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ormed consent process: eth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in clinical trials regarding subject enrollment, protection, and informed cons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dia, Pakistan & Iran)
1
作者 Andaleeb Fatima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1年第2期14-18,共5页
In this study,we ar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e behind informed consent in clinical tria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t elaborates how informed consent has remained an ethical and practical issue.Poverty,endemic diseases,... In this study,we ar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e behind informed consent in clinical tria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t elaborates how informed consent has remained an ethical and practical issue.Poverty,endemic diseases,and a lack of investment in healthcare systems influence the ease of conducting and selecting trials that can benefit the peopl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Differenc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s,religious beliefs,a lack of formal training for clinical staff,children,time zone difference,literacy,vulnerable population,and language barriers for subject enrollment,protection,and informed are also challenges.This report doesn’t only highlight the right the wrongs of the past or reiterate cases where clinical trials have hurt sub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ditions of human resear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make them more ethically sound.The extends proposals to investigators,scientists,governments,sponsors,and other groups who are interested where appropri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ed consent developing countries ETHICAL moral challenges subject’s enrollment
下载PDF
Chinese University Research Ethics Construction to Build a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Carrier
2
作者 Yongming T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The teacher is the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and the noble 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teacher.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The teacher is the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and the noble 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teacher.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eachers’morality with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s the carrier.From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for teachers’access,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er’s morality assessment mechanism,teacher cadre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creating an environment of respecting teachers,cultural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eachers’moral education and theoretical training,provi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olicy environent and solving teachers’actual conditions,permeat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point to point and level to level,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mor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cultural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下载PDF
The Media and Childen's Moral Development
3
作者 JANE SHAW 《Women of China》 1994年第2期17-17,共1页
THE China Research Center for Juveniles, the News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and the Chinese Juvenile Newspaper organized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edia on children’s mor... THE China Research Center for Juveniles, the News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and the Chinese Juvenile Newspaper organized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edia on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The re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 In The Media and Childen’s moral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哲学视域下教师发展的德性存在、构成与实践
4
作者 石双华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教师德性是教师发展内在、自主的驱动力量,是教师得以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逻辑起点。这一德性存在根植于关系视域,以教师的社会性存在为基础,呈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具有时代性的德性知识、审辩性的德性能... 教师德性是教师发展内在、自主的驱动力量,是教师得以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逻辑起点。这一德性存在根植于关系视域,以教师的社会性存在为基础,呈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具有时代性的德性知识、审辩性的德性能力、超越性的德性信仰。只有在人自觉、对象性的活动中,综合性的德性品格才会生成,因此还要关注教师发展的德性实践,了解教师生活活动样态中内在善的生成与外在善的实现。只有在哲学视域下建构起对教师德性的存在、构成和实践的整体逻辑认知,才能促进教师发展的自主和持续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德性 主体精神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视域下学校德育发展路向的调整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林 黄月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在不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一发展性"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公民社会 学校德育 发展
下载PDF
论基于仁爱的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蒋士会 龙安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仁爱是一种爱己爱人并由此推广到爱民爱国爱天下的普爱精神。教师之仁爱是教师将普遍之仁爱化为对教育和学生之仁爱并经由学生得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性仁爱精神。仁爱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不竭的动力和高层次的境界,对教... 仁爱是一种爱己爱人并由此推广到爱民爱国爱天下的普爱精神。教师之仁爱是教师将普遍之仁爱化为对教育和学生之仁爱并经由学生得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性仁爱精神。仁爱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不竭的动力和高层次的境界,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应加强教师德性修养,创建仁爱型校园文化,建设灵活开放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以弘扬仁爱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教师专业发展 德性修养 仁爱型校园文化
下载PDF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护理学专业实践道德教育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婧 李瑜 +2 位作者 李春 黄李双 吴小婉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8期4030-4032,共3页
基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了实践德育的概念与内涵,强调了实践德育在护理专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护理专业实践德育的具体路径与策略,包括:挖掘护理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实践德育相结合;以专业实践为... 基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了实践德育的概念与内涵,强调了实践德育在护理专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护理专业实践德育的具体路径与策略,包括:挖掘护理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实践德育相结合;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基于不同年级护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德育实践情境开展护理专业实践德育,内化职业道德认知;基于代际怀旧互动开展养老院服务性学习,构建适宜的社会道德情境。护理实践德育的优势是使学生进入护理实践情境感受或参与真实照护角色,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真正促进护生良好职业道德动机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护理职业道德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 大力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卫宪 刘丽佳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正确回答了“为何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力量,为促进医德医风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正确回答了“为何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力量,为促进医德医风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提供了新的工作视角、增强了新的行动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指导 医德医风 建设
