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looking back on the past; looking ahead to the future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衍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5,共24页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hreefold. In the first place, I shall discuss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to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Secondly, I shall present a neo-Gricean pragmatic th...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hreefold. In the first place, I shall discuss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to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Secondly, I shall present a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ocusing on the bipartite system developed by Laurence Horn and the tripartite system advanced by Stephen Levinson. Thirdly and finally, I shall point to a number of directions in which the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may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debate on what is said versus what is conversationally implicated, the interdigitation between neo-Gricean pragmatic principles and bidirectional Optimality theory, the revised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anaphora, and the neo-Gricean psycho-pragmatic experimenta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话语暗示 最优化理论 首语重复理论
原文传递
Aspects of anaphora in Chinese and in some Germanic,Romance,and Slavic languages,the‘syntactic'versus‘pragmatic'language typology,and neo-Gricean pragmatics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衍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3-694,共22页
In this article,two types of anaphora—(i)null subjects and(ii)long-distance reflexivisation— will be briefly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between Chinese and some Germanic,Romance,and Slavic languages,showing how they ar... In this article,two types of anaphora—(i)null subjects and(ii)long-distance reflexivisation— will be briefly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between Chinese and some Germanic,Romance,and Slavic languages,showing how they are different typologically.Following Huang(2000a,2013a),utilising intra-sentential anaphora as a testing ground,I shall re-hypothesise tha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can roughly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yntactic and pragmatic.Finally,I shall outline an analysis of long-distance reflexivisation in Chinese in terms of my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anaph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PHORA null subjects long-distance reflexivisation syntactic VS. pragmatic LANGUAGE TYPOLOGY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 ANAPHORA
原文传递
基于NSM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述评——兼评经典语用学理论的局限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炯英 郑赛芬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77,共7页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无法回避两个问题,一是交际中跨文化差异的定型现象;二是描写跨文化差异的元语言。前者是所谓的经典语用学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者则是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始终致力于解决的方法论问题。作为研究人类互动性交际的语用...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无法回避两个问题,一是交际中跨文化差异的定型现象;二是描写跨文化差异的元语言。前者是所谓的经典语用学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后者则是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始终致力于解决的方法论问题。作为研究人类互动性交际的语用学是语义学的一部分,因此跨文化语用学就是人类交际的语义学研究。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贡献就在于运用普遍的元语言来描写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避免了盎格鲁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 跨文化语用学 经典语用学理论
下载PDF
从古典Grice会话含意理论到新Grice会话含意理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冉永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4-79,共6页
阐述Grice会话含意理论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对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介绍Levin-son等语用学家在补证、重构古典Grice会话含意理论中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语用学 古典Crice会话含意理论 新Grice会话含意理论
下载PDF
基于语用理论的法律论证评价模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玫瑰 《政法论丛》 2009年第2期65-71,共7页
在非经典逻辑尤其是法律论证中,语用的维度和语用分析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科学共同体的论辩成为可能。依据语用分析的方法,法律论证的评价模式应为形式有效、实质有效、修辞有效的论证评价... 在非经典逻辑尤其是法律论证中,语用的维度和语用分析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科学共同体的论辩成为可能。依据语用分析的方法,法律论证的评价模式应为形式有效、实质有效、修辞有效的论证评价标准的结合。三者互为依靠,形成论证评价的三角形框架模型,所建立的这种论证评价模式才是法律论证评价的恰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评价模式 非经典逻辑 语用理论
下载PDF
中医药典籍英译文与原文多元互文关系及应用探讨——从《黄帝内经》两种英译本翻译现象谈起
6
作者 王继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中医药典籍的英译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开展。随着中国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工作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时代也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英译语篇问世。那么,中医药典籍的各种英译本与原文本的关系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理... 中医药典籍的英译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开展。随着中国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工作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时代也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英译语篇问世。那么,中医药典籍的各种英译本与原文本的关系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理据?怎样理解和评价各种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翻译文化价值?文章拟借助于皮尔斯三元关系理论、语用学理论和语篇互文性理论来阐述以上问题。文章认为,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又总是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而每个译者对于原文的阅读和阐述都是历史的、有限的,所以不同译者通过与原文、译文读者之间发生互明关系而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译文。因此,译文与原文关系必然成多样性存在;而且,中医药典籍的各种译本之间和他们与原文本之间,由于分别呈献出某种互文性关系,所以都具有各自存在的不同理由以及对于原文本在不同侧面的传播功能,同时共同服务于不同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基于这些认识,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对中医药各种文本包括中医药术语的评价方法,提倡以标准化译文为主,各种风格和特色的译文互补共存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典籍英译 三元关系 语用理论 语篇互文性理论 译文与原文关系
下载PDF
后格赖斯语用学意义划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涛 张绍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1,共5页
由于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将交际内容划分为所言和所含,导致了后格赖斯语用学关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之争。本文在系统阐述格赖斯对所言和所含的划分及其缺陷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后格赖斯语用学中5种意义划分模式即卡斯顿模式、利卡... 由于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将交际内容划分为所言和所含,导致了后格赖斯语用学关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之争。本文在系统阐述格赖斯对所言和所含的划分及其缺陷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后格赖斯语用学中5种意义划分模式即卡斯顿模式、利卡纳提模式、巴赫模式、列文森模式和雅兹寇尔特模式的区别,并指出各模式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所言 所含 后格赖斯语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