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nhanced laser tattoo removal by skin optical clearing
1
作者 Caihua Liu Rui Shi +1 位作者 Min Chen Dan Zhu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5年第3期56-63,共8页
Las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attoo removal,but the limited light penetration depth calused by high skin scattering property restricts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of deep tattoo.Skin optical clearing method,by introdu... Las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attoo removal,but the limited light penetration depth calused by high skin scattering property restricts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of deep tattoo.Skin optical clearing method,by introducing optical clearing agent(OCA)into skin,has shown some im-provement in the effect of laser tattoo removal.In this study,the enhanced laser tattoo removal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assessed.OCA was applied to the skin of tattoo animal model and Q switched Nd:YAG laser(1064 nm)irradiation was used to remove the tattoo.The skin evaluation instrument(Mexameter probe,MPA580)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tattoo pigment before and after laser treatment,and then the clearance rate of pigment was calculated.Further,Monte Carlo(MC)method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efecet of skin optical clearing on light transmission in tattoo skin model.By comparing the pigment change of tattoo areas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OCA plus laser and single laser,it was found that pigment clearance of the former tattoo area was increased by 1.5-fold.Further,the MC simulation verifed that the reduced light scattering in skin coul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dose of lumninous fux reaching to the deep tattoo regions.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both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that skin optical clearing technique could improve the outcome of laser tattoo re moval,which should be beneficial for clinical laser tattoo removal and other laser pigment eli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optical clearing laser tattoo removal Q-switched Nd:YAG laser Monte Carlo simulation
下载PDF
HEAT-CLEARING DRUGS—Selected from A Practical English—Chinese Libr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作者 张恩勤 曲京峰 +1 位作者 张玉玺 赵华英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Drugs used for clearing away the inter-nal heat are called heat-clearing drugs.Heat-clearing drugs are cool or cold inproperty with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awayheat,purging fire,removing heat from theblood,detoxicatin... Drugs used for clearing away the inter-nal heat are called heat-clearing drugs.Heat-clearing drugs are cool or cold inproperty with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awayheat,purging fire,removing heat from theblood,detoxicating,and clearing away heatof the deficiency type.They are chiefly indi-cated for febrile diseases with high fever,dys-entery of the heat type,suppurative inf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ring FEBRILE removing 清瘟败毒饮 玉液汤 玉女煎 化斑汤 interior 白虎汤 GARDENIA
下载PDF
从“清激调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临证思路
3
作者 贾新华 马先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14,共5页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重要内容;“激”是激发人体正气,调动先天之气补充后天之气以抗邪,“补”即补益气血阴阳,“激”与“补”二者均扶正以祛邪,是促使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 清激调补 扶正祛邪 调理脏腑 先天之气 补益气血阴阳
下载PDF
费伯雄学术思想浅论骨肿瘤证治思路
4
作者 王琳 王勇 +1 位作者 卞胡伟 蒋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
本文在费伯雄的“醇正和缓,平淡和调”思想基础上的创新与发挥,阐述了中医对骨肿瘤的认识,将“固本清源”、“脾肾同治”“、费氏活血化瘀法”等应用于骨肿瘤辨证体系,对于“龙火汤”“立极汤”“后辛汤”“新定拯阴理劳汤”等进行创新... 本文在费伯雄的“醇正和缓,平淡和调”思想基础上的创新与发挥,阐述了中医对骨肿瘤的认识,将“固本清源”、“脾肾同治”“、费氏活血化瘀法”等应用于骨肿瘤辨证体系,对于“龙火汤”“立极汤”“后辛汤”“新定拯阴理劳汤”等进行创新应用,使其内涵与意义更符合现代中医药辨治肿瘤病的特点。在临床上灵活地按照肿瘤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成了四期演变,并从病因、病机与治则方面辨治骨肿瘤发热以及骨肿瘤相关性失眠,在费伯雄学术思想指导下为临床骨肿瘤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费伯雄学术思想 固本清源 脾肾同治 费氏活血化瘀法
