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riz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hip flow angle catastrophe
1
作者 Shao-Nan Zhang Dong-Dong Cheng Liang-Shan Xiong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68-579,共12页
The chip flow angle(CFA)catastrophe in double-edged cutting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cutting force,which can benefit the applications.However,established potential functions(i.e.,cutting power calcula... The chip flow angle(CFA)catastrophe in double-edged cutting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cutting force,which can benefit the applications.However,established potential functions(i.e.,cutting power calculation functions)of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CFA catastrophe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ranscendental functions with two control parameters and one state parameter,which are extremely complex.A method is proposed herein to realize the regularization of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and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s in a standard form and with complete content for the CFA catastrophe.Using this method,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the CFA catastrophe is expanded into a k-order Taylor polynomial at each midpoint of N end-to-end equally partitioned intervals of the state parameter using the Taylor function provided in MATLAB.The potential function after piecewise Taylor expansion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ame form as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the standard cusp catastrophe model by truncating the first five terms of the Taylor polynomial and eliminating the third-order term of the state parameter with elementary transformation.Hence,the regularization of potential function is realized.Subsequently,the regularization of equilibrium surface and bifurcation set can be realize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catastrophe theory.Regularization errors of the potential function,equilibrium surface,and bifurcation set are defi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regularization method.The problem of calculating regularization errors is regard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The‘‘simulannealbnd’’function provided in MATLAB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Applying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gulariz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CFA catastrophe established by the predecessor is completed;a mathematical model(i.e.,standard cusp catastrophe model)in a standard form and with complete content for the CFA catastrophe is established;and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rization errors are analyzed.The regularization errors of the potential function,equilibrium surface,and bifurcation set curves are 5.4855910-4%,0.3206%,and 4.6539%,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equilibrium surface and the bifurcation set curves constructed using the regulariz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CFA catastrophe,the mechanism of the CFA catastrophe and the specific approach to render the cutting system operable in a low-energy consumption state by controlling the historical change path of the control point are analyzed.This study will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CFA catastrop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p flow angle(CFA)catastrophe Mathematical model REGULARIZATION Potential function Catastrophe theory Cusp catastrophe model
原文传递
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Grinding Burn and Wheel Wear Based on Grinding Chips Thermal Flow
2
