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界定与辨析
1
作者 谢望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61,共14页
英国《2006年诈骗罪法案》将诈骗犯罪由结果犯变更为行为犯值得关注和研究。民事欺诈的行为构造与刑事诈骗的行为构造基本吻合。以非法占有目的和民事救济可能性来区分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并不妥当。必须严格依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 英国《2006年诈骗罪法案》将诈骗犯罪由结果犯变更为行为犯值得关注和研究。民事欺诈的行为构造与刑事诈骗的行为构造基本吻合。以非法占有目的和民事救济可能性来区分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并不妥当。必须严格依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认定涉案行为性质,先检测涉案行为是否符合诈骗犯罪的表象构成要件,再进一步检测是否存在排除犯罪性或责任的辩护事由。可从以下方面把握涉案行为性质:从国家刑事司法政策立场正确把握涉案行为性质;交易主体是否真实且具有实质内容;行为人是否有真实合法履约行为;不能履约是否有合理解释或事出有因;是否有足额担保;被害人是否了解或知道交易中的虚假信息;是否已进入民事处理程序或者已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结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诈骗 民事欺诈 表象构成要件 诈骗犯罪具体认定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逻辑与程序构建
2
作者 卢少锋 李俊丹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基于网络治理的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47条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在电信网络诈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主体资格,旨在促进刑民责任承担的有机衔接,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一体化、各环节、全链条防... 基于网络治理的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47条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在电信网络诈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主体资格,旨在促进刑民责任承担的有机衔接,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一体化、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作为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起的新型诉讼制度,其理论逻辑和具体规则尚不完备,立法支持和实践经验均严重不足,应明晰电信网络诈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正当性与必要性。同时,厘清案件可诉范围和人民检察院职能定位,以一体化思维疏通管辖难题,以智慧司法赋能协同治理,为司法提供有效的程序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可诉范围 调查核实权
下载PDF
证券民事赔偿的公法激励:行政执法和解与恢复性刑事司法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博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7,218,219,共13页
公权处置前置和集体行动困境不是阻碍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责任实现的主因。实践案例显示,公权处置前置带来的“罚先赔后”“赔偿不足”是导致投资者消极行权的重要因素。对此,可以发掘公法的激励机制,促进、保障受害投资者民事利益优先实... 公权处置前置和集体行动困境不是阻碍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责任实现的主因。实践案例显示,公权处置前置带来的“罚先赔后”“赔偿不足”是导致投资者消极行权的重要因素。对此,可以发掘公法的激励机制,促进、保障受害投资者民事利益优先实现。证券行政执法和解的和解金优先赔偿投资者、嗣后盈余上缴国库,能够保障投资者损失优先受偿。我国目前适用该制度的案件数量偏少,立法对和解金的性质和地位界定不清。对此,应在公私法融合的背景下建立对和解金的独立认识,在和解金谈判中尽可能实现对受害投资者的足额补偿。将被害人利益置于核心地位的恢复性司法也具有保障受害投资者民事利益实现的效能。刑事责任减让能够激励犯罪人在个人财产之外筹措资金,缓解可供执行财产不足的问题。刑事责任的减让须与犯罪人的赔偿能力关联起来,同时考察市场秩序法益的恢复程度,保持惩罚、预防功能的总量守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民事赔偿 行政和解 恢复性司法 公法激励
下载PDF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分
4
作者 刘青青 《特区经济》 2024年第5期75-78,共4页
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难以区分的现实困境,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理论上往往从欺骗的内容、方式、程度、主观故意类型、非法占有目的等角度对二者进行区别,司法实践中通常根据民事救济的可能丧失判定是否需要刑法... 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难以区分的现实困境,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理论上往往从欺骗的内容、方式、程度、主观故意类型、非法占有目的等角度对二者进行区别,司法实践中通常根据民事救济的可能丧失判定是否需要刑法介入,以及以行为人的客观表现为基础推断其主观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时,首先要明确二者并非对立排斥的关系,其次应当遵循从客观到主观的顺序对案件加以考察,最后应当将欺骗内容、欺骗方式、欺骗程度等客观标准同主观故意内容、非法占有目的等主观标准相结合,综合全案案情并结合社会效果对此类案件进行整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刑事诈骗 诈骗罪 区分路径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下欺诈交易行为的刑民界分
5
作者 王与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在欺诈交易的场合,因存在双向给付行为,致使欺诈交易定性的刑民界限模糊。从财产损失要件而言,学界主张引入目的失败论等个别化财产损失理论对整体财产损失进行修正,但从我国诈骗罪的立法模式来看,个别化的损失并不适宜。对于欺诈交易... 在欺诈交易的场合,因存在双向给付行为,致使欺诈交易定性的刑民界限模糊。从财产损失要件而言,学界主张引入目的失败论等个别化财产损失理论对整体财产损失进行修正,但从我国诈骗罪的立法模式来看,个别化的损失并不适宜。对于欺诈交易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实务中也缺乏衡量标准。对此,首先考量欺骗行为是否能够达到诈骗犯罪的程度,其次坚持整体财产损失观,最后综合上述因素,进行对价衡量,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民事欺诈 财产损失要件 整体财产损失
下载PDF
论民事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
6
作者 杨荣凤 王龙 王雪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民事诉讼是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虚假诉讼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危害司法公正并侵害他人权益。对民事虚假诉讼进行检察监督,具有维护司法正义和法律秩序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民... 民事诉讼是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虚假诉讼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危害司法公正并侵害他人权益。对民事虚假诉讼进行检察监督,具有维护司法正义和法律秩序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加强民事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改进司法实践、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虚假诉讼 检察监督 法律秩序
下载PDF
股东通过借贷诉讼追回“投资款”行为的刑法定性
7
