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伦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吾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8,共6页
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是一种精英伦理,这种伦理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从宋代开始的中国后期社会,中国社会的伦理始以真正基层伦理亦即家族或宗族伦理的形式出现, 由此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亚伯拉罕系统的宗教伦理及其... 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是一种精英伦理,这种伦理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从宋代开始的中国后期社会,中国社会的伦理始以真正基层伦理亦即家族或宗族伦理的形式出现, 由此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亚伯拉罕系统的宗教伦理及其普遍性是相当的。具体来说,这一伦理的实现或展开是以宗族为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族规以立伦理,通过守则以呈伦理,通过强制以行伦理,通过教育以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后期社会 家族或宗族 伦理 普遍性
下载PDF
论六谕和明清族规家训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时龙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4,共8页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是明代基层教化的教旨。由于切近家庭伦理,六谕在16世纪开始出现在士大夫编纂的族规家训中。地方官主导下的乡约,一方面以六谕为精神内核,一方面又多以家族为实施单位,以及朝廷以六谕训宗人的风示,都推动了六谕与族...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是明代基层教化的教旨。由于切近家庭伦理,六谕在16世纪开始出现在士大夫编纂的族规家训中。地方官主导下的乡约,一方面以六谕为精神内核,一方面又多以家族为实施单位,以及朝廷以六谕训宗人的风示,都推动了六谕与族规家训的进一步融合。族规家训以各种形式接纳六谕,同时又在对六谕的诠释中体现其宗族法规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谕 族规 家训
下载PDF
以仁为美,以和为贵——传统家训中的互助伦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家国同构的乡土社会中,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以仁为美的道德准则,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以义为重的人生智慧,以天下大同为至善的济世情怀以及善恶果报论共同成为传统家训互助伦理的文化基因。这种互助伦理体现在经济施与、人才培养、共... 在家国同构的乡土社会中,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以仁为美的道德准则,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以义为重的人生智慧,以天下大同为至善的济世情怀以及善恶果报论共同成为传统家训互助伦理的文化基因。这种互助伦理体现在经济施与、人才培养、共御外侮和投身公益等层面,对于个人生存、家族繁荣、社会稳定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家训 互助伦理
下载PDF
辅助生殖伦理规制下亲子关系的法律认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曹贤信 段伟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1-273,305,共4页
以辅助生殖技术所进行的生育模式对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易引发伦理问题。法律在对各种辅助生殖方式进行相应限定外,关键是要相应地对亲子关系作出规定。未经丈夫同意的同质人工授精(AIH)所生子女应被认定为婚生子女。... 以辅助生殖技术所进行的生育模式对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易引发伦理问题。法律在对各种辅助生殖方式进行相应限定外,关键是要相应地对亲子关系作出规定。未经丈夫同意的同质人工授精(AIH)所生子女应被认定为婚生子女。未经丈夫同意的异质人工授精(AID)所生子女,丈夫享有婚生子女否认权。妻卵之同质体外受精和异质体外受精以及捐卵之同质体外受精所生子女分别与AIH、AID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并无二致,但鉴于伦理之目的,法律对捐卵之异质体外受精和代理孕母应予以明确禁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家庭伦理 亲子关系 立法规制
下载PDF
在“伦理法”与“理性法”之间:民国新繁县诉讼档案中的“家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有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3,共8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过程是以传统家族为基础的"伦理法"被西方近代"理性法"取代的过程。而且这一典范转换,也几乎被等同于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当然路向。梳理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中家族产业案件和...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过程是以传统家族为基础的"伦理法"被西方近代"理性法"取代的过程。而且这一典范转换,也几乎被等同于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当然路向。梳理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中家族产业案件和家族在诉讼案件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可以发现至少在法律实践的意义上,并未发生"理性法"取代"伦理法"的过程,相反,"家族"仍然在诉讼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法 理性法 家族 司法档案
下载PDF
传统民间组织对村庄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军 杨道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1,共4页
传统民间组织与当今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相似性,决定了传统民间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对于当今村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家族宗族和乡约是古代最重要的两类乡村民间组织,主要通过族长、家法族规和"乡约&... 传统民间组织与当今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相似性,决定了传统民间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对于当今村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家族宗族和乡约是古代最重要的两类乡村民间组织,主要通过族长、家法族规和"乡约"规则进行治理。而善堂善会、会馆和行会等则着重通过财务公开提高组织的公信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传统民间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启示我们要加强农村民间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治理结构,并形成监督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组织 家族宗族 治理 村规民约
