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Rights Implications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
作者 朱虎 XIANG Na(Translated)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2年第6期1178-1201,共24页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i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i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the people’s legislation for themselves, which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in its external system and internal values. Functionally,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the obligation of the country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individual people, and perfects the mechanism for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type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civil rights in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required by the broad scope of human rights, with an aim to realize a happy life for the people,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rights, and protect people’s personal rights, property rights, and right to dignity through specific rules. The universal sharing of human rights require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subjects of civil rights. The equal sharing of human rights requires the equality of forms of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Meanwhile, it further requires the substantive equality of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Attention is paid to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pecific groups in external and embedded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outlook on human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下载PDF
价值引领导向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实践——以《中华文明与当代中国》课程为例
2
作者 曹俊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5,92,共6页
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而高等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中华文明与当代中国》课程为例,从价值引领理念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改革探讨了... 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而高等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中华文明与当代中国》课程为例,从价值引领理念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改革探讨了高校价值引领导向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建设,并进一步从集体备课、教学方法、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领 理想信念 中华文明 当代中国 课程实践
下载PDF
Spiritu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s Ideological Resources
3
作者 吴晓明 Huang Yush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1期5-21,共17页
Spiritu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task raised by China's historical practice. Modem development often entails entering into "modem civilization"; yet the abstract understandin... Spiritual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task raised by China's historical practice. Modem development often entails entering into "modem civilization"; yet the abstract understanding of this civilization hides its essential rules and historical nature. China has pursued 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historical premises from the West, and therefore it belongs only partially to modem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Its rapid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limits of the latter. Realistic prospects for Chinese development imply a transformation and remodeling of China's overall way of life, attitudes to life and values, and this inevitably calls for a new form of philosophy. The intellectual sources for this new philosophy are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Their creative integration points in a positive way to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china spiritual construction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resources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y
原文传递
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基于执行权组织构造的考量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知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作为一种二重性的权力,民事执行权在结构要素上可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两部分,据此民事执行权在组织构造上应该分别贯穿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设立执行局,在上下级法院之间形成统... 作为一种二重性的权力,民事执行权在结构要素上可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两部分,据此民事执行权在组织构造上应该分别贯穿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设立执行局,在上下级法院之间形成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这是一种内置式的改革模式。中国民事执行体制构建应该符合民事执行权自身的性质和组织、运行规律,尊重法院作为司法权载体的组织与程序构造要求,切合中国当代司法制度改革的整体目的。据此,在内置式改革模式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实践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题的情况下,外放式的改革模式可成为中国当代民事执行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权 组织构造 中国民事执行体制 外放式改革模式
下载PDF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小岩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10,19,共5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对“国家主义”的反思 ,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 ,促成市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对“国家主义”的反思 ,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 ,促成市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远未成形 ,但它对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建构市民社会不无借鉴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市民社会 中国市民社会 国家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现实观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卫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把人的全面解放与社会的解放、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把人的全面解放与社会的解放、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的世界观、价值观、消费观和幸福观;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思想 现实观照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建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98,共6页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国家 社会 国家与社会 当代中国研究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结构解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立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3,共7页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结构有两大系统 ,即由宪法所规定的宪政结构系统和由中共党章所规定的党政结构系统。这两大结构系统既有静态结构、运行周期和工作原则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又有领导体制、运行时间和组织基础方面的不同点。...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结构有两大系统 ,即由宪法所规定的宪政结构系统和由中共党章所规定的党政结构系统。这两大结构系统既有静态结构、运行周期和工作原则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又有领导体制、运行时间和组织基础方面的不同点。它们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并以党政结构系统为主导 ,即表现为中共组织、行政机关、人大、政协等机构多位一体 ,以中共组织为主导的中国政府决策与执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制度 宪政结构 党政结构 决策 执行 当代中国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德万 黄南珊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98-101,共4页
政治发展实质上是政治文明建设问题。文章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本质要求、根本目标、根本途径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论析,阐明了政治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民主共和制 三个代表 政治体制 依法治国
下载PDF
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维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1-24,61,共5页
