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业余合唱训练中的能力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本秀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声乐活动。合唱音响要求各声部在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结合下获得协调 ;在音量、音色的相互关系上达到均衡 ;在音量、音色、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 ,获得有思想、有表现力的色调 ,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具备 。
关键词 业余合唱训练 能力培养 音量 音色 音准 控制能力 声乐艺术 协调能力 咬字 吐字
下载PDF
Imitations of Beings Enter and Exit: Plotinus on Incorporeal Matter in Plato: Ⅲ 6[26] 11-15 被引量:1
2
作者 Gary M. Gurtler, S.J.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Plotinus' account of matter in Ennead III 6[26] 11-15 serves two purposes. The terms, evil and ugly, present the negative side of matter's causality, providing for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nsible world and... Plotinus' account of matter in Ennead III 6[26] 11-15 serves two purposes. The terms, evil and ugly, present the negative side of matter's causality, providing for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nsible worl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ontological evil and privation as well as of moral evil among human beings. The receptacle and other images from Plato's Timaeus present the positive side of this causality, matter as allowing for the presence of forms in the bodies of the sensible world. Plotinus explicitly articulates the linguistic problem surrounding the nature of matter, since language is derived from the corporeal and thus needs constant correction when applied to matter as incorporeal. His use of language, thus, always has two phases, first, capturing the nature of matter as aptly as possible, and second, highligh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tter and the image, analogy, or metaphor used to help explai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TER EVIL RECEPTACLE chora form good APPEARANCE Timaeus
下载PDF
虚薄之境——重新发现自然的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可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89-94,共6页
在传统山水自然观解构之后,面对现代风景与生态的危机,试图在后现代重新发现自然,化解现代性与当代艺术的双重危机,回到现代性对自然发现的起点上,重写现代性,融合自然的发现、抽象的表现与现成品的观念,打开一个既非"乌托邦"... 在传统山水自然观解构之后,面对现代风景与生态的危机,试图在后现代重新发现自然,化解现代性与当代艺术的双重危机,回到现代性对自然发现的起点上,重写现代性,融合自然的发现、抽象的表现与现成品的观念,打开一个既非"乌托邦"也非"异托邦"的"虚托邦"之境,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屏风画以及园林空间所隐含的场域,梦想一座诗意的家园。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发现自然美,重新面对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内在差异及其后果,当代艺术有必要重新面对自然的多重性:作为对象的、作为艺术手法的、作为观察方式的、作为精神意境的、作为图像生成的自然,并以新的视觉技术,再次发现自然的灵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山水画 风景画 灵晕 虚托邦
下载PDF
穹若下的普绪客——解读《钢的琴》
4
作者 何燕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渲染男性的第一性,男权制构建了性/别政治,把女性列为第二性;为标记第二性,性/别政治设定了穹若,来囚禁女性的角色、气质和地位。电影《钢的琴》中的小菊和淑娴就遭遇了这种囚禁:角色为异类"野菊";气质响应了第二性的"... 为渲染男性的第一性,男权制构建了性/别政治,把女性列为第二性;为标记第二性,性/别政治设定了穹若,来囚禁女性的角色、气质和地位。电影《钢的琴》中的小菊和淑娴就遭遇了这种囚禁:角色为异类"野菊";气质响应了第二性的"感召";地位渗透着伪势群像。穹若下的她们,既不能越池,也无法规避,而只能携带第二性卑污,沦为幸与不幸的普绪客,去支撑男性的第一性和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政治 穹若 普绪客 第二性
下载PDF
重读德里达影响下的解构建筑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泽 王又佳 《华中建筑》 2016年第5期15-18,共4页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开创的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而尤以在文学和建筑等领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该文探讨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思想与建筑的结合及其诸多表现,追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构思及对解构建筑的深...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开创的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而尤以在文学和建筑等领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该文探讨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思想与建筑的结合及其诸多表现,追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构思及对解构建筑的深远影响,将德里达与埃森曼和屈米等建筑师的合作具体化。德里达引领了建筑走向解构的时代,打开了建筑师创作的崭新空间,重新解读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对建筑空间、建筑审美走向多元化和通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彼得·埃森曼 伯纳德·屈米 场域
下载PDF
“看不见的蜜蜂”:一种儿童诗歌理论 被引量:6
6
作者 凯伦·寇茨 谈凤霞(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0,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儿童诗歌理论,将美学和体验连接起来,汲取海德格尔的解放诗学理论,引入雅克·拉康的转喻与隐喻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域/母性空间等理论,并解释几者之间的关联性。海德格尔从广大的政治和社会层面指出人... 本文提出一种儿童诗歌理论,将美学和体验连接起来,汲取海德格尔的解放诗学理论,引入雅克·拉康的转喻与隐喻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域/母性空间等理论,并解释几者之间的关联性。海德格尔从广大的政治和社会层面指出人的异化和绝望,我认为儿童进入语言则是在个人层面上的异化。随着语言和工具性思维取代感官愉悦和联系,儿童体验到了一种深刻的失落感。然而,通过儿童诗歌的感官方面,儿童可以与物质世界、自己的本性以及他人保持原有联系或重新联结。本文结合凯伦·海塞的诗体儿童小说《脱离尘土》为主要文本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歌 语言 存在之家 符号域 感官体验
下载PDF
莫尔对柏拉图空间概念的解读困境
7
作者 赵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66,共8页
