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excitation of the two-ton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me bell of Marquis Yi of Zeng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Huai YAN ZhenZhen +1 位作者 YANG ChangChun SHI YaoLini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6期2167-2173,共7页
The bronze chime bells of Marquis Yi of Zeng are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of China. The bells have a two-ton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i.e.,strik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ell generates different tones. In this study,... The bronze chime bells of Marquis Yi of Zeng are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of China. The bells have a two-ton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i.e.,strik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ell generates different tones. In this study,we use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of elastic waves and the generation of free oscillations of the bell. Vibr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obtained by strik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hime bell of Marquis Yi of Zeng.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vibration de-sign and through spectral analysis,we further help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ton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me bell of Marquis Yi of Z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乐器 钟声 有限元法 双声学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曾侯乙编钟虚拟演奏平台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昕怡 丁长河 张海营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实现了数字传播和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道路。文章利用3D MAX构建曾侯乙编钟三维虚拟演奏场景,借助Java 3D技术和Python编程技术,从视觉、听觉和交互体验等...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实现了数字传播和数字媒体的有效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道路。文章利用3D MAX构建曾侯乙编钟三维虚拟演奏场景,借助Java 3D技术和Python编程技术,从视觉、听觉和交互体验等方面,完成曾侯乙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平台设计。平台包含编钟虚拟演奏系统、编钟历史文化讲解系统、编钟研究文献阅览系统和编钟音乐网上点播系统4个功能模块,模块间互相映衬,协力提升编钟虚拟演奏体验效果。该研究为传统乐器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方法,为编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虚拟现实技术 3D场景 虚拟演奏
下载PDF
早期秦编钟的音列编列特征及形制纹饰的乐律表现--以大堡子山青铜乐器坑出土编钟为中心
3
作者 陈明 蒲向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6期126-132,共7页
2006年下半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大堡子山发掘了青铜乐器坑K5,其中出土编钟一套8件,制作精美,编列完整。这套编钟对于今天认识早期秦礼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周礼乐制度对后世列国影响的一个早期代表性缩影。大堡子山编钟... 2006年下半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大堡子山发掘了青铜乐器坑K5,其中出土编钟一套8件,制作精美,编列完整。这套编钟对于今天认识早期秦礼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周礼乐制度对后世列国影响的一个早期代表性缩影。大堡子山编钟虽为随葬明器,但其在早期秦编钟的音列组合、编列制度、形制纹饰等方面所提供的远古文明信息,为研究早期秦社会历史文化、礼乐变迁、青铜铸造工艺发展起着重要的实证作用,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堡子山 出土编钟 音列特征 编列特征 形制纹饰 乐律
下载PDF
子犯和钟铭文疑难字新诠
4
作者 李一宁 李振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关于子犯和钟铭文中的存疑字如何解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未有确释。现从“六书理论”入手,推证存疑字可能是古文“厷”字,应为“六书”中的指事字,与“股”连文,用以指国之重臣;并根据《左传》文例,对其作出新的诠释。
关键词 子犯和钟 铜器铭文 疑难字 六书理论 指事字
下载PDF
出土西周甬钟的时空分布与周代雅乐的精神特征
5
作者 赵玉敏 《北方论丛》 2023年第5期43-51,共9页
青铜乐钟是周代的代表性乐器,与周代雅乐的形成密切相关。西周甬钟作为周代雅乐的主奏乐器,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迹有着明确的传承关系,融合了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在西周甬钟发展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时空框架、区域差... 青铜乐钟是周代的代表性乐器,与周代雅乐的形成密切相关。西周甬钟作为周代雅乐的主奏乐器,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迹有着明确的传承关系,融合了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在西周甬钟发展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时空框架、区域差异、文明演进道路差异等表现和动因,对研究周代雅乐的发展与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具有基础性、启示性的作用。青铜乐钟与周代雅乐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尊重传统的连续性、善于融合的创新性、不断进步的卓越性这些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乐钟 周代雅乐 一钟双音 西周甬钟
下载PDF
戎生編鐘銘文■字補釋
6
作者 葉磊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213-218,229,230,共8页
文章從韻文角度出發,認爲戎生編鐘銘文■字從“卬”得聲,讀爲“康”。鐘銘“黄耇又康”應作“長壽且安康”解。
关键词 戎生編鐘 韻文
下载PDF
楚文化保护中编钟乐舞的复原与展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程 孙守迁 苏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74-1479,共6页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古楚文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当时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进行了动画模拟与再现。参考文字记载、现存的图像及出土的文物,使用3维扫描、3维建模技术对编钟、青铜工艺品、漆器、人物、服饰及建筑进行3维模型重建,并对已...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古楚文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当时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进行了动画模拟与再现。参考文字记载、现存的图像及出土的文物,使用3维扫描、3维建模技术对编钟、青铜工艺品、漆器、人物、服饰及建筑进行3维模型重建,并对已经褪色的图像和文物的表面纹理,进行图像复原。通过动作捕获技术,从楚舞演员身上采集具有楚风格的动作信息,赋予人物模型;然后合并场景,生成舞蹈动画,并合成编钟乐曲;最后,利用VRML技术建立一个交互式的文化展示平台。该方法与传统的文化保护方法相比,有更好的易接收性和娱乐性,有利于增强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和关注度,加大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编钟乐舞 保护 复原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玉堂 张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3-598,共6页
