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equences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17
1
作者 Sophie E Moore Rosana E Norman +3 位作者 Shuichi Suetani Hannah J Thomas Peter D Sly James G Scott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7年第1期60-76,共17页
AIM To identify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conduct a meta-analysis summarizing the causal evidence.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using Pub Med, EMBASE, ERIC... AIM To identify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conduct a meta-analysis summarizing the causal evidence.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using Pub Med, EMBASE, ERIC and Psyc INFO electronic databases up to 28 February 2015. The study included published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articles that examined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ll meta-analyses were based on qualityeffects models. Evidence for caus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Bradford Hill criteria and the grading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RESULTS Out of 317 articles assessed for eligibility, 165 satisfied the predetermined inclusion criteria for meta-analysi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a wide range of adverse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problems. The evidence was strongest for caus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poor general health and suicidal ideation and behaviours. Probable causal associations existed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tobacco and illicit drug use. CONCLUSION Strong evidence exists for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substance use. Evidence also exists for associations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other adverse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problems, however,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conclude causality. The strong evidence that bullying victimization is causative of mental illnes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schools to implement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bullying behavi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LYING victimIZATION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child ADOLESCENT
下载PDF
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张梦洁 赵献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与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亲子亲合量表对河北省1127名初... 目的: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与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亲子亲合量表对河北省112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10.01,P<0.001);②心理韧性在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4;③亲子亲合调节了欺凌受害影响内化问题的直接路径(t=2.65,P<0.01),与间接路径(t=-2.72,-2.60;P<0.01)。结论:欺凌受害不仅能直接导致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还能通过降低心理韧性水平间接导致内化问题出现。在高水平亲子亲合下,欺凌受害更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与低水平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水平的降低也更容易使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内化问题 心理韧性 亲子亲合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效应与亲子关系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3
3
作者 许阳 张卫 +3 位作者 喻承甫 苏萍 刘莎 甄霜菊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抑郁;(2)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焦虑抑郁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同伴侵害→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体罚 同伴侵害 亲子关系 焦虑抑郁
下载PDF
国内儿童性侵犯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小红 桂莲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131-135,140,共6页
当前,儿童性侵犯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重视的严肃问题。目前国内研究集中在概念分析、发生率调查结果、对受害者的影响、发生原因以及相关对策方面,呈现出了儿童性侵犯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趋势,但研究对象的细化、研究方法的完善、研究范... 当前,儿童性侵犯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重视的严肃问题。目前国内研究集中在概念分析、发生率调查结果、对受害者的影响、发生原因以及相关对策方面,呈现出了儿童性侵犯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趋势,但研究对象的细化、研究方法的完善、研究范围和视角的扩大以及受害儿童心理辅导的分类细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性侵犯 受害者 救助 预防
下载PDF
儿童被害人保护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蕾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儿童成为刑事被害人现象的突出,使得儿童被害人保护变得迫切。儿童本身的特殊生理特征和其在案件中的惟一性、亲历性,是儿童被害人保护的必要性所在。尽管刑事被害人保护已有一般性原则,但针对儿童的特殊性,还应有一系列独有原则,体现... 儿童成为刑事被害人现象的突出,使得儿童被害人保护变得迫切。儿童本身的特殊生理特征和其在案件中的惟一性、亲历性,是儿童被害人保护的必要性所在。尽管刑事被害人保护已有一般性原则,但针对儿童的特殊性,还应有一系列独有原则,体现对儿童被害人的特别保护。为落实儿童被害人保护,有必要在刑事司法过程中针对儿童的情况设置综合救治制度以及特殊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被害人 保护