作者 刘水灵 《犯罪研究》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注册资本“认缴制”模式下,在出资期限届满之前,股东汇入公司的款项性质并不当然属于“投资款”,不能因为款项最终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而倒推款项的性质,应当结合公司会计账簿、股东出资证明等能体现股东实缴信息的客观证据予以审慎认定... 注册资本“认缴制”模式下,在出资期限届满之前,股东汇入公司的款项性质并不当然属于“投资款”,不能因为款项最终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而倒推款项的性质,应当结合公司会计账簿、股东出资证明等能体现股东实缴信息的客观证据予以审慎认定。对于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在民事裁判对于同一事实已经作出合法性评价的情况下,刑法的介入应当保持克制,充分尊重先决裁判的法律效力。严防通过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除非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达到了“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实践中股东将投资款虚构成出借款,通过提起借贷诉讼追回相应款项,充其量只是为了弥补或者减少投资损失而进行的民事欺诈,不具备诈骗罪所要求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此种情形下,由于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基础的民事纠纷事实,对于将投资款虚构成出借款的行为,不属于虚假诉讼罪所规制的“无中生有”型诉讼行为类型,应以手段行为可能触犯的其他罪名进行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交叉 民事欺诈 刑事诈骗 非法占有目的 虚假诉讼罪
下载PDF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8
作者 王炜昭 《特区经济》 2024年第7期128-132,共5页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担保,再以虚假事实和骗取的担保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中,主要存在着三组民事法律关系,即行为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担保人...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采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的担保,再以虚假事实和骗取的担保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担保贷款双重诈骗案中,主要存在着三组民事法律关系,即行为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担保人与贷款人之间的担保合同关系以及行为人与贷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关系。行为人在与担保人订立委托合同过程中实施的前骗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合同诈骗罪;担保人事先虽向贷款人设立了担保,但无论基于个别财产损失说还是整体财产损失说,均应肯定行为人的后骗行为造成了贷款人的财产损失,构成贷款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贷款双重诈骗 民事法律关系 合同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
下载PDF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类型化区分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荣功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刑事诈骗是民事欺诈中的严重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诈骗的行为类型多样,具体构造也存在一定差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诈骗行为的具体构造展开。交易型诈骗中,作为交易对价的基础事实是... 刑事诈骗是民事欺诈中的严重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事诈骗的行为类型多样,具体构造也存在一定差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诈骗行为的具体构造展开。交易型诈骗中,作为交易对价的基础事实是否存在对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具有决定意义。使用型诈骗的场合,应重视对行为人取得财物后的用途和资金走向的考察,以确定非法占有目的是否成立。财物用途和资金走向无法查清的案件,不能简单地认为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格型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同时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特定资格以及财物的具体用途。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分还要注意欺诈事实是否属于核心或者主要事实以及欺诈程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非法占有目的 交易型诈骗 使用型诈骗 资格型诈骗
下载PDF
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的界分 被引量:56
10
作者 陈兴良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5期1-12,共12页
民事欺诈属于民事不法,刑事欺诈属于刑事犯罪,两者之间虽存在重大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极易混淆。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都以欺诈为行为特征,民事欺诈可以分为民事违约的欺诈和民事侵权的欺诈;与之对应,刑事欺诈可以分为虚假陈述的欺诈犯... 民事欺诈属于民事不法,刑事欺诈属于刑事犯罪,两者之间虽存在重大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极易混淆。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都以欺诈为行为特征,民事欺诈可以分为民事违约的欺诈和民事侵权的欺诈;与之对应,刑事欺诈可以分为虚假陈述的欺诈犯罪和非法占有的刑事诈骗。对于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应当从欺骗内容、欺骗程度和非法占有目的这三个方面进行界分,从而为正确地认定刑事欺诈犯罪提供刑法教义学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刑事欺诈 虚假陈述 诈骗 非法占有
下载PDF
投保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碧华 袁继尚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7,共11页
由于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保险欺诈的构成要件、危害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中国投保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应确立保险欺诈民事责任性质为有别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一种新的责任类型——法定责任,在此基础... 由于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保险欺诈的构成要件、危害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中国投保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应确立保险欺诈民事责任性质为有别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一种新的责任类型——法定责任,在此基础上完善投保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立法:增加投保方民事义务可操作性、完善其相关责任条款(《保险法》第16条和第32条)、明确投保方保险欺诈民事责任范围、增加保险欺诈民事责任主体和确立保险欺诈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保方 保险欺诈 民事责任 法定责任
下载PDF
证券欺诈的界定及其民事责任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春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本文在对证券欺诈行为的外延作了恰当界定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证券欺诈与一般民事欺诈的不同构成要件 ,并就完善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欺诈 证券欺诈 民事赔偿 民事责任制度
下载PDF
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宇红 龚卫 吴捷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9期82-84,共3页
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 ,认真探讨构建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 ,并从立法和司法层面提出实现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一些设想 。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制度 原则 实现
下载PDF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4
14
