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0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wth of RB Population in the Conversion Phase of Chlamydia Life Cycle
1
作者 Frederic Y.M.Wan 《Communications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EI 2024年第1期90-112,共23页
Upon infecting a host cell,the reticulate body(RB)form of the Chlamydia bacteria simply proliferates by binary fission for an extended period.Available data show only RB units in the infected cells 20 hours post infec... Upon infecting a host cell,the reticulate body(RB)form of the Chlamydia bacteria simply proliferates by binary fission for an extended period.Available data show only RB units in the infected cells 20 hours post infection(hpi),spanning nearly half wa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ycle.With data collected every 4 hpi,conversion to the elementary body(EB)form begins abruptly at a rapid rate sometime around 24 hpi.By modeling proliferation and conversion as simple birth and death processes,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optimal strategy for maximizing the total(mean)EB population at host cell lysis time is a bang-bang control qualitatively replicating the observed conversion activities.However,the simple birth and death model for the RB proliferation and conversion to EB deviates in a significant way from the available data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B population after the onset of RB-to-EB conversion.By working with a more refined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a small size threshold eligibility requirement for conversion noted in the available data,we succeed in remov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evious model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B popula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optimal bang-bang convers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dia Life cycle Optimal control Maximal infectious spread Specie competitive survival
下载PDF
Co-infection of Chlamydia psittaci and Tropheryma whipplei: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Zhu-Man Du Pei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9期7144-7149,共6页
BACKGROUND The co-infection of Chlamydia psittaci(C.psittaci)and Tropheryma whipplei(T.whipplei)is unusual,and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s or ... BACKGROUND The co-infection of Chlamydia psittaci(C.psittaci)and Tropheryma whipplei(T.whipplei)is unusual,and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s or poor experience in treatment.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includ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s,to achieve early,accurate,and rapid microbial diagnosis.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a 40-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parrots who was diagnosed with C.psittaci and T.whipplei infection through bronchial lavage fluid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After moxifloxacin treatment,the patient's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the imaging changes were obviously resolved.CONCLUSION Coinfection with C.psittaci and T.whipplei is not common.In this case,timely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both pathogens was achieved using tNGS.Moreover,the efficacy of monotherapy with moxifloxacin was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diseases chlamydia psittaci Tropheryma whipplei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Case report
下载PDF
Seropreval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in Women of Procreate Age in the Mayo-Boneye Department in Chad
3
作者 Gédéon Walbang Ossoga Ban-Bo Bebanto Antipas +2 位作者 Halallah Ngayam Langolo Hagassou Bakarnga-Via Issako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23年第4期251-262,共12页
Introduction: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constitut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particularly in wome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Chlamydia trachomati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women in the De... Introduction: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constitut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particularly in wome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Chlamydia trachomati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women in the Department of Mayo-Boneye. Methodology: This i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hat took place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21, including 168 patients with their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venous blood of the patients was collected in dry tubes and centrifuged to obtain the serum. The Chlamydia IgG Rapid Test Cassette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Chlamydia infection. The Epi Info 7<sup>TM</sup> software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ults: A total of 16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age was 26.36 ± 9.21 years, the median was 25.5 years with the extremes of 14 years and 70 years. Among these patients, 46.43% were illiterate, 5.95% and 20.83% we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spectively, and 26.79%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marital status, 66.67% were single, 16.67% married, 10.71% divorced and 5.95% widowed.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 26.79% were traders, 8.93% were employees and 64.29% un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168 patients had performed Chlamydia trachomatis serology among whom 02 (1.19%) were excluded for invalid results and 10.71% presented positive cases. The city of Bongor was the most infected with 61% of cases. Among these patients, 54.22% were linked to risk factors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The most infected age group was between 25 and 35 with a seroprevalence of 5.36% of cases.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Chlamydia trachomatis was positive for 10.71% of diagnosed cases. The most affected age groups are young, sexually active women. The State should emphasize the screening of women,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and acade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OPREVALENCE chlamydia trachomatis WOMEN CHAD