下载PDF
虐童型犯罪中儿童被害的特殊性探究
6
作者 向准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儿童作为被害人的一类特殊主体,因其与成年人存在的特殊差异而易于陷入受害困境。尤其在虐童型犯罪现象中,儿童的特殊生物性、特殊生存地位、特殊受害空间以及受害后反应均是致使其成为被害人的不可避免的因素。透过对儿童被害的特殊性... 儿童作为被害人的一类特殊主体,因其与成年人存在的特殊差异而易于陷入受害困境。尤其在虐童型犯罪现象中,儿童的特殊生物性、特殊生存地位、特殊受害空间以及受害后反应均是致使其成为被害人的不可避免的因素。透过对儿童被害的特殊性剖析,旨在以儿童自身为出发点,在防范及控制加害人犯罪之外为保护儿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童 儿童被害 特殊性
下载PDF
儿童性侵犯对受害者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庞晓华 黄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9期37-41,49,共6页
儿童性侵犯严重危害着受害者的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正常发展,并给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带来长期的影响。亟需探讨降低或消除儿童性侵犯对儿童即时的与长期的影响的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儿童性侵犯对儿童... 儿童性侵犯严重危害着受害者的生理、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正常发展,并给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带来长期的影响。亟需探讨降低或消除儿童性侵犯对儿童即时的与长期的影响的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儿童性侵犯对儿童即时的与长期的影响受到社会文化、披露机制、性教育、无过错父母的支持、创伤的交互影响和个体应对策略等因素的调节。在对儿童性侵犯受害者的干预中,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性侵犯 受害者 调节因素 心理健康 社会性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赖燕群 杨琪 +2 位作者 牛更枫 黄宝珍 王瑞乐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以及亲子依恋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亲子依恋量表、欺负和受欺负量表对45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与亲子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以及亲子依恋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亲子依恋量表、欺负和受欺负量表对45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与亲子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亲子依恋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家庭功能通过亲子依恋间接影响欺负和受欺负。该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欺负和受欺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亲子依恋 欺负 受欺负
下载PDF
儿童性侵害案件中被害人询问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燕 刘涛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8-72,共5页
由于儿童性侵害案件的特殊性和被害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警方对被害儿童进行询问时面临着儿童认知能力有限、创伤后存在心理障碍等来自被害人应答能力不足的难题,也存在着诸如询问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反复询问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时间跨度导... 由于儿童性侵害案件的特殊性和被害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警方对被害儿童进行询问时面临着儿童认知能力有限、创伤后存在心理障碍等来自被害人应答能力不足的难题,也存在着诸如询问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反复询问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时间跨度导致询问困难等询问障碍。对此,可考虑引入国外先进询问方法,针对我国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改善机构设置,构建具备从预防到发现、调查以及案后恢复性工作等一系列功能的专业儿童保护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害案件 儿童性侵害 儿童被害人 被害人询问
下载PDF
初中生情绪智力与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萍 许阳 +2 位作者 喻承甫 甄霜菊 张卫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年第12期57-64,共8页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情绪智力与初中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间同伴侵害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之后,情绪智力显著负向预测初...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情绪智力与初中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间同伴侵害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之后,情绪智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不仅如此,情绪智力还可以通过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初中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部分中介作用显著;亲子关系显著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段(情绪智力→同伴侵害),亲子关系的高低会影响情绪智力对同伴侵害的风险,继而对初中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产生间接的效应。为了减少初中生的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学校和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重视学生的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降低同伴侵害的可能性;学校、家庭之间密切合作,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 同伴侵害 亲子关系
下载PDF
亲子分离与青少年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子循 冯映雪 +1 位作者 宋文莉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贵州省1094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考察早期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早期亲子分离能显著增加T1同伴侵害和抑郁,并通过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间接影响T2...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贵州省1094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考察早期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早期亲子分离能显著增加T1同伴侵害和抑郁,并通过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和抑郁;(2)亲子分离、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女生组中,早期亲子分离不仅能够显著增加T1抑郁水平,还通过影响T1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状况,且早期亲子分离也可以边缘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状况;在男生组中,亲子分离仅能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经历,对于T1抑郁及T2时间点的各变量则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否受到亲子分离的影响,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亲子分离会导致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上升,且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这为经历亲子分离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分离 同伴侵害 抑郁 青少年 追踪研究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17