空间(χω′ρα)作为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蒂迈欧篇》的宇宙创生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文本的模糊性,对此概念的理解始终存在着多重困境。莫尔将其类比为镜子或媒介,并将在其中的事物都称为影像,将空间与可感事物类比为一... 空间(χω′ρα)作为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蒂迈欧篇》的宇宙创生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文本的模糊性,对此概念的理解始终存在着多重困境。莫尔将其类比为镜子或媒介,并将在其中的事物都称为影像,将空间与可感事物类比为一种镜像关系。相比于康福德,莫尔更是将空间的镜子类比深化到本体论层次,在他看来,柏拉图所说的空间并没有实体意义上的承载功能,本质上只能作为一种映射能力而存在,但莫尔的镜子类比却造成了对理解柏拉图文本的诸多疑难。因此致力于论述并批判莫尔对柏拉图空间概念的镜子类比,认为此类比不仅造成了与《蒂迈欧篇》文本的冲突,而且本身也是自相矛盾的。从空间与元素痕迹相互奠基的维度将其还原为一种关系性概念,并探讨关系性空间的性质,进而理解柏拉图空间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尔 柏拉图 空间 痕迹 宇宙
下载PDF
符号实践的前符号态与符号象征态研究——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三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秀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6-149,共4页
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其解析符号学是针对结构主义抛开时间和人的研究方法提出来的。她将文本定义为符号学研究的对象,认为作为一种实践过程的符号具有两个特征:前符号态和符号象征态。本文通过对前符号态和符... 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其解析符号学是针对结构主义抛开时间和人的研究方法提出来的。她将文本定义为符号学研究的对象,认为作为一种实践过程的符号具有两个特征:前符号态和符号象征态。本文通过对前符号态和符号象征态的特点和关系以及作为符号存在场的穷若阐释指出,克里斯蒂娃的解析符号学成功地将符号研究与对主体人的研究联结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符号态 符号象征态 穷若
原文传递
Playing Inside the Lines: The Fold, the Dispositif, and the Return Home
9
作者 Frank J. Macke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8年第2期51-66,共16页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communicological dynamic of play and boundaries. Working from an existential concept of play as creative, dialogic expression (and as the vehicle of new experien...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communicological dynamic of play and boundaries. Working from an existential concept of play as creative, dialogic expression (and as the vehicle of new experience and new thought), I will explore the human experience of limits, borders, and scaffolds. The existence of a grammar is vital to the function of both a language and a cultural system. But, as speakers and participants, we do not learn the language from the outside in. That is, we start speaking the language before we know anything about it. As infants, we hear sounds and observe gestures and we imitate them. Within this fold, we gain consciousness of an outside. Mastery of grammars and codes enable us to enter worlds seemingly closed off by boundaries, seemingly transforming alien and outsider status into group membership and inhabitant. As such, this paper opens up the question of what it means to be outside and inside. The standpoint of this paper is semiotic, phenomenological, and psychoanalytic. To this end, the essay will closely engage with the thinking of Merlean-Ponty, Deleuze, Foucault, and Kriste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acquisition FOLD flesh (chiasm) DELEUZE FOUCAULT chora KRISTEVA
原文传递
穹若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太东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为阐述其宇宙观,柏拉图于《蒂迈欧篇》中提出了“穹若”这一概念。该术语之后被克里斯蒂娃挪用、移植到其早期对意指过程中符号态和象征态之动态辩证关系的探讨中。在她看来,穹若既为意指实践中意义与说话主体的生成提供原材料,同时又... 为阐述其宇宙观,柏拉图于《蒂迈欧篇》中提出了“穹若”这一概念。该术语之后被克里斯蒂娃挪用、移植到其早期对意指过程中符号态和象征态之动态辩证关系的探讨中。在她看来,穹若既为意指实践中意义与说话主体的生成提供原材料,同时又是符号态中身体性驱力向象征态语言转化的融变场域。在后期对母性问题的探讨中,克里斯蒂娃又创造性地将穹若与母性身体空间联系起来,突出了穹若一词本身所暗含的母性空间维度,彰显了其积极的创生力量。因此,穹若作为克里斯蒂娃所挪用与改造的重要概念,贯穿于其理论著述的诸多方面,是理解其动态意指实践论与独树一帜的女性主义诗学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穹若 意指过程 空间 母性身体
原文传递
母性与语言:克里斯蒂娃的空间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振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空间概念的哲学讨论,从柏拉图延续至当代女性主义哲人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克氏空间理论结合了语言学、精神分析学、文论、哲学和神学等多重资源,凸显了空间的孕育性和母性特质。作为欲望与驱力流域、前语言的符号性(母性)空间,营... 空间概念的哲学讨论,从柏拉图延续至当代女性主义哲人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克氏空间理论结合了语言学、精神分析学、文论、哲学和神学等多重资源,凸显了空间的孕育性和母性特质。作为欲望与驱力流域、前语言的符号性(母性)空间,营造着语言意义化、主体生成的前提,开拓了母性与父系、自然与文化、前主体与主体之间动荡互通的渠道。另外,克氏探索了哲学空间和圣母玛利亚的文化关联,母性空间是道成肉身的环境和条件。符号性空间或爱的空间,不仅是诗歌语言革命的动力之源,也是表现美的艺术的原型与基础。克氏的母性空间是关于言语主体、诗性语言和艺术本体的原空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克里斯蒂娃 符号性空间 言语主体 诗性语言 爱的原空间
原文传递
叙事革命与身体政治——奥地利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实验性书写
12
作者 杨植钧 《德语人文研究》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奥地利文坛叙事实验与语言批判进入高峰期的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后结构女性主义一方面为分析当代与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论手段,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使得美学和叙述上的... 在奥地利文坛叙事实验与语言批判进入高峰期的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后结构女性主义一方面为分析当代与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论手段,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使得美学和叙述上的抵抗直到今天仍然是奥地利女性文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本文尝试以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穹若"理论为基础,从拆解线性叙事时间、分裂叙事声音和诗化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奥地利当代女性先锋文本中"实验性书写"与"阴性书写"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文学 阴性书写 实验性书写 符号穹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