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 underpassing frozen connecting passage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tunnel 被引量:2
1
作者 JunHao Chen Jian Zhang +1 位作者 BiJian Chen Gen L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2年第4期258-266,共9页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the contact channel between Shangyang and Gushan of Fuzhou Metro Line 2 undercrossing the existing tunnel line,the freezing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contact channel,the displacem...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the contact channel between Shangyang and Gushan of Fuzhou Metro Line 2 undercrossing the existing tunnel line,the freezing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contact channel,the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existing tunnel line and the contact channel with different net distances and horizontal angles are analyzed by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field measurement method.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freezing period,the temperature drops at different measuring holes are almost the same.The temperature near the bottom freezing tube drops faster than that far from the tube.It is found that the bilateral freezing technique improves the formation of the freezing wall in the intersection area.In this case,the intersection time of the cross-section is 7 day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adjacent ordinary section.The change curve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urface uplift in different freezing periods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hannel is“M”shaped.The maximum uplift displacement at 12 m from channel center is 25 mm.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measuring point located above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onnecting channel is large.The farther the point from the central axis,the smaller the corresponding vertical displacement.When the horizontal angle between the existing tunnel and the connecting channel is less than 60,the existing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tunnel changes rapidly with the horizontal angle,reaching 0.17 mm/.Meanwhile,when the net distance is less than 6.1 m,the change rate o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tunnel is up to 2.4 m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isting tunnel Displacement field Connecting passage Freezing method Down crossing
下载PDF
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坤 张志伟 +2 位作者 梁荣柱 李忠超 田洪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9,136,共11页
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将诱发下卧盾构隧道隆起变形,预测既有盾构隧道位移发展对近接上穿施工控制和既有盾构隧道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两阶段法,提出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引发既有盾构隧道纵向位移解析解;通过可考虑环间接头弱化的非连续盾构... 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将诱发下卧盾构隧道隆起变形,预测既有盾构隧道位移发展对近接上穿施工控制和既有盾构隧道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两阶段法,提出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引发既有盾构隧道纵向位移解析解;通过可考虑环间接头弱化的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模拟既有盾构隧道,采用Riftin地基考虑盾构隧道-土层相互作用,同时通过Mindlin经典解得到新建隧道开挖卸载应力,并作用于既有盾构隧道之上,建立新建隧道上穿作用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解答;通过将杭州圆形顶管隧道上穿既有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8号线隧道上穿既有地铁2号线两个工程案例实测值与本文方法和常用Euler-Bernoulli(EB)等效连续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EB连续梁模型预测的隧道纵向位移均接近实测值;本文方法预测的隧道弯矩和接头张开量均大于EB连续梁模型;但EB等效连续梁模型预测的纵向位移曲线整体呈现为光滑连续,而本文方法预测的位移曲线是由一系列短直线连接而成,在接头处存在“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上穿 既有盾构隧道 环间接头弱化 纵向变形 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 Riftin地基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某近间距盾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案例研究
3