下载PDF
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唐舒高 王佳佳 +2 位作者 田紫若 巴寅颖 迟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味中药 益气健脾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 补血养阴 综述
下载PDF
清热解毒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俊壹 李柳 +3 位作者 余成涛 张钦畅 孙东东 程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96-501,共6页
现代中医肿瘤学的癌毒病机理论提出,清热解毒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抗癌解毒八法之一,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需基于辨证、辨病、分期、辨体相结合的综合辨治模式。若肿瘤患者热毒证候明显,辨证应... 现代中医肿瘤学的癌毒病机理论提出,清热解毒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抗癌解毒八法之一,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需基于辨证、辨病、分期、辨体相结合的综合辨治模式。若肿瘤患者热毒证候明显,辨证应用清热解毒法无疑;若热毒不明显或无证可辨,结合现代肿瘤的病理本质特征,在不违背整体遣方用药原则下,可辨病应用清热解毒法以发挥抗癌祛毒之效。清热解毒法本质属于攻法,其辨证或辨病应用均应以患者正气强弱为考量因素,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体质因素等。辨证应用强调了清热解毒法运用于肿瘤热毒证的普遍性,辨病应用突破了清热解毒法仅用于宏观热毒证的局限性,分期应用体现了清热解毒法阶段性使用的精准性,辨体应用则体现了清热解毒法应用过程中的个体性。辨证、辨病、分期、辨体4种辨治模式当相互参照、综合运用,方可取得显效。治疗肿瘤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天葵子、漏芦、山豆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法 癌毒病机理论 恶性肿瘤 热毒证 辨证应用 辨病应用 分期应用 辨体应用 白花蛇舌草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肿瘤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祝昌昊 杨精华 +2 位作者 唐阁 郭望 王耀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691-696,713,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肿瘤临床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2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专家门诊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肿瘤的处方,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2、SPSS 26.0及SPSS Mo...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肿瘤临床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2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专家门诊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肿瘤的处方,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2、SPSS 26.0及SPSS Modeler 18.0进行中药使用频数、性味、分类、归经、关联规则及核心药对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0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涉及中药214味,药物频次3017次。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肝脾肺胃经,其中药物频次较高的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提示核心药物为四君子汤、五苓散、当归补血汤、生脉散加入补气升阳、活血化瘀药物加减而成,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肿瘤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则,以疏利少阳三焦为治疗大法,融合补肾健脾、调理中焦、疏肝理气、利湿泄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法,标本兼顾,临证疗效显著,值得借鉴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肿瘤 扶正祛邪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庞鹤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8
作者 胡红娟 陈小均 +5 位作者 徐孟娇 袁文雯 金潇 原方 张凡帆 庞鹤(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注意引邪外出,使邪气或向外散发,或从大小便而解。此外,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根据湿与热的轻重程度合理选方,强调活血化瘀、注意顾护脾胃、积极防治变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火毒夹湿 清热解毒 凉血解毒 滋阴清热 活血化瘀 顾护脾胃 庞鹤
下载PDF
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
9
作者 喜小梅 李德奎 +3 位作者 张毅 吕雅莉 吴建军 魏兴民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102-108,共7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研究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华医学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 目的:基于Meta分析研究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华医学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与主题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由两名评审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阅读和筛选文献,并在交叉核对后提取资料。参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估,用RevMan5.4和R4.2.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 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相对危险度(RR=1.19,95%置信区间(CI):1.13~1.26,P<0.000 1]、临床疗效(RR=1.21,95%CI:1.15~1.28,P <0.000 1)和黏膜病变分级疗效(RR=1.47,95%CI:1.19~1.80,P <0.000 3)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数差(MD=-3.64,95%CI:-5.25~-2.03,P <0.01]、肿瘤坏死因子-α(MD=-7.17 95%,CI:-8.96~-5.38,P <0.000 1)、白细胞介素-6(MD=-7.80,95%CI:-15.02~-0.58,P=0.034 2)、白细胞介素-8(MD=-8.49,95%CI:-8.77~-8.21,P <0.000 1)和幽门螺旋杆菌复发率(RR=0.24,95%CI:0.08~0.70,P=0.009)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在改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黏膜病变分级等方面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胃脘疼痛、痞胀、口苦、大便黏滞、反酸、脘腹灼热、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四联疗法 清热利湿法 META分析 疗效