作者 岳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在我国证券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相对缓滞,即使是法律规定较为全面的虚假陈述案件,在实践中也存在起诉率低、起诉的投资者偏少的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制度的缺陷,如立法缺失、前置程序、管辖制度、诉讼模式等的限制,也有法院、... 在我国证券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相对缓滞,即使是法律规定较为全面的虚假陈述案件,在实践中也存在起诉率低、起诉的投资者偏少的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制度的缺陷,如立法缺失、前置程序、管辖制度、诉讼模式等的限制,也有法院、法官和投资者的因素。应当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第一,从立法层面继续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第二,改革现有的证券案件管辖制度,设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证券法庭;第三,进一步改革和扩展前置程序;第四,改革现有的诉讼模式;第五,建立投资者先行赔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救济 前置程序 诉讼形式
下载PDF
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阳 徐继超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19-122,共4页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民事欺诈行为在犯罪构成要件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具体表现为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合同的双方或一方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等 ;而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无论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还是所侵犯的...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民事欺诈行为在犯罪构成要件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具体表现为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合同的双方或一方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等 ;而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无论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还是所侵犯的客体及其权利属性都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 合同诈骗罪 合同纠纷 民事欺诈
下载PDF
不作为的诈骗罪与不当得利的界分 被引量:6
16
作者 常磊 《时代法学》 2009年第3期61-66,共6页
刑民分界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实践中,多数案件都可以明确地界定为刑事案件或者民事案件。但是,对于那些处于刑事和民事边缘"模糊地带"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是司法机关面临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 刑民分界 不作为诈骗罪 不当得利
下载PDF
表见合伙之价值评判——兼析新《合伙企业法》第76条 被引量:1
17
作者 问清泓 《创新》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合伙企业法》是一部非常有效地法律,但其最大缺陷是仍然没有规定表见合伙制度。表见合伙与表见代理、与民事欺诈是有明显区别的,不能用表见代理与民事欺诈解决实践中的表见合伙纠纷。新《合伙企业法》第76条... 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合伙企业法》是一部非常有效地法律,但其最大缺陷是仍然没有规定表见合伙制度。表见合伙与表见代理、与民事欺诈是有明显区别的,不能用表见代理与民事欺诈解决实践中的表见合伙纠纷。新《合伙企业法》第76条的规定让人困惑,像似表见合伙,实则不然。建立表见合伙制度更有利于保障交易公平和安全,彰显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充分救济善意第三人的权利。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表见合伙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见合伙 新《合伙企业法》第76条 表见代理 民事欺诈
下载PDF
“诉讼诈骗”定性研究——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为视角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2-67,共6页
对诉讼诈骗的定性不应仅局限于刑法个罪之间的界分,而应将其置防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度中。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法院具有查证案件事实、审核证据的责任,而民诉法没有规定当事人有如实提供陈述的义务。因此,我国缺少诉讼诈骗构成犯罪的制... 对诉讼诈骗的定性不应仅局限于刑法个罪之间的界分,而应将其置防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度中。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法院具有查证案件事实、审核证据的责任,而民诉法没有规定当事人有如实提供陈述的义务。因此,我国缺少诉讼诈骗构成犯罪的制度基础。诉讼诈骗中,当事人的主张通过证据予以表达,法院依据诉讼证据规则而不是当事人的主张定案,法院并没有被骗。诉讼诈骗构成犯罪,将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刑法的相关规定冲突,而且还可能引发重大道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诈骗 诈骗罪 民事诉讼法 刑法 司法疑难
下载PDF
第三人欺诈与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来自比较法角度的观察与评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1-106,共6页
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的第三人欺诈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就这种欺诈而言,法国法认为其不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德国法认为其在对方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存在的情形下即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意大利法则认为其... 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的第三人欺诈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就这种欺诈而言,法国法认为其不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德国法认为其在对方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存在的情形下即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意大利法则认为其无论对方当事人是否知道其存在均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效力瑕疵。我国法对此问题的看法在实际上相同于意大利法,但有关立法中的不合理因素应当予以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欺诈 民事行为效力瑕疵 无效民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下载PDF
论证券欺诈民事案件的诉讼方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仲崇玉 《法学论坛》 2003年第4期79-83,共5页
针对证券市场上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 ,宣布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但是由于其固守传统的民事诉讼模式 ,难以有效地解决人数众多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笔者认为 ,应当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机制以及... 针对证券市场上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 ,宣布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但是由于其固守传统的民事诉讼模式 ,难以有效地解决人数众多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笔者认为 ,应当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机制以及德、法两国团体诉讼的先进经验 ,改造我国已有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以解决证券欺诈民事案件的诉讼方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民事诉讼 代表人诉讼 集团诉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