作者 李文杰 张倬豪 +2 位作者 余群舟 周诚 谢丹妮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相较于一般的盾构施工,近间距盾构施工中后行隧道施工不仅难度大、风险高,还会造成既有隧道的结构变形和位移,降低既有隧道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近间距盾构施工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支持。依托某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三阳... 相较于一般的盾构施工,近间距盾构施工中后行隧道施工不仅难度大、风险高,还会造成既有隧道的结构变形和位移,降低既有隧道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近间距盾构施工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支持。依托某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三阳路过江超大直径隧道近间距盾构施工实例,根据其工程特点归纳出典型风险指标,并基于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云模型评估方法对各个风险进行评估。实际施工中结合评估等级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同时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阳路大隧道 近间距盾构施工 既有隧道 风险评估 云模型
下载PDF
考虑隧道掘进过程的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霖 李宇杰 +3 位作者 王晓军 张顶立 叶利宾 杨硕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为有效评估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保既有隧道运营安全,将既有隧道简化为放置在Pasternak地基模型上的Euler-Bernoulli梁,基于两阶段分析法提出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与现场监测和既有方... 为有效评估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保既有隧道运营安全,将既有隧道简化为放置在Pasternak地基模型上的Euler-Bernoulli梁,基于两阶段分析法提出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与现场监测和既有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新建隧道开挖面位于既有隧道中点时,既有隧道差异沉降达到最大值,转角曲线关于既有隧道中心线对称;在新建隧道掘进过程中,既有隧道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分别出现在既有隧道长度的2/5和3/5位置附近,最大负剪力出现在既有隧道中点处;当新建隧道开挖面到达既有隧道长度的1/4和3/4位置时既有隧道产生最大正剪力;随着隧道轴线夹角和相对弯曲刚度增大,既有隧道的内力显著增大;增大隧道竖向净距有利于控制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本文方法考虑了新建隧道掘进过程和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不同相对位置,可为类似穿越工程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隧道 下穿施工 既有隧道 力学响应 隧道掘进过程 相对位置
下载PDF
TBM隧道下穿交角对高速铁路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5
作者 朱兆斌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由于隧道断面尺寸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在不同下穿角度下,既有隧道的变形沉降规律有所不同。对于埋深较大的山岭隧道,隧道交角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瓯江引水工程TBM隧道下穿既有圆岩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不... 由于隧道断面尺寸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在不同下穿角度下,既有隧道的变形沉降规律有所不同。对于埋深较大的山岭隧道,隧道交角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瓯江引水工程TBM隧道下穿既有圆岩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不同下穿交角下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采用了现场监测对比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既有隧道采用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方案,监测下穿期间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通过MIDAS GTX NX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新建TBM隧道下穿交角为0°、18°、58°、78°、90°的情况下既有高速铁路隧道的变形。研究表明:既有隧道拱腰处的沉降值,先开挖段略大于后开挖段;当隧道垂直相交时,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相对最小,但不同交角下,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相差不大;既有隧道沉降沿轴线方向呈“凹槽型”分布,随着两隧道交角减小,凹槽张开程度增大,既有隧道受新建隧道施工影响的扰动区域增大,且既有隧道扰动影响范围长度与隧道叠交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为了减小既有隧道的扰动范围,建议新建TBM隧道以大角度相交的方式穿越既有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下穿 既有隧道 穿越角度 沉降 扰动区域
下载PDF
盾构法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欣 王江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为了解盾构法施工近距离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依托于实际工程,通过midasGTSNX三维有限元软件仿真模拟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分析既有隧道和土层的变形规律、采用“上小下大”的注浆模式研究注浆压力以及管片环宽对地层变形的... 为了解盾构法施工近距离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依托于实际工程,通过midasGTSNX三维有限元软件仿真模拟新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分析既有隧道和土层的变形规律、采用“上小下大”的注浆模式研究注浆压力以及管片环宽对地层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盾构机开挖掌子面不断靠近既有隧道时,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不断增大,在下穿时影响最大,此区间的隧道沉降值最大,是穿越过程中最危险的地方,在背离后隧道沉降值逐渐减小;地层随注浆压力的增大,施工造成的周围地层变形减少,在地层沉降没有稳定之前,根据地面的沉降情况,可进行二次注浆;环宽设置值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大地表沉降值,选取管片环宽时,要综合具体工程条件、施工成本和施工技术等方面考虑。盾构法施工下穿时,上下重叠区间内既有隧道的变形量最大,需提前做出安全施工的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下穿 既有隧道 变形影响分析 数值模拟 加固措施
下载PDF
交叠隧道引起地表及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分析
7