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以及器铭文字资料数量众多、品类齐全、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我国先秦音乐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被我国考古学界评定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 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以及器铭文字资料数量众多、品类齐全、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我国先秦音乐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被我国考古学界评定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特别是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诸多方面代表着当时世界同一领域的最高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编钟 成就
下载PDF
叶家山M111号墓编钟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方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鼓音(第二基频)标识符号。这些特点说明其在西周早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礼乐制度发展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编钟 西周早期 第二基频 标识符号
下载PDF
中华古编钟的乐钟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燕来 孔令达 +1 位作者 柴康敏 盛宗毅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8,共6页
基于圆柱形模型中弹性驻波的理论振型,结合椭圆形柱面的刚性和曲率分布特征,对古编钟的一钟双音和短延音等声学特性作出物理分析;基于对测试编钟(加长钟枚的编钟)进行的频谱实验研究,提出钟枚除了装饰作用外,还具有滤去高频、改善音质... 基于圆柱形模型中弹性驻波的理论振型,结合椭圆形柱面的刚性和曲率分布特征,对古编钟的一钟双音和短延音等声学特性作出物理分析;基于对测试编钟(加长钟枚的编钟)进行的频谱实验研究,提出钟枚除了装饰作用外,还具有滤去高频、改善音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古编钟 一钟双音 短延音 钟枚 傅里叶频谱 滤波
下载PDF
戎生编钟铭文补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卉 吴毅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戎生编钟,全套共8件,每件均铸有铭文,8件钟的铭文连读成一篇完整的铭文,共153字,其中重文9字,合文1字。这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成套编钟中仅次于晋侯苏编钟的长铭,其所记史实为史书所缺载,且铭文中有几个新出现的字...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戎生编钟,全套共8件,每件均铸有铭文,8件钟的铭文连读成一篇完整的铭文,共153字,其中重文9字,合文1字。这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成套编钟中仅次于晋侯苏编钟的长铭,其所记史实为史书所缺载,且铭文中有几个新出现的字形,对古文字学、晋国史以及两周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已有李学勤、裘锡圭、马承源、王世民等学者在文字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戎生编钟 鹵積 繁湯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演奏与创编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洪亮 杨和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9-205,共7页
为了解决曾侯乙编钟现场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问题,结合国家“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要求,开发了曾侯乙编钟演奏与创编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重构了一套与曾侯乙编钟的形制、规模、比例完全一致的虚拟编钟以及演奏场景,学生可以通过“左... 为了解决曾侯乙编钟现场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问题,结合国家“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要求,开发了曾侯乙编钟演奏与创编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重构了一套与曾侯乙编钟的形制、规模、比例完全一致的虚拟编钟以及演奏场景,学生可以通过“左手键盘控制演奏力度,右手鼠标控制演奏速度和音高”的方式进行音名认知、独奏、合奏、独奏创编、合奏创编等实验。实施效果表明,该实验可以拓宽传统音乐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协同交互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曾侯乙编钟 音乐教学
下载PDF
从曾侯乙编钟看古代曲悬与轩悬制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敬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0,共6页
曾侯乙编钟、编磬所构成优美动听的金石之声,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可以形成立体效果和宏观场面,金声玉振的演奏可营造出隆重气氛。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对铸钟作乐也要加以限制并有具体规定,这种制度就是"乐悬制度"。悬即悬... 曾侯乙编钟、编磬所构成优美动听的金石之声,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可以形成立体效果和宏观场面,金声玉振的演奏可营造出隆重气氛。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对铸钟作乐也要加以限制并有具体规定,这种制度就是"乐悬制度"。悬即悬挂之意。三面挂钟者为诸侯,实际上曾侯乙编钟和编磬为三面曲尺形,即轩悬。用编磬摆放代替的一面,形成三面,即郑注引郑司农云"轩悬,三面,其形曲"。三面悬挂钟才是"曲尺形"的"轩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曲悬 轩悬 制度
下载PDF
曾侯乙钟律与清商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清商音乐起源于先秦,盛行于西汉。曾侯乙编钟产生于战国时期,它的音律基本形态结构是否与清商律有一定内在联系?文章认为无论曾侯乙的甬钟还是纽钟以及信阳的春秋等编钟,在律列或音阶的结构上都几乎与无射清商律或清商调相同,由此证明... 清商音乐起源于先秦,盛行于西汉。曾侯乙编钟产生于战国时期,它的音律基本形态结构是否与清商律有一定内在联系?文章认为无论曾侯乙的甬钟还是纽钟以及信阳的春秋等编钟,在律列或音阶的结构上都几乎与无射清商律或清商调相同,由此证明曾侯乙编钟的确存在着在音乐基本形态方面与楚音乐文化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清商音乐 音律 形态结构
下载PDF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学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在学者大多认为,曾侯与曾侯乙墓所见的曾侯是同一人,该说虽存在用字方面的疑点,但从年代上来推算,还是可信的。据铭文,伯适(南宫括)曾先后服侍文武两朝黜除殷命,以安定天下。后又受成王之命,在汭土建立都邑,这是曾国的初封。周朝封南宫括于曾国,一是为了加强对淮夷的控制,二是为了监临以至占有江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正月曾侯■编钟 南宫括 淮夷 江汉地区
下载PDF
影响“水杯编钟”音调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生 贾彩丽 宦强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35,41,共4页
利用微型麦克风和基于计算机声卡的虚拟频谱分析仪,实时采集水杯受击时的信号频谱图,通过对频谱图的分析获得水杯受击时的音调.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水杯中不同体积水与受击时音调的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敲击点对音调的影响.
