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idence of return of chum salmon released from Tangwang River by strontium marking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Jilong Wang Wei Liu +4 位作者 Peilun Li Fujiang Tang Wanqiao Lu Jian Yang Tao J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82-186,共5页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nhancement release of chum salmon(Oncorhynchus keta),otolith strontium(Sr)marking method was used to tag chum salmon released in Tangwang River in 2016.The homing chum salmon were det...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nhancement release of chum salmon(Oncorhynchus keta),otolith strontium(Sr)marking method was used to tag chum salmon released in Tangwang River in 2016.The homing chum salmon were detected and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angwang River,Ussuri River and Suifen River in the autumn of2018.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examining Sr and calcium(Ca)fingerprints in the otolith using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wo samples collected in Tangwang River had the marking ring near the core of otolith where the Sr concentration and Sr/Ca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mparative samples.Proving that the two fish belonged to the released population in Tangwang River in 2016.This article indicated the success of the enhancement release of chum salmon from the Tangwang River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lso confirmed the validity of Sr marking in enhancement release of fi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m salmon(Oncorhynchus keta) OTOLITH strontium(Sr)marking enhancement release
下载PDF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hatchery and natural origin in a mixed sample of Amur River chum salmon by Otolith microchemistry 被引量:1
2
作者 Pavel B.Mikheev Denis V.Kotsyuk +5 位作者 Elena V.Podorozhnyuk Vsesolod N.Koshelev Atbkyh I.Nikiforov Tatiana A.Sheina Alexey Yu.Puzik Mikhail A.Baklanov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CSCD 2023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We estimated the proportion of hatchery and natural fall spawning chum salmon returning to the Amur River using chemical markers specific to hatchery-origin fry.We used otolith microchemistry technique to identify fis... We estimated the proportion of hatchery and natural fall spawning chum salmon returning to the Amur River using chemical markers specific to hatchery-origin fry.We used otolith microchemistry technique to identify fish with artificial origin among returning spawners.First,we found that juveniles of artificial origin had higher values of the Sr:Ca molar ratio of the otoliths’edge zone compared with juveniles of natural origin,what can be related to the use of rearing feed produced from raw materials of marine origin rich in strontium.Then we observed that most of the spawners from Anyuisky Hatchery and from the Amur River mouth at the start of the spawning migration has also the higher value of Sr:Ca molar ratio of the juvenile zone of otoliths.Also,adults with higher values of the Sr:Ca molar ratio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kewed right in the peak of the age distribution.Both,the age structure and phenological shift in the time of spawning migr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higher value of the used chemical marker corresponds to results of studies on hatchery-produced chum salmon completed at different parts on Northern Pacific.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Amur fall chum salmon fisheries,and also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of juvenile anadromous salmonids released at large rivers and exposed to prolonged freshwater migration to the ocean.As a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ology,we plan to identify the markers specific to each of the hatcheries and main spawning tributaries belonging to Amur River catchments.This will be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stocks in mixed fisheries and also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 of hatchery releases on naturally spawning stocks of Amur fall chum.Following to,our results may indic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rtificial-origin fish in a mixed sample of the Amur fall chum sal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lith microchemistry LA ICP-MS chum salmon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 in a mixed sample Hatchery releases