作者 史金飞 张晓玲 +3 位作者 钟秉林 毛善锋 黄仁 田小平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6年第2期38-42,共5页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grinding chips thermal flow being regard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signal of on line identification is summarized. And on line identification of grinding burn and wheel wear based on the 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grinding chips thermal flow being regard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signal of on line identification is summarized. And on line identification of grinding burn and wheel wear based on the grinding chips thermal flow is introd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NDING BURN WHEEL WEAR identific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GRINDING chipS THERMAL flow
下载PDF
处理器片上渗透缓存蕴含的时间与空间及时局部性
3
作者 胡九川 程建聪 +3 位作者 万良易 吴楠士 叶笑春 严龙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89-3599,共11页
处理器片上寄存器的分布形态与数量规模对处理器的整体计算性能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表面上看是波及处理器片上缓存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本质上是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交织在一起的综合反映.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上确保处理器内核对片上缓存的局... 处理器片上寄存器的分布形态与数量规模对处理器的整体计算性能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表面上看是波及处理器片上缓存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本质上是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交织在一起的综合反映.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上确保处理器内核对片上缓存的局部化访问必将进一步提高处理器的整体计算性能.为了认识处理器片上缓存中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及时局部性,以由传统缓存耦合而成的渗透缓存为工具来分析处理器内核访问片上缓存的时间与空间局部性,仿真实验表明渗透缓存因具备容纳时间与空间局部性的结构提高了处理器访问片上缓存的命中率,客观上缩短访存延迟,从而为提高处理器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缓存 时间局部性 空间局部性 片上数据流转
下载PDF
基于微柱阵列的ZnO纳米线的微流控合成
4
作者 徐如意 李思雨 +1 位作者 张清 李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77-85,共9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流控合成方法,通过微通道内周期性排列的微柱阵列调节微通道内的局域流场,实现了连续流微环境下氧化锌(ZnO)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分析了微柱阵列中行间距和列间距变化对通道内剪切流场的影响,研究了局域流场的变化对纳...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流控合成方法,通过微通道内周期性排列的微柱阵列调节微通道内的局域流场,实现了连续流微环境下氧化锌(ZnO)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分析了微柱阵列中行间距和列间距变化对通道内剪切流场的影响,研究了局域流场的变化对纳米线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随着行间距的不断减小或列间距的不断增大,柱间区C1的局域流场不断增大,纳米线的直径与长度也随之增大。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牛免疫球蛋白G(FITC-antiIgG)为模型分子,对ZnO纳米线在生物荧光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行间距为200μm、列间距为200μm微柱阵列的芯片中制备的纳米线具有最大的表面积,表现出最佳的荧光增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流场分布 ZNO纳米线 生物荧光检测 微柱阵列
下载PDF
刀具槽型参数对切屑流向的影响及响应面分析
5
作者 陈应易 陈舜青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28,共4页
为更好地控制切屑,通过ABAQUS建立了梯形断屑槽的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梯形断屑槽参数中刀尖处最小槽间距、反屑面角、断屑槽斜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拟合出切屑流向与这三个影响因子的二次多项式响应模型。结... 为更好地控制切屑,通过ABAQUS建立了梯形断屑槽的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梯形断屑槽参数中刀尖处最小槽间距、反屑面角、断屑槽斜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拟合出切屑流向与这三个影响因子的二次多项式响应模型。结果表明:断屑槽槽间距越小,反屑面角、断屑槽斜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越大,且断屑槽斜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最大,反屑面角次之。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能够描述刀尖处的最小槽间距、反屑面角、断屑槽斜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规律,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断屑槽参数 有限元仿真 响应面法 切屑流向
下载PDF
有限空间内电子芯片风冷系统的优化研究
6
作者 郭小轩 杨斌 +1 位作者 李炳熙 王维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芯片的冷却问题已经成为限制电子设备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某人脸识别电子芯片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问题展开优化研究。研究芯片温升与轴流风扇流量、进风面积、芯片工作功率的关系,并通过多目标优化得到更加符合当前... 芯片的冷却问题已经成为限制电子设备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某人脸识别电子芯片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问题展开优化研究。研究芯片温升与轴流风扇流量、进风面积、芯片工作功率的关系,并通过多目标优化得到更加符合当前目标需求的芯片及风扇的工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轴流风扇流量从0增加到9CFM范围内,芯片温升下降约56%;风扇进风面积从0.031 m^(2)增大到0.196 m^(2),芯片温升上升13%;随着芯片功率增加,芯片稳定工作的温升呈线性提升。通过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的芯片及风扇的工作参数为P=5.87 W,Q=1.056 CFM,A=0.041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芯片 风冷系统 数值模拟 轴流风扇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芯片阵列冷却特性研究
