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原生长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对气候暖湿化响应的年代际变化
1
作者 历正豪 王慧 +3 位作者 杨访问 李栋梁 石玉立 蒋元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5-2058,共14页
本文利用1982~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观测得到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近地面气温和地面降水率驱动数据集(CMFD),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方... 本文利用1982~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观测得到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近地面气温和地面降水率驱动数据集(CMFD),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海高原生长季(5~9月)地表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暖湿化响应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1982~2018年,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达0.01(10 a)-1,但在空间上呈两极化发展,在青海高原东部和西南部植被显著变好(面积占57.3%)的同时,青海高原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地表植被表现为退化态势(面积占14.8%)。(2)1982~2018年青海高原气候整体呈暖湿化特征,但在19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的趋势变化,不同时段气候暖湿化的区域和强度存在差异,P1时段(1982~1998年)的增温强于P2(1998~2018年)时段,而P2时段的变湿强于P1时段;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在1998年之前为波动上升,趋势不显著,但从1998年开始出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这与青海高原地面降水率的变化相一致。(3)在青海高原气候暖湿化不同阶段,地表植被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在P1时段,水分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地表植被对热量因子(气温)以负反馈为主,增温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黄河源区北部和青海湖附近;而在P2时段,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条件下,地表植被对水分和热量因子均以正反馈为主,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青海高原生长季地表植被出现了大范围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植被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气候暖湿化 气候响应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被引量:63
2
作者 康兴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81-288,共8页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气象台站上温度和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得出:50年代比60年代暖,60年代比70年代冷,70年代比80年代冷。在这40a期间,最暖的是80年代,它主要体现在冬季温度偏高较多;其次是50年代,这时主要是夏季温度偏高明显。最冷的是60年...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气象台站上温度和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得出:50年代比60年代暖,60年代比70年代冷,70年代比80年代冷。在这40a期间,最暖的是80年代,它主要体现在冬季温度偏高较多;其次是50年代,这时主要是夏季温度偏高明显。最冷的是60年代,这期间秋、冬季温度偏低明显。70年代基本上是趋于正常,略有一点偏暖。降水量是50年代比60年代少,60年代比70年代少,70年代比80年代少。也就是说,从50年代以来,降水量是趋于逐渐增加的趋势。综合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特点,青藏高原地区40a中的气候变化状况是,50年代为暖干期,60年代为冷干期,70年代则为一种弱的暖湿期,80年代整个高原上为暖湿期。从趋势分析来看,青藏高原上的增温是从70年代就已开始。温度的上升幅度达0.5℃左右。另外青藏高原地区的增温不仅仅发生在地面上,而且在高空也有其表现。特别是100hPa高度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区 气候变化 趋势
下载PDF
稻田水管理及气候效应研究
3
作者 陈智文 张清 +1 位作者 刘兴 张凤岐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2-14,共3页
水分条件是水稻生活环境中的主导因子,利用水的多方面作用来调节水稻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稻生育的促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关键词 稻田 水管理 气候效应
下载PDF
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肃清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研究了1986~1988年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平均落铃率为43.27%;就落铃率而言,晚秋桃>伏前桃>早秋桃>伏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挑3年平均铃重分别为49、55、75天;>10℃的有效积温是影响铃重的... 本文研究了1986~1988年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平均落铃率为43.27%;就落铃率而言,晚秋桃>伏前桃>早秋桃>伏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挑3年平均铃重分别为49、55、75天;>10℃的有效积温是影响铃重的主导因素;干旱的天气和高温能使纤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期 棉铃 异质性 气候 落铃率
下载PDF
哥本哈根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2006—2020年哥本哈根城市气候治理的多中心分析
5
作者 卡斯滕·布鲁恩·汉森 安妮卡·艾格 胡维(译)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14-132,193,共20页
2009年,哥本哈根市宣布其宏伟目标:通过协作性的气候治理方法,在2025年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城市。然而,根据2020年的状况,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至少33%的脱碳。本文应用一个“综合的多中心”概念,辅以“参与式气候治理”研究,... 2009年,哥本哈根市宣布其宏伟目标:通过协作性的气候治理方法,在2025年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城市。然而,根据2020年的状况,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至少33%的脱碳。本文应用一个“综合的多中心”概念,辅以“参与式气候治理”研究,分析了哥本哈根2006—2020年合作式气候治理的不足之处。实证分析显示,2010年气候问题的政治优先性发生了变化,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公民社会行为者动员不足,部门合作减弱。本文结论是,自2010年以来,哥本哈根主要采用了一种相当“单中心”的治理方法,并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不是通过公民社会的动员来改变行为,因此没有足够促进碳减排进程使得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最后,我们讨论了综合的多中心理念为城市气候治理辩论的贡献,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一理念。在经验上,我们使用了文献分析和对哥本哈根32个关键参与者的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动员 参与性气候治理 多中心理论 城市气候治理
下载PDF
A 2000 Year Multi-Proxy Evidence of Natural/Anthropogenic Influence on Climate from the Southwest Coast of India 被引量:2
6
作者 M.C.Manoj Jyoti Srivastava +1 位作者 Prem Raj Uddandam Biswajeet Thakur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029-1044,共16页
The last millennium climate reconstructions are complex and limi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behind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We present multi-proxy centennial-scale records from the Cherai, sout... The last millennium climate reconstructions are complex and limi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behind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We present multi-proxy centennial-scale records from the Cherai, southwest India. The last 2000 cal yr AD record suggests a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that prevailed at the depositional site augmenting the role of natural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agents. Increased elemental variations and indices values indicate stronger weathering, presumably wetter conditions and intense precipitation. Provenance studies suggest diverse sources and the main composition fall close to the Charnockite and Gneissic composition. Multi-proxy data suggests that a shift towards wetter climatic conditions, which occurred from 910 to 1230 cal yr AD. The core also records a shift towards the drier conditions that started around 1230 cal yr AD with a loss in vegetation diversity. The pollution load index values suggest that the overall study area falls in moderate contamination levels, which are also substantiated with the diatom data indicating human influence in the natural habitat during the deposition time.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enhanced Cd and As concentration is due to strong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We compared the multi-proxy record with other continental and marine palaeoclimatic records to explore global and/or regional trends in climate variability during the last 200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uaries MONSOON PROVENANCE VEGETATION clmate CONTAMIN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