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相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6-85,共10页
构思方式是决定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从盛唐到中唐诗人们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产生的影响。指出盛唐人普遍以兴会作诗,而中唐人则有意打破兴会中意与象的平衡,从而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 盛中唐诗人 构思方式 诗风新变
下载PDF
唐末诗坛的追慕之风及其评价——以“贾岛格”诗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唐末诗坛追慕之风盛行,多数诗人都是前一时期某家诗风的追随者,他们大抵可被归为学白居易的通俗浅易、学贾岛的清奇僻苦、学李商隐的艳典丽三个大的群体。通过对"贾岛格"诗人及其创作这一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唐末诗人对前... 唐末诗坛追慕之风盛行,多数诗人都是前一时期某家诗风的追随者,他们大抵可被归为学白居易的通俗浅易、学贾岛的清奇僻苦、学李商隐的艳典丽三个大的群体。通过对"贾岛格"诗人及其创作这一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唐末诗人对前人的诗作因袭多,创新少;重形式的模仿,轻精神内蕴的传承,因而没有大的创获,只是在艺术细节上有所发展。追慕之风盛行是导致唐末诗坛既没有出现开宗立派的大家,也没有形成领导潮流的诗派,整体创作呈现衰退之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诗坛 追慕之风 评价 “贾岛格”诗人
下载PDF
中晚唐苦吟格局中的僧诗
3
作者 刘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对中晚唐苦吟格局中的诗僧的探讨,指出在当时诗坛苦吟之风日盛的情况下,诗僧能融入时流,促进苦吟之风,将苦吟变成一种生命的需要,其创作行为本身就体现出诗僧诗歌创作的热力。
关键词 中晚唐 苦吟 诗僧 创作
下载PDF
朝鲜朝仁祖至景宗时期宗唐诗风论析——以士大夫诗人群、委巷诗人群为中心
4
作者 杨会敏 《唐都学刊》 2021年第5期65-71,共7页
朝鲜朝仁祖以后汉诗新变的原由除了对仁祖前后宗唐诗派出现的弊端之反思,还归因于诗评家对宣祖期间辞章派的萎缩与道学派的壮大而导致汉诗创作衰退的关注和思考,中国明清诗坛的宗唐风尚也是重要的外部推力。朝鲜朝仁祖至景宗时期宗唐诗... 朝鲜朝仁祖以后汉诗新变的原由除了对仁祖前后宗唐诗派出现的弊端之反思,还归因于诗评家对宣祖期间辞章派的萎缩与道学派的壮大而导致汉诗创作衰退的关注和思考,中国明清诗坛的宗唐风尚也是重要的外部推力。朝鲜朝仁祖至景宗时期宗唐诗风的具体呈现主要在于以金昌协、洪世泰等为代表的士大夫诗人群、委巷诗人群以唐诗为宗、注重“性情之真”“天机之发”的诗学观。与之相应,此时士大夫诗人群的“性情之真”说剥离了朱熹“心统性情”说的道德与理性因素,尤为强调自我与真情实感的抒发;而一生贫贱的委巷诗人群则有意在汉诗中凸显自己不为名利所累的豁达,且形成了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仁祖至景宗时期 士大夫诗人群 委巷诗人群 宗唐诗风
下载PDF
近30年新乐府研究综述
5
作者 余颖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继1950——60年代的研究高潮之后,在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又掀起了另一个高潮,至今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仍在中唐文学研究中占著着重要地位。从诸多学者对这一文学现象研究的著... 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继1950——60年代的研究高潮之后,在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又掀起了另一个高潮,至今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仍在中唐文学研究中占著着重要地位。从诸多学者对这一文学现象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看,可以发现,近30年对于新乐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辨论"新乐府"运动之有无;研究"新乐府"的概念与界定,"新乐府"与其他文体之关系,以及"新乐府"的特点与价值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新乐府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诗人
下载PDF
中、晚唐诗人“风”、“骚”情结简论
6
作者 李金坤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6-43,共8页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言说方式,揭露黑暗,反映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杜牧、李贺、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优秀诗人,或追慕屈骚精神,或力仿屈骚作品,或承传"香草美人",或同情屈原遭遇,屈骚精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颂与赞美,并取得"风骚共一源"的认同,尤其是屈原为唐哀帝诏封为昭灵侯之后,屈原形象则更是空前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诗人 “风”、“骚”情结 称颂认同 诏封屈原
下载PDF
唐《刘复墓志》及相关问题考释
7