原文传递
微卫星标记对黑龙江流域大麻哈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金平 董崇智 +2 位作者 孙大江 王喆 张树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采用 12个微卫星标记 ,对中国 3个大麻哈鱼洄游群体 (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种群的基因杂合度、遗传多样性和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 ,3个大麻哈鱼洄游种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 :0... 采用 12个微卫星标记 ,对中国 3个大麻哈鱼洄游群体 (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种群的基因杂合度、遗传多样性和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 ,3个大麻哈鱼洄游种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 :0 .6 732、0 5 995、0 .6 917,种群遗传多样性分别为 0 .70 82、0 .6 5 11、0 .76 16。这些结果表明大麻哈鱼遗传多样性还比较丰富 ,其资源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前景 ,说明当前中国大麻哈鱼资源数量下降并非由遗传因素引起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人工增殖放流为恢复中国大麻哈鱼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大麻哈鱼 遗传多样性 种群 黑龙江流域
下载PDF
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支兵杰 刘伟 +1 位作者 赵春刚 段莹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以淡水组(盐度0)为对照,通过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幼鱼[体重为(26.57±6.32)g,全长为(14.44±1.05)cm]不同盐度(5、10、15、20)下130 d的饲养实验,研究了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脏)... 以淡水组(盐度0)为对照,通过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幼鱼[体重为(26.57±6.32)g,全长为(14.44±1.05)cm]不同盐度(5、10、15、20)下130 d的饲养实验,研究了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影响。结果表明:幼鱼在30 d时胃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高于130 d时的蛋白酶比活力;实验30 d时,胃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蛋白酶比活力在盐度10组显著高于20组(P<0.05);130 d时,盐度15组与20组胃蛋白酶比活力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肠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盐度5、10和20组。对照组幽门盲囊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均显示最高。肝中蛋白酶比活力极低,而淀粉酶、脂肪酶比活力均达最高值。碱性磷酸酶活力在盐度10的大麻哈鱼幼鱼肠组织中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幼鱼 消化酶 盐度 比活力
下载PDF
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宋洪建 刘伟 +1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5,共7页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许多关键...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身体各部分中,头部和尾部为正异速生长,躯干部为负异速生长,体高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头部器官中,眼径、口宽、吻长和眼后头长均为正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胸鳍、腹鳍、背鳍、臀鳍、背鳍基、臀鳍基和尾鳍均为正异速生长,脂鳍为负异速生长,其中,腹鳍在全长25.31 mm、12日龄出现生长拐点,但拐点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等器官的快速发育,使出膜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与早期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对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卵黄囊期仔鱼 异速生长 生态学意义
下载PDF
大麻哈鱼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刘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9-1155,共7页
通过对2010和2011年采捕到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洄游群体57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大麻哈鱼的年龄判定和生长模拟。大麻哈鱼鳞片属于典型圆鳞,有明显的年轮特征,为一年一个周期,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部分鳞片有明显幼轮... 通过对2010和2011年采捕到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洄游群体57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大麻哈鱼的年龄判定和生长模拟。大麻哈鱼鳞片属于典型圆鳞,有明显的年轮特征,为一年一个周期,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部分鳞片有明显幼轮,幼轮和年轮根据鳞径大小能够区分。采集样本的雌雄组都分为2+,3+,4+三个年龄组,也都以3+龄组数量最多。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分别模拟了大麻哈鱼1—4龄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采用残差平方和(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sum of squares,ARSS)分析得出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故将雌雄个体放一起进行生长模拟。AIC和BIC检验结果显示特殊VBGF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公式为:Lt=90.04×[1 e 0.3(ti+0.27)]。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且性成熟年龄小的个体生长速度大于性成熟年龄大的个体。应对大麻哈鱼年龄与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为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鳞片 年龄 生长 模型检验
