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Culture,Classical Philosophy,and the Cultivation of Life
1
作者 PU Jingxin Zhang Xiaoti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insights,the study examines how cultural virtue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can lead to societal harmony,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global contributions.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Confucian principle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address modern challenges,advocating for a renewed focus on cultural education to achieve a prosperous and peaceful world.Additionally,it underscor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values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 create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fosters ethical leadership and glob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philosophy cultural education Confucian principles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cietal harmony
下载PDF
Postmodernism and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2
作者 Yong-Kang W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While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apart, Western postmodernism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share some extraordinary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epistemology wise. For example, they both recognize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c... While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apart, Western postmodernism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share some extraordinary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epistemology wise. For example, they both recognize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constructing, and limiting, knowledge and reality. This is because think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can possibly come up with similar philosophical conclusions when addressing what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paper will discuss, in general terms, some of the philosophical similarities between postmodemism and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it will also take a close look at three concep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that register strong affinity with Western postmodernism: namely, change, dialectic, and relativ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demism MODERNISM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下载PDF
The Outsider Perspective: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Narrative Framework of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3
作者 Fu Chun Wang Shugu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2期62-71,共10页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has been interpreted and transferred by Enlightenment thinkers into the narrative framework of European philosophy as a f...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has been interpreted and transferred by Enlightenment thinkers into the narrative framework of European philosophy as a far-reaching source of ideas and inspiration with a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modern European social change. We examine outsider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lightenment thinking that contributed to advances in th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nese stories could be dissemin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East-West dialo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the narrative framework of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humanism rationalism liberalism secularism EUROCENTRISM cross-culture
下载PDF
The Taoism Philosophy with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lation between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anti Dao De Jing(《道德经》Tao Te Jing)
4
作者 Chee Hoong Urn Seng Keat Urn +2 位作者 Guo Lin Wong Linchao Qian Yun Jin Kim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9年第4期184-188,共5页
Taoism refers lo an indigenous Chinese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For more than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it has had a profound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influence on Eastern Asia and since the 19^th century h... Taoism refers lo an indigenous Chinese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For more than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it has had a profound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influence on Eastern Asia and since the 19^th century has deeply influenced Western countries.Dao DeJing(《道德经》Tao TeJing)is still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text of Taoism.The Too TeJing is attributed to Laozi,the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er,and describes the major doctrines of Taoism.It is most relevant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is article offer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aoism within TCM-the relation between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The Yellow Emperor s Inner Classic)and Dao De Jing(《道德经》Tao Te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o De Jing(《道德经》Too Te Jing)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The Yellow Emperorss Inner classic) Taoism philosophy
