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hocolate Spot (Botrytis fabae) Disease Epidemics of Faba Bean (Vicia faba L.) at Tach Gayint District in North Western Ethiopia
1
作者 Merkuz Abera Meseret Semagn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2年第7期391-406,共16页
Faba bean (Vicia faba L.) is one of the oldest domesticated food legumes that have been cultivated for at least 5000 years. It is a multi-purpose crop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o-economic life of farming... Faba bean (Vicia faba L.) is one of the oldest domesticated food legumes that have been cultivated for at least 5000 years. It is a multi-purpose crop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o-economic life of farming communities in Ethiopia. Chocolate spot disease, caused by Botrytis fabae is one of the yield limiting factors of this crop resulting in yield losses up to 68% in Ethiopia. A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ach Gayint district South Gondar Administrative Zone during the 2020/2021 main cropping season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ocolate spot disease of faba bean. A total of 60 faba bean farmer fields were assessed in six (6) Kebele Administrations and most farmer fields were affected by chocolate spots. But the status of diseas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was vari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locations were observed due to altitude, soil type, planting density, date of planting, crop growth stages and farm history of the fields. Independent variables like Altitude, farm history, crop growth stage, date of planting and planting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oth diseas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when entered first and last into a model. The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lowest plant density and late planting of the crop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colate spot Incidence SEVERITY faba Bean
下载PDF
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2
作者 王凡 卞晓春 +3 位作者 刘陈玮 徐仁超 陆红臣 吴春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0-1817,共8页
为明确江苏省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碱基序列分析对疑似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病原菌为拟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iopsis)。生物学特性分析结... 为明确江苏省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碱基序列分析对疑似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病原菌为拟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iopsis)。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12 h黑暗,对pH不敏感,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和硫酸铵,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抑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0%苦参碱水剂和10.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0.0054 mg/L和0.7554 mg/L,而10.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80.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几乎无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抑菌药剂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7
3
作者 顾和平 陈新 +3 位作者 陈华涛 崔晓燕 袁星星 张红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4~6月,于蚕豆结荚初期开始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后30d调查蚕豆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成熟前调查蚕豆... 【目的】探讨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4~6月,于蚕豆结荚初期开始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后30d调查蚕豆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成熟前调查蚕豆的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收获期调查蚕豆百粒重及产量。【结果】不同杀菌剂处理后,蚕豆赤斑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蚕豆农艺性状有一定差异,其中发病率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最低,其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裁菌、百泰处理;病情指数以裁菌处理最低,其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处理;不同杀菌剂处理对单株荚数影响较小;每荚粒数以裁菌处理最多,其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百泰处理;百粒重以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处理最重,其次为裁菌、25%咪鲜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泰处理;小区产量以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处理最高,其次是裁菌、25%咪鲜胺、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结论】裁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咪鲜胺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可用于蚕豆赤斑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灰葡萄孢蚕豆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燕 朱振东 +2 位作者 段灿星 武小菲 东方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35-2347,共13页