7
作者 方立昌 李梓龙 +4 位作者 陈博 苏政 贾莉斯 王智彬 陈颖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5-2464,F0002,共11页
针对传统离散相模型(DPM)由于未考虑颗粒体积影响导致无法准确预测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S)的压降,采用修正DPM模型,准确预测MEPCMS在芯片阵列中的流动传热特性,考察芯片发热功率及功率分布对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EPCMS相比... 针对传统离散相模型(DPM)由于未考虑颗粒体积影响导致无法准确预测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EPCMS)的压降,采用修正DPM模型,准确预测MEPCMS在芯片阵列中的流动传热特性,考察芯片发热功率及功率分布对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EPCMS相比于纯基液,平均Nusselt数Nu_(av)最高可提升30.03%,壁面温升ΔT_(w)最高可降低7.19%,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均大于1;芯片功率越高越靠近出口,悬浮液冷却效果提升越明显,高功率芯片靠近进口有利于抑制芯片的最高温升,靠近出口时悬浮液Nu_(av)的增幅大于摩擦因子和进出口压降的增幅,可见其受发热功率的影响较小,受功率分布的影响较大。为MEPCMS在细小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的认识及在电子器件热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 微通道 芯片阵列热管理 颗粒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无脉冲微流控片上蠕动微泵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鑫杰 包洋 +2 位作者 刘宇洋 朱行杰 陈亚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1360,共10页
为解决微流体连续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流动脉冲、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片上蠕动微泵。该微泵由微流控芯片和电机驱动系统组成,利用驱动系统中的滚子轴承连续挤压微流控芯片中的微流道,以实现微流体的精确泵送。为研究微... 为解决微流体连续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流动脉冲、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片上蠕动微泵。该微泵由微流控芯片和电机驱动系统组成,利用驱动系统中的滚子轴承连续挤压微流控芯片中的微流道,以实现微流体的精确泵送。为研究微泵的流量特性,设计具有气腔稳流功能的微流道,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与模塑法制作微流控芯片样件;开发电机驱动系统,测试微泵在不同电机转速下的平均流量、总流量和瞬时流量,并将其流量特性与商业蠕动泵的流量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机转速增加,微泵的平均流量逐渐增大,瞬时流量误差逐渐减小;当电机转速大于60 r/min时,瞬时流量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其流量精度显著高于商业蠕动泵的流量精度;片上蠕动微泵可有效抑制微流体脉冲,提升微流体控制精度,在精密微流体输送中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片上蠕动微泵 无脉冲 气腔稳流 光固化3D打印
下载PDF
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细胞因子方法学性能验证
9
作者 张黎 赖骞 +2 位作者 王彩燕 林锋 徐兵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9期3271-3275,3280,共6页
目的对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方法学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标准文件,应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R、IL-6、IL-8、I... 目的对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方法学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标准文件,应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R、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种细胞因子,并对其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最低检测限、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6项细胞因子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1.50%~8.83%,批间精密度CV为2.48%~6.75%,准确度相对偏差≤±15%,IL-1β、IL-6、IL-8、IL-10和TNF-α在2.5~5000.0 pg/mL的浓度范围内,IL-2R在5~7500 U/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范围良好。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显示,90%的结果在厂家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范围内。IL-1β、IL-6、IL-8、IL-10、TNF-α的最低检出限为≤2.5 pg/mL,IL-2R最低检出限为≤5 U/mL,干扰物质(甘油三酯10 mmol/L、血红蛋白5 mg/L和胆红素258μmol/L)对试剂盒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在mindray 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上应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浆细胞因子的方法性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6种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2R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 性能验证
下载PDF
三维集成芯片散热技术研究
10