下载PDF
论民间规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符得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其中通过民间规约促使社会普遍价值原则具体化、生活化以培育个体品德是十分重要的路径。家训、族规、乡约是三种主要的民间规约形式,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民间规约 个体品德 家训 族规 乡约
下载PDF
对传统无讼立法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广全 于逸生 《北方法学》 2010年第5期127-131,共5页
无讼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的和谐价值取向,其在国家法和家法族规中都有相关的规定。无讼立法有其历史文化基础,发挥了一定的使社会关系和谐的功能。从整体上看,无讼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我国社... 无讼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的和谐价值取向,其在国家法和家法族规中都有相关的规定。无讼立法有其历史文化基础,发挥了一定的使社会关系和谐的功能。从整体上看,无讼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 家法族规 和谐价值取向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齐家之道及其现代传承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6,共6页
齐家之道就是整治家庭、管理家族之道,通过家庭伦理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组成,以维护家庭的基本秩序,实现家庭和谐。齐家之道具有社会政治功能,是治理国家,平治天下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齐家之道就是整治家庭、管理家族之道,通过家庭伦理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组成,以维护家庭的基本秩序,实现家庭和谐。齐家之道具有社会政治功能,是治理国家,平治天下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齐家之道怎么传承?新加坡的经验值得注意和吸取。中国当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通过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齐家之道,促进我们在现代化的同时又能够保持传统家庭伦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齐家之道 家庭伦理 现代传承
下载PDF
论清代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传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19,共6页
保护生态是清代族规家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对林木、水源、动物和土壤的保护。禁止性事项和惩罚奖励性措施是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主要内容。它在客观上培养了人们保护生态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和约束力量。这在大力提倡保护... 保护生态是清代族规家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对林木、水源、动物和土壤的保护。禁止性事项和惩罚奖励性措施是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主要内容。它在客观上培养了人们保护生态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和约束力量。这在大力提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规 家法 生态 保护
下载PDF
赓续与演进:徽州族规家法的近代转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坤 《农业考古》 2018年第4期92-99,共8页
族规家法是传统宗族调整内部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国法重要补充,随国法变动而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向以宗法森严著称的古徽州地区,在晚清以来百年变局中面临艰难转型,其族规家法嬗变不啻是一个最佳历史注脚。清民鼎革之际... 族规家法是传统宗族调整内部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国法重要补充,随国法变动而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向以宗法森严著称的古徽州地区,在晚清以来百年变局中面临艰难转型,其族规家法嬗变不啻是一个最佳历史注脚。清民鼎革之际涌现的大量族规家法,虽然大多延续和维护旧家族观,但间或能够看到符合时代气息的新思想,诸如倡导族内男女平权、革新传统职业观,乃至放宽异姓承嗣,等等。尽管这一趋势在地方宗族中间尚不显著,却折射出徽州宗族融入近代社会的多元性与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徽州宗族 族规家法
下载PDF
宋代眉山苏氏家法试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斗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文学、政事彰显于史的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在传统宗族社会建设方面也作出了有影响的贡献。眉山苏氏家族重视宗法礼制教育,素有孝友传统,其族人多忠信孝友、乐善好施,形成代代相承的苏氏孝友家法,传递着两宋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共... 以文学、政事彰显于史的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在传统宗族社会建设方面也作出了有影响的贡献。眉山苏氏家族重视宗法礼制教育,素有孝友传统,其族人多忠信孝友、乐善好施,形成代代相承的苏氏孝友家法,传递着两宋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共识,对苏氏子孙的发展与家族的昌隆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山苏氏 孝友 家法
下载PDF
放逐君主:周礼权力结构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若晖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7年第2期82-101,共20页
周礼体制是基于双向性伦理。如果居于上位者背弃了自己应守的道德,周礼便将放弃对他所居地位的维护。周礼分封制实质上是以国造家,构造"家邦"。用模拟血缘的方式,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 周礼体制是基于双向性伦理。如果居于上位者背弃了自己应守的道德,周礼便将放弃对他所居地位的维护。周礼分封制实质上是以国造家,构造"家邦"。用模拟血缘的方式,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周礼的纽带和维持周礼的根基。天子与万民共享天下,也就是权力分配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治权的逐级分割;二是主权与治权相分离。由此形成周礼体制最为重要的特征:主权在上,治权在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双向性伦理 家邦 治权 主权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庭中的日常交往关系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传统家庭中的日常交往关系不仅具有等级性、狭隘性、人情化及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还具有与之相应的复杂关系。并且,中国传统日常交往活动亦有其大致的活动阈限和交往原则,即富于传统特色的血缘家庭和家庭伦理规范。