下载PDF
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
4
作者 李兆才 刘萍 +4 位作者 李赟辉 张淮瑜 肖乾 刘春国 周继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的形成;提取分离株DNA并测序,分析16S rRNA、16-23S IGS和ompA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和基因分型。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鉴定为A型。结论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扩大了对A型菌株感染宿主范围的认识,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控技术及公共卫生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细胞培养 基因分型
下载PDF
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
5
作者 曾海文 陈巧莉 +2 位作者 丁志荣 陈伟文 林天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 探讨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某院收治并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3岁... 目的 探讨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某院收治并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3岁,急性起病,均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3例患者有家禽接触史,1例有流产山羊接触史。4例患者从有临床症状到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间隔时长为1~6 d,且入院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200 mmHg,随病情发展呈进行性下降,需积极呼吸机支持。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3例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4例患者中2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患者肌酸激酶升高,4例患者血清肌酐均升高,2例轻度低钠血症;4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明显升高。4例患者胸部CT表现以单个或多个肺叶累及为主,渗出实变,后期累及多个肺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检测出流产衣原体DNA序列。结合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接触史、胸部CT、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结果,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通过及时调整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流产衣原体也可能导致人类肺炎发生,感染后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当患者有动物接触史时,需警惕此类疾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以检出流产衣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衣原体 肺炎 人畜共患病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
6
作者 朱巧 任翠 +1 位作者 李美娇 王晓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03例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分析
7
作者 陈雪雯 李宏峰 +3 位作者 赵俊芳 宋林 刘平 部楠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皮肤性病科、妇科等科室患者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检测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患者1803例,... 目的分析本院皮肤性病科、妇科等科室患者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检测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患者1803例,统计分析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标本类型的CT、MG、NG、UU感染情况。结果不同性别患者CT及MG病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G及UU病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检测标本各病原感染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年龄段分层分析,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各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NG、UU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3例患者中同时检测4种病原体的患者共有1625例,在这1625例患者中感染单一病原的男女阳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感染2种病原的患者中,仅(CT+UU)阳性及(MG+UU)阳性的男女患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03例患者中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并存在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所以在临床诊疗时要注意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避免漏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生殖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征
8
作者 杨登法 郭宇闻 +3 位作者 杨婷 陈建华 许晓琴 罗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CT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皮肤性病科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三种病原体检测分析
9
作者 赵娟 李婷婷 +2 位作者 关猛猛 丁媛 康晓静 《新疆医学》 2024年第7期753-757,共5页
目的总结1094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支原体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及疾病预防与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检测NG,乳胶法检测CT,改良肉汤法检测支原体。结果三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0.95%,NG、CT及... 目的总结1094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支原体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及疾病预防与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检测NG,乳胶法检测CT,改良肉汤法检测支原体。结果三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0.95%,NG、CT及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45%,1.99%,29.00%,单项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P<0.01)。四年间,NG,CT感染人数无明显变化,支原体感染及NG合并支原体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P<0.01;P<0.05)。男性NG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女性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小于20岁患者NG阳性检出率最高(31.03%,P<0.01)。解脲脲原体(Uu)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及合并感染(P<0.01)。药敏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大环内酯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NG、CT阳性检出率保持平稳,支原体及NG伴发支原体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NG感染患者多集中于20岁以下男性。支原体感染以女性患者居多,氟喹诺酮类存在较高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
下载PDF