下载PDF
替牙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改良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吕秦毅 高子琦 +2 位作者 冯青辰 梅宏翔 李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5-943,共9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型以及隐形矫治体系,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上颌乳尖牙到第一恒磨牙施加颊向位移(工况1~4:分别为0.200、0.275、0.300、0.325 mm),同时施加颊向位移和根颊向转矩(工况1:颊向位移载荷0.200 mm,根颊向转矩0°;工况5:颊向位移载荷0.275 mm,根颊向转矩1.0°;工况6:颊向位移载荷0.300 mm,根颊向转矩1.3°;工况7:颊向位移载荷0.325 mm,根颊向转矩1.8°)。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齿位移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分布。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牙齿颊倾的牙性扩弓效应,且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在设定每侧0.200 mm的扩弓量时,上颌第一恒磨牙扩弓效率为51.86%,上颌第二乳磨牙为68.76%,上颌第一乳磨为73.48%,上颌乳尖牙为84.17%。通过设计扩弓过矫治(0.275、0.300、0.325 mm),能够有效提高扩弓效果。当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分别提升为75.16%、99.96%、107.35%和122.37%;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均接近100.00%。过矫治设计会加剧扩弓的牙性效应,使牙齿颊侧倾斜移动趋势加大,导致牙齿颊倾、腭尖下垂,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的冠根位移差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时,分别为-0.109、-0.134、-0.132、-0.298 mm。对不同牙位施加对应转矩补偿,可以对抗后牙颊倾。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添加1.3°根颊向转矩,各牙位扩弓效率分别为56.15%、73.88%、79.49%、87.80%,而冠根位移差减小至-0.081、-0.097、-0.095、-0.208 mm。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存在后牙颊倾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应根据不同牙位,分别设计不同的矫治策略。过矫治可以提高扩弓效率,但是需要配合根颊向转矩,从而实现牙齿整体颊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弓治疗 口腔正畸 替牙期 正畸矫治器 可摘式 透明矫治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王济华治疗风湿病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芳 傅文 +1 位作者 冯福海 王济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王济华教授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表邪入里郁而化热,导致痹阻关节、肌肉、筋骨,病情日久多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虚湿胜、痰瘀交阻等。王教授治疗风湿病常个体化分辨患者风寒湿之偏重、阴阳气... 王济华教授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表邪入里郁而化热,导致痹阻关节、肌肉、筋骨,病情日久多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虚湿胜、痰瘀交阻等。王教授治疗风湿病常个体化分辨患者风寒湿之偏重、阴阳气血之盛衰,遵循轻微解表发汗,兼顾温经止痛,重视健脾化湿、热痹当清、调补气血、虫类药化瘀剔络、滋补肝肾等治痹要点,组方精妙、配伍严谨、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王济华教授强调,对于沉寒痼冷痹阻络脉,一般温药不能奏效,必用附子、乌头之品,用药时需要注重辨证准确、炮制方法得当、用量适度,且需在正确配伍的前提下间断运用,密切观察,以防蓄积中毒,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解表发汗 温经止痛 健脾化湿 热痹当清 调补气血 化瘀剔络 滋补肝肾 王济华
下载PDF
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分析
12
作者 黄培冬 李新龙 +3 位作者 王花蕾 管遵惠 管傲然 管薇薇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76-481,共6页
目的:系统梳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为流派传承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管氏常用中医处方与遣药圭臬》所载管氏第二代名医管庆鑫的伤科经验方分别归类并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进行频数统计,JAVA及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目的:系统梳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为流派传承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管氏常用中医处方与遣药圭臬》所载管氏第二代名医管庆鑫的伤科经验方分别归类并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进行频数统计,JAVA及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挖掘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规律。结果:管氏伤科经验方共71首,其中内服方66首(含4首小方)、外用方5首。使用药物共139味,使用频次802次,使用频次10的常用药共有26味,使用关联频次≥10的药对组合54对,前5位的依次是乳香与没药、当归与红花、当归与没药、当归与乳香、当归与桃仁。在药物属性中,温、平、寒及辛、苦、甘药常用,归经前三位依次为肝经、心经、脾经。结论: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伤科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佐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或温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学术流派 可视化分析 活血化瘀 补虚药 理气药 清热药 温里药