作者 吴作栋 谭公礼 张方驹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传统外置散热器传热路径长,热阻大,容易造成热堆叠,影响芯片性能。为解决三维集成芯片功率大、局部热流密度高的问题,采用直接在芯片封装壳体内通液的方式,缩短传热途径,减少传热温差,从而实现芯片温度控制。首先,建立三维集成芯片的散... 传统外置散热器传热路径长,热阻大,容易造成热堆叠,影响芯片性能。为解决三维集成芯片功率大、局部热流密度高的问题,采用直接在芯片封装壳体内通液的方式,缩短传热途径,减少传热温差,从而实现芯片温度控制。首先,建立三维集成芯片的散热路径,进行热阻分析;然后,基于热流耦合仿真计算,对高导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进行研究,优化接触热阻;最后,采用微流道技术,进行强化换热,在流量降低65%的情况下,芯片表面温度与冷却液传热温差≤25℃,芯片均温性≤1℃,实现高集成度芯片的高效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 封装壳体 热流耦合 界面材料 微流道
下载PDF
膜阀微流道液流脉动消减性能
11
作者 刘旭玲 薄乐 +3 位作者 张钰松 刘威 张开贻 邵景干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5,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片上膜阀对微流控芯片液体微流道内液流脉动进行主动消减的方法。以阀腔蓄能器和阀腔阻尼孔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Fluent UDF自定义仿真方法,开展膜阀微流道内液流脉动消减特性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结构消减元件消减作用不同... 提出一种采用片上膜阀对微流控芯片液体微流道内液流脉动进行主动消减的方法。以阀腔蓄能器和阀腔阻尼孔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Fluent UDF自定义仿真方法,开展膜阀微流道内液流脉动消减特性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结构消减元件消减作用不同,不同膜阀数量的消减效果不同。根据脉动消减元件的工作原理,开展了液流脉动消减试验,试验表明,膜阀对微流道内液流脉动的主动消减方法是有效的,验证了基于膜阀微流道内液流消减元件的合理性、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具体应用的可实施性,为微量液流流量精确控制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片上膜阀 复合控制 脉动消减 出口流量
下载PDF
Micro Flow-Through Thermocycler with Simple Meandering Channel with Symmetric Temperature Zones for Disposable PCR-Devices in Microscope Slide Format
12
作者 Anett Reichert Jana Felbel +3 位作者 Mark Kielpinski Matthias Urban Benno Steinbrecht Thomas Henkel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4期291-298,共8页
Chip-based flow-through PCR implements the PCR as a continuous process for nucleic acid analytics. The sample is transported in a winding channel through temperature zones required for denaturation, annealing and exte... Chip-based flow-through PCR implements the PCR as a continuous process for nucleic acid analytics. The sample is transported in a winding channel through temperature zones required for denaturation, annealing and extension. Main fields of application are the monitoring of continuous processe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contaminants and quality control as well as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cells or microorganisms. A modular arrangement with five heating zones for flow-through PCR is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The special heater arrangement allow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p to 40 cycles on the footprint of a microscope slide, which is placed on top ofa 5 zones heating plate. Liquid/liquid two phase flow of PCR reaction mixture and mineral oil have been applied to create a segmented flow process scheme. In that way, the developed system may provide flow-through PCR as a unit operation for the droplet based microfluidics platform. The single use of disposable devices is commonly preferred due to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CR process to contaminations. All-glass microfluidic chips and disposable chip devices, made from polycarbonate as a replication with identically geometry, have been fabricated and t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microchannel geometries with nearly circular profile developed by all-glass technology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mass fabrication by injection compression molding. Both devic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Although product yield and selectivity of the amplification process do not depend on the chip material, a well defined, reliable segmented flow regime could only be realized in the all-glass c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N-A-chip PCR microfluidics two-phase-flow injection molding POINT-OF-CARE biomedical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替格瑞洛抗血小板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小静 张天聪 +3 位作者 高雪梅 何翠 宦宣容 李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目的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分析剪切力作用下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300/s、1500/s剪切率条件下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行为的影响,以血小板聚集体表面覆盖率为量化指标,计算替格瑞洛半抑制率;... 