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理顺序的反思与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雅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做法不一,有“先刑后民”的,有“刑民并进”的,严重影响了司法的规范性。为保障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协同刑民责任等多元化诉讼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应遵循刑事惩罚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刑—民—刑”为主、“先刑后民”为辅的审理模式,并通过强化判决说理性对“刑—民—刑”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此外,还应正确看待和解与调解对审理顺序的影响,一旦发现对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的公告可能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应及时调整审理顺序,先行作出刑事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审理顺序 “先刑后民” “刑—民—刑”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与顺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雅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自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开展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就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较大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与诉权顺位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虽然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作了规定,但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诉权顺位... 自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开展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就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较大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与诉权顺位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虽然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作了规定,但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诉权顺位不清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正确实施该制度,应否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的起诉资格,扩张“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的范围,明确“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的条件,并以《民事诉讼法》第58条及不同类型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厘清不同起诉主体的诉权顺位。当受侵害对象为普通公民时,应尊重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权的补充性,将“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的起诉顺位置于检察机关之前;当受侵害对象为众多消费者时,应考虑到受侵害对象的特殊身份,依次由“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由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和检察机关行使起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诉权顺位
下载PDF
交易习惯的具体认定与细化适用——以《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条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龙业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条就交易习惯的认定及举证责任问题作出规定,既保持了法律适用上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内容作了调整,以更加符合审判实践的需要。就交易习惯的具体适用,需要厘清该条与《民法典》第10...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2条就交易习惯的认定及举证责任问题作出规定,既保持了法律适用上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内容作了调整,以更加符合审判实践的需要。就交易习惯的具体适用,需要厘清该条与《民法典》第10条关于法源意义上的习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适用效力而言,既要依据《民法典》的具体规定来确定其是否优先适用的问题,又要按照体系化适用的方法把握好一般规定意义上的交易习惯与特别规定意义上的交易习惯的关系。对于交易习惯的举证责任与法源意义上的习惯有大同但存小异,在适用时也要对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序良俗进行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 交易习惯 习惯 公序良俗
下载PDF
《民法典》优良家风条款的法功能预期及司法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民法典》优良家风条款以“家庭”为主体,明确了婚姻家庭“全方位人格”的公序良俗边界,补强了婚姻家庭法入典后的社会化表达。其可作为裁判依据和说理依据,借由司法审判的过程发挥倡导性规范的教化作用。援引优良家风条款审结的案件... 《民法典》优良家风条款以“家庭”为主体,明确了婚姻家庭“全方位人格”的公序良俗边界,补强了婚姻家庭法入典后的社会化表达。其可作为裁判依据和说理依据,借由司法审判的过程发挥倡导性规范的教化作用。援引优良家风条款审结的案件涵盖了正向解读和逆向解读,能够制衡婚姻家庭关系的财产法化倾向,较少出现司法裁判的异化。然而,优良家风条款的司法适用也存在泛化援引和说理不足等问题。司法机关需要明确不同情形下优良家风条款的援引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进行释法说理,并在此过程中平衡婚姻家庭秩序与个人权利保障,把握心证过程的扩张与谦抑,以此实现优良家风条款德法相融的法功能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优良家风条款 倡导性规范 公序良俗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起诉顺位的设置
5
作者 郑璐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了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列举并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但并未明确诸适格原告之间的起诉顺位。为应对由此造成的诉讼程序启动困难、诉讼资源分配不当和有碍法律体系内在协调性...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了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列举并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但并未明确诸适格原告之间的起诉顺位。为应对由此造成的诉讼程序启动困难、诉讼资源分配不当和有碍法律体系内在协调性等风险,应当将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起诉顺位明确为“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检察机关”,以提升民事公益诉讼这一救济路径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顺位 诉讼实施权