通过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出"文明对话"的论题。从对现代化、西化、全球化概念的历史反思,提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以及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从而进... 通过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出"文明对话"的论题。从对现代化、西化、全球化概念的历史反思,提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以及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儒学是否有第三期发展前景"问题的认识;从"文明对话"、"文化中国",论证儒学创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文化中国 当代新儒学 儒学创新
下载PDF
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民事立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经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共15页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民事立法承载着构建私法基本制度和张扬私法理念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后,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基本实现了民事领域"有法可依"的法制目标,张...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民事立法承载着构建私法基本制度和张扬私法理念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后,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基本实现了民事领域"有法可依"的法制目标,张扬了私法自治、私权保障等私法理念,标志着中国私法的进步。然而,历经60余年、四次民法起草,民法典"渐行渐远",亦表明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之艰难,中国私法仍在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私法进程 民事立法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亮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5-5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提出: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基础,现代公司的塑造是核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关键,宪政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社会 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208,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具体描述出支出的非预算性、执行的非清晰性和程序的非约束性三种困境命题,并由此开始对走出困境的制度寻求进行辨析。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预算 文化预算程序 预算执行
下载PDF
个体化时代的公民教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龙柏林 王艺霖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44-48,共5页
个体化作为理解社会转型的新命题,在当代中国具有与西欧不同的特质,包括双重脱嵌、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欠缺、缺乏丰裕的福利国家支持等匹配条件。由此出现了脱嵌不充分的狭隘乡民情结、"顺民"与"暴民"的极端倾向以... 个体化作为理解社会转型的新命题,在当代中国具有与西欧不同的特质,包括双重脱嵌、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欠缺、缺乏丰裕的福利国家支持等匹配条件。由此出现了脱嵌不充分的狭隘乡民情结、"顺民"与"暴民"的极端倾向以及原子化的私民困境。因此在当代中国,针对这些个体化导致的问题,必须在国家引导下发挥公民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培养公民的现代性时空视野,构造健全的权责平衡关系,提升主动参与和对他者关怀的社会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公民教育 当代中国
下载PDF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小岩 《孝感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1-65,共5页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对“国家主义”进行反思 ,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 ,以及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 ,促成市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 ,并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虽处在不断...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对“国家主义”进行反思 ,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主化和市场化 ,以及追求民主的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 ,促成市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 ,并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远未成形 ,但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不无借鉴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市民社会 社会政治思潮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与公务员制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武玲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46-148,共3页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本院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有机整合了《当代中国政府》和《国家公务员制度》两门独立课程为《当代中国政府与公务员制度》一门课程,强化了该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本院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有机整合了《当代中国政府》和《国家公务员制度》两门独立课程为《当代中国政府与公务员制度》一门课程,强化了该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了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计划整体优化。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积极性及应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府与公务员制度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略论道德进步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17
作者 杨怀中 刘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86-588,共3页
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是文明的核心,道德进步决定着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当代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努力提升全社会的... 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是文明的核心,道德进步决定着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当代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努力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道德进步 先进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
下载PDF
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雪菲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3期17-18,共2页
面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其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当代中国大学生
下载PDF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增强文化自觉
19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共4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作为我们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目标,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作为我们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目标,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满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为着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需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要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自觉地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要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诸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要自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将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落到实处;要自觉厘定文化的双重属性和文化发展的双重任务,在文化建设中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要自觉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要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升级传统文化业态并拓展文化发展新领域;要自觉将灿烂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主动优势,转化为软实力竞争中的现实优势;要自觉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自觉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南海文明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当代价值研究
20
作者 亓光勇 黄昭艳 李凯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5-38,53,共5页
南海文明是连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文明纽带,也是华夏文明与南海周边国家文明相互碰撞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南海为辐射中心的南海文明文化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构建南海文明理论体系,不仅是中国与南海周... 南海文明是连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文明纽带,也是华夏文明与南海周边国家文明相互碰撞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南海为辐射中心的南海文明文化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构建南海文明理论体系,不仅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文化外交的重要基础与依托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的实践建设需求。强化理论和文献的系统研究、建立政府与学术界联动机制、引导科研方向整合科研力量是建构南海文明理论体系的三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文明理论体系 当代价值 理论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