目的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分析剪切力作用下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300/s、1500/s剪切率条件下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行为的影响,以血小板聚集体表面覆盖率为量化指标,计算替格瑞洛半抑制率;运用光学比浊法验证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应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体外狭窄血管模型,探究高剪切率作用下血小板反应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替格瑞洛对高剪切诱导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300/s、1500/s剪切率流动条件下,替格瑞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300/s较1500/s抑制程度更明显(P均<0.001),当浓度≥4μ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与流动条件下的结果相似,亦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能够抑制PAC-1和CD62P的表达。结论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分析血小板聚集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与仅用ADP诱导的基于聚集的分析相比,可确定不同患者对替格瑞洛反应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流式细胞术 替格瑞洛 血小板聚集 剪切率 剪切诱导活化
下载PDF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激光机械钻头井底流场与排屑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琴 雷雨薇 +2 位作者 孙浩翔 代茂林 陈科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激光机械钻头是一种新型破岩装备,适用于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开发。在钻进过程中,先利用激光对岩石进行辐射,使得机械钻头能够快速破岩,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岩屑。若激光机械钻头的排屑性能不佳,则会导致二次钻井以及钻头磨损加剧,而钻头起下... 激光机械钻头是一种新型破岩装备,适用于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开发。在钻进过程中,先利用激光对岩石进行辐射,使得机械钻头能够快速破岩,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岩屑。若激光机械钻头的排屑性能不佳,则会导致二次钻井以及钻头磨损加剧,而钻头起下钻频繁会严重影响钻井效率。为此,以提高激光机械钻头排屑性能为目标,建立了激光机械钻头三维模型,利用EDEM-Fluent耦合方法对其排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通过对激光机械钻头井底流场的分析,提出了排屑性能指标,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流道倾角、流道直径以及激光通道宽度进行了优化,从而改进了其井底流场和排屑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激光机械钻头的流道倾角为17°,流道直径为10 mm,激光通道宽度为5 mm;井底低速区面积占比为11.07%,下降了26.19个百分点;井底径向漫流速度为27.93 m/s,提高了61.54%;环空岩屑运移速度为8.97 m/s,提高了46.57%;平均岩屑滞留量减少了46.38%,平均岩屑堆积量减少了59.43%。综上,优化后激光机械钻头的排屑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激光机械钻头水力结构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机械钻头 EDEM-Fluent耦合 水力结构 井底流场 排屑性能
下载PDF
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间隙流固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昕旸 陈小康 +1 位作者 王恪典 周建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45,共5页
针对深小孔结构加工存在的质量要求高、孔径小、数量多、加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的方法。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具有不受材料影响、加工效率高以及表面质量好等优点,但由于深小孔加工阴极柔性大,加工易震颤且... 针对深小孔结构加工存在的质量要求高、孔径小、数量多、加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的方法。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具有不受材料影响、加工效率高以及表面质量好等优点,但由于深小孔加工阴极柔性大,加工易震颤且电弧放电能量大会引起排屑不畅、短路、二次放电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间隙流固耦合特性展开研究。从间隙流场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进给速度以及不同加工深度下间隙流场的运动特性,并设计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进给速度越快,极间介质平均运动速度越快,颗粒分布越均匀,排屑效果越好,因此通过增加进给速度可以促进排屑,提高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小孔加工 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 流固耦合特性 间隙流场 排屑
下载PDF
半导体制冷片温控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奥成 郑欣鹏 +2 位作者 王巧 石文星 秦工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19期55-58,共4页
随着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发展,半导体制冷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广泛地运用于便携制冷设备。研究将半导体制冷片温控系统应用于冰的导热系数测量装置之中,具有所占空间体积小、控温效果好、环境适应强、噪声小、稳定性高等特点。该装置是通... 随着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发展,半导体制冷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广泛地运用于便携制冷设备。研究将半导体制冷片温控系统应用于冰的导热系数测量装置之中,具有所占空间体积小、控温效果好、环境适应强、噪声小、稳定性高等特点。该装置是通过负温度特性NTC电阻来读取冰的表面温度,使用单片机获取温度数值,增量式PID控制电压幅值,达到控制半导体制冷片表面温度的效果。借助单片机来读取热流计的热流密度,并计算出冰的导热系数。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控温速度迅速,控温效果良好,有着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片 冰的导热系数 热流计法 单片机 PID控制算法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渗流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绍凯 刘鹏飞 +1 位作者 巴特 陈云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7-976,996,共11页
