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转化研究方案 被引量:29
1
作者 傅勤慧 裴建 +3 位作者 佳奇 宋毅 顾悦华 尤晓欣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16-524,共9页
背景: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约200万人。中风病约50%的高致残率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在中国社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实践中有极广泛的应用。本课题的研究... 背景: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约200万人。中风病约50%的高致残率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在中国社区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实践中有极广泛的应用。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将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社区中风后偏瘫针刺治疗方案,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和评价方法。方法与设计: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计算将要入组的样本量为124例。先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将124名偏瘫患者分为轻中重3层后,再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改良的Ashworth评分将患者的偏瘫类型分为软瘫(弛缓性瘫痪)和硬瘫(痉挛性瘫痪),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常规综合康复方案加针刺治疗驰缓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的方案。对照组予常规综合康复方案。主要结局指标有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中风负担量表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修正的Rankin量表评分、中风中医症征积分表评分和Ashworth评分。于治疗4、8周后观察疗效,并于6个月时进行随访。讨论:本试验的预期结果为,针刺治疗能改善社区内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负担。该结果将为针刺治疗中风的研究方案转化到社区提供依据。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TRC-11001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中风后遗症 社区医学 针灸疗法 临床试验 临床方案
下载PDF
基于递归定量分析的冠心病中医脉象特征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睿 王忆勤 +2 位作者 颜建军 燕海霞 杨育慈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26-1233,共8页
目的: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脉象,寻找能区分冠心病和正常人脉象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方法: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63例冠心病患者和61例正常人的脉搏信号的递归图进行递归定量分析(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nalysis... 目的: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脉象,寻找能区分冠心病和正常人脉象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方法: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63例冠心病患者和61例正常人的脉搏信号的递归图进行递归定量分析(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nalysis,RQA),计算两组脉搏信号的RQA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递归率(recurrence rate,RR)、确定性(determinism,DET)、对角线长度的均值(averaged diagonal length,L)、递归熵(entropy of diagonal length,ENTR)、最长对角线(length of longest diagonal line,L_(max))、层状度(laminarity,LAM),竖直/水平线段长度均值(trapping time,TT)和最长竖直/水平线段长度(length of longest vertical line,V_(max));并用秩和检验统计两组脉搏信号的RQA参数之间的差异,用箱线图(BoxPlot)观察有显著性差异的RQA参数的数值分布;绘制有显著性差异的RQA参数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RQA参数进行诊断性试验,以评估脉搏信号的RQA参数区分冠心病组和正常组的诊断价值。结果:秩和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冠心病组脉搏信号的RQA参数中RR、DET、L、ENTR、LAM、TT和V_(max)的平均秩次显著大于正常组,它们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依次为1.000、0.898、0.653、0.673、0.885、0.898、0.986和0.994。结论: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的脉搏信号表现出较高的规律性、确定性和稳定性;脉象的非线性动力学RQA参数RR、TT、V_(max)DET和LAM对区分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这为脉诊的无损伤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脉象 递归定量分析 脉象图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林 詹红生 +3 位作者 陈博 张明才 高宁阳 石印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评价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 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 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篇,其中1... 目的:评价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 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 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篇,其中11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11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1篇文献共1108例患者。10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2.61,95%CI为[2.01,3.39],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总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54,95%CI为[2.22,5.65],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3篇文献整体疼痛程度汇总合并OR值为1.53,95%CI为[0.79,2.27],针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目前就纳入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还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