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herent Interpretation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Taking Gender Equality as the Basis
1
作者 高礼杰 CHEN Feng(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5期1097-1114,共18页
Article 1088 of China's Civil Code grants the right to seek economic compensation in divorce cases.However,significant confusion persists regarding the values,interpretations of doctrine,and legal techniques relat... Article 1088 of China's Civil Code grants the right to seek economic compensation in divorce cases.However,significant confusion persists regarding the values,interpretations of doctrine,and legal techniques related to this compensation.Various viewpoints have emerged on the nature of compensation,including notions of household wages,human capital investment,moral obligation,and damages recovery.Concerning compensation standards,there are proposals such as the“humanitarian assistance”theory,“household wages”theory,“expected interest”theory,or“loss of interest”theory.By examining the evolution,legal principles,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 from a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we aim to establish the legal foundation for this compensation,grounded in principles of gender equality.It clarifies that the compensation essentially confirms and restore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gender inequality.This approach aims to provide a more coherent interpretation of clause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 in terms of legal purposes,legal doctrines,and legal techniques,thus offering a more reasonable perspective to reconcil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screpancies in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div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Code economic compensation human rights gender equality
下载PDF
物之使用利益的损害赔偿研究
2
作者 章正璋 唐亦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5,共12页
权利人的物因遭受他人侵害毁损、灭失,该物在修理、重置过程中,权利人丧失对物的正常使用,导致使用利益受损。我国《民法典》中并无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一般性规定,司法实践中却存在大量相关案例,因此研究物之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原理与... 权利人的物因遭受他人侵害毁损、灭失,该物在修理、重置过程中,权利人丧失对物的正常使用,导致使用利益受损。我国《民法典》中并无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一般性规定,司法实践中却存在大量相关案例,因此研究物之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原理与规则有其必要性。侵害物之使用利益能否构成侵权的关键点在于使用利益是否为受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权益。而权利人能否请求损害赔偿,还须证明使用利益遭受侵害时确实存在财产上的损害。无损害即无赔偿,但并非所有的损害都必然会得到填补,因此对物之使用利益的损害的具体赔偿仍需区分探讨:将物分为具有经营性目的的物和不具有经营性目的的物,对于不具有经营性目的的物可根据是否支出替代费用细化区分,没有实际支出替代费用的还须再判断其是否为生活必需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利益 民事权益 损害 赔偿方法
下载PDF
规制商标恶意维权的反赔制度研究——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84条
3
作者 曹新明 任运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0-52,共13页
商标恶意维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反赔是规制该行为的有效路径之一。《商标法》第五次修订草案新增恶意诉讼反赔条款,但其规定过于简单。反赔请求的前提应由商标恶意诉讼扩张至商标恶意维权。“恶意”的认定应以明显违反诚实信用... 商标恶意维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反赔是规制该行为的有效路径之一。《商标法》第五次修订草案新增恶意诉讼反赔条款,但其规定过于简单。反赔请求的前提应由商标恶意诉讼扩张至商标恶意维权。“恶意”的认定应以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强调同时具备认识因素和目的因素,并结合具体个案中的客观事实综合判断。反赔请求的实现方式包括反诉、另行起诉和在确认不侵权之诉中提出三种路径。反赔责任范围中的商誉损害可通过无形资产评估的方式确定,合理开支应包含制止商标恶意维权所支出的必要律师费。需提高举证妨碍制度的适用率以化解反赔请求人举证难、判赔低的问题,减少法定赔偿标准的适用率并肯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打击商标恶意维权行为中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恶意维权 恶意诉讼 反赔 民事侵权
下载PDF
《民法典》背景下误认抚养中的财产损害赔偿
4
作者 王浩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3,共10页
