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Criminal Law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1
作者 焦阳 ZHAO Hongfa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7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reflects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 Covenant has been signed by Chinese...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reflects the world’s percep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 Covenant has been sign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lthough not ratified yet, it will definite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Criminal La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hange our no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by def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civil rights and developing the view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duce the number of crimes punishable by the death penalty and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sentence, improve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to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rights of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in terms of compulsory measures, investigation means and judicial form, and add some charges like enslavement and illegal human experimentation, which are criminalized around the world, so a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death penalty reform criminal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crime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赔“两金”的价值证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8-75,共8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判赔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问题备受争议,而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答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金”应和民事诉讼的“两金”定性相同,均指向被害人预期收入损失,实为间接物质损害赔偿。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判赔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问题备受争议,而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答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金”应和民事诉讼的“两金”定性相同,均指向被害人预期收入损失,实为间接物质损害赔偿。根据我国法传统与现代法治、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民事和刑事立法取向的三重价值权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予判赔“两金”。但当前“两金”救济存在实施困境,其他变通救济措施也保护不力,借鉴司法解释新出现的个案衡量倾向权衡确定赔偿数额,建立赔偿激励机制和完善赔偿执行制度将具有相当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间接物质损害赔偿 价值权衡
下载PDF
论宗教身份对出家人的私法和公法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国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9,共15页
出家就是抛弃世俗社会的行为规则,采用"灵修世界"的行为规则。民法是为世俗的国民制定的,原则上不适用于出家人,他们有自己的身份法。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汉传佛教,莫不如此。此等法限制出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由此完成世俗社会与... 出家就是抛弃世俗社会的行为规则,采用"灵修世界"的行为规则。民法是为世俗的国民制定的,原则上不适用于出家人,他们有自己的身份法。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汉传佛教,莫不如此。此等法限制出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由此完成世俗社会与"灵修世界"的区隔。所以,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的规定是错误的,因为出家人的权利能力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是他们自愿承受的,所以,权利能力不得放弃的命题也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家 民事死亡 权利能力减等 天主教 汉传佛教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死亡赔偿金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新宝 曹权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51,共9页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判赔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否定态度,限制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事权利。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失赔偿,完善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尽力矫正刑事司...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判赔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否定态度,限制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事权利。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失赔偿,完善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尽力矫正刑事司法解释在有关问题上的认识误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理念上应从比较片面的“案结事了”转变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要求司法机关对《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文进行重新认识,作出有利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利的解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切实实施《民法典》,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贯彻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死亡赔偿金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恢复性司法
下载PDF