下载PDF
论环境案件中赔偿影响量刑的实证检视及其规范路径
6
作者 自正法 刘倩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8,157,共14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积极履行赔偿责任能对量刑产生影响,回归理论,其是基于刑民一体化思维下对环境法益的确立、特殊预防理论的指引、民刑共治犯罪治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与恢复性治理模式的有机融合。通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积极履行赔偿责任能对量刑产生影响,回归理论,其是基于刑民一体化思维下对环境法益的确立、特殊预防理论的指引、民刑共治犯罪治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与恢复性治理模式的有机融合。通过对1528份污染环境案件刑事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赔偿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空间不足,应对其进行规范约束,赔偿本身的认定与其他金钱类责任容易混淆,赔偿的支付对象不确定及款项用途不明朗。鉴此,应将先刑后民与先民后刑的审理模式相结合,完善赔偿影响量刑的标准,赔偿的认定优先于其他金钱类责任,确立环境公益基金制度,以期进一步规范环境案件赔偿作为量刑要素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偿影响量刑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环境公益基金 环境服务令
下载PDF
公私法一体化视野下公序良俗原则的刑法适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55,共16页
探讨民法公序良俗的刑法适用,是刑法理论因应民法典时代公私法之间如何融合发展问题之体现。民法公序良俗与刑法罪刑法定在概念的特定性、开放性以及价值理念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均相抵牾,二者之间具有天然违和性。然而,实然层面,公序良俗... 探讨民法公序良俗的刑法适用,是刑法理论因应民法典时代公私法之间如何融合发展问题之体现。民法公序良俗与刑法罪刑法定在概念的特定性、开放性以及价值理念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均相抵牾,二者之间具有天然违和性。然而,实然层面,公序良俗早已打通了进入刑事实证法的通道;应然层面,公序良俗刑法适用只可限制难以禁绝。基于公私法一体化视野,公序良俗刑法适用的功能定位应为弱调节性补充原则。为防止道德法庭的刑事司法化,公序良俗不能成为刑法的入罪原则,但刑法可接纳立足于该道德性原理上的出罪尝试,以弥补我国《刑法》出罪机制不畅之天然缺陷。公序良俗是隐居在法律规则幕后的条款,在刑法的具体适用方式上,宜将之嵌入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解释之中并充分说明适用理由;反对刑事判决书直接援引公序良俗原则,以防止其嬗变为刑法定罪量刑的一般性原则。刑法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应特别防止未来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伦理主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公序良俗 罪刑法定 弱调节性补充原则 出罪 对风俗的犯罪
下载PDF
《民法典》对公序良俗的确认、吸纳与适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才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59,共7页
《民法典》对公序良俗的确认,主要体现为对“公序良俗原则”的内在规定,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范例。《民法典》是公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开启了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统称,公序良俗的法治价值是对... 《民法典》对公序良俗的确认,主要体现为对“公序良俗原则”的内在规定,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范例。《民法典》是公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开启了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统称,公序良俗的法治价值是对法治社会的支撑。公序良俗是《民法典》人权精神的价值体现,需要构建公序良俗价值追求上的民法体系。“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包括坚持《民法典》规范的类推适用,实施公序良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遵循公序良俗与法治融合的原则,发挥公序良俗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序良俗 法律原则 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 民法体系
下载PDF
《民法典》中的公共利益——兼论与公序良俗的界分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钦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4-46,共13页
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在《民法典》、其他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中出现混用,运用缺乏规律,亟待界分。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的含义均存在“秩序”和“道德”元素。公共利益中的秩序由外力干预形成,旨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序良俗中的秩序由... 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在《民法典》、其他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中出现混用,运用缺乏规律,亟待界分。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的含义均存在“秩序”和“道德”元素。公共利益中的秩序由外力干预形成,旨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序良俗中的秩序由市民自发形成,是一种建立在主体平等基础上的道德观。公共利益的概念和源起证明了它与私法格格不入,需要借由行政机关和公益组织维护。公序良俗是意思自治的奴婢,在私法疆域发挥效用。即使赋予公共利益的受益者以丰富权利,公共利益也因缺乏天然的维权主体、难以启动维权程序、利益实现机制软弱耗时,在民法框架下无法得到妥善维护。应在划分利益主体、客体和内容,厘清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含义的基础上,将自发形成、自行演变、自力实施条款中的公共利益替换为公序良俗,取代以消极限制为手段的私法权利,并在其他公共利益条款中采取转致适用的表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共利益 公序良俗 意思自治 转致
下载PDF
对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问题的探讨——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中的公共秩序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7,共9页
