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的工艺优化及抑菌研究
1
作者 胡珊 梁卫驱 +3 位作者 谢佩吾 罗华建 连辉明 黄皓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3,共9页
为研究樟树叶精油的高效提取技术,拓宽其应用范围,以1,1,1,2-四氟乙烷(R134a)为萃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工艺,并比较其和传统方法水蒸气提取的樟树叶精油化学成分差异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R134a... 为研究樟树叶精油的高效提取技术,拓宽其应用范围,以1,1,1,2-四氟乙烷(R134a)为萃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工艺,并比较其和传统方法水蒸气提取的樟树叶精油化学成分差异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 mm,液料比为6∶1(L∶kg),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0 min/次,萃取4次,得率为(2.87±0.08)%,GC-MS分析水蒸气提取和亚临界R134a萃取得到的2种叶精油分别鉴定出39和35种化合物,相对总峰面积分别为99.97%和99.91%。2种叶精油的化学组分均以醇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龙脑是2种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水蒸气提取精油的龙脑相对峰面积(64.29%)大于亚临界R134a萃取精油的龙脑相对峰面积(58.09%)。2种叶精油对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蒸气提取的,2种叶精油均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1.74%和6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叶精油 R134A 亚临界流体萃取 正交优化 GC-MS分析 抑菌
下载PDF
永州香樟叶精油的提取及其季节含量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铁壁 全沁果 +3 位作者 段丽萍 杨明 阳建章 李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实验以永州香樟叶为原料,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制备香樟叶精油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临界CO_2萃取香樟叶精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CO_2流量20 L/h,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1.6 h,在此工艺条件下永州香樟叶精油萃取率可达到... 本实验以永州香樟叶为原料,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制备香樟叶精油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临界CO_2萃取香樟叶精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CO_2流量20 L/h,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1.6 h,在此工艺条件下永州香樟叶精油萃取率可达到98.37%,高出索氏提取法42.97%,高出水蒸气蒸馏法26.69%。当加入0.6%CO_2流量的乙醇作为夹带剂萃取时间缩短了26 min,可进一步节省能耗。同时研究了永州香樟叶精油在一年内各季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夏秋两季精油含量水平较高,而春冬两季较少,在1月含量达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叶 精油 提取
下载PDF
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炯炯 李功华 李跃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研究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应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吸收法比较了樟树自然脱落叶和新鲜茎、叶、果实等不... 目的:研究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应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吸收法比较了樟树自然脱落叶和新鲜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和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得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泡24h、加6倍量水,提取时间4h。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吸收法表明,樟树自然脱落叶与新鲜茎、新鲜干燥叶、新鲜叶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含量不同,成分有差异。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方法是经济和可行的。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含量仅次于新鲜干燥叶,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自然脱落叶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芳樟叶浸出液还原制备对硝基苯酚加氢银催化剂
4
作者 林玲 王惠璇 +2 位作者 刘承 黄加乐 李清彪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芳樟叶浸出液,通过原位还原和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负载型纳米银催化剂,并以对硝基苯酚(4-NP)加氢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催化剂载体,焙烧条件等对负载型纳米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红外光谱(FT-IR)等... 采用芳樟叶浸出液,通过原位还原和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负载型纳米银催化剂,并以对硝基苯酚(4-NP)加氢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催化剂载体,焙烧条件等对负载型纳米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TiO_2为载体制备的纳米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植物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纳米银颗粒较小((7.3±2.4)nm),催化效果较好。当体系中Ag与4-N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0时,完全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 min。对催化剂进行一定条件的焙烧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将催化剂于400℃下焙烧1h,催化活性最佳:将催化剂于400℃下焙烧2h,催化剂重复使用性最好。对芳樟叶浸出液与银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劳樟叶浸出液中的杂环化合物能通过羰基与银络合,从而起到防止催化剂表面纳米银颗粒团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还原法 银催化剂 对硝基苯酚 加氢 芳樟叶浸出液
下载PDF
香樟叶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孙伟 王泽夏 +1 位作者 段鸿斌 李盼盼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99,共5页
以香樟叶为原料提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以维生素C为对照,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樟叶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2(g/mL)、超声温度62℃、超声功率88 W、超声时间40 min,此时香樟叶... 以香樟叶为原料提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以维生素C为对照,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樟叶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2(g/mL)、超声温度62℃、超声功率88 W、超声时间40 min,此时香樟叶中多糖得率为47.81 mg/g;香樟叶多糖对DPPH·和·O_(2)^(-)均有很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3.72%和58.27%。为香樟叶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叶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波 提取工艺 抗氧化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樟科植物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陈彦 陈世品 《林产化工通讯》 CAS 2002年第6期7-11,共5页
在萃取釜1L的试验装置上,在不同的恒温条件下,通过改变压力,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樟科植物叶中的芳香物质的研究。考察了压力和温度对樟科植物叶中芳香物萃取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樟科植物 工艺 研究 超临界CO2 温度 压力 芳樟叶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香樟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琳娜 刘宁 +1 位作者 宋健 段鹏轩 《饮料工业》 2012年第12期15-18,共4页
以香樟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香樟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5min、微波处理温度7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在此提取条件下,香樟叶中总黄酮提取... 以香樟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香樟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5min、微波处理温度7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在此提取条件下,香樟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黄酮 香樟叶 提取工艺
下载PDF
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松 陈义娟 +1 位作者 刘艺 代光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8,共6页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黄杨和刺槐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粗提物干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白粉菌抑菌效果依次为57.68%,3...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黄杨和刺槐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粗提物干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白粉菌抑菌效果依次为57.68%,38.67%,42.39%;香樟叶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的室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EC50分别为10.39 mg/m L和30.43 mg/m L,其预防效果显著优于治疗效果;测定香樟叶4种萃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发现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8.71 mg/m L。说明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石油醚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小麦白粉病病菌 香樟叶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