作者 肜增湘 余炳臻 +3 位作者 戴灏卿 李旋 罗学东 付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为了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规律,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施工为背景,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新建左线隧道上跨施工对下卧左线和上跨右线隧道及地表土体变形的影响,并与现场实测结果... 为了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规律,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施工为背景,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新建左线隧道上跨施工对下卧左线和上跨右线隧道及地表土体变形的影响,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对既有隧道水平变形的影响较小,需重点关注既有隧道竖向变形和盾构区变形监控工作;随着新建隧道掌子面推进,既有隧道距离掌子面越近处变形速率越大;开挖引起的隧道外地表沉降符合正常开挖沉降规律,即离隧道中心点越近,地表沉降量越大,开挖至中部时地表变形速率较快,接近稳定阶段开挖时地表变形速率较慢;交叠段开挖完成后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盾构施工现场地表监测数据之间的误差最大仅为4.32 mm,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研究结果对同类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能为类似工况下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上穿隧道 变形特征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新建隧道上跨既有运营隧道施工要点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超 孔令展 +2 位作者 高山 杨晋 李浩然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随着各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交叠隧道越来越多。以往的研究成果多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室内实验等方向展开。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庙~夏区间工程,新建盾构隧道上跨既有运营13号线,竖向最小间距1.27 m。针对该工况,从出土量控制、... 随着各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交叠隧道越来越多。以往的研究成果多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室内实验等方向展开。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庙~夏区间工程,新建盾构隧道上跨既有运营13号线,竖向最小间距1.27 m。针对该工况,从出土量控制、掘进参数、注浆参数、盾构姿态4个方面提出了施工控制要点。经与第三方自动化监测数据对比,本案例中采取的施工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隧道 上跨 既有隧道 施工要点
下载PDF
考虑上浮效应的顶管施工引起下方盾构隧道响应简化分析方法
9
作者 姚言 王奎华 +3 位作者 应宏伟 朱成伟 张昌桔 李冰河 《地基处理》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新建顶管上穿施工会引起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隆起位移,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大直径顶管在注浆充足或在地下水位以下顶进时上浮效应不可忽略,而目前的简化分析方法尚未考虑此效应。采用两阶段法,将既有隧道视为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 新建顶管上穿施工会引起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隆起位移,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大直径顶管在注浆充足或在地下水位以下顶进时上浮效应不可忽略,而目前的简化分析方法尚未考虑此效应。采用两阶段法,将既有隧道视为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提出考虑上浮影响的土体非均匀收敛模式下,新建顶管上穿施工引起下方既有隧道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均匀土体收敛模式、下沉的非均匀土体收敛模式会低估顶管下方的土体自由位移、既有隧道的纵向位移响应,与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参数分析表明,降低土体损失率能有效减少既有隧道竖向位移与弯矩,且土体损失率与既有隧道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弯矩呈线性关系;既有隧道与土体的管土刚度比的增大可减小既有隧道竖向位移,但也会增大隧道管片弯矩;增大顶管与既有隧道竖向净距有利于既有隧道竖向位移与弯矩的控制,实际工程应根据既有隧道的保护要求和顶管的上覆土厚度要求选择合理的净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顶管 上浮效应 土体收敛 上穿施工 既有隧道隆起 两阶段法
下载PDF
大直径双孔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沉降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家贺 刘书荣 +6 位作者 刘艳涛 杨超 杨欣欣 董亚博 罗明福 王斌彬 华谦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盾构隧道掘进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地表沉降、隆起变形。为预测双孔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以及穿越粉细砂地层时引起的地表沉降,依托雄安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盾构隧道工程,并结合工程监测数据,建立双孔Peck公式。研究表明:针对左右线... 盾构隧道掘进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地表沉降、隆起变形。为预测双孔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以及穿越粉细砂地层时引起的地表沉降,依托雄安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盾构隧道工程,并结合工程监测数据,建立双孔Peck公式。研究表明:针对左右线先后下穿既有道路的工程,其断面地表沉降呈“W”形,两隧道轴向的沉降量最大;后线掘至相同断面时,会加大先行掘进的地表沉降量;基于Peck公式和实测数据,建立预测双孔下穿既有道路和穿越粉细砂地层时断面地表沉降的双孔Peck公式,为类似地层和工程的隧道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双孔盾构隧道 下穿既有道路 断面地表沉降 双孔Peck公式
下载PDF
城市暗挖隧道平行穿越既有市政管线施工方法研究
11
作者 孙姝婷 袁维 彭澍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1-37,55,共8页
为探索不同工况下北京地铁28号线东大桥站—京广桥站区间新增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管线沉降的影响,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数值计算优化分析,并优化其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新线施工引起既有管线的沉降随开挖循环进尺、初期支护的... 为探索不同工况下北京地铁28号线东大桥站—京广桥站区间新增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管线沉降的影响,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数值计算优化分析,并优化其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新线施工引起既有管线的沉降随开挖循环进尺、初期支护的强度与厚度、注浆加固指标的增大而减小,随上台阶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因上台阶开挖不预留核心土或取消锁脚锚杆支护呈显著增大趋势。得出其优化方案:建议开挖上台阶时不预留核心土,或增大开挖循环进尺至1.0 m,或减小初期支护厚度至200 mm。研究结论为北京地区暗挖地铁隧道穿越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平行穿越 既有市政管线 数值模拟 优化分析