下载PDF
论自身关系--关于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思考
5
作者 王国坛 郭秋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5,159,共11页
以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遗产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也有一条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线索,即自身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既是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思想内容,又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理论... 以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遗产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也有一条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线索,即自身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既是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思想内容,又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理论及其应用的内在机理,应作为遗产加以挖掘。自身关系作为问题是在康德哲学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如何解决物自体的不可知问题。费希特通过自我设定行动,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建立了意识的自身关系,才实现了自我本质认识。谢林则以绝对自我的能动性建立了纯粹意识的自身关系,进而达到对绝对本质的直观。黑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把意识的自身关系改造为概念或实体的自身关系;于是概念或实体便在自身关系的框架中以自身分化和自身扬弃、自身规定和自身否定、自身联系和自身转化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逻辑学体系,以达到绝对理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关系 德国古典哲学 费希特 黑格尔 辩证法
下载PDF
论“理、事、情”:四部之文与文学分类体系的建构
6
作者 伏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以“理、事、情”为核心的三分法和与之对应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议论、叙事、抒情,作为文学在内容上的分类标准,与包括六经、子史与后世各体文章在内的四部之文,共同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文体分类体系。在古文理论的视域内,“理、事、情”... 以“理、事、情”为核心的三分法和与之对应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议论、叙事、抒情,作为文学在内容上的分类标准,与包括六经、子史与后世各体文章在内的四部之文,共同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文体分类体系。在古文理论的视域内,“理、事、情”三分法也存在着“变体”:强调“子史”的并立即议论与叙事的二元对立以及在乾嘉汉学的时代背景下,考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这一体系。诗歌既可能兼包“理、事、情”三者,又在整个文学分类体系中作为抒情文类的代表与“情”对应,故而诗歌与“理、事、情”具有双重关系,而加入以古文为主的这一分类体系,既符合诗歌源于六艺之一的学术史事实,亦有利于丰富这一体系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子史 考据 诗歌
下载PDF
汉语哲学经典诠释的“存有论转向”——从古典汉语的“存”“在”起论
7
作者 林安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经由汉语哲学经典的深层考察,旨在豁显以“道”为中心的诠释学,这正与我们古典汉语所用“存”“在”两个字,或者“存在”一词,有深切的关系,而此中隐含着一“存有论的转向”。首先,对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所采用的“逆向格义”做出... 经由汉语哲学经典的深层考察,旨在豁显以“道”为中心的诠释学,这正与我们古典汉语所用“存”“在”两个字,或者“存在”一词,有深切的关系,而此中隐含着一“存有论的转向”。首先,对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所采用的“逆向格义”做出深层反思,指出如何取得交谈对话的主体性,是迫切而必要的。其次,汉语哲学的特性不同于西方哲学之以“话语”为中心,是以“存在”为本位。经由汉字语文学的考察到经典诠释学的深层发掘,确定了汉语哲学“存在”的特性。经由这样的“存在的回归”,从“存有的执定”,到“存有的开显”,进而上溯到“存有的根源”,如此便构成了“存有三态论”。明显地,究其根源来说,“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是优先于“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的,《易经》的生生哲学正好与此呼应。最后,须知“存在”就是“生成”,“生成”与人的“参赞化育”息息相关。“存在”就其首出性来说,并不是作为认知的对象,而是作为与价值、实践和合为一的生命总体。这在古典汉语及典籍里,表现得格外分明,我们唯有唤醒古汉语的语感,感其意味、体其意韵、明其意义,才能如实地揭露“存在的”本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哲学 存在 经典诠释学 存有三态论 古典汉语 存有论转向
下载PDF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理论与实践的扬弃
8
作者 张香坤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34-37,共4页
“终结”源自研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所发现三个哲学家理论思想共同形成的批判继承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简单理解为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拼凑和缝缝补补,而是在对其进行双重扬弃基础上的科学建... “终结”源自研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所发现三个哲学家理论思想共同形成的批判继承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简单理解为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拼凑和缝缝补补,而是在对其进行双重扬弃基础上的科学建构,是思想的剥离和重生。实际上,“终结”不仅是终点,更是起点,本质上是在扬弃的基础上注入创新性元素,是“终结”亦是“重生”,它囊括着两重寓意: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直接扬弃过去的哲学思想;二是德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第一重寓意为前提扬弃资产阶级革命实践。在理论和实践革命层面相互作用、遥相呼应,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终结 扬弃 重生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对道家经典的译介
9
作者 姜国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0,86,共7页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家经典的“译”与“介”,发现他为研究而翻译、为翻译而研究,善用副文本进行厚翻译,并持有跨文化比较视野,体现出典型的研究型翻译特征。究其翻译思想,梅维恒在追求忠实传达原文面貌的同时,也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经典 译介 梅维恒 汉学家 研究型翻译 翻译思想
下载PDF
生态平衡:论《山海经》的自然观
10