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新趋向——读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的《受难之邦:死亡和美国内战》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qu...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死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内战的意义和含义。该书从"死亡"的物理表现、人性心理、文化内涵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个人和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在战争中经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思考"战争与人性"、"宗教和世俗"等问题,提升内战研究的人文情怀。在新文化史风靡学界的时代,史家通过新题材写出新文章并不罕见,但从"死亡"这个冷僻的角度,研究内战这个饱和的领域,且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不多见,反映了美国内战史学的新水准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鲁·福斯特 美国内战 死亡 死亡文化 想象共同体
下载PDF
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供肺肺移植(附6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峰 陈静瑜 +2 位作者 叶书高 郑明峰 刘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肺进行肺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应用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供肺施行肺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应用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肺进行肺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应用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供肺施行肺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供体6例,为 DCD 或 DBD 供体。供肺从取出转运至肺移植手术室共耗时5.0~8.5 h,其中含飞行时间2.0~3.0 h (里程>1500 km)。受者接受序贯式双肺移植5例,右单肺移植1例。手术过程顺利,肺冷缺血时间7~12 h。受者术后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于术后2~4 d 脱机。截止至投稿日,6例受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使用 DCD 或者 DBD 的肺移植供体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若供、受体所在移植单位的两个城市间有直达航班,且飞行时间在3.0 h 内,长距离转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供体 民用航空转运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脑死亡器官捐献
下载PDF
死刑存废新考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荣春 周建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当今中国刑法理论界,废除死刑的主张似呈压倒之势。但是,以往的和现有的废除死刑的理由正是保留死刑的理由。因此,死刑的存废来不得一相情愿。当今中国的死刑问题应在理智、谨慎和务实中得到解答。而社会不再需要死刑之时便是死刑死... 在当今中国刑法理论界,废除死刑的主张似呈压倒之势。但是,以往的和现有的废除死刑的理由正是保留死刑的理由。因此,死刑的存废来不得一相情愿。当今中国的死刑问题应在理智、谨慎和务实中得到解答。而社会不再需要死刑之时便是死刑死亡之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人权 文明 条件 理由
下载PDF
战争悲剧的另一种书写:《朗读者》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亚珉 《阅江学刊》 200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朗读者》以德国作家特有的反思意识,通过叙述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揭示了二战后人们对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不失为对人类战争的另一种书写。从生死、爱情、文明、罪与罚等视角,阐释该小说... 《朗读者》以德国作家特有的反思意识,通过叙述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揭示了二战后人们对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不失为对人类战争的另一种书写。从生死、爱情、文明、罪与罚等视角,阐释该小说的悲剧主题,挖掘其悲剧内涵,评估其文学价值,有助于通过深层次地探讨历史来剖析人性、启迪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生死 爱情 文明 罪恶 惩罚
下载PDF
哀悼西方文明的精神死亡——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主题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小惠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只争朝夕》的文本细读和分析,指出小说的主题不仅在于表现威尔赫姆的自怜和他对于人类普遍命运的悲悯,更表达了他对以一位陌生人的肉体死亡为象征的西方文明的精神死亡的哀悼。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只争朝夕》 西方文明 精神死亡
下载PDF
故意杀人案中认定“民间矛盾”的规范性事实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万怀 崔志伟 《净月学刊》 2017年第4期14-22,共9页
司法实践对"民间矛盾"的理解过于泛化,这一死刑控制的政策性因素初衷虽好,但不应越过法规范与具体案件直接对接,纯粹的政策适用往往缺乏可解释性、说理性。不予限定地运用"民间矛盾"为个案中的死刑限制做背书并不... 司法实践对"民间矛盾"的理解过于泛化,这一死刑控制的政策性因素初衷虽好,但不应越过法规范与具体案件直接对接,纯粹的政策适用往往缺乏可解释性、说理性。不予限定地运用"民间矛盾"为个案中的死刑限制做背书并不合适。应当将此通过被害人过错的改造还原为一个规范性的教义学上的法律概念,在排除被害人存在过错的案件中不应援引这一规定作为独立的从轻依据。在有责性层面,故意杀人案中被害人过错之所以可以成为限制死刑的教义学依据,在于其能够影响行为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并且能够增加死缓甚至更轻的刑度的可接受性,进而颠覆"杀人偿命"的固有思维,对命案中的死刑限制具有一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案 民间矛盾 死刑控制 被害人过错
下载PDF
论自然人宣告制度的条件及其民事责任的承担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斌 《河北法学》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论述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条件、申请顺序、民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的问题 。
关键词 宣告死亡 民事责任 失踪 承担 自然人 立法建议 完善 制度 条件 申请
下载PDF
关于《恋爱中的女人》“死亡”主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珠凤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工业文明 死亡
下载PDF
论我国自然人死亡的二元立法——冲突及其解决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山星 南景毓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我国民法规定了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但二者毕竟有别,不能等量齐观。制度的设计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否则,所制定的法律在理论上陷入自相矛盾,在实践中无法操作。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却忽略了这一... 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我国民法规定了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但二者毕竟有别,不能等量齐观。制度的设计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否则,所制定的法律在理论上陷入自相矛盾,在实践中无法操作。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却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有必要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25、36、37条,消除其中的弊端,协调法律之间的冲突,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充分体现民法的公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最高人民法院 立法 二元 司法解释 自然死亡 民法通则 协调法律 当事人 权利