不孕不育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邓宝清 叶云凤 +7 位作者 宁宁 晏瑞琳 温桂春 黄李成 邓勇峥 袁青 蔡于茂 陈祥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门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CT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4家开设有不孕不育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常规就诊者中招募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社...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门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CT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4家开设有不孕不育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常规就诊者中招募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相关信息并采集尿液标本进行CT核酸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CT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954例不孕不育患者,CT阳性率为3.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岁(OR=3.91,95%CI:1.58~9.67)、文化程度为大专(OR=4.33,95%CI:1.23~15.24)、最近1年性伴数量≥2个(OR=4.25,95%CI:1.72~10.55)是该人群感染CT的危险因素。在调查对象中,74.42%不了解CT感染的相关症状,73.90%既往未检测过CT。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不孕不育人群CT感染率较高,性活跃年龄段、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多个性伴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在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中针对以上人群开展CT筛查,同时开展健康宣传,提高人群生殖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不孕不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炎症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陈明诚 郑彩云 余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综合分析25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高效诊治鹦鹉热,降低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2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综合分析25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高效诊治鹦鹉热,降低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2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25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中位数年龄为69岁(41~8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气喘、乏力,均有鸟类或家禽类接触史,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4 d(1~10 d)。患者白细胞基本正常,常规CRP、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15例患者进行细胞免疫检查,其中13例CD4、CD8细胞数量降低。气管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气道中痰液较少。患者存在低氧血症,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医师对患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及时调整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后病情好转,缩短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时间和病程。结论有鸟类或家禽类接触史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利用mNGS可提高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尽早启动以四环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但仍需警惕在病程中继发细菌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多西环素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13
作者 刘永政 刘晓静 +3 位作者 扈洁 王俊侠 刘平原 刘淑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CP-Ig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生成素-2(Ang-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135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及预...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CP-Ig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生成素-2(Ang-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135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及预后不良组(1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5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PCI前后以及两个亚组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分析血清CP-IgA、hs-CRP及Ang-2与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P-IgA、 hs-CRP及Ang-2对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血清CP-IgA及Ang-2水平较PCI术前降低,血清hs-CRP水平较PCI术前升高(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血清CP-IgA、hs-CRP及Ang-2与PCI术后CHD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CP-IgA、hs-CRP及Ang-2单独预测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小于三项联合(均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升高,PCI术后血清CP-IgA和Ang-2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升高,且三者联合对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肺炎衣原体抗体IgA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生成素-2 预后
下载PDF
济南地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UU、NG、CT检测结果分析
14
作者 陈永新 郭亮亮 +1 位作者 战然 唐志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于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1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资料,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UU、NG、CT的感染分... 目的:分析于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1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资料,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UU、NG、CT的感染分布情况,并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UU、NG、CT检出率。结果:收集的910例患者中,阳性(UU、NG、CT其中之一为阳性者即算为阳性)患者465例,检出率为51.10%;其中单一感染阳性为412例(UU为38.90%,NG为3.30%,CT为3.08%),两种病原体感染者为49例,检出率为5.82%,UU+CT检出率为4.07%,UU+NG检出率为0.77%,NG+CT检出率0.55%;三种病原体感染者为4例,检出率为0.44%。不同性别UU、NG、CT检出率分别为36.36%和61.95%、12.91%和1.93%、10.65%和8.85%。不同性别间UU、NG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发现,15~30岁间UU、NG、CT检出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检出率逐渐降低。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UU检出率最高,女性感染主要以UU为主,男性感染主要以NG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淋球菌 沙眼衣原体 DNA 泌尿系统
下载PDF
“东方巴斯德”——汤飞凡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梦玲 戴国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4,共4页
汤飞凡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疫苗之父”,也是世界公认的“衣原体之父”。本文主要从求学工作经历、疫苗等生物制品研究及衣原体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汤飞凡的生平事迹和代表性成就,并分析了将科学家汤飞凡... 汤飞凡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疫苗之父”,也是世界公认的“衣原体之父”。本文主要从求学工作经历、疫苗等生物制品研究及衣原体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汤飞凡的生平事迹和代表性成就,并分析了将科学家汤飞凡的故事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家 病毒学家 衣原体 疫苗
下载PDF