误认抚养纠纷的财产损害赔偿并非典型的婚姻家庭纠纷,亦非纯粹的抚养费用返还,其涉及诸多的价值衡量判断。既有纠纷解决路径均立足于偏差的法律概念,导致实践效果存在规制范围狭窄或缺乏妥当请求权基础的适用困境,该论断同样可见于中国... 误认抚养纠纷的财产损害赔偿并非典型的婚姻家庭纠纷,亦非纯粹的抚养费用返还,其涉及诸多的价值衡量判断。既有纠纷解决路径均立足于偏差的法律概念,导致实践效果存在规制范围狭窄或缺乏妥当请求权基础的适用困境,该论断同样可见于中国相关裁判实务的累积。通过修正误认抚养纠纷的法律概念和规范内涵、考察抚养人被侵害的权利属性可以发现,抚养人的财产损失系经过亲子身份关系传递或触动所致,实际上源于亲子身份关系的侵害。因此抚养人被侵害的原权利为身份权,恰当的救济路径应为身份权保护的侵权法路径。《民法典》第112、第1001、第1045和第1182条共同构建起身份权侵权请求权体系,为抚养人的财产损害赔偿提供适宜的请求权基础,该体系兼具理论自洽性与实务可能性,能够为抚养人救济提供妥当的法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认抚养 财产损害赔偿 身份权 民法典 身份权侵权请求权
下载PDF
基于《民法典》第996条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的司法适用研究
5
作者 王秀丽 鹿慧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81-85,共5页
《民法典》第996条在性质上属于真正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包括存在违约行为、人格权受损和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后果三个适用条件。为扩大法条适用范围,可将“人格权”扩大解释为包含“人格利益”。至于不属于人格利益的纯粹精神利益,可... 《民法典》第996条在性质上属于真正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包括存在违约行为、人格权受损和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后果三个适用条件。为扩大法条适用范围,可将“人格权”扩大解释为包含“人格利益”。至于不属于人格利益的纯粹精神利益,可通过《民法典》第577条予以救济。同时,为防止责任泛化,应在《民法典》合同编新增限制性条款,并配合制定相关司法解释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同类型清单,全面构建以《民法典》第577条为一般条款、第996条为特别条款,新增限制性条款以及配合制定相关司法解释为内容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规范群,为司法适用提供明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权
下载PDF
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宪法支撑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文正邦 邓华平 伍操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0,共9页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对国家赔偿实体和程序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的修改必须体现这些宪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国家赔偿取得权 人权保障 政治文明 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法》 中国
下载PDF
论民事损害赔偿与征收损失补偿之合流——以征收损失补偿的原则为核心 被引量:12
7
作者 房绍坤 王洪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9,68,共9页
民事"损害赔偿"与征收"损失补偿"是相通的两个概念和制度,征收补偿应采"完全补偿原则"。基于该原则,对于因征收而造成的非财产损失以及接连地损失等第三人损失亦应纳入补偿的范围。传统的征收补偿是"... 民事"损害赔偿"与征收"损失补偿"是相通的两个概念和制度,征收补偿应采"完全补偿原则"。基于该原则,对于因征收而造成的非财产损失以及接连地损失等第三人损失亦应纳入补偿的范围。传统的征收补偿是"对物主义"的,只赔偿因征收而导致的财产损失,而征收补偿法理的现代发展趋势表明,征收补偿应是"对人主义"的,应将生活权补偿、违章建筑补偿等有条件地纳入到征收补偿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损害赔偿 征收损失补偿 生活权补偿 违章建筑补偿
下载PDF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立场批判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13
8
作者 段厚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118,共12页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日益重视国民民事权益保障、重视公民人格尊严的当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守立场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必须予以改变。改变制度的路径有多种,比较务实的选择是分步进行。首先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开始,逐步变革,直到废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让刑事的归于刑事,民事的归于民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权益
下载PDF
论国有环境资源损害的民事救济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挚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国有环境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一种,当其受到污染破坏时,国家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进行救济,民事救济手段被忽略。但是,行政手段不可能对国有环境资源提供完整的保护,民事救济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国有环境资源损害民事赔偿中的... 国有环境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一种,当其受到污染破坏时,国家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进行救济,民事救济手段被忽略。但是,行政手段不可能对国有环境资源提供完整的保护,民事救济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国有环境资源损害民事赔偿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环境资源 民事赔偿 民事权利主体 赔偿范围
下载PDF