12
作者 涂欣筠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4-62,共9页
我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具有被害人以14周岁以下的幼女为主、犯罪人以中老年熟人为主、犯罪手段多样且多含诱骗因素的特点。我国在现有应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策略的基础上,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创新对性犯罪人的处遇和管理,加强对被害人的... 我国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具有被害人以14周岁以下的幼女为主、犯罪人以中老年熟人为主、犯罪手段多样且多含诱骗因素的特点。我国在现有应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策略的基础上,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创新对性犯罪人的处遇和管理,加强对被害人的救助、普及性教育和性侵害防范教育,以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 性犯罪人 被害人
下载PDF
挪威未成年被害人特殊作证制度立法及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雯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9-75,共7页
未成年被害人陈述在性侵害或虐待案件的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脆弱性和易错性的特点。采取普通的作证方式不仅会使其遭遇二次伤害,亦会影响其证言的精准性。而采取控方庭上宣读询问笔录将不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质证... 未成年被害人陈述在性侵害或虐待案件的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脆弱性和易错性的特点。采取普通的作证方式不仅会使其遭遇二次伤害,亦会影响其证言的精准性。而采取控方庭上宣读询问笔录将不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进而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因此,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和案件公正审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冲突。同为大陆法系的挪威采取的特殊作证制度,不仅可以实现被告人质证权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调和,也有助于获取真实可靠的未成年人陈述,具有多元价值。在当前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背景下,借鉴该制度以构建我国的未成年被害人特殊作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受害 公正审判 质证权 未成年被害人保护
下载PDF
幼儿同伴侵害与师幼关系:年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如艳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以巢湖市中心幼儿园441名儿童为测查对象,运用幼儿同伴侵害问卷和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来考察师幼关系对幼儿同伴侵害的影响。结果表明:4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及降低同伴侵害行为发生概率的关键期;幼儿同伴侵害年龄差异显著,具体为5岁与... 以巢湖市中心幼儿园441名儿童为测查对象,运用幼儿同伴侵害问卷和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来考察师幼关系对幼儿同伴侵害的影响。结果表明:4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及降低同伴侵害行为发生概率的关键期;幼儿同伴侵害年龄差异显著,具体为5岁与4岁组身体侵害水平显著高于3岁组,3岁、4岁、5岁组关系侵害水平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女孩身体侵害得分高于男孩,但在关系侵害上无性别差异;亲密性和支持性与身体侵害呈显著负相关,冲突性与身体侵害呈显著正相关;除冲突性与关系侵害呈正相关外,其他三个维度均与关系侵害呈显著负相关;亲密性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幼儿身体侵害,冲突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身体侵害;冲突性对关系侵害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年龄在同伴侵害与师幼关系间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同伴侵害 师幼关系
下载PDF
亲子分离情境下同伴侵害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子循 李金文 +1 位作者 宋文莉 刘霞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3-499,共7页
为探讨亲子分离情境下早期同伴侵害对青少年后期幸福感水平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506名亲子分离青少年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追踪测查。结果显示:亲子分离情境下,早期同伴侵害能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后期的幸福感,且希望... 为探讨亲子分离情境下早期同伴侵害对青少年后期幸福感水平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506名亲子分离青少年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追踪测查。结果显示:亲子分离情境下,早期同伴侵害能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后期的幸福感,且希望感与逆境信念在同伴侵害与幸福感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亲子分离状态下的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不仅可以通过分别降低其后续的希望感和逆境信念来影响幸福感水平,也可以通过降低希望感进而引发逆境信念的受挫,最终导致其幸福感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分离 同伴侵害 幸福感 希望感 逆境信念
下载PDF
关于离家出走儿童的被害预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雨薇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4-30,共7页
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及其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频频发生。儿童年龄的特殊性、自身易被侵害性、其面临危险的未知性,都大大增加了其被害的可能性。因此,基于被害预防理论,应通过加强儿童事前安全教育,严格... 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及其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频频发生。儿童年龄的特殊性、自身易被侵害性、其面临危险的未知性,都大大增加了其被害的可能性。因此,基于被害预防理论,应通过加强儿童事前安全教育,严格公安机关事中快速反应,落实社会组织事后心理辅导,并结合信息发布平台形成社会联动的找寻机制,以此来切实预防出走儿童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安全 离家出走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恢复性少年司法的检视与反思——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
17