作者 王学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刘复为中唐之季声名斐然的诗人,其人正史无传,文献的阙如令其湮没无闻,然时近出土的《刘复墓志》则可弥补坟籍的不足。此志于复之家世阀阅、仕途宦历、生平学术载录翔实,亦可由此略窥中唐时期的士林交游。
关键词 刘复墓志 中唐 士林交游
下载PDF
包佶交游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9-42,55,共5页
包佶是中唐大历、贞元间名臣,又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他于天宝六载进士及第后广交文人,与刘长卿、皇甫兄弟、李纾、顾况、窦叔向、戴叔伦、卢纶、权德舆、皎然、灵澈、梁肃、于邵、孟郊等文人雅士来往密切,且多有酬赠之作。他们的交往与... 包佶是中唐大历、贞元间名臣,又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他于天宝六载进士及第后广交文人,与刘长卿、皇甫兄弟、李纾、顾况、窦叔向、戴叔伦、卢纶、权德舆、皎然、灵澈、梁肃、于邵、孟郊等文人雅士来往密切,且多有酬赠之作。他们的交往与创作对中唐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佶 中唐诗人 大历 贞元
下载PDF
言归文字外 意出有无间──论贾岛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鹏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2-28,共7页
贾岛追攀王维、杜甫,以意为诗,于五言律诗用功甚勤;诗境洗尽铅华,瘦劲孤峭;针砭时弊,独辟蹊径,影响晚唐及江西诗派,堪为一代宗师。
关键词 贾岛诗 艺术特色 中唐诗坛 诗歌 诗评
下载PDF
中唐“险怪派”诗人审美创造心态探析
10
作者 张自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9-30,33,共3页
“险怪派”诗人特殊的身世遭遇、气质风度和特殊的社会经历胶合起来,使他们的人生之路变得坎坷不平,充满艰辛。种种打击与刺激使他们心态变异:愤世嫉俗,孤僻寡合。其创作表现出以怪异为美、以丑为美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 中唐 “险怪派”诗人 审美创造心态
下载PDF
中晚唐女冠诗论
11
作者 张雨萌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2-27,共6页
中晚唐时期的女冠诗人,是继初盛唐宫廷贵妇诗人群体之后崛起的又一女性诗人群体.女冠诗人既不同于宫廷贵妇又殊于闺阁女子,她们的诗歌作品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薛涛、李冶和鱼玄机是三位中晚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冠诗人,其诗歌作... 中晚唐时期的女冠诗人,是继初盛唐宫廷贵妇诗人群体之后崛起的又一女性诗人群体.女冠诗人既不同于宫廷贵妇又殊于闺阁女子,她们的诗歌作品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薛涛、李冶和鱼玄机是三位中晚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冠诗人,其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并藉以巧妙用典、语兼雅俗等艺术技巧展现了中晚唐女冠诗的独特风韵,呈现出特殊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女冠诗 诗歌内容 艺术特色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朝士·名士·游士:南宋中期诗人的三种面相
12
作者 熊海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2-234,240,共14页
朝士张良臣、名士林宪和游士戴复古是前后相继的三代人,作为“富贵不可致”“择术复自苦”的能诗者被定性为“诗人”。南宋中期以后有些文人逐渐疏离政治,以诗歌为生活和社交重心;拥有诗集和诗名成为确认“诗人”身分的资本,诗集刊行使... 朝士张良臣、名士林宪和游士戴复古是前后相继的三代人,作为“富贵不可致”“择术复自苦”的能诗者被定性为“诗人”。南宋中期以后有些文人逐渐疏离政治,以诗歌为生活和社交重心;拥有诗集和诗名成为确认“诗人”身分的资本,诗集刊行使“诗人”和诗歌的空间得以推扩;同时,士大夫与“诗人”的文学观念和评价体系却渐成扞格。学“晚唐体”的风气是地方“诗人”影响到中央文坛最终又成为“诗人”之诗与士大夫之诗的分界。张良臣举进士到戴复古挟诗干谒、名动公卿,其间的半个世纪正是江湖诗人群体形成的早期阶段。从楼钥为这三位诗人的诗集所作序跋切入研究,能够解析南宋中期以后诗歌相关现象和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结论作出修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中期诗人 楼钥 晚唐体 张良臣 林宪 戴复古
原文传递
唐宋诗之争的终局:江户诗坛的中晚唐诗论
13
作者 何振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1期266-282,共17页
由于中晚唐诗既属唐诗,也与宋诗有密切联系的特性,因此在日本江户诗坛的唐宋诗之争中受到诗人关注。尤其在江户后期宋诗派兴起后,他们视中晚唐诗为"变风变雅",从"变"的角度把唐诗的概念从盛唐诗中解放出来,为其诗... 由于中晚唐诗既属唐诗,也与宋诗有密切联系的特性,因此在日本江户诗坛的唐宋诗之争中受到诗人关注。尤其在江户后期宋诗派兴起后,他们视中晚唐诗为"变风变雅",从"变"的角度把唐诗的概念从盛唐诗中解放出来,为其诗学理念张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户后期的唐诗派。中晚唐诗成为沟通江户后期宋诗派和唐诗派的媒介,为平息日本诗坛持续百年的唐宋诗之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江户诗坛 中晚唐诗 接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