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开文 刘照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7-334,共8页
对四川西部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的研究结果如下:云杉的胸径DBH(是白桦的0.39倍)是青的1.5~2.0倍、川西云杉的1.1倍、四川红杉的1.4倍,其树高(h/m)(是白桦的0.77倍)... 对四川西部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的研究结果如下:云杉的胸径DBH(是白桦的0.39倍)是青的1.5~2.0倍、川西云杉的1.1倍、四川红杉的1.4倍,其树高(h/m)(是白桦的0.77倍)是青的1.4~1.6倍、川西云杉的1.1倍、四川红杉的1.2倍,其平均株净生产力(Pind/m3·a-1)(是白桦的0.08倍)是青的3.18~5.47倍、川西云杉的1.39倍、四川红杉的2.18倍.人工更新的白桦+云杉+青混交林、云杉+四川红杉混交林、云杉+青+川西云杉混交林、云杉+青+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在自然状态下,朝着以云杉为主的森林群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针叶林 采伐迹地 人工混交群落 知木层 结构
下载PDF
采伐迹地青■和云杉两种人工群落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开文 刘照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了采伐迹地32a生的青(Piceawilsoni)和29a生的云杉(Piceaasperata)两种人工群落平均木地径(Db/cm)、胸径(DBH/cm)、树高(h/m)、生物量(Vind/m3)以及群落的生物... 研究了采伐迹地32a生的青(Piceawilsoni)和29a生的云杉(Piceaasperata)两种人工群落平均木地径(Db/cm)、胸径(DBH/cm)、树高(h/m)、生物量(Vind/m3)以及群落的生物量(V/m3hm-2)生长过程,探讨了两群落的生物量和两种群个体数分布规律.主要结果为:①云杉的平均带皮地径(Dbb/cm)、带皮胸径(DBHb/cm)、平均h和Vind分别为16.3、12.9、9.14、0.05908,而青的则分别为8.1、5.2、5.65、0.00571.②云杉和青群落的V/m3·hm-2分别是155.09和23.55.③云杉Db、DBH、h、和Vind生长高峰期分别在树龄10~16a、14~18a、20~24a和20a;而青的上述值生长高峰期则分别在树龄24a、18~22a、20~24a和32a.④按胸径级分布,云杉和青群落中胸径<13cm的个体的V分别占各群落总生物量(Vt)的25.51%和100%;其个体数分别占各群落总个体数的58.74%和100%.⑤按生长级分布,云杉和青群落的I、I级木的V分别占各群落Vt的90%和57.64%;其个体数分别占各群落总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迹地 青Qian 云杉 人工群落 生长规律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软件在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冷文芳 代力民 +2 位作者 贺红士 于大炮 周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WCS6.0,结合林相图信息,构建了辽东山区普乐堡乡的虚拟森林景观,并模拟了4种经营管理方案(封育未成林幼抚、小面积皆伐、择伐和二次渐伐)下研究区林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幼龄林采取保育措施后,10~30龄长白落叶... 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WCS6.0,结合林相图信息,构建了辽东山区普乐堡乡的虚拟森林景观,并模拟了4种经营管理方案(封育未成林幼抚、小面积皆伐、择伐和二次渐伐)下研究区林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幼龄林采取保育措施后,10~30龄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度较快,大约以0.6m.a-1的速度生长,蒙古栎的生长速度稍慢,约为0.4m.a-1;小面积皆伐对林分的影响较大,二次渐伐其次,低强度的择伐对林分的影响最小.WCS能够直观地显示各种森林经营管理方案的后果,可以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软件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封育 小面积皆伐 择伐 二次渐伐
下载PDF
岷江上游暗针叶林采伐迹地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开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对四川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年龄为20~40 年的人工混交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群落中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林下(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上(各)层盖度(或郁闭度... 对四川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年龄为20~40 年的人工混交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群落中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林下(各)层次物种盖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上(各)层盖度(或郁闭度)的大小。(2)人工重建的群落所能容纳的物种数及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乔木物种郁闭度、海拔高度及经营强度。(3)群落中出现大量的耐荫植物,先锋灌丛植物已被抑制或淘汰。(4)乔木物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都表现为白桦> 云杉> 川西云杉> 四川红杉> 青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针叶林 采伐迹地 人工混交林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思茅松林采伐迹地清理及其采伐剩余物的利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孟梦 胡光辉 +4 位作者 韩明跃 闫争亮 刘云彩 槐可跃 冯志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通过对思茅松林区采伐剩余物的分类、相应的清理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充分利用其采伐剩余物资源的前提下,对遗留于迹地上的其他采伐剩余物应倡导自然腐烂法清理,减少烧除法清理。针对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分析... 通过对思茅松林区采伐剩余物的分类、相应的清理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充分利用其采伐剩余物资源的前提下,对遗留于迹地上的其他采伐剩余物应倡导自然腐烂法清理,减少烧除法清理。针对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分析了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入手、以求提高其采伐剩余物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采伐剩余物的管理等4方面提出了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采伐迹地 采伐剩余物 清理 利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远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对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营造的人工纯林及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树种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纯林树种表现为南酸枣>马褂木>杂种马褂木>杉木>桤木>观光木>木荷;混交林模式以杜... 对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营造的人工纯林及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树种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纯林树种表现为南酸枣>马褂木>杂种马褂木>杉木>桤木>观光木>木荷;混交林模式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在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采伐迹地 更新造林 混交林 生长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估测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意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3-320,共8页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材积转换法不适宜估算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其结果与皆伐法相比较一般偏高20%—40%;而用实测资料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对原始林林分有较好的估测结果,除树...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材积转换法不适宜估算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分生物量,其结果与皆伐法相比较一般偏高20%—40%;而用实测资料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对原始林林分有较好的估测结果,除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外,树干、树皮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值,与皆伐法的结果比较,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为允许误差范围,而对热带山地雨林的更新林生物量的估测则效果较差,应建立相应的估测模型。平均木法有工作量小的优点,且误差也在16%以下,但要注意取样的树种多样性和取样强度,在实际中应当慎用。另外本文对测定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原始林)的所需面积大小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生物量-面积曲线的概念,确定其最小调查面积为2500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生物量 估计 林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