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relation between arterial inflamm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circadian vari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Alberto Dominguez-Rodriguez Maria Carrillo-Perez Tome Pedro Abreu-Gonzalez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2期57-58,共2页
At present,the study into inflammatory markers has become a new tool which is most useful for establish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e inflammatory substrate involved is acute coronary s... At present,the study into inflammatory markers has become a new tool which is most useful for establish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e inflammatory substrate involved i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s extremely complex,with a large number of factors involved both in its activation and its modulation.It is known that C-reactive protei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hysiopathology of the atherosclerosis.Furthermore,scientific literature reports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circadian rhythm in the triggering of cardiovascular accidents can suggest the implication of,or association with these physiological rhythms that show activity peaks at particular times of the day or night.Keeping in mind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ircadian rhythm,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inetics of said markers could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their us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onsider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these should be kept in mind during the design of in vivo experimental studies.As such,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reinforces our opinion when suitably validating the biomarkers and the need to demon-strate their reliability,stability,and lack of variability and standardise the methodology of their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MARKER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ircadian rhythm
下载PDF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冠心病时间节律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策略
2
作者 陈杏 张书萌 +3 位作者 于子璇 朱洁 周江敏 李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04-911,共8页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时间节律是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建立起的规律周期,是人类生物钟的重要机制,影响各类疾病。冠心病发病时间...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时间节律是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建立起的规律周期,是人类生物钟的重要机制,影响各类疾病。冠心病发病时间节律明显,时间节律振荡机制通过血压、褪黑素、血管内皮炎症因子、时间节律蛋白等来调控冠心病的发展。子午流注理论以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不同时辰经脉气血盛衰,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开阖。子午流注理论干预冠心病发生与现代医学中的时间节律机制有着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以子午流注为切入点探究冠心病的时间节律机制,并从子午流注角度综述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时间节律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子午流注 时间节律 昼夜节律 血压 褪黑素 中医药
下载PDF
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血清Irisin和Nrg4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孙嘉林 苏晓灵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Irisin和Nrg4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65例,依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A组64例,B组123例,C组7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 目的 探讨血清Irisin和Nrg4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65例,依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A组64例,B组123例,C组7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照1∶1匹配后每组58例,探讨血清Irisin和Nrg4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Irisin和Nrg4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65),中度组(n=59)和重度组(n=5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risin和Nrg4与子痫前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 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在平均收缩压、糖尿病、LP-PLA2、Irisin和Nrg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和Nrg4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呈负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Irisin和Nrg4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OR分别为0.235(95%CI:0.078~0.724,P<0.05)和0.176(95%CI:0.025~0.260,P<0.05),Irisin和Nrg4是保护因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risin和Nrg4存在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血清Irisin和Nrg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负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26
4
作者 杜佳丽 刘梅林 +1 位作者 田清平 冯雪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收缩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分为杓型组30例、非杓型...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收缩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分为杓型组30例、非杓型组84例和反杓型组65例,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4h血压变异性参数、心率变异性参数及其他临床变量的基线值。比较各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心率变异性各参数。结果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log Gensini评分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24h内连续每5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均低于杓型组(P<0.05);24h血压变异性各参数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比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相关,随血压昼夜节律减弱,心率变异性降低,而24h动态血压监测所测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心率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静芳 张苏河 +2 位作者 张东铭 辛雅萍 付艳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冠心病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31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超检查,对...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冠心病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31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超检查,对HRV时域指标、昼夜节律变化、HRV指标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RV降低发生率最高,而冠心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的HRV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各指标睡眠状态均显著高于清醒状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较T_2DM组、冠心病组LVEF、E/A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增大。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总体标准差与LA、LVEDD呈负相关,与LVEF、E/A呈正相关;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E/A呈正相关;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均值与LVEF呈正相关;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与LVEF、E/A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自主神经损害最严重、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消失;HRV可反映心脏结构重构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损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自主神经系统 昼夜节律 心脏结构功能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卞玲 殷兆芳 +1 位作者 许左隽 张阿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5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偶测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患者被分为单支病变组(n=51),双支病变组(n=57)和多支病变组(...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5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偶测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患者被分为单支病变组(n=51),双支病变组(n=57)和多支病变组(n=49)。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根据ABPM分为深杓型组(n=20)、杓型组(n=75)、非杓型组(n=53)和反杓型组(n=9)。探讨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从单支病变组到多支病变组,深杓型血压(23.5%∶12.3%∶2.0%)和杓型血压(56.9%∶49.1%∶36.7%)患者所占比例依次递减,非杓型(19.6%∶35.1%∶46.9%)和反杓型(0%∶3.5%∶14.3%)血压患者比例依次递增,且差异显著(P均<0.05)。