论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犯罪行为致被害人精神损害的 ,受害人不能提起赔偿诉讼请求 ,在《刑法》36条、《刑事诉讼法》7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2 0 0 2 ]17号《批复》中均做出了规定。本文通过对上... 犯罪行为致被害人精神损害的 ,受害人不能提起赔偿诉讼请求 ,在《刑法》36条、《刑事诉讼法》7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2 0 0 2 ]17号《批复》中均做出了规定。本文通过对上述刑事法律、解释、批复的比较 ,认为上述刑事立法、解释、批复违反《宪法》规定 ,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应当予以修正 ,并建立适当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机制 ,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被害人 精神损害赔偿 附带诉讼 人格权 民事诉讼 刑事犯罪
下载PDF
生命权的宪法价值及其赔偿的公平原则——以《侵权责任法》第17条“同命同价”条款为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世涛 杨海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生命权的不可估价、不可代偿性决定了死亡赔偿金并非对死者生命权自身价值的赔偿,而意味着对公民生命权的尊重、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及对侵权者的惩戒。生命权的平等性决定了死亡赔偿金的赔付应当"同命同价"。而《侵权责任法》... 生命权的不可估价、不可代偿性决定了死亡赔偿金并非对死者生命权自身价值的赔偿,而意味着对公民生命权的尊重、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及对侵权者的惩戒。生命权的平等性决定了死亡赔偿金的赔付应当"同命同价"。而《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规定虽是立法上的进步,但仍未充分体现公民生命权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由此折射出我国在生命权及其平等保护方面的立法缺失,需要建构公民生命权的平等保护的宪法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权 宪法价值 民事侵权责任 赔偿 公平
下载PDF
不动产物权登记案件审理问题新论——从行政与民事交织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昊 廖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7期55-61,共7页
借《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施行以及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2010年12月1日实施之契机,重新审视不动产登记案件审理中的重点问题。登记行为的性质系具体行政行为中的确认行为。但是因为登记错误致使的... 借《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施行以及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2010年12月1日实施之契机,重新审视不动产登记案件审理中的重点问题。登记行为的性质系具体行政行为中的确认行为。但是因为登记错误致使的国家赔偿系一种民事责任,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之特则。权利人除了损害赔偿救济方式外,还享有借助行政诉讼程序获得撤销登记、恢复登记等救济方式。这些需要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与民事审判有所分工且相互配合,以使不动产登记制度真正能维护交易安全,在公民物权受到侵害时使之获得充分之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记行为 民事行为 司法行为 行政行为 国家赔偿
下载PDF
民法视野下林权的保护与限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冬梅 林旭霞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4-70,共7页
林权是非所有权人对森林资源的用益物权,具有私权的本质属性,应当在物权法、债权法等私法的框架内为林权提供适当的法律保护和救济机制。但同时,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决定了林权并非一种绝对的权利,法律也应考虑所有者权... 林权是非所有权人对森林资源的用益物权,具有私权的本质属性,应当在物权法、债权法等私法的框架内为林权提供适当的法律保护和救济机制。但同时,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决定了林权并非一种绝对的权利,法律也应考虑所有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林权的内容、行使及流转作出相应的限制,并依法给予受限的林权公平公正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林权 用益物权 权利限制 补偿
下载PDF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确立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继福 盖宏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3-78,共6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上一直是一个空白,然而这一制度的确立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符合国际上保护人权立法的潮流。因此,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上一直是一个空白,然而这一制度的确立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符合国际上保护人权立法的潮流。因此,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人格权 精神损害赔偿 归责原则 赔偿责任 立法 定义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公益诉讼解释论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莉 胡攀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3期84-91,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建构中排除对私益的救济,仅以公益救济为诉讼目的。既有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及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的论证进路无法将公共利益转化为个人利益,抑或上升为国家利益保障的高度来实现诉讼目的,故而生...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建构中排除对私益的救济,仅以公益救济为诉讼目的。既有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及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的论证进路无法将公共利益转化为个人利益,抑或上升为国家利益保障的高度来实现诉讼目的,故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仍是一种公益诉讼。在公益诉讼体系的定位上,由于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所救济之实体公益的内涵一致,经规范分析可将其描述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行政机关的诉权来源上,基于传统实体权益配置的解释思路可能偏离环境公共利益的实际享有状态,宜在公益诉讼的构造下以"法定诉讼担当"为原理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公益救济 诉权来源