【目的】灰葡萄孢是引起蚕豆赤斑病、花腐病和荚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其为包含两个称作类群I和类群II的复合种,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然而,危害蚕豆的灰葡萄孢复合种地位及遗传特征尚未被研究。论文旨在对中国6个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灰葡萄孢... 【目的】灰葡萄孢是引起蚕豆赤斑病、花腐病和荚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其为包含两个称作类群I和类群II的复合种,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然而,危害蚕豆的灰葡萄孢复合种地位及遗传特征尚未被研究。论文旨在对中国6个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灰葡萄孢复合种的地位进行鉴定,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为探明病害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形态特征。用Flipper和Boty特异性引物检测分离物的转座子基因型。葡萄孢复合种所属类群通过Bc-hch基因的PCR扩增酶切多态性鉴定,SSR标记分析解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100个灰葡萄孢分离物均为灰葡萄孢类群II,共产生菌核型、菌丝型和分生孢子型3种类型菌落形态,其中76个分离物为菌核型。92个分离物为转座子基因型,分别含有Boty、Flipper和Boty+Flipper,其中仅含Boty分离物最多,占检测分离物的61.0%。江苏分离物只含有单一Flipper,重庆、四川、甘肃和河北分离物只含有单一Boty。基于SSR分析,100个分离物被鉴定为92个多位点基因型,6个群体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基因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40和0.998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6.70%。标准关联指数rD值范围为0.0312—0.1261,平均0.0491;遗传固定指数(FST)在0.0085—0.2650,平均为0.1330。UPGMA聚类将100个分离物划分为10个遗传组,大部分遗传组包含不同地理来源的分离物。贝叶斯(Bayesian)推理分析将92个多位点基因型分为两个遗传类群,其中重庆和四川群体聚为一类,青海群体单独聚为一类,而江苏、河北和甘肃群体由两个不同遗传类群组成。【结论】源于蚕豆的灰葡萄孢群体由灰葡萄孢类群II组成,分离物的菌落形态以菌核型为主,绝大多数分离物为转座子基因型,但转座子基因型分布明显存在地域差异。调查的6个群体都具有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生殖方式以有性繁殖为主,大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到大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灰葡萄孢 转座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蚕豆马铃薯间作种植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17
5
作者 杜成章 陈红 +4 位作者 李艳花 曾宪琪 王萍 张继君 孟繁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为系统探索蚕豆赤斑病防控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10-2011连续2年在重庆市3个区县进行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试验。结果表明,蚕豆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能有效控制蚕豆赤斑病的发生,改善蚕豆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蚕豆与马铃... 为系统探索蚕豆赤斑病防控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10-2011连续2年在重庆市3个区县进行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试验。结果表明,蚕豆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能有效控制蚕豆赤斑病的发生,改善蚕豆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行比为2∶2时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分别为46.5%和26.3,在此模式下经济效益最大,纯收入达18 454.9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马铃薯 多样性 赤斑病 防控
下载PDF
蚕豆赤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燕 段灿星 +2 位作者 陆鸣 东方阳 朱振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8,共4页
蚕豆赤斑病是蚕豆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豆生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对采自甘肃、青海、江苏、四川、河北、重庆等6个省市的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6个省市均鉴定到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灰葡萄孢(B... 蚕豆赤斑病是蚕豆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豆生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对采自甘肃、青海、江苏、四川、河北、重庆等6个省市的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6个省市均鉴定到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灰葡萄孢(B.cinerea)和拟蚕豆葡萄孢(B.fabiopsis)3种病原菌。致病力测定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3种病原菌分离物都存在致病力差异,但均以强致病力分离物为主。本研究是继湖北省之后在其他省市首次发现拟蚕豆葡萄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赤斑病 葡萄孢 病原菌的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杜成章 龙珏臣 +3 位作者 龚万灼 朱振东 宗绪晓 张继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37,共7页
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 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2个组合6世代(P1、P2、F1、F2、BCP1、BCP2)的赤斑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对赤斑病的抗性最适合遗传模型为E-0(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两对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在2个组合中分别为-40.43、2.16和-36.31、-3.86,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5.22、-15.72和-5.98、-6.48。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中分别是19.05%、51.99%、70.90%和19.29%、52.13%、77.3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9.9%和0、0、21.06%。本试验条件下,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对赤斑病抗性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多基因修饰作用,环境对其抗性影响较小。感病亲本对后代抗病性的负向影响较大,在育种实践中需适当提高感病亲本的抗病性,以提高后代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抗性遗传
下载PDF
两种蚕豆赤斑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及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亚慧 戴德江 +1 位作者 沈鑫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对采自浙江、湖北和安徽3省的蚕豆赤斑病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引起赤斑病的2种病原菌——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和灰葡萄孢B.cinerea的抗药性发生情况,并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抗药性诱导试验比较了二... 对采自浙江、湖北和安徽3省的蚕豆赤斑病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引起赤斑病的2种病原菌——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和灰葡萄孢B.cinerea的抗药性发生情况,并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抗药性诱导试验比较了二者的抗药性风险。结果共分离得到153个菌株,其中蚕豆葡萄孢122株(占79.7%),灰葡萄孢31株(占20.3%)。共检测到37株多菌灵高水平抗药性菌株(其中蚕豆葡萄孢9株)和42株异菌脲低水平抗药性菌株(其中蚕豆葡萄孢17株);嘧霉胺对153个菌株的EC50值在0.01~5.13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72±0.15μg/mL;表明蚕豆赤斑病菌对常见杀菌剂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且灰葡萄孢的抗药性问题比蚕豆葡萄孢要严重得多。抗药性诱导试验进一步证实,灰葡萄孢的抗药性风险明显高于蚕豆葡萄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赤斑病 蚕豆葡萄孢 灰葡萄孢 抗药性检测 抗药性风险