从深杓型组到反杓型组,单支病变患者所占比例依次递减(60.0%∶38.7%∶18.9%∶0%),多支病变患者比例依次递增(5.0%∶24.0%∶43.4%∶77.8%),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偶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时,血压昼夜节律的类型仍对冠状动脉病变产生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昼夜节律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秀 贺常萍 王慧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9-60,78,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①房性心律失常整体呈双峰双谷型昼夜节律变化。房性早搏在申酉时为发作之低谷 ,房性心动过速在卯至午时为发作高峰 ,二者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①房性心律失常整体呈双峰双谷型昼夜节律变化。房性早搏在申酉时为发作之低谷 ,房性心动过速在卯至午时为发作高峰 ,二者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②室性心律失常白昼发作呈W型曲线 ,在午时为高峰。室性早搏卯时至酉时发作为主 ,室性心动过速集中于午、申两个时段发作 ,呈M型趋势。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③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变化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冠心病不同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不同 ,临床可根据其昼夜节律对其进行治疗 ,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 ,降低心脏性猝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昼夜节律 心脏性猝死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CCTA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管延芳 刘军波 +2 位作者 范丽娟 张计旺 凌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齐组采用相对时相扫描。比较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2、0.763、0.347、0.551)。心律不齐组心率波动[(55.22±23.27)次/分]大于窦性律齐组[(2.34±1.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SNR、CNR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8、0.350、0.203、0.813)。心律不齐组的有效辐射剂量[(3.21±1.20)mSv]高于窦性律齐组[(2.59±1.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具有可行性,但有效辐射剂量稍高于窦性律齐患者的相对时相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律不齐 窦性律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金宝 秦明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38例和非杓型组42例,比较2组惠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及靶器官受...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38例和非杓型组42例,比较2组惠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及靶器官受损的情况。结果与杓型组比较,非杓型组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5),非杓型组和杓型组24 h收缩压负荷值分别为(72.0±11.0)%vs(32.0±8.0)%,P<0.01。非杓型组服用降压药的种类数、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高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患者,这类高血压患者更需合理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冠心病 卒中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房颤患者320排CT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智美 陈德基 +1 位作者 谭理连 侯建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通过设立窦性心律组为对照,在图像质量与诊断准确性方面探讨320排CTCA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于1周内先后行CTCA、CCA检查的受检者进入本研究。CTCA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手动触发。依检查时所记心电情况,29例受检者... 目的:通过设立窦性心律组为对照,在图像质量与诊断准确性方面探讨320排CTCA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于1周内先后行CTCA、CCA检查的受检者进入本研究。CTCA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手动触发。依检查时所记心电情况,29例受检者纳入房颤组,52例受检者纳入窦性心律组。两组间基本资料、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检验,频数的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CCA作为金标准,绘制两组的ROC曲线,比较两组的AUC值。结果:房颤组与窦律组的平均心率分别为78.9±9.8、72.5±8.3(P=0.010);未显示冠脉节段比例分别为2.5%(11/435)、0.5%(4/780)(P=0.317);可供研究的冠脉节段数分别为424、776;图像质量1~2分、可用于诊断的冠脉节段比例分别为96.0%(407/424)、100%(776/776)(P=0.775);两组图像质量的平均分分别为1.404±0.571、1.178±0.382(P=0.000)。房颤组中,图像质量3分、不可用于诊断的冠脉节段为4.0%(17/424),多分布于LAD7(35.3%,6/17)及RCA2(23.5%,4/17)。房颤组与窦律组的AUC值分别为0.906、0.949。结论:与窦性心律受检者比较,房颤患者320排CTCA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均有所降低,但总体图像质量仍可达到诊断要求,检查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窦性心律 320排CT 冠状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添甜 张潇怡 +3 位作者 孙光 赵紫薇 礼希曦 林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原性发高血压(EH)患者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探讨其与左心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因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在我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的EH患者57例(EH组)。血压正常患者57例(NBP组)。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 目的观察老年原性发高血压(EH)患者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探讨其与左心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因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在我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的EH患者57例(EH组)。血压正常患者57例(NBP组)。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心脏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计算E/E′比值。结果 EH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NBP组(P<0.05);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脉压、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与E/E′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为E/E′比值的危险因素;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舒张压负荷(24h DBPL)为E/E′比值的保护性因素(P<0.05,P<0.01)。回归方程为E/E′比值=0.062+2.533×年龄+3.765×24hSBP-2.919×24hDBP+3.75×脉压+3.331×24hSBPL-1.933×24hDBPL。结论老年EH患者心脏舒张功能较显著下降,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SBPL增加,均是舒张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冠心病 糖尿病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心率及心律对冠状动脉CTA扫描中智能期相技术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疆红 钟朝辉 +3 位作者 原媛 王振常 张婷婷 张景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智能期相技术(smart phase)选取最佳期相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心率(HR)和心律的12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B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C组4...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智能期相技术(smart phase)选取最佳期相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心率(HR)和心律的12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B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C组40例,心律不齐。将智能期相技术选取的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只要有一支冠状动脉的主观评分无法满足诊断要求即判定为智能期相技术不准确,则人工重新选取最佳期相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具有五年以上冠脉CTA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者间的评分一致性。结果:自动期相技术在A组中的准确率为95%(38/40),在B组中的准确率87.5%(35/40),在C组中的准确率为75%(30/40)。三组间智能期相技术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智能期相技术选择不准确时,经人工重新选取期相后,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各组间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两位阅片者间的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结论:高心率及心律不齐会降低冠脉CTA检查中智能期相技术的准确性,配合人工选取法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智能期相技术 心率 心律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禄勇 张智 熊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脉病变组11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8例。合并冠脉病变...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脉病变组11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8例。合并冠脉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析动态血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合并冠脉病变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24 h SCV、24 h DCV、dSCV、nSCV、T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SCV、dSCV均与TIB呈正相关(P〈0.05),24 h SCV、dSCV、nSCV均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 SCV、dSCV、nSC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TIB增加而升高;24 h SCV、dSCV、nSC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冠状动脉病变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率震荡昼夜节律及其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 曲秀芬 +3 位作者 于阳 朴晶燕 苏亚芬 黄永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5-89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昼夜节律性,并通过HRT指标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HRT与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1例,分析一天中的两个时段即白天(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昼夜节律性,并通过HRT指标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HRT与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1例,分析一天中的两个时段即白天(7:00~19:00)和夜间(0:00~6:00)HRT的变化。从上午7:00和凌晨0:00开始各按顺序入选3个室早,根据文献计算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的数值。心率变异性选用的时域指标有SDNN、RMSSD,频域指标包括LF、HF、LF/HF。结果①T0值白天较夜间高,TS值白天较夜间低,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②TS与SDNN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TS与LF/HF之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RT存在昼夜节律变化且与HRV密切相关,提示HRT不仅反映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的反射性调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交感-迷走神经的紧张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震荡 昼夜节律 心率变异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4