下载PDF
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车站直接磨桩技术研究
12
作者 韩强 张旭 +2 位作者 成铭 胡军勇 谢开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7期186-189,共4页
在城市中心修建盾构隧道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避让桩基的情况。传统拔除围护桩的处理方法存在对周围环境影响大、成本高、工期长、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等问题。论文案例工程分析了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难点,利用盾构机的切削能力,在... 在城市中心修建盾构隧道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避让桩基的情况。传统拔除围护桩的处理方法存在对周围环境影响大、成本高、工期长、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等问题。论文案例工程分析了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难点,利用盾构机的切削能力,在盾构区间直接破除并穿越桩基,详细介绍了盾构机磨桩施工过程,采用MIDAS GTS有限元模拟分析,将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同上,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隧道路线选择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 下穿既有站 围护桩 磨桩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顶管法施工对邻近地铁盾构隧道的安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衡瑜 丁俊峰 吕凯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无锡某泵站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跨越运营地铁隧道。为保证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施工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和PLAXIS 3D模拟施工过程,预测了顶管法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在施工期开展了全过程的安全监测。基于模... 无锡某泵站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跨越运营地铁隧道。为保证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施工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和PLAXIS 3D模拟施工过程,预测了顶管法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在施工期开展了全过程的安全监测。基于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变形均满足规范中对隧道结构变形的控制要求;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形规律基本一致,顶管施工引起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变形表现为隧道隆起,水平变形相对较小,隧道收敛表现为横向压缩、竖向拉伸;顶管穿越施工引起下方盾构隧道上浮和轮廓收敛变形,隧道最大变形均发生在顶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隧道顶部上浮和轮廓收敛的监测工作。顶管法施工上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安全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法施工 地铁盾构隧道 近距离穿越 变形
下载PDF
浅埋超大直径盾构近穿既有高架桩基的影响
14
作者 苏稚寅 谢家冲 王子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39-10448,共10页
上海北横通道工程Ⅷ标段为15.5 m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区间在出洞后仅54 m即近距离侧穿内环高架,最小覆土埋深比为0.5,距离桥墩桩基最近仅3.9 m。施工过程中既有桩基、地层和盾构穿越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影响。开展了盾构施工影响区范围... 上海北横通道工程Ⅷ标段为15.5 m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区间在出洞后仅54 m即近距离侧穿内环高架,最小覆土埋深比为0.5,距离桥墩桩基最近仅3.9 m。施工过程中既有桩基、地层和盾构穿越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影响。开展了盾构施工影响区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和桥墩桩基的位移监测,并基于实测结果对盾构开挖过程的三维精细化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均反映了在浅埋超大直径盾构出洞后即穿既有高架桥梁桩基下,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地表中间沉降,两侧显著隆起的特点,其中部分隆起量在开挖完成后由于卸载恢复;侧穿高架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隧-土-桩相互作用:既有桩基对盾构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存在钳制作用,导致沉降槽两侧表现为非对称隆起,地层变形同时也协同带动既有桩基的竖向隆起;在开挖的纵向响应上,沉降区间受到两侧工作井与桩基约束而扩展有限;侧穿引起桩身发生背向隧道最大值超过3 mm的水平侧向屈曲位移,同时在单桩中产生最大达到150 kN的附加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桩基穿越 既有桥梁 自动化监测 地表沉降 桩土相互作用
下载PDF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姿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5
作者 郭平 李茂 +3 位作者 陈建航 吴祥 吕庆龙 苏栋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针对深圳某地铁站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超大断面、浅覆土、密贴顶进等特点,对顶管姿态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采用的姿态测量、铰接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模式控制、注浆纠偏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纠偏控制方案进行介绍。根据该工程... 针对深圳某地铁站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超大断面、浅覆土、密贴顶进等特点,对顶管姿态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采用的姿态测量、铰接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模式控制、注浆纠偏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纠偏控制方案进行介绍。根据该工程实践表明:①顶管姿态偏移主要源于顶管开挖面及隧道两侧水土压力不平衡;②矩形顶管姿态控制重点是水平姿态以及垂直姿态控制;③通过采用铰接油缸控制、注浆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转动模式控制等技术,可有效控制顶管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隧道 超大断面 密贴顶进 姿态控制 铰接纠偏