下载PDF
高寒阴湿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仲彩萍 孙新荣 +1 位作者 漆文选 杜立和 《蔬菜》 2018年第5期52-54,共3页
针对高寒阴湿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为害严重,造成豆粒秕瘦、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等问题,从田间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等方面介绍了鲜食春蚕豆赤斑病的发生特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优良品种;精细处理种子;精选地块,轮作倒茬... 针对高寒阴湿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为害严重,造成豆粒秕瘦、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等问题,从田间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等方面介绍了鲜食春蚕豆赤斑病的发生特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优良品种;精细处理种子;精选地块,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补施磷钾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加强测报,药剂防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鲜食春蚕豆 赤斑病 综合防控
下载PDF
蚕豆赤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生彪 王立 +5 位作者 蒋晶晶 冶晓燕 吕昭龙 李继平 郑果 惠娜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4-1732,共9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 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GenBank已报道的蚕豆葡萄孢属聚为一类。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8,对光照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蚕豆赤斑病 蚕豆葡萄孢 RDNA-ITS G3PDH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预报的模糊识别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昆 沈友康 +3 位作者 郑江 沈亚萍 王其礼 刘锦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本文应用频率圆盘法(模式Ⅰ)、样本圆盘法(模式Ⅱ)和模糊点聚法(模式Ⅲ(1)(2)),对射阳县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进行了模糊识别预报。结果表明:模式Ⅰ和模式Ⅲ(1)的符合率达100%,模式Ⅱ和模式Ⅲ(2)的符合率仅为50%。应用时,可首先考虑模式... 本文应用频率圆盘法(模式Ⅰ)、样本圆盘法(模式Ⅱ)和模糊点聚法(模式Ⅲ(1)(2)),对射阳县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进行了模糊识别预报。结果表明:模式Ⅰ和模式Ⅲ(1)的符合率达100%,模式Ⅱ和模式Ⅲ(2)的符合率仅为50%。应用时,可首先考虑模式Ⅰ、Ⅲ(1)及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流行趋势预报 模糊识别模式
下载PDF
2018年-2019年重庆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龙珏臣 杜成章 +8 位作者 王萍 张晓春 刘剑飞 张微微 王强 刘帮银 余雪源 陈红 张继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1-297,共7页
蚕豆赤斑病是世界蚕豆各产区及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连续2年对重庆地区29个区县的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口县发病最轻,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0.9,长寿区发病最重,两年平均... 蚕豆赤斑病是世界蚕豆各产区及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连续2年对重庆地区29个区县的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口县发病最轻,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0.9,长寿区发病最重,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73.4。4个自然生态区中,秦巴山地常绿阔-落叶林生态区的发病最轻,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7.3。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农林复合生态区发病最重,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68.4。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月相对湿度、1月平均风速、3月降水量、3月相对湿度在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此外,11月平均风速对病情的发展产生较强的负向效应。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重庆地区蚕豆赤斑病发生规律的病害预测模型:Y=35.01946-3.01618 X_(7)-5.5758 X_(9)+0.5679 X_(27)+0.1586 X_(29),模型表明,11月平均风速(X_(7))、1月平均风速(X_(9))、1月相对湿度(X_(27))、3月相对湿度(X_(29))与病情指数(Y)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模型的建立为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赤斑病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青海省22份蚕豆种质资源对赤斑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贵 喻敏博 +3 位作者 侯璐 郭兴莲 张宪 李萍 《青海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7-73,共7页
为有效减少蚕豆赤斑病对青海省蚕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自2016年至2019年,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对22份蚕豆种质资源在3个地点进行10次测试,调查划分蚕豆单株病害等级,获得该地点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为依据鉴定蚕豆抗赤斑病性,从而... 为有效减少蚕豆赤斑病对青海省蚕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自2016年至2019年,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对22份蚕豆种质资源在3个地点进行10次测试,调查划分蚕豆单株病害等级,获得该地点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为依据鉴定蚕豆抗赤斑病性,从而分析22份蚕豆资源的抗病情况。结果表明:22份种质资源中,6份蚕豆种质资源在10次测试中均表现中抗(MR)以上,其余15份种质资源在测试中出现了不同次数的感病(S)情况,1份种质资源出现高感(HS)的情况。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6份抗病性比较稳定的蚕豆种质资源可优先推荐给蚕豆育种家作为抗性育种材料,为进一步研究蚕豆抗赤斑病基因提供材料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蚕豆 赤斑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葡萄孢盘菌属一新种——蚕豆葡萄孢的有性阶段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铁航 陆家云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报道了葡萄孢盘菌属的一个新种:蚕豆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abae Lu et T.H.Wu sp.nov.)即蚕豆葡萄孢的有性阶段;并报道了新种子囊盘形成过程;新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关键词 葡萄孢盘菌属 新种 蚕豆葡萄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