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对外国法的适用和对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上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有关理论对公共秩序的涵义、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适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 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对外国法的适用和对外国法院判决与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上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有关理论对公共秩序的涵义、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适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适用、区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际公共秩序等问题的分析尚不够全面、深入,为此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第11条提出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私法 公共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下载PDF
谦抑之智:论环境道德不宜纳入公序良俗原则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卓 陈立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82-90,共9页
公序良俗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将环境道德纳入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由于公序良俗原则本身的谦抑性特征、环境道德和民法"理性人"基本假设的不契合、社会公众对环境道德成为一项&... 公序良俗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将环境道德纳入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由于公序良俗原则本身的谦抑性特征、环境道德和民法"理性人"基本假设的不契合、社会公众对环境道德成为一项"公共秩序"的认同度仍不够、可能造成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及其道德义务之债的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环境道德不适宜纳入公序良俗原则的范畴。立法对先进理念的吸纳,不可太过超前,而应该注意循序渐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道德 公序良俗 民法基本原则 谦抑原则 政治公共秩序 经济公共秩序
下载PDF
英国防治家庭暴力与保护受害人立法述评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月 《政法论丛》 2011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家庭中的社会问题,尽早发现、尽早处理才能将伤害减少至最低。为此,英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案防治家庭暴力,从家庭成员身份界定到司法保护、从家庭暴力的认定到骚扰防治进...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家庭中的社会问题,尽早发现、尽早处理才能将伤害减少至最低。为此,英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案防治家庭暴力,从家庭成员身份界定到司法保护、从家庭暴力的认定到骚扰防治进行较全面的法律干预。英国法既注重对加害人予以法律制裁,更注重预防,及时帮助受害人和加害人,防止家庭暴力延伸到下一代,防止家庭暴力从家庭内部延伸到家庭之外。英国法防治家庭暴力的理念、路径和对策能够为我国制定防治家庭暴力法提供诸多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法 家庭暴力 公力救济 民事命令
下载PDF
《民法典》引入民间法解决刑事纠纷的调适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才发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15,125,共12页
《民法典》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民事活动的根本底线,是国家法立法和司法的重要原则。把民间法引入刑事司法审判活动,是推进实施《民法典》的现实需要。在《民法典》与民间法解决刑事纠纷的调适原则方面,... 《民法典》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民事活动的根本底线,是国家法立法和司法的重要原则。把民间法引入刑事司法审判活动,是推进实施《民法典》的现实需要。在《民法典》与民间法解决刑事纠纷的调适原则方面,凸显了核心价值观调适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指导原则,民间法在刑事司法适用中的价值原则,《民法典》在刑事纠纷解决中的调适原则,坚持刑事审判中信息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民法典》与民间法解决刑事纠纷的调适功能方面,彰显了《民法典》与民间刑事习惯法具有适用的契合性,强调把民间法引入刑事审判实践是一种有效机制,注重在司法裁判中坚持"德主刑辅"的法治理念,倡导民族地区立法和基层法院主动适用民间法。在解决刑事纠纷的现实路径方面,强调发挥公序良俗对刑事司法的调节补充作用,重构大数据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体制,重视法典化背景下司法实践对利益衡量的适用,主张探寻建立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序良俗 民间法 刑事纠纷 解决机制 调适功能
下载PDF
公安机关调解民事纠纷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石麟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公安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但现有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不具体、不明确、不合理。应在立法上将公安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分为因违法犯罪引起的民事纠纷和一般民事纠纷两类 ,并分别作出专门规定 ,以提高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的... 公安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但现有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不具体、不明确、不合理。应在立法上将公安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分为因违法犯罪引起的民事纠纷和一般民事纠纷两类 ,并分别作出专门规定 ,以提高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的调解的法律效力 ,明确公安机关调解一般民事纠纷的范围、原则、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 民事纠纷 立法 民事纠纷调解
下载PDF
通信网络生态文明与公共秩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瑞萍 曹彤丹 张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6-150,共5页