下载PDF
黑龙江中游与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 Walbaum)生殖群体的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韩英 范兆廷 +1 位作者 王云山 尹海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1999~ 2 0 0 0年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游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生殖群体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群体结构。采用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大麻哈鱼生殖群体进行了种群鉴别。结果表明 ... 1999~ 2 0 0 0年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游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生殖群体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群体结构。采用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大麻哈鱼生殖群体进行了种群鉴别。结果表明 ,乌苏里江大麻哈鱼较黑龙江大麻哈鱼吻短、眼大、鳞大、尾柄粗短、背鳍位置稍偏前 ,且背鳍条和臀鳍条均少。各龄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洄游至黑龙江的大麻哈鱼 ,但肥满度较低 ,性成熟早 ,繁殖力低。产卵群体个体小并以 4龄鱼占优势 ,其各龄组体长、体重均高于黑龙江群体的同龄组鱼 ;而上溯至黑龙江的大麻哈鱼产卵群体的个体大 ,以 5龄鱼为主 ,其肥满度、成熟系数及怀卵量则均高于乌苏里江产卵群体。比较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大麻哈鱼群体的生物特征和群体组成 ,其差异显著 ,二者应为两个不同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乌苏里江 大麻哈鱼 生殖群体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种群鉴别 生态离散
下载PDF
大麻哈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4 位作者 姜黎明 王继隆 唐富江 崔康成 高文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6,24,共10页
[目的]研究影响不同月龄大麻哈鱼(Oncorh ynchus keta)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掌握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为大麻哈鱼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恒温封闭循环海水系统中人工养殖4月龄、8月龄、19月龄和32... [目的]研究影响不同月龄大麻哈鱼(Oncorh ynchus keta)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掌握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为大麻哈鱼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恒温封闭循环海水系统中人工养殖4月龄、8月龄、19月龄和32月龄野生一代大麻哈鱼,在养殖过程中测定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高和体宽等11个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拟合出能够评估不同月龄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不同月龄大麻哈鱼各形态性状指标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且随着月龄的增加,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大麻哈鱼在实际选择育种过程中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4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8,19和32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P<0.01)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4月龄和32月龄大麻哈鱼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为全长、体高和体宽,8月龄为叉长、体高、体宽、尾柄高和头高,而19月龄则是叉长、体高、体宽和尾柄高,各月龄形态性状对大麻哈鱼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分别为0.887,0.890,0.853和0.901,均在85%以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剔除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的形态性状,所得方程保留的形态指标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大麻哈鱼生长过程中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应用于大麻哈鱼的人工养殖选择育种及保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黑龙江水系(中国)秋大麻哈鱼回归群体变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唐富江 刘伟 +3 位作者 徐凤龙 马波 霍堂斌 姜作发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9,共6页
2008年分别对在禁渔期前(9月10日-9月30日)和禁渔期间(10月1日-10月20日)溯河至乌苏里江和在禁渔期前溯河至黑龙江(中国)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群体结构和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黑龙江中大麻哈鱼年龄由4、5、6龄组成,而乌苏... 2008年分别对在禁渔期前(9月10日-9月30日)和禁渔期间(10月1日-10月20日)溯河至乌苏里江和在禁渔期前溯河至黑龙江(中国)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群体结构和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黑龙江中大麻哈鱼年龄由4、5、6龄组成,而乌苏里江中大麻哈鱼由3、4、5龄组成。在禁渔期前溯河至黑龙江(中国)的大麻哈鱼以低龄小个体为主;在禁渔期前溯河至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主要以4龄中等个体为主,而在禁渔期溯河至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以低龄小个体为主。因此现行的禁渔政策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大麻哈鱼种群的小型化,应加以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乌苏里江 大麻哈鱼 群体结构 禁渔期
下载PDF