下载PDF
公民环境道德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士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4,共5页
公民环境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选择。在新形势下,根据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引领,结合公民环境道德的特点,可以从协同教育、主体能... 公民环境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选择。在新形势下,根据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引领,结合公民环境道德的特点,可以从协同教育、主体能动、实践参与、舆论导向等方面构建有效的公民环境道德培养机制,引导公民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培养公民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公民环境道德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公司道德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盘世贵 《桂海论丛》 2005年第5期60-62,共3页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当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失仁”“失义”“失礼”“失智”“失信”的道德失范现象,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功能的缺失,政府职能的缺位,道德环境的复杂,法制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当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失仁”“失义”“失礼”“失智”“失信”的道德失范现象,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功能的缺失,政府职能的缺位,道德环境的复杂,法制建设的滞后等等。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力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民道德 失范 建设
下载PDF
当前硕士研究生道德缺失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吉成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6-81,共6页
当前硕士生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纪律涣散、自私自利、抄袭、缺乏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造成了以下严重后果:荒废了学业,干扰了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师生关系紧张。为了提高硕士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高度... 当前硕士生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纪律涣散、自私自利、抄袭、缺乏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造成了以下严重后果:荒废了学业,干扰了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师生关系紧张。为了提高硕士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高度重视硕士生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德育研究;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切实加强硕士生德育工作;改进和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改进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促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生 道德缺失 对策 德育 科学发展
下载PDF
试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风气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大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0-34,共5页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段光辉的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正直、廉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其主要特点有: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世界观;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段光辉的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正直、廉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其主要特点有: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世界观;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崇尚统一、服从的心理;20世纪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社会风气 道德建设
下载PDF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春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真正提高。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 特征 意义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略论公民环境权 人类社会全体成员享有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小军 《中国环保产业》 2002年第9期10-11,13,共3页
论述了公民环境权的产生、性质及内容。分析了公民环境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我国公民环境权的现状。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健康 安全 舒适 环境 公民环境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岭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51-56,共6页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政策的发展目标,又是人存在的客观追求;既是人之本性,又是历史责任。质言之,人是目的。但在教育实践中,人却成为了工具,而学科知识却成了发展目的。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背离和误解。事实上,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政策的发展目标,又是人存在的客观追求;既是人之本性,又是历史责任。质言之,人是目的。但在教育实践中,人却成为了工具,而学科知识却成了发展目的。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背离和误解。事实上,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梨形"的发展,就是要在球状发展结构上实现某一方向的优势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是运动变化的,但一直处在个体自由、自然道德和社会制度之约束张力的制衡之中,且最终需要回归人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自然道德 教育 张力
下载PDF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琪瑛 《南平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23-25,35,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提出了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把公民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提出了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把公民思想道德做为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提出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民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改革开放新时期提高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对策研究——以赤峰市为例
17
作者 叶明红 韩革军 周东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0期38-40,共3页
重视和提高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文以赤峰市为例,从提升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赤峰市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升赤峰市城市居民公... 重视和提高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文以赤峰市为例,从提升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赤峰市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升赤峰市城市居民公民道德修养对策探析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赤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公民道德修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公民道德建设
18
作者 刘东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8-91,共4页
文章着重探讨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以使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与西部经济的腾飞处于良性互动状态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公民道德 建设
下载PDF
略论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
19
作者 张博颖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性目的就是社会的和谐文明;主体性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道德素养的公民;二者的统一即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公民。
关键词 培养 公民道德建设 目的 道德素养 主体性 社会性 文明 略论 全面自由发展 统一
下载PDF
江苏公民道德发展基本特征与推进研究
20
作者 尹明涛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道德风尚和伦理状况基本满意,但幸福感不强""道德关注与评价转向公共生活,但个体焦虑感显著攀升""道德立场转向个人本位,不良个人主义有所蔓延"是当下江苏公民道德发展中的三大显著特征。政府要有效推... "道德风尚和伦理状况基本满意,但幸福感不强""道德关注与评价转向公共生活,但个体焦虑感显著攀升""道德立场转向个人本位,不良个人主义有所蔓延"是当下江苏公民道德发展中的三大显著特征。政府要有效推进公民道德发展,必须首先克服"主体知德不行""投入大见效少"这两大棘手难题,从"促经济保公正""严官德行示范""强制度保德福"这三大关键点入手,实现自身与公民的高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公民 道德发展 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