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牌集合竞价模式与价格发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廖静池 李平 曾勇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共9页
本文运用深圳A股市场2006年的停复牌和交易数据,选取因同一原因(股东大会)停牌、但采取不同集合竞价模式(封闭式与开放式)复牌的股票交易记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封闭式集合竞价,开放式集合竞价模式提高了透明度,促进... 本文运用深圳A股市场2006年的停复牌和交易数据,选取因同一原因(股东大会)停牌、但采取不同集合竞价模式(封闭式与开放式)复牌的股票交易记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封闭式集合竞价,开放式集合竞价模式提高了透明度,促进了新信息的传递,增加了投资者参与复牌集合竞价的积极性,进而使停牌期间的信息更充分地反映到复牌价格中去。此外,我们还发现,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复牌的股票在进入连续竞价之后,其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采取封闭式集合竞价复牌的股票,其价格波动则明显降低。这说明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复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停复牌的价格发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牌 复牌 开放式集合竞价 封闭式集合竞价 价格发现 中国股票市场
下载PDF
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一个开收盘角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春峰 孙学举 房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6-51,57,共7页
本文采用上证180的100只典型个股为样本对上海股市开收盘的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我国股市开盘回报的波动性显著大于收盘波动性。本文进一步对影响波动性的因素进行考察,认为开盘方式和开盘交易过程中释放的私人信息是造成... 本文采用上证180的100只典型个股为样本对上海股市开收盘的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我国股市开盘回报的波动性显著大于收盘波动性。本文进一步对影响波动性的因素进行考察,认为开盘方式和开盘交易过程中释放的私人信息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着重从信息的代理指标-交易量的角度考察回报的波动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开收盘方式 波动性 交易量 集合竞价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开放式集合竞价对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香存 李平 曾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7A期151-164,共14页
透明度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的透明度能够改善交易者的信息结构,提高成交价的信息效率。从2006年7月1日起,中国股票市场开始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开盘,开盘竞价的透明度明显提高。本文运用上海A股股票的交易数... 透明度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的透明度能够改善交易者的信息结构,提高成交价的信息效率。从2006年7月1日起,中国股票市场开始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开盘,开盘竞价的透明度明显提高。本文运用上海A股股票的交易数据,对开盘竞价透明度提高前后的价格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检验了从开盘到连续竞价的价格变化、连续竞价开始后15分钟内的市场波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开盘竞价的透明度提高之后,由开盘到连续竞价价格变化的幅度明显减小,连续竞价开始后15分钟内的价格波动率也减少。进一步,根据价格随着信息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过程,我们得到开盘竞价透明度增加能够提高开盘竞价收集信息的功能,稳定连续竞价市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集合竞价 开放式集合竞价 透明度 事件研究法 市场波动性
原文传递
封闭式与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下的价格发现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平 曾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8,共9页
采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方法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研究了只允许提交限价指令情形下的封闭式集合竞价与开放式集合竞价的价格发现过程.研究结论表明,若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无论采用封闭式集合竞价还是开放式集合竞价,那么均衡价格... 采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方法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研究了只允许提交限价指令情形下的封闭式集合竞价与开放式集合竞价的价格发现过程.研究结论表明,若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无论采用封闭式集合竞价还是开放式集合竞价,那么均衡价格均是风险资产真实价值的无偏估计量.如果参加两类集合竞价的投资者人数相同,由于开放式集合竞价会吸引噪声投资者,那么采用封闭式集合竞价比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的效率高.虽然噪声投资者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交易能使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方式确定的均衡价更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集合竞价 开放式集合竞价 价格发现 限价指令
原文传递
收盘集合竞价透明度增加的效应分析——基于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香存 李平 曾勇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41,共8页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板收盘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了开放式集合竞价对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收盘之后,收盘前连续竞价阶段的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小、波动性降低,从连续到收盘价格的变化幅度减小,收盘阶段的市...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板收盘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了开放式集合竞价对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收盘之后,收盘前连续竞价阶段的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小、波动性降低,从连续到收盘价格的变化幅度减小,收盘阶段的市场流动性降低。根据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集合竞价透明度增加有效地缓解了收盘前集中交易的现象,减少了庄家在尾盘拉抬和打压价格等做盘的可能性,提高了收盘价格的信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盘竞价 开放式集合竞价 透明度 市场质量 深圳中小企业板
原文传递
股票市场收盘集合竞价与价格发现效率--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证据
6
作者 张肖飞 秦义虎 《金融评论》 2011年第6期56-67,124,共12页
交易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和市场质量,合理的交易机制设计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香港证券交易所收盘集合竞价的引入与终止两个事件进行研究,采用价格同步性的方法研究这两次机制的变革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运... 交易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和市场质量,合理的交易机制设计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香港证券交易所收盘集合竞价的引入与终止两个事件进行研究,采用价格同步性的方法研究这两次机制的变革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运用Delay系数和相对收益分散度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引入收盘集合竞价使得价格发现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在终止收盘集合竞价后价格发现效率降低,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了文章结论,这说明采用集合竞价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收盘价。本文的研究不但弥补了现有集合竞价理论的缺陷,而且对沪深交易所今后的机制改革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盘集合竞价 价格发现效率 价格同步性 市场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