随着3G、4G业务在全球的开展,数据传输业务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移动业务,通讯产品成为社会交往、业务往来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通信手段的联系使得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可是通信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猖獗,它不仅占据了通信网... 随着3G、4G业务在全球的开展,数据传输业务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移动业务,通讯产品成为社会交往、业务往来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通信手段的联系使得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可是通信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猖獗,它不仅占据了通信网络的空间,而且还扰乱了通信网络的公共秩序。文章通过对通信网络生态系统的分析,探讨通信自由与网络公共秩序之间的关系,总结影响网络公共秩序的相关因素,为建立良好的网络公共秩序、营造文明健康的绿色网络通信环境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秩序 网络生态文明 网络失范行为
下载PDF
论我国民法上的公共利益——以合同法为中心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瑞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公共利益在法律上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概念,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具有一般条款的性质,属于"法内漏洞"。对于这一漏洞,必须根据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权利(对第三人的效力)来填补。合同法和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和... 公共利益在法律上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概念,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具有一般条款的性质,属于"法内漏洞"。对于这一漏洞,必须根据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权利(对第三人的效力)来填补。合同法和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和着眼点是不同的。在合同法上,公共利益的类型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在物权法上,公共利益的类型化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合同法 公共利益 公序良俗 类型化
下载PDF
公安派出所调解的改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海 陈嘉鑫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公安派出所承担着治安调解、民事调解的职能,具有调解纠纷的范围覆盖面广、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并存、并行性与前置性共存等特点。针对当前人民群众的调解期待与警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减少民事调解等非警务活动... 公安派出所承担着治安调解、民事调解的职能,具有调解纠纷的范围覆盖面广、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并存、并行性与前置性共存等特点。针对当前人民群众的调解期待与警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减少民事调解等非警务活动呼吁之间的矛盾、警务职责的有限性与警务调解需求扩张之间的矛盾,应合理分流调解警情,提高调解质量;借鉴人民调解有益经验,改进调解效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智慧调解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调解 民事调解 人民调解 智慧调解
下载PDF
论民法上的公共政策——兼论民法规范配置的政策导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瑞栋 《晋阳学刊》 CSSCI 201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或社会目标而采取紧急措施的准则,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性概念。公共政策与公序良俗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但公共政策的外延要比公序良俗广。为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公共政策类型化研究极为... 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或社会目标而采取紧急措施的准则,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性概念。公共政策与公序良俗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但公共政策的外延要比公序良俗广。为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公共政策类型化研究极为必要。为了贯彻和体现民法中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民法设置了不同的规范类型。公共政策的关键要点在于,绝大多数的公共政策都是"有旨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序良俗 民法规范 配置
下载PDF
公民理性视野下的微信公共秩序
19
作者 杨瑞萍 曹彤丹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EI CAS CSSCI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在为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其安全问题已日益凸显,冲击着网络公共秩序,也威胁到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从公民理性的视角分析当下微信公共秩序的现状和特征,指出微信公共秩序存在公民道德缺失、... 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在为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其安全问题已日益凸显,冲击着网络公共秩序,也威胁到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从公民理性的视角分析当下微信公共秩序的现状和特征,指出微信公共秩序存在公民道德缺失、虚假信息充斥、信息安全堪忧等问题,并从政府、运营方和用户三个角度提出加强微信公共秩序的公民理性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理性 微信 公共秩序
下载PDF
论公序良俗原则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其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4-48,共5页
公序良俗原则包含有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关系,二者也是既独立又统一,善良风俗与公共秩序之争乃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立之缩影,从根本上讲,善良风俗是公共秩序的基础,这才真正体现了民法对人的终极关怀。而现实却是... 公序良俗原则包含有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关系,二者也是既独立又统一,善良风俗与公共秩序之争乃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立之缩影,从根本上讲,善良风俗是公共秩序的基础,这才真正体现了民法对人的终极关怀。而现实却是,善良风俗依附于公共秩序,在效力上低于公共秩序,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公序良俗原则则转化为公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公序良俗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