下载PDF
登革热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
13
作者 王婷 刘城鑫 +1 位作者 詹少锋 江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491-2499,共9页
【目的】采用R语言数据可视化技术挖掘登革热的中医证治规律,为登革热的中医辨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文献,运用R... 【目的】采用R语言数据可视化技术挖掘登革热的中医证治规律,为登革热的中医辨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文献,运用R Studio对中药内服方涉及的登革热中医证型、治法、方剂、中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以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治规律。【结果】共提取得到176条有效处方数据,涉及29个证型,73种中医治法,56首经方与时方及35首自拟方,179味中药。其中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是中药内服方治疗登革热的高频证型;清热、解毒、凉血、化湿为高频治法;清瘟败毒饮为高频运用方剂;甘草、连翘、黄芩、石膏、金银花等为高频用药;含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的药物组合共有3项,且其相关性最高。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生地黄、金银花、连翘、石膏、黄芩、知母、甘草是治疗登革热的核心中药。【结论】登革热中医证型分布以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为多,中医治疗登革热以清气分之热邪、凉营血之实热,兼化湿邪、养气阴为原则,治疗重在气血两清,同时重视化瘀在热病中的运用,见势及时阻断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卫气同病证 气营两燔证 清热 解毒 凉血 清瘟败毒饮 赤芍 牡丹皮 生地黄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营卫失调,毒损脉络”探讨类风湿血管炎的病机与辨治
14
作者 夏聪敏 姜泉 +8 位作者 常甜 张富渊 宋梦歌 姚传辉 刘子夏 尚碧月 马协丽 杨煜辰 巩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程度,防止对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慢性期治宜调补营卫,益气养血通络,清解余毒,使受损脉络得以修复。调和营卫、清热解毒通络宜贯穿疾病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血管炎 营卫失调 毒损脉络 调和营卫 清热解毒 益气养血通络
下载PDF
杨玉峰运用健脾祛湿控油除脂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
15
作者 颜丽满 杨玉峰(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0-233,共4页
杨玉峰教授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临证时脂溢性脱发的病症表现特点,认为脾虚湿蕴、湿脂同源为脂溢性脱发的根本病机。脾虚湿浊内蕴,挟热上泛头面,湿脂同源,浊脂外溢,淤堵发根,气血难以上荣,致发根失固,遂病脱发。脾虚湿蕴为本病核心,... 杨玉峰教授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临证时脂溢性脱发的病症表现特点,认为脾虚湿蕴、湿脂同源为脂溢性脱发的根本病机。脾虚湿浊内蕴,挟热上泛头面,湿脂同源,浊脂外溢,淤堵发根,气血难以上荣,致发根失固,遂病脱发。脾虚湿蕴为本病核心,热助湿行乃发病关键,气血失和为致病枢机。针对脂溢性脱发的治疗,杨玉峰教授提出发根以通调为畅,发质以精血为养,强调健脾祛湿控油除脂法在疏通发根、减少脂溢性脱发中的重要性,主张以健脾祛湿为主,助以祛风清热,以调和气血为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脱发 脾虚湿蕴 湿脂同源 健脾祛湿 祛风清热 调和气血 杨玉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子模拟和实验验证探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外用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16
作者 周振华 周莉 +2 位作者 张彬 李坤平 李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23,共11页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外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结果。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数据库中治疗DFU的外用中药复方专利,去重后构建DFU外用...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外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结果。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数据库中治疗DFU的外用中药复方专利,去重后构建DFU外用中药复方专利集,对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筛选治疗DFU的外用核心中药数据集;进一步建立疾病-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共有靶点网络模型,通过共有靶点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借助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评估潜在关键靶标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与稳定性;并基于CCK-8法评估关键活性成分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活性成分对PI3K及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共收集专利98项,包含中药281味。其中,寒性中药应用次数最多,归肝经中药应用最多,清热类中药应用最多。通过数据挖掘获得频数前3位的核心中药为当归、黄柏和红花,进一步筛选得出核心中药包含活性成分85种,其对应疾病靶点889个;与DFU靶点取交集后得到166个共有靶点,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8个核心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证实,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相关靶点,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治疗DFU。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关键靶点与其对应的核心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关键活性成分豆甾醇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其可明显上调PI3K及Akt的转录水平。结论通过多维数据挖掘分析证实治疗DFU的外用复方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特性,其关键活性成分豆甾醇、二氢尼洛替星主要作用于PPARγ及TNF-α等DFU靶点;豆甾醇可明显上调PI3K及Ak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FU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用中药复方专利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实验验证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下载PDF