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3 位作者 王继隆 鲁万桥 崔康成 高文燕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2-56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盐度组(S0、S8、S16、S24),试验周期42d,解剖取鱼鳃测定ATP酶活力,并运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S8和S16组大麻哈...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盐度组(S0、S8、S16、S24),试验周期42d,解剖取鱼鳃测定ATP酶活力,并运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S8和S16组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最高,均达到98.89%, S0组存活率为94.45%,而S24组存活率最低,为83.34%。随着盐度的升高,大麻哈鱼幼鱼鳃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酶活力最高的均为S8组、最低的为S24组。鳃丝宽度随盐度升高逐渐增大且各组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鳃小片长度和宽度均随盐度升高逐渐减小。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逐渐增多、顶膜变小且微绒毛消失;同S0组相比, S8组和S16组鳃丝表面扁平上皮细胞之间的轮廓更加清楚且环形微脊条纹清晰,而S24组鳃丝表面扁平上皮细胞之间界限模糊,环形微脊间有融合或间断情况;鳃小片底部扁平上皮细胞表层结构由清晰逐渐变得混乱、气孔数量逐渐减少且孔径变小。因此推测大麻哈鱼幼鱼在降海阶段适宜的盐度生存范围可能介于8‰-16‰,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盐度 鳃丝 鳃小片 线粒体丰富细胞
下载PDF
大麻哈鱼胚胎耳石微结构及其群体环境标记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伟 战培荣 +1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937,共9页
采用人工调控环境方法对黑龙江、绥芬河大麻哈鱼发眼期胚胎群体耳石日轮进行周期性持续标记。实验分4组:1组为对照组,2-3组为变温标记组,4组为"暴气"-变温标记组,实验用发眼卵1.2万粒。待胚胎发育至耳石日轮结构形成后实施标... 采用人工调控环境方法对黑龙江、绥芬河大麻哈鱼发眼期胚胎群体耳石日轮进行周期性持续标记。实验分4组:1组为对照组,2-3组为变温标记组,4组为"暴气"-变温标记组,实验用发眼卵1.2万粒。待胚胎发育至耳石日轮结构形成后实施标记。实验胚胎耳石随着标记期间环境周期性变化及其持续的时间,形成相应变化节律的日轮标记区。获得各实验组设定环境的日轮标记图谱。人工环境标记的耳石日轮图谱,暗带色度加深,明带亮度增大,并可形成生长轮距不同的标记轮,与对照组耳石微结构有明显区别,标记率达到100%。初步建立鱼类耳石标记及其识别技术,适用于大麻哈鱼等鲑鳟鱼类群体标记。作为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群体标记技术方法,鱼类耳石日轮标记在鱼类资源评估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耳石 日轮 环境标记
下载PDF
绥芬河大麻哈鱼个体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维坤 李培伦 杨文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9,共8页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性个体以2+龄为主。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0.0082×L3.0604;W=0.0076×L3.0746,均属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3+龄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叉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t,F=141.64×e^-0.11·(t+1.55);Lt,M=119.51×e^-0.13·(t+1.45)。利用逻辑斯蒂方程估算大麻哈鱼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L50)分别为51.53和42.15 cm。ARSS分析显示雌、雄个体的L50差异显著;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F)、相对叉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412粒、52.42粒/cm和1.17粒/g;F与叉长、体重、性腺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SI与叉长、体重、F成显著负相关关系;F与叉长、体重的幂函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F=0.0311×L^2.7745(R2=0.638)和F=1.946×W^0.9374(R2=0.704)。本研究为绥芬河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芬河 大麻哈鱼 个体生物学 体长-体重 叉长 繁殖力
下载PDF
两种鱼类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和Sox9基因保守区内含子的遗传变异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金平 孙大江 +3 位作者 梁冰 石兴娣 吴文化 张树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1-685,共5页
Four different Sox genes in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and five Sox genes in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paper, and there was no sexual difference for these genes i... Four different Sox genes in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and five Sox genes in chum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paper, and there was no sexual difference for these genes in these two fishes. For Amur sturgeon, the encoded amino acid sequences exhibited 98%, 98%, 98%, 86% of sequence homology with those reported for human SOX HMG box, respectively, and for chum salmon, the encoded amino acid sequences exhibited 93%,98%,98%,98%,96% of sequence homology with those reported for human SOX HMG box, respectively. Two different forms of Sox9 gene in chum salmon were found, and Sox9 contained a 303 bp and 258 bp introns in the HMG box for chum salmon respectively while 572 bp for Amur sturgeon. No clear similarity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introns in the Sox9 HMG box of different fishes, but the introns occur in the HMG box region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bases of the codon for arginine at residue 42 in HMG box for the three fishes, and obey the rule of “GT AG”. and the encoded amino acid sequences in the three Sox9 genes HMG box are very conservative in the two fishes (100%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genes is a potential step in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including sex determination in Amur sturge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大麻哈鱼 SOX基因 克隆 外显子 内含子 遗传变异性