下载PDF
对《证券法》先行赔付制度改良进路的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晓婷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后,第九十三条面临的根本挑战和先行赔付的制度困境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即如何以构建激励机制为手段,令相关责任主体有足够的动力先行赔付受损投资者,确保制度可以持续发挥优势作用。为了使先行赔...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后,第九十三条面临的根本挑战和先行赔付的制度困境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即如何以构建激励机制为手段,令相关责任主体有足够的动力先行赔付受损投资者,确保制度可以持续发挥优势作用。为了使先行赔付制度真正“落地”,充分彰显投资者保护的制度优势,通过优化现有的概括性规则,合理平衡先行赔付主体、其他连带责任人和受损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保障赔付主体追偿权的实现,增强市场主体对制度实施效果的预期,可以产生积极的助推效果。同时立足长远,在第九十三条之外探索可以与之形成协同功能的正向与反向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赔付 民事和解 追偿权 激励机制
下载PDF
中国农民权利平等保护的新进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当前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贫困,而农民贫困根源于权利贫困。要使农民权利真正得到平等保护,必须跳出"身份"陷阱,凸显"权利"话语,因为公民身份的发展演进始终伴随着"歧视"、"不平等"意蕴,而... 当前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贫困,而农民贫困根源于权利贫困。要使农民权利真正得到平等保护,必须跳出"身份"陷阱,凸显"权利"话语,因为公民身份的发展演进始终伴随着"歧视"、"不平等"意蕴,而公民权利则更多彰显自然法的理性与平等精神。强调从公民身份到公民权利的路径转化,是对从"不平等"到"平等"进路的关注。基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农民权利平等保护需要从形式迈向实质,应废止城乡"二元"法律制度,完善农民权利体系,对农民实行合理差别补偿,拓宽农民权利救济渠道,并确保救济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民权利 权利贫困 公民身份 公民权利 权利平等 差别补偿 权利救济
下载PDF
民法典人格权编:民事主体人格尊严维护制度的确立与革新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承韪 吕冰心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年第6期61-69,共9页
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以法典化的方式宣示人格权利、提供行为规范和裁判规则,确立并革新民事主体人格尊严维护制度。民法典人格权编制度革新的价值在文化娱乐行业中的体现最为明显。人格权编从人格标识商业化使用、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违... 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以法典化的方式宣示人格权利、提供行为规范和裁判规则,确立并革新民事主体人格尊严维护制度。民法典人格权编制度革新的价值在文化娱乐行业中的体现最为明显。人格权编从人格标识商业化使用、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性骚扰禁止规定、姓名权相关规则、肖像权强化保护、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名誉权细化规定、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保护诉前禁令制度等多个方面确立和革新的相关制度,必将大大强化民事主体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保护,也一定会对我国文化娱乐行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编 文化娱乐 商业化利用 性骚扰 声音保护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权禁令
下载PDF
无近亲属受害人之死亡赔偿请求权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春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无近亲属或近亲属不明的受害人被伤害致死,其生前所欠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的债权人,得向加害人行使具有物权性的追偿权;有权接受其遗产者得提出误工费、死亡补偿费赔偿;料理死者后事者享有丧葬费等费用请求权;与受害人间无... 无近亲属或近亲属不明的受害人被伤害致死,其生前所欠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的债权人,得向加害人行使具有物权性的追偿权;有权接受其遗产者得提出误工费、死亡补偿费赔偿;料理死者后事者享有丧葬费等费用请求权;与受害人间无法定权利义务的扶养人、被扶养人有权享有属于遗产部分的请求权。死亡赔偿是加害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国家接受死亡赔偿具有正当性,民政部门作为请求权人具有妥当性。立法建议民政部门接受赔偿后,代为支付上述费用后,所余归国家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近亲属受害人 死亡赔偿 请求权 国家 民政部门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研究——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为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6-38,73,共4页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应从完善被害人权利实现方式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等方面着手,重构应然状态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权利 救济机制 国家补偿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