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评葛兰西的“现代国家”理论 |
郑楚宣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
2000 |
3
|
|
2
|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基础维度论析 |
伍俊斌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
3
|
“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与“市民社会”国家观的比较——从马克思到葛兰西 |
李方明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3 |
2
|
|
4
|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批判——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考 |
张楠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1
|
|
5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两种道德担当途径的契合面 |
檀传杰
|
《伦理学研究》
CSSCI
|
2008 |
0 |
|
6
|
马克思的“博爱观”与曹雪芹的“人性论” |
丛大川
傅长吉
|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7
|
简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施维树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8
|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继承与超越——兼论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之真 |
蔡超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9
|
浅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 |
唐延光
|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2
|
|
10
|
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看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 |
石静志
|
《科教文汇》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