下载PDF
2004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生殖群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春刚 潘伟志 +2 位作者 陈军 王金 曹广斌 《水产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9-64,共6页
2004年9月10日~10月20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nhynchas keta)生殖群体随机取样81尾,对其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生殖群体结构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4年度的溯河生殖群体主要由2+~4+龄个体组成,... 2004年9月10日~10月20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nhynchas keta)生殖群体随机取样81尾,对其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生殖群体结构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4年度的溯河生殖群体主要由2+~4+龄个体组成,其中3+龄占数量优势(72.0%),体叉长平均为62.6±5.24cm,其中60~65cm体叉长占数量优势(38.3%);体重平均为2.95±1.92kg,其中以2~3kg体重占数量优势(55.6%);绝对生殖力平均为2868.7±859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0.8328±0.25粒/g;性成熟系数♀群为12.04~25.00%,♂群为2.64~4.47%;肥满度♀群平均为1.1149±0.12%,♂群为1.0843±0.10%.2004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种群数量为2.5×104尾,生殖群体数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江 大麻哈鱼 溯河生殖群体 渔业生物学
下载PDF
盐度对养殖大麻哈鱼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4 位作者 王继隆 鲁万桥 崔康成 高文燕 唐富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摸索大麻哈鱼海水养殖条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用人工配制的4组不同盐度(0(S0),8(S8),16(S16),24(S24)g/L)的水养殖大麻哈鱼,6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 【目的】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摸索大麻哈鱼海水养殖条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用人工配制的4组不同盐度(0(S0),8(S8),16(S16),24(S24)g/L)的水养殖大麻哈鱼,6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取胃、幽门盲囊和肠道,分别测定各类消化酶活力。【结果】大麻哈鱼血清渗透压、Na+、Cl-和Mg 2+含量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S16、S24组与S0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各种蛋白含量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16组含量最高,S0组含量最低。S16组血清中葡萄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而S8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S16组;而尿酸浓度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S8组最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酐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盐度升高逐渐下降;而尿素氮浓度与之相反,随着盐度升高逐渐上升。试验结束时S8、S16和S24组大麻哈鱼各类消化酶活力均低于S0组,胰蛋白酶活力在肠道中最高,胃蛋白酶活力在胃中最高,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幽门盲囊中最高。【结论】大麻哈鱼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其具备较广的盐度适应范围,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建议适宜的水体盐度为8~1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盐度 血液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培伦 王继隆 +2 位作者 鲁万桥 刘伟 唐富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42,共9页
【目的】研究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为大麻哈鱼资源管理及增殖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20年10月中上旬,在图们江珲春段随机选取114尾性腺成熟度介于Ⅳ~Ⅴ期的雌性大麻哈鱼,采用称质量法统计繁殖力,包括年龄、叉长、体质量、... 【目的】研究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为大麻哈鱼资源管理及增殖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20年10月中上旬,在图们江珲春段随机选取114尾性腺成熟度介于Ⅳ~Ⅴ期的雌性大麻哈鱼,采用称质量法统计繁殖力,包括年龄、叉长、体质量、净体质量、肝质量、卵巢质量、性成熟系数、肝质量系数和肥满度等生物学指标,并分析个体繁殖力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图们江大麻哈鱼114尾雌性样本由2+~5+龄4个龄组组成,其中4+、5+龄个体偏少,仅占29.83%,叉长与体质量呈线性相关;3+龄组个体对种群繁殖贡献率最大,为42.97%;个体绝对繁殖力为1061.52~5028.29粒,平均2920.12粒;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7.75~74.60粒/cm,平均45.72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0.46~1.47粒/g,平均1.08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叉长相对繁殖力与年龄、叉长、体质量、肥满度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质量、性成熟系数拟合度最好的方程为幂函数,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肝质量和性成熟系数拟合度最好的为幂函数,与卵巢质量拟合度最好的为对数函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图们江大麻哈鱼个体绝对繁殖力、叉长相对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受卵巢质量和年龄的影响较大。图们江大麻哈鱼个体繁殖力低于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群体。【结论】图们江大麻哈鱼中4+、5+龄个体偏少,种群低龄化现象严重,应重视和加强其种群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在实际调研中可用年龄、卵巢质量与绝对繁殖力之间的关系来快速估算图们江大麻哈鱼的种群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 大麻哈鱼 繁殖力 资源保护