作者 李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也是中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观。《山海经》中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敬畏自然的伦理观、顺应自然的发展观和利用自然的共生观四个方面。... 《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也是中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观。《山海经》中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敬畏自然的伦理观、顺应自然的发展观和利用自然的共生观四个方面。它们是中国先民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也是今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自然观 生态平衡 和谐共生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文史哲融合的国学经典类课程改革——以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为例
11
作者 冯玉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不仅是学科融合的理念,也是金课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动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学经典导读类的课程更易于打破专业壁垒,将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来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该课程改革聚焦新时代文科人才的... 新文科建设不仅是学科融合的理念,也是金课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动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学经典导读类的课程更易于打破专业壁垒,将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来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该课程改革聚焦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探讨了在课程内容方面如何讲解文本的文学元素、发掘其史学价值、解读其哲学内核,提出了更具体、更细化的教学内容模块,推进了传统文科课程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并初步实现了跨专业的成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国学经典导读 文史哲融合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视阈下中欧陶瓷艺术比较研究
12
作者 米昊佳 孙文轩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陶瓷在每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承载着那一时期下的社会背景,制造者使用者的审美意趣,对美的理解,设计师的主张,政治文化思想等等。因此,陶瓷亦是艺术活动的结晶,包含着这一时期造型语言、设计思想、社会背景、制作工艺等。本文采用艺... 陶瓷在每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承载着那一时期下的社会背景,制造者使用者的审美意趣,对美的理解,设计师的主张,政治文化思想等等。因此,陶瓷亦是艺术活动的结晶,包含着这一时期造型语言、设计思想、社会背景、制作工艺等。本文采用艺术人类学视野对中欧陶瓷进行比较分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作品背后的形成过程和文化蕴涵。以陶瓷作品为出发点,用全局观探析构成陶瓷作品的各部分因素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对比,以此了解中欧艺术界运动趋势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设计思想 制作工艺 艺术人类学 古典人类学
下载PD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assic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est
13
作者 Sandra Hill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9年第2期62-65,共4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classical texts(Neijing and Nanjing)i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medicine-in particular acupuncture-to the West.This is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A short historical 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classical texts(Neijing and Nanjing)i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medicine-in particular acupuncture-to the West.This is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A short historical overview of acupuncture practice in the UK;Philosophy of health and nourishing life(Yang sheng养生);The body as a complex system;Mind-body conne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medicine and the problem of qi(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al texts philosophy of medicine UK
下载PD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of the Atharvaveda:A New Approach
14
作者 Tarak Nath Adhikar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1年第10期478-491,共14页
The Atharvaveda Samhita(AV),being the second largest compendium in the Vedic literature of the Rgveda Samhita(RV),occupies a great position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But unlike the RV,the relig... The Atharvaveda Samhita(AV),being the second largest compendium in the Vedic literature of the Rgveda Samhita(RV),occupies a great position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But unlike the RV,th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of the AV have not been properly analysed,rather somehow misinterpreted.It has been portrayed that the religion of AV is primitive,full of magic and devoid of priestly religion.Again,the philosophy of AV does not represent anything new or original,even if it is a preacher of pseudo-philosophy.In the backdrop of this picture,the paper aims to revisit the old theories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it has shown the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of the AV of a new dimension in the Vedic Corpus.This new dimension in the Vedic Corpus needs to be addressed properly.Thus,in the proposed paper,it has been tried to establish that the religious culture of AV fills up the gap of the total gamut of Vedic religion with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For philosophy,it is the AV that represents more originality than the RV,not only in quantity but also in introspection.The philosophy of the Upanishad,which represents Brahman as the ultimate reality and creator of the world,has been more vividly represented.It has prepared a bridge between the Samhita and Upanishad in respect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All these have been elaborately dealt with documents and references in the proposed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oduction points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rguments of the old classical scholars counter arguments original contribution in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下载PDF