关键词 传统家庭 日常交往 宗法等级 家庭伦理
下载PDF
清代民间社会中的坟产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顺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43-49,共7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坟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权。受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影响,坟产的权利属性表现为几个层次,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主体所有。在清代的民间社会,坟产同儒家的孝义观念、地权观念、风水观念和宗法观念紧密关联,因此坟产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坟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权。受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影响,坟产的权利属性表现为几个层次,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主体所有。在清代的民间社会,坟产同儒家的孝义观念、地权观念、风水观念和宗法观念紧密关联,因此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缘于坟产的极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清代民间社会非常重视对于家族坟产的管理和保护,很多家族采用各种管理方式和手段来加强对祖坟的维护。综观坟产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讲,坟产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产 家族法规 坟产管理 儒家伦理
下载PDF
传统中国人“家”意识的社会伦理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桂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惟情"现象。要了解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就必须读懂中国人的"家"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家庭 家族 宗族 乡村 伦理解读
下载PDF
社会规范:从国家、民族到家庭和个人——白族传统伦理道德论纲
17
作者 李东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9,共7页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他们亲仁善邻,与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家庭中讲究血缘,长幼有序。"忠孝节义"是其衡量人品的标准,"耕读传家"是其居家必须延续的传统;有文化、有经历,心怀桑梓的谦谦君子,才符合做人的规范。诸教同尊、诸神共奉是他们的宗教世界。豁达宽容、平和持中是白族人的心性。鼓励远行、出门闯世界的开放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白族子弟远走他乡,拥抱世界。白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是哲学,是思想,但更是行为规范,体现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传统伦理道德 家教族规 社会规范
下载PDF
明清徽州族规家法的特征与功用探析
18
作者 王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8-65,共8页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科举、商业、文化、思想、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与当时徽州宗族利用族规家法对民众教化、规劝有很大关联。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制定的族规家法具有类型齐全、功能具体,通俗易懂、适用性强,与时俱进、不断完...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科举、商业、文化、思想、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与当时徽州宗族利用族规家法对民众教化、规劝有很大关联。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制定的族规家法具有类型齐全、功能具体,通俗易懂、适用性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等特征。徽州宗族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化为民众须时刻遵守的族规家法,对提高民众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调解宗族关系、保证宗族和睦,遵守国家法律、践行太祖圣谕,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宗族 族规家法
下载PDF
宋以前中国社会伦理相对薄弱的家族因素——从社会史研究的视角出发看汉唐时期的伦理问题
19
作者 吾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特点:(1)整个这段时间,以小家庭为主,其不但贯穿始终,甚至常常独步天下。(2)家族或宗族的形式十分有限,其不仅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重要的是普遍不具有宋代以后家族或宗族那种制度性的... 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特点:(1)整个这段时间,以小家庭为主,其不但贯穿始终,甚至常常独步天下。(2)家族或宗族的形式十分有限,其不仅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重要的是普遍不具有宋代以后家族或宗族那种制度性的形式。由此,建立在这一社会生活之上的伦理观念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征:(1)核心观念应当是能够普遍在基本家庭单位立足的"孝"观念;(2)普遍的小家庭形式,同时也会在财产、赡养等方面对"孝"观念形成侵蚀和背离;(3)就社会整体而言,缺乏更大的集合或更大的平台,由此也缺乏在更大的集合状况下或更大的平台基础上所制定的种种伦理规范,具体而言,即是宋以后社会那种家法族规;(4)偶尔浮现的一些家训是这一时期个别家族或宗族在伦理观念上的结晶,但它仅仅具有偶然性和或然性,而不具有必然性和盖然性,也就是说它不具有普遍的作为社会风尚的意义;(5)与此相关,以小家庭为平台的"利"观念或许在整个社会占据更为中心的位置,少数思想家对于"义"的美好愿望和善意引导由于没有切实的制度性平台作为依托而多半付诸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庭 家族 宗族 伦理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下载PDF
论《左传》家族人物群像
20
作者 白显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以家族群体为基本单位 ,对《左传》描写的人物进行分类研究 ,是《左传》研究的新视点。作者在刻画人物时 ,刻意表现了世代承传的家族人物的共性特点 ,也有意突出了各个家族人物之间的差异性。在总体倾向上分为善恶两大阵营 ,其中善的典... 以家族群体为基本单位 ,对《左传》描写的人物进行分类研究 ,是《左传》研究的新视点。作者在刻画人物时 ,刻意表现了世代承传的家族人物的共性特点 ,也有意突出了各个家族人物之间的差异性。在总体倾向上分为善恶两大阵营 ,其中善的典型中又可分为忠贞型、刚直型、谦和型 ,恶的典型中又可分为暴戾型、贪婪型。这些家族人物群像是作者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的主要载体 ,表现出作者的道德伦理评价 ,体现着作者惩恶扬善的创作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人物 群像 道德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