关键词 水杯编钟 音调 傅里叶变换 频谱分析
下载PDF
晋侯编钟发声频率实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笃武 刘贵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2期5-8,18,共5页
本文从音乐声学角度研究晋侯■编钟。我们用物理方法测量钟声频率并作计算比较,对十四只晋侯■编钟发声频率测量的结果,得知整套编钟音域跨越三个八度。音阶近似于纯律。这些钟都是扁口双音钟,我们将十四只钟发声频率排列成表,并作... 本文从音乐声学角度研究晋侯■编钟。我们用物理方法测量钟声频率并作计算比较,对十四只晋侯■编钟发声频率测量的结果,得知整套编钟音域跨越三个八度。音阶近似于纯律。这些钟都是扁口双音钟,我们将十四只钟发声频率排列成表,并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钟 双音钟 钟声的频率
下载PDF
青铜编钟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关晓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35-41,共7页
青铜编钟的起源若不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讨论了青铜编钟起源的若干问题,指出:青铜编钟可能滥觞于陶铃,其后陶寺铜铃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的产生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点,而青铜编钟... 青铜编钟的起源若不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讨论了青铜编钟起源的若干问题,指出:青铜编钟可能滥觞于陶铃,其后陶寺铜铃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的产生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点,而青铜编钟的真正起步是从晚商铜铙开始。对二里头铜铃至晚商铜铙之间存在的缺环,文中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有人认为南方铙是中原铙南传的结果,本工作则根据中原铙别于南方铙的出土成编等现象,提出了中原铙是借鉴南方铙发展而来的观点。对南方铙和中原铙之间差异、甬钟等的由来、青铜编钟的起源所反映的礼乐意义及其带给今人的启示等问题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编钟 陶铃 铜铃 甬钟 钮钟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青铜编钟研究及其制作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晓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8年第3期427-434,共8页
清代以后,青铜编钟的研究与制作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第1阶段,关于青铜编钟的研究开始跳出旧式金石学的范畴;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后期为第2阶段,青铜编钟的相关研究... 清代以后,青铜编钟的研究与制作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第1阶段,关于青铜编钟的研究开始跳出旧式金石学的范畴;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后期为第2阶段,青铜编钟的相关研究逐渐拓展开来,尤其是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以曾侯乙编钟研究和复制为中心所开展的工作,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青铜编钟的一些模糊认识,将青铜编钟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为青铜编钟的制作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第3阶段,随着青铜编钟考古实物的不断增加,对青铜编钟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青铜编钟的制作与应用也逐渐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编钟 技术史 考古学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一套亦或数套乎?——曾侯乙编钟编制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洪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4,共7页
通过对与曾侯乙编钟编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解读,理清了各学说产生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为契机断想下葬编钟件数经历了48件至64件的变化,64件钟是有意选定而并非随意凑成;进而认为:西周建立并严格执行的等级森严之礼乐制度虽早已崩溃,但... 通过对与曾侯乙编钟编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解读,理清了各学说产生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为契机断想下葬编钟件数经历了48件至64件的变化,64件钟是有意选定而并非随意凑成;进而认为:西周建立并严格执行的等级森严之礼乐制度虽早已崩溃,但青铜礼乐器的组合却仍反映出清晰的等级序列;从乐器的角度来看,曾侯乙墓出土的64件编钟并非一套编钟,也即乙生前不可能以如此面貌的一套编钟演奏音乐;从下葬青铜编钟礼的属性来看,我们相信其确为一套编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编制 套数 件数 礼器 礼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