老年患者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森森 王宏蕾 张纳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8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28例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病史、临床...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8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28例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和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28例患者,年龄(72.1±8.8)岁,男16例,女12例,其中饲养鸽子3例,饲养鹦鹉4例。从发病到住院时间(5.6±3.0)d,住院时间(14.3±4.3)d。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心悸、腹泻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8±2.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1.1±8.7)×10^(9)/L、C反应蛋白155(126.5)mg/L。胸部CT表现多样:实变、实变伴磨玻璃影、磨玻璃影,支气管充气征、反晕征,胸腔积液等。CURB-65评分(1.43±0.84),PSI评分(109.75±32.97)。治疗情况:16例使用莫西沙星、5例使用左氧氟沙星,4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米诺环素,2例使用碳青霉烯类联合米诺环素,1例使用碳青霉烯类联合莫西沙星。接受高流量吸氧病例有5例,2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胸部CT表现关系:PSI评分、C反应蛋白、双侧肺叶受累与住院时间成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住院时间无相关性。结论随着CRP、PSI评分升高,双侧多个肺叶受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有效。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社区获得性肺炎易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易发展为重症,应尽早识别病原学,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社区获得性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下载PDF
畜禽常见衣原体病流行情况及其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梦雨 程一佼 +4 位作者 朱少睿 李忠军 张飞 杜谦 童德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100,共7页
衣原体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专性胞内寄生性病原微生物,能广泛地感染多种家畜、禽类以及人类,主要导致繁殖障碍性疾病,给世界各地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也构成了威胁。明确畜禽常见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并做好早期诊断... 衣原体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专性胞内寄生性病原微生物,能广泛地感染多种家畜、禽类以及人类,主要导致繁殖障碍性疾病,给世界各地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也构成了威胁。明确畜禽常见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并做好早期诊断成为防控该病流行的关键。论文就畜禽常见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综述,并从病原学、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3个方面对国内外畜禽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控畜禽衣原体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衣原体 流行情况 诊断技术
下载PDF
三重TaqMan qPCR检测呼吸道感染衣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何琪富 夏丽君 +2 位作者 苟升东 肖胜 郭紫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62-69,共8页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可以快速鉴别诊断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Cpn)、鹦鹉热衣原体(Cps)和沙眼衣原体(Ct)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有助于衣原体病的科学防控和指导临床用药,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择Cpn、Cps和Ct特异基因ARGR、...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可以快速鉴别诊断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Cpn)、鹦鹉热衣原体(Cps)和沙眼衣原体(Ct)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有助于衣原体病的科学防控和指导临床用药,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择Cpn、Cps和Ct特异基因ARGR、ompA和ORF8设计引物,建立标准曲线,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验证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通过单独检测3种衣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本研究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特异度和重复性好,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5 copy/μL(Cpn)、40 copy/μL(Cps)和43 copy/μL(Ct);利用该方法对600个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其检出率与参考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呼吸道感染衣原体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可靠,为呼吸道感染衣原体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监控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肺炎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杜秀芬 黄珊珊 +6 位作者 陈晨 林金端 刘艳枚 冯子人 周美芳 齐花欣 尹卫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经宏基因组测序(mNGS)诊断的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经宏基因组测序(mNGS)诊断的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学特点、mNGS结果和治疗过程等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0~79岁,以高热、头痛、乏力为起病主要表现。7例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比率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6例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且凝血功能异常。7例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实变,且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影,4例伴胸腔积液,2例胸膜增厚。其中5例患者行经支气管镜刷检物细胞学检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均为炎性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确诊后针对性选择多西环素联合其他抗感染药物,病人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低,诊断困难,mNGS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测技术,有助于及时启动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 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20
作者 邓晗 程瑞琴 +7 位作者 陈土地 宋雅欣 梁银迎 李平露 赵婉星 马璟玥 王惠平 侯淑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CT)质粒编码蛋白3(Pgp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CT L2构建株(GFP)、野生株(WT)和质粒缺失株(PF)分别感染Hela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gp3蛋白表达水平;L2 GFP、WT...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CT)质粒编码蛋白3(Pgp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CT L2构建株(GFP)、野生株(WT)和质粒缺失株(PF)分别感染Hela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gp3蛋白表达水平;L2 GFP、WT和PF菌株经阴道分别感染C3H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经IFA评估生殖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数量;组氨酸标记的Pgp3(His-Pgp3)体外刺激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 h后经Hoechst 33 52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L2 WT体外感染L929和L929-Pgp3细胞,在感染后30、60及80 h固定细胞并计算IFU和细胞核数量。L2 GFP和WT菌株经阴道分别感染C3H小鼠,50 d后各组均以L2 WT菌株攻毒,攻毒后不同时间点评估生殖道IFU数量。结果 L2 GFP Pg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L2 WT,L2 PF无Pgp3蛋白表达;小鼠感染后第3、7、10和14天,L2 GFP感染组IFU数量显著高于L2 WT和L2 PF感染组,且L2 GFP组感染周期最长;Pgp3体外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组,L2 WT体外感染L929和L929-Pgp3细胞60 h和80 h后,L929-Pgp3组IFU值显著高于L929组,且宿主细胞消亡数量显著低于L929组;动物实验显示L2 GFP组经L2 WT菌株攻毒后下生殖道IFU数量显著低于L2 WT组,且L2 GFP组感染周期显著短于L2 WT组。结论 Pgp3可抑制宿主细胞凋亡并促进CT在细胞间播散感染;内源性Pgp3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编码蛋白3 致病性 免疫保护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