基于微流控芯片加工技术,采用显微镜-微观模型实验装置,通过制作准二维微流控芯片模型来模拟多孔介质内部的骨架及孔隙结构,开展多孔介质渗流实验.通过测量芯片模型两端的压降并进行修正,计算芯片模型的渗透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 基于微流控芯片加工技术,采用显微镜-微观模型实验装置,通过制作准二维微流控芯片模型来模拟多孔介质内部的骨架及孔隙结构,开展多孔介质渗流实验.通过测量芯片模型两端的压降并进行修正,计算芯片模型的渗透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渗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微柱方形排列的芯片模型,微柱错开排列的芯片模型在微观上表现为迂曲度增大,增大的幅值为5.1%~7.9%;在宏观上表现为流阻和压降更大,渗透率更低,降低的幅值为4.5%~7.4%.芯片模型渗透率不仅与内部孔隙通道结构和孔隙率有关,还与颗粒直径和颗粒排列方式相关.当模型孔隙率为0.327~0.900时,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的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渗透率与实验所测结果接近,误差为9.78%~28.43%.Kozeny-Carman(KC)公式不能准确预测实验结果,并且最大误差为73.97%.提出修正平行板间导管流(平板流)渗流公式预测准二维微流控芯片模型渗透率,预测渗透率曲线与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渗透率 微流控芯片模型 Kozeny-Carman方程 平板流
下载PDF
流式细胞分选仪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福齐 撒昱 +2 位作者 李奇峰 冯婧文 韩阳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890-898,共9页
流式细胞技术一直是生物细胞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细胞富集、筛选后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对能够满足高通量、高细胞信息提取、高细胞活性要求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的需求增加。本文阐述基于光学探测方法的流式细胞分选... 流式细胞技术一直是生物细胞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细胞富集、筛选后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对能够满足高通量、高细胞信息提取、高细胞活性要求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的需求增加。本文阐述基于光学探测方法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在光学流式细胞分选仪研究领域出现无标记化和微流控芯片化两种新的发展趋势。在两种发展趋势下,无标记成像方法、微流控片上分选系统和片上压电致动器集成分选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光学流式细胞分选仪的研发设计中,本文从技术特性、性能优势、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供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使用者及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分选仪 细胞分选与富集 无标记 微流控芯片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气-液共流聚焦法的微流控芯片微液滴喷射系统及磁性微球制备
19
作者 崔俊雅 朱丽 王蒙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2-1849,共8页
微液滴喷射技术作为新型前沿技术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气-液两相液滴喷射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的微液滴喷射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共流聚焦法的微流控芯片,将不同粘度的甘油水溶液作为分散相,通过调节气压、体... 微液滴喷射技术作为新型前沿技术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气-液两相液滴喷射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的微液滴喷射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共流聚焦法的微流控芯片,将不同粘度的甘油水溶液作为分散相,通过调节气压、体积流量、粘度以及喷嘴直径等参量,进而控制微液滴喷射直径及喷射频率,完成8~175 mPa·s粘度下的微液滴喷射。对实验结果中系统的相关性能进行总结和分析。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动式微液滴喷射的稳定性,丰富了微液滴喷射装置的结构设计。利用此系统,通过调节气压和体积流量,制备了平均直径为300μm、均一性好、具有较好磁性的磁性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微流控芯片 微滴喷射 共流聚焦 气-液两相
下载PDF
共轴聚焦型微流控装置剪切高粘溶液连续制备双基球形发射药
20
作者 谢育辛 杨凌枫 +4 位作者 李扬 石先锐 朱娟 李兆乾 裴重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8-346,共9页
为了探索连续化生产粒径可控的百微米范围内双基球形发射药工艺条件,以质量分数为10%的双基发射药溶液为分散相,采用共轴聚焦型微流控装置制备了400~700μm范围内粒径可控的双基球形发射药,并研究了两相流量比(Q_(c)/Q_(d))、芯片尺寸... 为了探索连续化生产粒径可控的百微米范围内双基球形发射药工艺条件,以质量分数为10%的双基发射药溶液为分散相,采用共轴聚焦型微流控装置制备了400~700μm范围内粒径可控的双基球形发射药,并研究了两相流量比(Q_(c)/Q_(d))、芯片尺寸对其粒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密闭爆发器等测试方法,表征了样品形貌、粒径分布和定容燃烧性能。结果表明:随两相流量比(Q_(c)/Q_(d))减小,相同芯片下制备样品的中位粒径(D_(50))先增大后减小;随芯片的连续相或分散相通道内径增大,相同两相流量比下制备样品的D50依次增大。当分散相通道内径为0.85 mm,连续相通道内径为2.00 mm,两相流量比为200.00时,制备的样品单分散性好、表面光滑、内部密实、球形形状规则(平均球形度φ_(K)=0.949)且粒径分布窄(跨度span=0.09),其D50为539.94μm,平均颗粒密度ρ为1.601 g·cm^(-3)。密闭爆发器实验中,压力⁃时间曲线表明球形样品在2种装填密度(Δ_(1)=0.12 g·cm^(-3)、Δ_(2)=0.20 g·cm^(-3))下能稳定燃烧,动态活度⁃相对压力曲线符合密实球形药减面燃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聚焦型 双基球形发射药 两相流量比 芯片尺寸 密闭爆发器实验 定容燃烧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