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in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Pro 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 to Educatio n ——An Interview with Zhou Ji, Minister of Education
1
作者 BY OUR STAFF REPORTER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4年第3期2-6,共5页
Following is a transcript of an interview by our staff reporter with Zhou Ji, Minister of Education, on a range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China's education. These include how China is reforming its education system,... Following is a transcript of an interview by our staff reporter with Zhou Ji, Minister of Education, on a range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China's education. These include how China is reforming its education system, w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one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citizens to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investment made by the state in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ess in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Pro tection of citizens An Interview with Zhou Ji Right to educatio n
下载PDF
Failure of a “Modern” Education: Mansfield Park as a Case Study
2
作者 赵巧智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1X期228-230,共3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ral anarchy caused by the failed education in Mansfield Park, and demonstrates the insufficiency of mere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the absolute necess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ormation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ral anarchy caused by the failed education in Mansfield Park, and demonstrates the insufficiency of mere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the absolute necess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a mature and responsible char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moral EDU
下载PDF
The Shaping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 Chinese Context
3
作者 Zhenzhou ZHAO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3年第1期105-122,共18页
The global flow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has spurred much discuss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China’s the existing political-ideologic... The global flow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has spurred much discuss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China’s the existing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s a space is negotiated a space in the current“ideoscape.”A qualitative approach is adopted to synthesize the literature coming from China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from an interpretive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a)The territory of orthodox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being narrowed down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itizenship education is configured;(b)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represented using different images to delineate their distinctions;and(c)the introduction of“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includes many new topics and competencies that expands the current ideoscape.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ongoing debat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a’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in which society tends to be separated from state.In negotiating its own territory,citizenship education reshapes China’s ideoscape in the education field.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citizenship education should mak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facilitating young citizens in a reexamination of the values imbedded in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ith a new social consensus being reach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sHIP global citizens ideoscape moral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Y
原文传递
Chinese University Research Ethics Construction to Build a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Carrier
4
作者 Yongming T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The teacher is the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and the noble 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teacher.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The teacher is the engineer of the human soul,and the noble 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teacher.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eachers’morality with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s the carrier.From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for teachers’access,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er’s morality assessment mechanism,teacher cadre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creating an environment of respecting teachers,cultural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eachers’moral education and theoretical training,provi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olicy environent and solving teachers’actual conditions,permeat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point to point and level to level,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mor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cultural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下载PDF
学生德育自我评价的内省传统与日记因应
5
作者 黄小莲 陈嘉锐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学生德育日记自我评价是基于我国近40年来德育评价领域出现的学生道德自我失语问题而提出的改革之钥。溯源儒家心性修养论所倡导的自我内省法,主张在“反省内求”所意指的自我修养中提升德性,以“为仁由己”助推学生“育己立德”的德育... 学生德育日记自我评价是基于我国近40年来德育评价领域出现的学生道德自我失语问题而提出的改革之钥。溯源儒家心性修养论所倡导的自我内省法,主张在“反省内求”所意指的自我修养中提升德性,以“为仁由己”助推学生“育己立德”的德育自主评价目标导向。学生德育日记评价通过学生对道德事件的价值判断唤醒道德自我知觉和道德提升感,实现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日记叙事的自我反思中完成对道德情感的自我倾诉,发挥道德自豪对道德行为品质的强化功用,寻得道德内疚的疏解路向;适应学生道德动态发展特点,以合其志功的评价导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道德纵向发展。日记评价实践路向聚焦于日记自评与语文写作的融合、增值评价与过程评价的联合、自我隐私与坦诚沟通的和合,为学生道德自我评价提供适切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评价 日记 内省传统 儒家心性修养论 学生德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论乔家大院楹联匾额的德育思想
6
作者 贾秀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乔家大院的楹联匾额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读书修身、学先贤、打造书香门第的修身观;孝悌和睦、勤俭节约、维护家声、传承家风的治家观;儒商互通、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经世济民的经商观凸显了乔家大院独特的... 乔家大院的楹联匾额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读书修身、学先贤、打造书香门第的修身观;孝悌和睦、勤俭节约、维护家声、传承家风的治家观;儒商互通、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经世济民的经商观凸显了乔家大院独特的育人思想和文化魅力。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乔家大院楹联匾额的德育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匾额 德育思想 公民道德
下载PDF
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 被引量:15
7
作者 田玉敏 张雅光 赵艳芹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6期82-85,共4页
借鉴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德育网络;注重东西方德育... 借鉴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德育网络;注重东西方德育经验的综合利用;强化道德实践,完善学校德育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公民道德教育 借鉴
下载PDF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辉 王忠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市场经济、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分别从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和交往方式上把高校德育的关注点聚集在主体性上。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对...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市场经济、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分别从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和交往方式上把高校德育的关注点聚集在主体性上。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对高校德育目标新的诠释;生命教育、公民教育、信仰教育构成了高校主体性德育的主要内容;从学会生存、学会关怀,到学会选择是高校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主体性德育 生命教育 公民教育 信仰教育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被引量:22