清导荡瘀法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运用
17
作者 梁博闻 孙建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94-96,共3页
介绍孙建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经验,前列腺炎作为男性的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癃闭”范畴。孙教授认为该病由“热-湿-瘀”致病,结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立“火毒论”“燥土论”和“新血... 介绍孙建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经验,前列腺炎作为男性的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癃闭”范畴。孙教授认为该病由“热-湿-瘀”致病,结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立“火毒论”“燥土论”和“新血论”。在此理论原则上,治疗予清热法驱下焦火热,以健脾导湿法复升降枢纽,以活血荡瘀法涤旧致新。自创“青泽汤”,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浊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清热 健脾 荡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毒瘀虚”分期论治皮肌炎的临证经验
18
作者 杜时雨 王海洋 +1 位作者 彭昭蓉 汤小虎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弱无力。汤小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急性期以热毒为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如热毒内陷心营,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缓解期以瘀热偏重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以湿热偏重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慢性期以气血两虚为主者,治以益气温经,养血和络;以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以阳虚为主者,治以温阳通络,健脾益肾。临证之时汤小虎教授辨清病理因素,精准用药,本文以急性期热毒炽盛,内陷心营为例,选方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毒瘀虚 清营解毒 利湿祛瘀 益气养血 温阳滋阴 临证经验
下载PDF
祛湿清热针刺疗法治疗急性湿疹患者的疗效及对其AhR、IFN-γ、EOS、IL-17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夏恺 林夏 李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2056-2060,2066,共6页
目的探讨祛湿清热针刺疗法对急性湿疹患者AhR、IFN-γ、EOS、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期间于马鞍山中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祛湿清热针刺疗法对急性湿疹患者AhR、IFN-γ、EOS、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期间于马鞍山中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祛湿清热针刺疗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pain scale,VA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芳香烃受体(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病急、病程短、渗出明显、皮损潮红、伴红疹、灼热瘙痒、自觉发热、口渴欲饮、心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发病急、病程短、渗出明显、皮损潮红、伴红疹、灼热瘙痒、自觉发热、口渴欲饮、心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ASI、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hR、IL-17、IFN-γ、EO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hR、IL-17、IFN-γ、EO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皮肤生理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与对照组17.95%(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清热针刺疗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湿疹患者AhR、IFN-γ、EOS、IL-17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清热针刺疗法 急性湿疹 EOS IL-17 IFN-Γ
下载PDF
黄新艳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
20
作者 黄业放 黄新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73-76,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病因不明的肾小球疾病。其通常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病因不明的肾小球疾病。其通常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有30%~40%的患者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此病起病隐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故治疗难度较大。目前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还有细胞毒药物改善免疫介导的肾损害,配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来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同时配合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这些治疗方式常常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临床疗效欠佳。中医药有减毒增效之功,在改善IMN患者临床症状及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效果。黄新艳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属脾肾气虚,标实主要是水、湿、热、瘀。基于此临床上常常采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组方补气化瘀清利方,常采用大剂量的黄芪来补益脾肾之气以及巧用虫类药物,在扫荡顽固瘀血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尿蛋白。文章就黄新艳教授对于IMN的基本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典型病案进行系统阐释,为临床中医对于IMN的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 补气化瘀清利方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