古典政治哲学与《资本论》的当代激活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广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将研究视角从近代政治哲学转换到古典政治哲学,是拓展《资本论》政治哲学激活研究的一种路径。古希腊哲人关于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关系的理解,为阐明《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开辟了新的空间。《资本论》将价值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引入现... 将研究视角从近代政治哲学转换到古典政治哲学,是拓展《资本论》政治哲学激活研究的一种路径。古希腊哲人关于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关系的理解,为阐明《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开辟了新的空间。《资本论》将价值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引入现代经济形式分析,继承并发展了古典政治哲学对于经济生活的政治和道德意义的理解,为重塑现代人的经济存在和政治存在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基础。《资本论》的政治哲学主题既不是悬置超越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绝对正义,也不是纠缠于资本主义财富分配是否公平的分配正义,而是通过指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正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超越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塑造的“特殊正义”幻象,实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涵的“普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政治哲学 《资本论》 经济 政治 正义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的时代关切与理论创新——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嘉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恩格斯辨析阐明了唯物主义立场、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自然科学进展、唯物史观等基础问题。文本的叙述和理论的阐释,体现了恩格斯对于1848年革命之后德国社会发展的准确分析,对于德国思想界变化的敏锐把握,对于德国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判断。总体来说,《费尔巴哈论》堪称立足时代、面向大众,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创新的光辉典范。今天,重读恩格斯的这部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与当代世界的对话:以美国《中国哲学季刊》特刊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松 祝越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82-197,共16页
美国《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020年开设了“当代世界的中国美学”特刊,通过该刊物所载论文可以了解中国古典美学在国际学术话语中的思想坐标,以及研究者对中国古典美学当代价值的发掘。海外学者多采用比较研... 美国《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020年开设了“当代世界的中国美学”特刊,通过该刊物所载论文可以了解中国古典美学在国际学术话语中的思想坐标,以及研究者对中国古典美学当代价值的发掘。海外学者多采用比较研究与理论还原的方法展开中西美学思想的对话与交流,使西方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固有的传统框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中国古典美学与当代世界对话的可能性与合理性需要在研究实践的效果中接受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季刊》 当代世界 中国古典美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费尔巴哈论》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及现实启示
18
作者 刘纯明 包沅鑫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1-8,共8页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恩格斯在晚年时期,为纠正错误思想以清算过去的哲学信仰,撰写了《费尔巴哈论》一文。他不仅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体系的内在矛盾,还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恩格斯在晚年时期,为纠正错误思想以清算过去的哲学信仰,撰写了《费尔巴哈论》一文。他不仅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体系的内在矛盾,还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缺陷,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吸收和借鉴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所实现的超越。这对正确认识德国古典哲学、把握二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实现的哲学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彰显着坚守科学理论的态度。在新时代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论》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下载PDF
经典诠释视域下儒学普遍意义之抉发与精神性人文主义之建构——以杜维明先生《〈中庸〉洞见》为中心
19
作者 许家星 Peng Ping(Translated) 《孔学堂》 CSSCI 2023年第3期11-19,115-124,114,共20页
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通过对儒家经典哲学意蕴的深刻抉发,阐发了儒学的普遍意义和当代价值,建构起其独特的精神性人文主义,具有多重学术价值和方法论启示意义。《〈中庸〉洞见》把经典文本、哲学诠释、体系建构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相... 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通过对儒家经典哲学意蕴的深刻抉发,阐发了儒学的普遍意义和当代价值,建构起其独特的精神性人文主义,具有多重学术价值和方法论启示意义。《〈中庸〉洞见》把经典文本、哲学诠释、体系建构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相得益彰、互涵互摄的有机而立体的整体,生动呈现了哲学之“可爱”与经典之“可信”。既具有世界哲学、比较宗教、人类关怀的全球视野,又坚守扎根儒学、立足经典、涵养文本的儒者本色,体现了掘井及泉的哲学创造的智者之思,展现出儒家经典的诠释创新之活力,堪称经学哲学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维明 《〈中庸〉洞见》 经学哲学 精神性人文主义
下载PDF
经典范畴认知下地图的局限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鹰 闫浩文 梁晓鹤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范畴化认知可分为经典范畴化和原型范畴化,为了证明原型范畴化认知的地图更适合大众使用,用经典范畴化认知的方法分析地图投影、内容分类、数据模型中隐含的地理空间认知方式,发现传统地图在地图投影、表达内容和数据模型上,都或多或少... 范畴化认知可分为经典范畴化和原型范畴化,为了证明原型范畴化认知的地图更适合大众使用,用经典范畴化认知的方法分析地图投影、内容分类、数据模型中隐含的地理空间认知方式,发现传统地图在地图投影、表达内容和数据模型上,都或多或少具有经典范畴化的地理空间认知特点,地图上精确的投影坐标、严密的内容分类以及以栅格和矢量为主的数据模型阻碍了其面向大众的个性化应用。在经典范畴化认知下,地图呈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可能不符合大众的地理空间认知,传统地图学理论或许不能为大众地图学提供技术支撑。尝试在地理空间认知的角度,将关注点放在经验知识的前知识上,即范畴化认知的先验知识,在地图哲学的视角为地图学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地图 地理空间认知 经典范畴化 原型范畴化 地图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