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不同炮制方法对山楂中7种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童 陈雪 +1 位作者 张强 林红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5期922-926,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山楂中7种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多波长切换梯度洗脱技术,采用InertSustain DQ⁃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乙腈(B)⁃0.2%乙酸铵溶液(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山楂中7种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多波长切换梯度洗脱技术,采用InertSustain DQ⁃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乙腈(B)⁃0.2%乙酸铵溶液(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检测枸橼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284 nm(检测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360 nm(检测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5⁃羟甲基糠醛、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绿原酸、枸橼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分别在0.812~12.990μg·ml^(-1)、2.326~37.220μg·ml^(-1)、1.303~22.440μg·ml^(-1)、1.332~21.310μg·ml^(-1)、1.221~19.540μg·ml^(-1)、0.778~12.450μg·ml^(-1)和1.508~24.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4%(RSD=1.02%),100.16%(RSD=0.96%),99.11%(RSD=0.68%),99.86%(RSD=0.47%),99.15%(RSD=0.67%),99.22%(RSD=1.05%),99.84%(RSD=0.71%)(n=6)。山楂中黄酮类金丝桃苷和异斛皮苷及有机酸成分的含量均为净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5⁃羟甲基糠醛含量为山楂炭>焦山楂>炒山楂>净山楂,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在炮制前后基本上无变化。结论:基于HPLC法测定山楂中7种成分在4种不同炮制方法下的含量,为进一步对山楂的不同炮制方法引起的质量变化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炮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5⁃羟甲基糠醛 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 枸橼酸 绿原酸 齐墩果酸 熊果酸
下载PDF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培矮64S的育性表达──幼穗发育过程中的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平 刘鸿先 +7 位作者 王以柔 曾韶西 李美如 张旭 林道宣 陈钊明 刘彦卓 孔清霓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3-88,共6页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5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5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5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一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5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5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三系配套 培矮64S
下载PDF
甘蓝型(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核杂3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2 位作者 周志疆 庄静 顾龙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C1)CA,再用该系与恢复系RH-5杂交选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品种核杂3号。该杂交品种不仅产量优势显著,而且双低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纯合两型系 临保系 恢复系
下载PDF
温敏不育水稻热激条件下生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肖辉海 陈良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 6 4 s在高温热激 (38℃ )条件下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药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可育温度 (2 2℃ )下的游离氨基酸总量 ;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可育温度下的 ,这种热激反应必然影响...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 6 4 s在高温热激 (38℃ )条件下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药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可育温度 (2 2℃ )下的游离氨基酸总量 ;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可育温度下的 ,这种热激反应必然影响花粉母细胞的正常分裂 ,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 ,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高温敏核不育水稻 游离氨基酸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生理变化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成与育性转换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德红 骆炳山 屈映兰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20-326,共7页
研究了在不同光温组合下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5(NK58S)及普通水稻品种农垦58(NK58B)的幼穗乙烯生物合成变化及其与育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NK58S幼穗乙烯生成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调节,而光周期... 研究了在不同光温组合下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5(NK58S)及普通水稻品种农垦58(NK58B)的幼穗乙烯生物合成变化及其与育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NK58S幼穗乙烯生成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调节,而光周期对NK58B幼穗乙烯生成无明显影响。NK58S幼穗乙烯生成的变化与育性转换光温作用模式完全吻合。其幼穗乙烯释放速率(ERR)与花粉可育度(lny)呈极显著负相关。用AVG抑制乙烯生成可使NK58S(LD)不育性明显逆转,而用ACC促进乙烯生成又可急剧降低NK58S(SD)的可育水平。表明幼穗乙烯生成与PGMR育性表达密切相关,乙烯参与育性转换的调控并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水稻 育性转移 乙烯
下载PDF
HBsAg重组DNA转化中国地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阴性突变株的细胞染色体变化及致瘤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淑芳 任贵方 +3 位作者 梅雅芳 王秀萍 王申 朱既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3-326,共4页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重组 DNA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芝麻显性核不育系花蕾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红艳 杨敏敏 赵应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71-2076,共6页
为探明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W1098A发育过程中花药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利用酸水解法分析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蕾与正常可育花蕾发育过程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都是不育低... 为探明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W1098A发育过程中花药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利用酸水解法分析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蕾与正常可育花蕾发育过程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都是不育低于可育,表明氨基酸缺乏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花蕾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70%以上,其中脯氨酸含量在四分体期的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差异十分明显,可能是造成花粉败育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阐明了芝麻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为芝麻显性雄性不育败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显性核不育 花蕾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2 位作者 李延莉 周熙荣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产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雄性不育 双低 杂交种
下载PDF
加味响声破笛袋泡剂的药剂学研究
9
作者 刘汉清 金志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3-8,共6页