9
作者 万明钢 王文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商业贸易、劳工输出、移民和难民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 ,使得传统的、相对于国家定位的公民与公民教育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简述了西方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商业贸易、劳工输出、移民和难民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 ,使得传统的、相对于国家定位的公民与公民教育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简述了西方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 ,公民教育的不同模式 ,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国家 多元文化 公民教育
下载PDF
论公民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功能互补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继超 郑永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公民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必须结合,因为二者在促进人的发展和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过程中,具有他律与自律、惩罚与激励、普遍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现实性规范与理想性追求的功能互补性。
关键词 公民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功能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义解读——基于两个《纲要》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根成 陈寿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共8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阐释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诸多新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转型背景阐释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性现代转化...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阐释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诸多新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转型背景阐释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性现代转化开掘其世界意义的文化使命;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方面,阐明了个人品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第四个着力点的必要性及个人品德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举措方面,提出了全学科、全过程、全阵地的道德教育理念;阐明了社会新媒介化态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新任务: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与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在公共政策的设计、制定和实施执行方面,明确了公共政策的道德要求,提出了加强对公共政策道德风险与道德效果评估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 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
下载PDF
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学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64,共5页
文章探讨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目标与内容及方法,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小学 公民道德教育 传统道德教育
下载PDF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51
13
作者 高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7,共8页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意识 公民道德建设
下载PDF
从阶级道德到公民道德的德育转向——关于德育研究的系统方法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包国庆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研究分析 ,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 ,实际上是信仰教育、政党教育、政治教育、党课教育等 ,亦即是阶级道德教育 ,而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教育倡导公民道德教育 ,其主要完成的目标是善良、诚信... 本文通过对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研究分析 ,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 ,实际上是信仰教育、政党教育、政治教育、党课教育等 ,亦即是阶级道德教育 ,而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教育倡导公民道德教育 ,其主要完成的目标是善良、诚信、责任。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应该与世界建立共同的价值关系和伦理关系 ,如果我们仍然坚持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道德 ,一则将直接毁灭市场经济 ,二则也难以建设中国与世界的现代关系 ,对此 ,文章提出德育转向的命题和实现转向的德育系统工程。德育系统工程由纵横两个座标组成。纵向座标包括 :道德养成阶段 ,道德认知阶段 ,道德情感阶段 ,道德情操阶段 ;横向座标包括 :家庭、学校、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系统 德育研究 信仰教育 道德情感 阶段 道德教育 道德认知 中国 计划经济 WTO
下载PDF
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公民的本质精神体现在公民实存的历史和发展中,古代社会确立了公民的基本内涵,近代社会发展了内涵丰富的公民精神。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实行转向并回应现代公民精神缺失的一种建构性策略,公民道德教育所要建构的就是道德教... 公民的本质精神体现在公民实存的历史和发展中,古代社会确立了公民的基本内涵,近代社会发展了内涵丰富的公民精神。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实行转向并回应现代公民精神缺失的一种建构性策略,公民道德教育所要建构的就是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契合的体系。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为对象,以培养“德性公民”为目的,以实现公民精神为宗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终身教育体系。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不仅要以公民的本质精神作为着眼点,而且要针对公民本质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实存状况,确定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有效途径,并将建构的关键点放在提出实践措施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精神 公民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建构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曹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34,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四个主题与三个问题探索上。这四个主题是: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渊源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研究;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三个...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四个主题与三个问题探索上。这四个主题是: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渊源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研究;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三个争鸣与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教育是平民教育还是圣贤教育,如何实现与中国传统儒家"学为圣贤"道德教育思想相融通;公民道德教育是国家的还是世界的,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社会既然是公共生活领域理性化的价值生态,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择取上,如何处理好理性化教育模式与情感化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道德教育 研究 反思
下载PDF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宏军 陈剑旄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关于道德教育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重视公德、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等等,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蔡元培 道德教育 完全人格 公民道德教育
下载PDF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行动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家新 易连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7-122,128,共7页
基于对美国精神的追寻,以政治社会化为导向,美国高校在多元文化中不懈地坚持整体一致性的公民道德教育,通过课程学习、负责任的积极参与、品格教育、公民宗教的形式来完成道德知识的获得、道德情感与技能的培养,并以相关理论创新引领公... 基于对美国精神的追寻,以政治社会化为导向,美国高校在多元文化中不懈地坚持整体一致性的公民道德教育,通过课程学习、负责任的积极参与、品格教育、公民宗教的形式来完成道德知识的获得、道德情感与技能的培养,并以相关理论创新引领公民道德教育,以教育评价作为促进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美国高校 公民道德教育 美国精神
下载PDF
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正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笑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93,共6页
一般来讲,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处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善恶好坏的行为规范,公民教育是培养现实公民的活动,其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价值观等,核心是公民权利教育和公民义务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特指培养公民的国民公德和社会公... 一般来讲,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处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善恶好坏的行为规范,公民教育是培养现实公民的活动,其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价值观等,核心是公民权利教育和公民义务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特指培养公民的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活动。三者在"公德"方面既有交叉点,又各有其基本内涵和教育重点,在特定的教育实践中不能混用或套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异同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视域下学校德育发展路向的调整 被引量:3
20
作者 欧阳林 黄月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在不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一发展性"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公民社会 学校德育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