15
作者 白延涛 石全宝 王金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人住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5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高血压...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人住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5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61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昼夜血压进行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特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晨峰与昼夜节律出现的频率。结果(1)经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组6~8 AM,8 AM^10 PM,10 PM^6 AM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血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并发冠心病3个亚组(不稳定心绞痛亚组、稳定心绞痛亚组及陈旧心肌梗死亚组)在各时间段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非杓型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出现的频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晨峰出现的频率显著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掌握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特点,便于更好地对24 h血压水平加以控制,减少血压升高的晨峰,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于减少靶器官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血压晨峰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菁 赵全明 +3 位作者 米树华 苏工 周芸 贾淑杰 《中国医药》 2016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接受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53例,根据血压昼夜节...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接受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53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分为杓型组(32例)、非杓型组(78例)及反杓型组(4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应用SYNTAX积分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进行量化,得出分叉病变积分及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分析其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患者的SYNTAX积分、分叉病变积分、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均依组别而递增[SYNTAX积分:(17±3)、(26±4)、(34±5)分;分叉病变积分:(6.2±2.6)、(15.1±3.8)、(21.4±4.1)分;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36±11)%、(57±9)%、(63±6)%],任意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叉病变积分与24h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年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r=0.259、0.433、0.323、0.376、0.311、0.282,均P〈0.01),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呈显著负相关(r=-0.561、-0.531,均P〈0.01);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年龄、糖尿病独立相关(均P〈0.05)。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与24h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年龄呈正相关(r=0.267、0.432、0.486、0.284,均P〈0.01),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2、-0.579,均P〈0.01);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年龄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血压节律异常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好发性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压昼夜节律 SYNTAX积分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春霖 李东峰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81-582,585,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按有无冠心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B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组,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按有无冠心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B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组,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以及夜间血压及心率下降幅度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减小,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时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减小,提示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原发性 昼夜节律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压昼夜节律与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美丹 邵珠香 +1 位作者 周瑞凤 侯善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昼夜节律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86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其中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4例作为实验组,非H型高血压...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昼夜节律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86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其中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4例作为实验组,非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5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血Hcy水平、血压昼夜节律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58,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夜间及昼夜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反杓型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两组深杓型、反杓型血压患者比例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y水平增高及深杓型、反杓型血压可加重冠脉病变,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Hcy水平与反杓型血压对冠脉病变影响具有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冠心病 血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昼夜节律 冠脉病变
下载PDF
健康人与冠心病人心室复极时间的昼夜节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芳 鲁端 +1 位作者 何红 赵林水 《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4-76,9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冠心病高危因素对心室复极时间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观察冠心病、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健康人的心室复极时间昼夜分布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均显示J-T间期呈夜长昼短,午后稍回升的节律,经心率校正后,这种...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冠心病高危因素对心室复极时间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观察冠心病、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健康人的心室复极时间昼夜分布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均显示J-T间期呈夜长昼短,午后稍回升的节律,经心率校正后,这种节律变小,冠心病人则消失。结论经心率校正后,心室复极时间本身存在夜长昼短节律。冠心病人的心室复极时间昼夜变化消失,与心肌缺血、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结构重构等相关,可能是其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时间 昼夜节律 健康人 冠心病人
下载PDF
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预后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勇 王志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并检测动态血压变化,根据动态血压变化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应用...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并检测动态血压变化,根据动态血压变化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应用动脉硬化测定仪分析四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同时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结果:反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的夜间SBP及DBP、24h SBP及DBP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随访1年后: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后,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大,危险程度较高;反杓型及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血压节律 冠心病 高血压 预后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