加味响声破笛袋泡剂,其优选工艺为膏粉配比1:3,粉料颗粒20目,100℃干燥2h。最佳浸泡条件为85℃、160ml水、15min。一次水溶性浸出物5min内溶出80%以上。定性显示含处方药物相应成分。挥发油、绿原酸含... 加味响声破笛袋泡剂,其优选工艺为膏粉配比1:3,粉料颗粒20目,100℃干燥2h。最佳浸泡条件为85℃、160ml水、15min。一次水溶性浸出物5min内溶出80%以上。定性显示含处方药物相应成分。挥发油、绿原酸含量分别大于0.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加味响声破笛 袋泡剂 药剂学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的发生与生长物质异常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长恩 周玉萍 +1 位作者 王小兰 程惠贞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24-29,共6页
评述了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期间的内源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多胺等生长物质的异常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雄性不育发生的可能关系,讨论了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生长素 赤霉素 脱落酸 乙烯 多胺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6种成分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晓 杨钊 李新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53-2156,共4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绿原酸、牛蒡苷、连翘苷、甘草苷的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系统,Kromasil 100-5 C18(150mm×2.1 mm,3μm)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乙腈-...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绿原酸、牛蒡苷、连翘苷、甘草苷的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系统,Kromasil 100-5 C18(150mm×2.1 mm,3μm)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 μL.ESI+离子化模式.结果 6种成分在28 min内即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在0.992 6~0.999 6之间,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82.1% ~96.1%之间.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作为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维C银翘片 对乙酰氨基酚 马来酸氯苯那敏 绿原酸 牛蒡苷 连翘苷 甘草苷
下载PDF
生境、采收期、贮藏时间等因素对秦岭金银花氯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李强 任茜 张永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94-595,共2页
采用纸色谱-紫外分析方法,以氯原酸为指标,对主产黄土高原的秦岭金银花的不同部位,不同生境,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贮藏时间其主要药效成分积累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秦岭 金银花 生境 贮藏时间 氯原酸
下载PDF
羌活不同部位有机酸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卫根 王亮生 +3 位作者 周国英 徐文华 杨路存 朱满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50-1956,1967,共8页
目的:探究羌活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同时测定羌活根部(根和根茎)、茎、叶片、叶柄、种子5个部位中绿原酸、阿魏酸、紫花前胡苷、补骨脂素、香柑内酯、欧前胡素... 目的:探究羌活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同时测定羌活根部(根和根茎)、茎、叶片、叶柄、种子5个部位中绿原酸、阿魏酸、紫花前胡苷、补骨脂素、香柑内酯、欧前胡素、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柱:TSK gel ODS-80Ts Q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速:0.6 mL.min-1;进样量:10μL;流动相A相为纯甲醇,B相为0.3%的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结果:羌活不同部位间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含量较高的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主要富集于根部,绿原酸在全草中广泛分布。不同部位中紫花前胡苷、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酯的含量均较少,且补骨脂素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柄中。结论:羌活根和根茎中活性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与传统上以其根茎及根入药相符。地上部分绿原酸和一些未知成分的含量较高,也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不同部位活性成分 有机酸 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绿原酸 阿魏酸 紫花前胡苷 补骨脂素 佛手柑内酯 欧前胡素 羌活醇 异欧前胡素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草珊瑚中7个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培玲 曾建伟 +2 位作者 魏艺聪 丁春花 梁一池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2-1517,共6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草珊瑚药材中反丁烯二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1∶9),流动相B为0.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草珊瑚药材中反丁烯二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1∶9),流动相B为0.5%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0 min,20%A;20~30 mim,20%A→30%A;30~60 min,30%A),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28 nm(检测反丁烯二酸)、344 nm(检测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柱温为40℃。结果:反丁烯二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浓度分别在24.12~180.90、1.01~101.00、1.75~175.04、2.19~219.20、1.27~127.20、1.57~157.08、2.93~193.28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3.92%~103.0%范围内,RSD均小于3.0%。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草珊瑚药材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肿节风 活性成分 有机酸 反丁烯二酸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异嗪皮啶 落新妇苷 迷迭香酸 高效液 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方法对泸州山银花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艳 何兵 +2 位作者 熊伟 李春红 田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4-19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加工方法对泸州山银花品质的影响,为泸州山银花加工方法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真空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烘干6种方法加工山银花,对外观性状进行描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银花中新绿原酸、绿... 目的:探讨不同加工方法对泸州山银花品质的影响,为泸州山银花加工方法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真空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烘干6种方法加工山银花,对外观性状进行描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6种加工方法中,真空干燥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的含量分别为0.094%、2.982%、1.804%、0.255%,高于其他5种方法所得样品;外观颜色和油润度均比其他5种方法好。结论:真空干燥方法得到的样品外观品相好,测得的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含量高,明显优于其他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法 真空干燥 新绿原酸 绿原酸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C HPLC 微波干燥 远红外干燥
原文传递
拟南芥硫酯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昭程 王腾飞 +3 位作者 李忠奎 郝梓凯 戴琨 王瑞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硫酯酶在生物体内能催化水解脂酰酰基载体蛋白和饱和脂肪脂酰链,对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s,MCFAs)的积累起着关键作用。为获得具有生产中链脂肪酸能力的工程菌,以拟南芥c 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其脂酰-ACP硫酯酶基因At Fat... 硫酯酶在生物体内能催化水解脂酰酰基载体蛋白和饱和脂肪脂酰链,对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s,MCFAs)的积累起着关键作用。为获得具有生产中链脂肪酸能力的工程菌,以拟南芥c 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其脂酰-ACP硫酯酶基因At Fat A,经Eco RⅠ/XbaⅠ双酶切后连接至同样双酶切的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 PICZαA-At Fat。将重组质粒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通过Zeocin抗性筛选,挑选出阳性克隆子并摇瓶发酵诱导,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获得明显目的蛋白条带,首次成功构建At Fat A的真菌表达系统。气质联用法检测发酵产物胞外游离脂肪酸,发现毕赤酵母At Fat A重组菌株比起始GS115菌株胞外游离MCFAs(主要是辛酸)产量增加51%,MCFAs产量占胞外总脂肪酸产量的28.7%,而野生菌中这一比例仅有18.1%,这为日后生产安全无毒害的MCFAs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脂酰-ACP硫酯酶 毕赤酵母 基因重组表达 游离中链脂肪酸 胞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