作者 彭心韵 《中德法学论坛》 2021年第1期157-185,共29页
恢复性司法已然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领域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然而,在重刑化以及被害人地位提升的趋势下,恢复性司法若只着重各方利益(加害人、被害人、社区)的平衡,可能会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相冲突。一味强调涉罪未成年人认错道歉... 恢复性司法已然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领域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然而,在重刑化以及被害人地位提升的趋势下,恢复性司法若只着重各方利益(加害人、被害人、社区)的平衡,可能会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相冲突。一味强调涉罪未成年人认错道歉的重要性、要求其承担修复的责任,可能会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背景原因被忽略,继而损害少年司法的福利色彩,不利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贯彻。本文从涉罪未成年人认错道歉的心理过程、少年司法应当如何看待涉罪未成年人、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复归等观点进行分析、检视并反思,以期恢复性司法在少年司法中的适用更加谨慎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司法 恢复性司法 利益最大化 少年责任 被害人意见
下载PDF
How to Ensure Children’s Credibility of Testimony in Sexual Abuse Cases
18
作者 Wei-Hsin Chang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7年第3期152-160,共9页
There were several sexual abuse cases in Taiwan where the defendants having committed child rapes either received light punishment or held not guilty.This led to the White Rose Movement in 2010,whereby the court decis... There were several sexual abuse cases in Taiwan where the defendants having committed child rapes either received light punishment or held not guilty.This led to the White Rose Movement in 2010,whereby the court decisions were criticized ruthlessly by people.Among those problematic court decisions with absurd reasoning,we have suspected that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statutory rape and that of forcible rape applied to children and adults separately were mistakenly mixed.It resulted in the consent of intercourse becoming a legal constituent requiremen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child rape cases.However,a child’s consent on sex is invalid in the U.S.laws.Since the child’s testimony was thought less creditable by some psychologists,Taiwan Residents courts have admitted the reports of defendant’s polygraph and child victim’s hymen tests to be presented in court to ensure the child’s credibility.This paper,thus,based on Taiwan’s judicial experience,aims to explore the child’s credibility of testimony from legal and forensic linguistic aspects and to present an assessing method for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victims consensual sex sexual abuse testimony hearsay exceptions
原文传递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本欣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81,共11页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自202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已三年有余,虽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适用率不高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域外国家或地区强制报告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对完...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自2020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已三年有余,虽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适用率不高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域外国家或地区强制报告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对完善我国强制报告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可考虑借鉴域外先进经验,适当拓宽强制报告的范围,完善报告机制,关注响应机制,并通过合理解释和适时更新法律,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报告义务人的保护力度,破解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当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强制报告制度 儿童虐待 儿童利益最大化
原文传递
初中生受欺负现状及其与亲子依恋和同伴关系的关系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健芷 刘昭阳 刘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究初中生受欺负的概念结构,编制测量初中生受欺负状况的问卷,考察初中生受欺负的现状及其与亲子依恋和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获得初中生对受欺负的主观评估,编制初中生受欺负问卷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初中生受欺负的概念结构,编制测量初中生受欺负状况的问卷,考察初中生受欺负的现状及其与亲子依恋和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获得初中生对受欺负的主观评估,编制初中生受欺负问卷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428名初中生受欺负的内部结构进行探讨,并在另512名初中生中考察受欺负与亲子依恋、同伴关系的关系。结果:初中生受欺负问卷由三因子组成,分别命名为受言语欺负、受强迫/躯体欺负和受关系欺负。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GFI=0.941,CFI=0.931,AGFI=0.906,NFI=0.902,RMSEA=0.064。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初中生受欺负现象在校园中较为普遍,检出率为33.99%,且男生高于女生;初二是受关系欺负的高发期;受欺负总分及各维度与亲子依恋、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亲子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是初中生亲子依恋与受欺负的中介变量。结论:初中生受欺负现象比较普遍,亲子依恋能够通过改善个体的同伴关系,来减少初中生的受欺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亲子依恋 同伴关系 初中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