下载PDF
死后人工生殖的民法问题研究——兼谈台湾地区人工生殖立法新趋向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芳 姜柏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死后人工生殖打破知情同意法则,违反人工生殖目的,危及子女最佳利益。未来人工生殖立法应在满足生育自由的同时,尊重人性尊严,关怀后代福祗。建议严禁死后取精,严禁死后人工生殖。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死后人工生殖 生育自由 人格尊严 民法
下载PDF
宣告死亡制度中的若干争议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群安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保留宣告死亡制度,死亡宣告申请权应有适当的顺序之分。对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能力的确定,既要坚持民事能力制度的一般性,同时也要照顾宣告死亡制度的特点。关于死亡宣告对于婚姻关系的存废,在符合婚姻法的前提下应尽...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保留宣告死亡制度,死亡宣告申请权应有适当的顺序之分。对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能力的确定,既要坚持民事能力制度的一般性,同时也要照顾宣告死亡制度的特点。关于死亡宣告对于婚姻关系的存废,在符合婚姻法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当事人的选择权和意思自治权,法律上不能硬性规定其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宣告失踪 宣告死亡
下载PDF
宣告死亡三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宇 戴春平 罗士俐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52-55,共4页
宣告死亡制度的功能,在于保护失踪人利害关系人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我国民法其应坚持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两项制度并存的立法体例。被宣告死亡者在法律上被"推定死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 宣告死亡制度的功能,在于保护失踪人利害关系人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我国民法其应坚持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两项制度并存的立法体例。被宣告死亡者在法律上被"推定死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中请宣告其死亡的,不受民法有关宣告死亡之特别期间的限制。失踪人之利害关系人的宣告死亡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特殊情形下应赋予检察院以死亡宣告申请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告死亡 民法通则 民法典
下载PDF
劳伦斯作品中的死亡形象
17
作者 张洁 刘春芳 李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75-378,共4页
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入剖析,充分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他创作的诸多人物中,有一些人物尤其对人生、生活和生命的否定而成为死亡的化身,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劳伦斯对宗教和理性及工业文明的反抗... 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入剖析,充分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他创作的诸多人物中,有一些人物尤其对人生、生活和生命的否定而成为死亡的化身,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劳伦斯对宗教和理性及工业文明的反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死亡 宗教 理性 工业文明
下载PDF
中国死刑立法的完善——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松建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7-20,共4页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死刑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死刑犯的请求赦免权和减刑权都有明确规定,而中国有关死刑的立法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规定上与该公约存在一定的冲突,适用死刑的范围不仅过于宽泛且标准不明,适用死刑的程序也并...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死刑的适用范围、程序以及死刑犯的请求赦免权和减刑权都有明确规定,而中国有关死刑的立法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规定上与该公约存在一定的冲突,适用死刑的范围不仅过于宽泛且标准不明,适用死刑的程序也并非严格,缺乏死刑犯的赦免和减刑的请求权的规定等,需要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死刑 立法完善
下载PDF
大地的祈祷与科学革命沉思——读卡罗琳·麦茜特《自然之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振纲 李劼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4,13,共5页
卡罗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女性、生态与科学革命》从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神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直到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列举出一系列"事实"及对事实的"追问"。追问的实质是人类"... 卡罗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女性、生态与科学革命》从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神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直到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列举出一系列"事实"及对事实的"追问"。追问的实质是人类"为什么"又"怎么样地"疏远乃至虐待了大自然。从"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相互碰撞中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琳·麦茜特 自然之死 科学革命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死刑案件民事赔偿问题之解决模式——以刑事和解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鹏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6-82,共7页
死刑案件的民事赔偿问题可以通过刑事和解的途径解决。对于并不是"非杀不可"的死刑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民事赔偿是反映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因素之一,其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是"复归社会思想"的体现,是宽严相济... 死刑案件的民事赔偿问题可以通过刑事和解的途径解决。对于并不是"非杀不可"的死刑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民事赔偿是反映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因素之一,其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是"复归社会思想"的体现,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结果。通过刑事和解解决死刑案件民事赔偿问题应以司法机关为主导,分阶层递进式地判断和解程序的适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 刑事和解 民事赔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