下载PDF
酶法从大麻哈鱼的脂肪线中提取鱼油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春娥 刘峰 孙晓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5,108,共4页
大麻哈鱼的脂肪线中富含脂肪,脂肪含量30%左右。利用蛋白酶解法从大麻哈鱼加工废弃物-脂肪线中提取鱼油,并对提取的鱼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分析不同的液固比、温度、时间、加酶量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优... 大麻哈鱼的脂肪线中富含脂肪,脂肪含量30%左右。利用蛋白酶解法从大麻哈鱼加工废弃物-脂肪线中提取鱼油,并对提取的鱼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分析不同的液固比、温度、时间、加酶量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优化试验设计,获得中性蛋白酶提取鱼油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1.5%,液固比2.0∶1,酶解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78.70%,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的粗鱼油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脂肪线 鱼油 提取 酶解
下载PDF
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2 位作者 鲁万桥 唐富江 王继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摸清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其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调配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龄大麻哈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大麻哈鱼的消化... 【目的】摸清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其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调配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龄大麻哈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大麻哈鱼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组成。口咽腔中颌齿、咽骨齿发达;食道粗短且肌层发达;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成,黏膜褶皱较多;胃黏膜层表面为排列紧密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黏膜层内陷形成大量胃小凹,在胃小凹的基部具有数量丰富的胃腺组织,其中贲门部和胃体部胃腺数量较多,而幽门部较少;幽门盲囊呈螺旋式纵行排列,其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大量杯状细胞构成;肠道较短,前肠有较薄的黏膜褶皱而黏膜层界限不明显,后肠则未见明显的黏膜层和黏膜褶皱结构。肝脏不分叶,肝小叶界限模糊,中央静脉和胆管结构清晰。【结论】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食性功能相适应,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消化器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消化器官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人工培育秋大麻哈幼鱼的生长与形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支兵杰 刘伟 石连玉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49-52,共4页
通过对在淡水中培育大麻哈幼鱼生长和形态测定发现:大麻哈幼鱼在2.5%日投喂量时特定生长率较高;大麻哈幼鱼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其关系式为W=0.661L2.1635;随着大麻哈幼鱼的生长,其肥满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全长/体长、体... 通过对在淡水中培育大麻哈幼鱼生长和形态测定发现:大麻哈幼鱼在2.5%日投喂量时特定生长率较高;大麻哈幼鱼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其关系式为W=0.661L2.1635;随着大麻哈幼鱼的生长,其肥满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全长/体长、体长/头长、背吻距/背尾距的比值较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眼径和头长/眼间距的比值变化小,背吻距/背尾距的比值接近1,而大麻哈鱼生殖群体的比值在1.13~1.3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幼鱼 生长 形态 淡水培育
下载PDF
锶对大麻哈鱼稚鱼生长发育及肌肉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洪建 刘伟 +1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长期暴露的方法,研究锶(Sr2+)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肌肉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5±0.2)℃下,将体质量(0.389±0.021)g的大麻哈鱼饲养在可控温玻璃水槽(10...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长期暴露的方法,研究锶(Sr2+)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肌肉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5±0.2)℃下,将体质量(0.389±0.021)g的大麻哈鱼饲养在可控温玻璃水槽(100cm×50cm×40cm)中。水槽中添加SrCl2·6H2O,使Sr2+浓度达10、20、30和40mg·L-1,以不添加锶的水槽为对照组。30d饲养表明,各实验组大麻哈鱼稚鱼均能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锶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大麻哈鱼稚鱼的生长和存活率,显著影响了稚鱼肌肉中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锶(Sr2+)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各项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最高;随着锶(Sr2+)质量浓度的升高,Ca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大麻哈鱼稚鱼长期暴露的锶安全质量浓度在10mg·L-1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 大麻哈鱼稚鱼 生长指标 CA2+-ATP酶 Na+ K+-ATP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