗枝干病害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土壤物理因素中,土壤类型以粘土、石砾土的栗园发病较重,壤土、沙壤土、黄棕壤的栗园发病较轻;土壤容重与感病指数呈正相关;土层厚度与感病指数呈负相关.在土壤化学因素中,有机质、速效磷与病情呈负相关;pH值、全氮和钾含量与病情关系不显著.并通过对土壤肥力因素与病情关系的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土层厚度、土壤容重、牯性土、有机质和速效磷5个因素对病情贡献较大,以此建立了病情预测的回归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预测研究范围内的任一给定条件下病害可能发生的水平.该研究将为今后的板栗生产和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土壤肥力 枝干病害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岩 刘玉华 +1 位作者 张立峰 窦铁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7,共9页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以河北省张北县10 a栗钙土长期定位试验莜麦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免耕、松耕和翻耕对莜麦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硬度及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耕和翻...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以河北省张北县10 a栗钙土长期定位试验莜麦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免耕、松耕和翻耕对莜麦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硬度及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耕和翻耕可以显著降低莜麦播种期到拔节期土壤容重,播种期免耕土壤容重1.49 g/cm3,松耕和翻耕分别为1.31和1.30g/cm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免耕显著提高土壤硬度,拔节期免耕土壤硬度58.51kg/cm2,为松耕1.74倍(P<0.05),为翻耕2.53倍(P<0.01);栗钙土土壤硬度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关系模型表明高土壤容重条件下土壤硬度对土壤含水率更敏感,低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硬度对土壤容重更敏感;免耕莜麦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受到抑制,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降低,经济产量413.79 kg/hm2,分别为松耕和翻耕的62.27%和51.64%。栗钙土莜麦田免耕与松耕、翻耕相比土壤容重大,土壤硬度高,莜麦产量显著降低;3种耕作方式中,松耕是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硬度 耕作方式 容重 莜麦 栗钙土
下载PDF
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对典型草原地区土壤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佟乌云 陈有君 +1 位作者 李绍良 李立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55-60,共6页
本文研究了放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后 ,表土层水分入渗速度增加 ,表土层和心土层的土壤温度的变化加剧。使土壤表层 (0 - 2 0 cm)的含水量下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上 ,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后 ,各层土壤的... 本文研究了放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后 ,表土层水分入渗速度增加 ,表土层和心土层的土壤温度的变化加剧。使土壤表层 (0 - 2 0 cm)的含水量下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上 ,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后 ,各层土壤的含水量都低于植被未受破坏的土壤 ;但无地下水补给的土壤 ,地表植被破坏后其深层 (30 cm以下 )土壤的含水量则高于植被未受破坏的土壤。说明在无地下水的草原地区 ,植被对表土层 (0 - 2 0 cm)起保水作用 ,对深层则起耗水作用 ,这在土壤水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中也得到证明。这一点在牧草混播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区 栗钙土 土壤水分 放牧破坏 地表植被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暗栗钙土矿质氮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小红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耿元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7-393,共7页
通过野外采样,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不同放牧强度羊草草原0~30cm表层土壤中矿质氮(NH4+-N+NO3--N)的浓度特征,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羊草草原暗栗钙土中矿质氮主要以NH4+-N形式存在,矿质氮含量仅占土... 通过野外采样,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不同放牧强度羊草草原0~30cm表层土壤中矿质氮(NH4+-N+NO3--N)的浓度特征,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羊草草原暗栗钙土中矿质氮主要以NH4+-N形式存在,矿质氮含量仅占土壤全氮的0·20%~0·92%;土壤矿质氮含量随草地放牧强度升高而降低,围封禁牧多年的羊草样地矿质氮含量高于轮牧地和自由放牧地;生长季期间0~10cm、10~20cm和20~30cm各层次土壤NH4+-N和NO3--N含量随土壤温度、水分和植物生长吸收的变化而波动明显,不同深度土壤矿质氮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层0~10cm土壤矿质氮含量波动幅度最大:在4月和7、8月份,NO3--N和NH4+-N浓度分别出现峰值;NH4+-N和NO3--N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降低,各采样点0~30cm土壤中NH4+-N含量均高于NO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暗栗钙土 动态变化 NH4^+-N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 NO3^- 放牧强度 土壤矿质氮 氮含量 N含量 表层土壤 变化情况 土壤全氮 围封禁牧 土壤温度 植物生长 变化趋势 波动幅度 采样深度 生长季 放牧地 8月份 采样点 浓度
下载PDF
潮土施镍对小白菜的生物效应及其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建军 于凤鸣 +2 位作者 朱京涛 张淑霞 刘永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4-67,共4页
研究潮土施Ni对盆栽蔬菜的生态效应,并通过小白菜生物量的变化、地上部茎叶Ni质量比及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来表征土壤Ni污染的毒性临界值。结果表明,潮土施Ni对蔬菜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Ni量低于25mg/kg,其生物产量无明显降低。随施Ni量... 研究潮土施Ni对盆栽蔬菜的生态效应,并通过小白菜生物量的变化、地上部茎叶Ni质量比及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来表征土壤Ni污染的毒性临界值。结果表明,潮土施Ni对蔬菜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Ni量低于25mg/kg,其生物产量无明显降低。随施Ni量的增加,生物产量呈显著下降,生物量变化与Ni质量比呈高度负相关。潮土施Ni增加茎叶和根系中Fe,Mn,Ca,Mg元素质量比,降低Cu,Zn元素质量比。4种性质不同的提取试剂提取的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与植物Ni吸收均呈高度正相关,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的危害状况,且以DTPA提取效果最佳。以生物减产量突变点为依据,确定潮土施Ni毒害临界值为:土壤全量Ni为41.86mg/kg,有效态Ni质量比为2.55mg/kg(DTPA)和茎叶Ni质量比为22.39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园艺学 潮土 小白菜 生物效应 临界值
下载PDF
沟垄覆膜聚水改土耕作措施对小南瓜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文宏达 李淑文 +2 位作者 毕淑芹 张立峰 黄元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3-57,共5页
针对冀西北高原砂质栗钙土干旱、粗骨、土层薄等限制农业稳产和高产的障碍因子,该文通过田间试验,以稀植经济作物小南瓜为试材,研究了沟、垄不同覆膜方式和积聚不同厚度熟土(聚土)措施的聚水保墒与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沟覆膜方式聚集降... 针对冀西北高原砂质栗钙土干旱、粗骨、土层薄等限制农业稳产和高产的障碍因子,该文通过田间试验,以稀植经济作物小南瓜为试材,研究了沟、垄不同覆膜方式和积聚不同厚度熟土(聚土)措施的聚水保墒与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沟覆膜方式聚集降水和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好于垄膜处理,收获后1m土体贮水量比播前盈余56.79mm。与垄膜处理相比,沟膜平均少耗水51.61mm,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高16.42kg·mm-1·hm-2。垄膜条件下,聚土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沟膜条件下,聚土40cm与60cm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沟膜+积聚40cm厚度熟土+N60P45处理产量最高,达到9812.5kg/hm2。该技术可作为冀西北高原旱砂地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种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覆膜 聚土 聚水 小南瓜 砂质栗钙土
下载PDF
栗钙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及采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晋民 王俊鹏 +1 位作者 胡月明 赵之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3,共5页
以西宁市二十里铺村的农田为研究区域,采用5m×5m网格法,选取84个观测点取样,进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不... 以西宁市二十里铺村的农田为研究区域,采用5m×5m网格法,选取84个观测点取样,进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不太明显,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明显;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有机质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栗钙土农田采样的密度范围在1~11m之间,将能够满足精确农业生产对这4种土壤养分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