下载PDF
隧道穿越既有区间的安全措施与预警分析
16
作者 张杰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新建地铁与既有地铁线路交叉穿越属于高风险工况,当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时,会使既有隧道结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结构产生变形,因此,对穿越既有区间隧道制定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十分必要。系统归纳南京地铁在建线路穿越既有运营线... 新建地铁与既有地铁线路交叉穿越属于高风险工况,当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时,会使既有隧道结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结构产生变形,因此,对穿越既有区间隧道制定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十分必要。系统归纳南京地铁在建线路穿越既有运营线路的相关安全保障经验,即当上穿工况时,采取强化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应急响应的保障措施,同时结合数值分析得出MJS门式加固对既有隧道保护作用明显;当下穿工况时,采取增强既有隧道洞内和洞外刚度、配置试验段和运营配合保障措施,同时结合数值分析发现既有隧道洞内环向+纵向加固对既有隧道保护作用显著,且当在距离掘进面20 m范围内,既有隧道沉降、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最大。最后结合工程实践过程中既有区间预警情况,分析相关原因,为类似工程提供警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既有隧道 保障措施体系 MJS加固 洞内加固
下载PDF
高铁路基小角度跨越既有浅埋隧道工程对策
17
作者 赵斗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共6页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以路基形式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浅埋段,为避免新建铁路路基荷载、施工时机械振动及后期运营等对既有铁路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影响程度,优化路基结构,提出运营监测方案,对设计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以路基形式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浅埋段,为避免新建铁路路基荷载、施工时机械振动及后期运营等对既有铁路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影响程度,优化路基结构,提出运营监测方案,对设计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保障高铁和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跨越既有铁路隧道影响评价方法、控制指标、评价参数;(2)研究开展常规路基设计方案对既有铁路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受力接近限值水平,安全储备不足;(3)研究提出U形槽内浇筑轻质混凝土轻型结构设计方案和静力碾压措施,较常规路基设计方案,对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受力影响优化幅度达30%~50%;(4)研究提出包括监测范围、内容、布设要求、频率、预警阈值等的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方案;(5)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新建铁路跨越既有铁路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 浅埋隧道 工程对策
下载PDF
复杂地层浅埋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隧道加固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杨鑫 储修琼 +3 位作者 宁鹏 段小明 刘阳峰 罗如平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城市地下交通发展,临近地下结构施工作业频繁,有效地隔离保护措施对地下结构安全十分重要。以福州滨海快线某地铁枢纽车站换乘通道顶管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了复杂地下空间下浅埋大断面顶管上跨既有线掘进数值模型,模型中... 城市地下交通发展,临近地下结构施工作业频繁,有效地隔离保护措施对地下结构安全十分重要。以福州滨海快线某地铁枢纽车站换乘通道顶管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了复杂地下空间下浅埋大断面顶管上跨既有线掘进数值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沿海软黏土小应变硬化(HSS)特性及其参数取值方法,分析了管幕隔离-MJS地层加固联合作用下浅埋大断面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①管幕加固可有效减弱区域范围内地表沉降,“口”字形全封闭管幕对于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87%,仅上下排管幕相较无管幕情况减小34.9%;②管幕+MJS加固时拱底隆起最大值约2.9 mm,仅MJS加固时拱底隆起最大值3.2 mm,无任何加固的情况下拱底隆起最大值3.9 mm;③既有地铁隧道,在管幕+MJS加固下最终控制最大上浮量2.36 mm。研究结果可对沿海淤泥黏性土地层中盾构、顶管施工的地表沉降控制及邻近地下结构隔离防护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顶管上跨 管幕隔离 MJS加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中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研究
19
作者 王瑾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上海北横通道盾构穿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案例为背景,提出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中轨道交通施工技术,并采用轨交10号线隧道结构沉降监测数据验证穿越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竖向位移原位监测数据表明,超大直径盾构近... 以上海北横通道盾构穿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案例为背景,提出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中轨道交通施工技术,并采用轨交10号线隧道结构沉降监测数据验证穿越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竖向位移原位监测数据表明,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中轨道交通的施工技术满足被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要求,该穿越施工技术可为沿海软土地区相似工况条件下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中轨道交通线路提供施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穿越既有隧道 推进参数 变形控制
下载PDF
盾构法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
20
作者 甄晓亮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9期24-27,共4页
盾构法近距离下穿施工技术是当下新兴的隧道施工技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将其用于地铁隧道的施工建设中,然而由于此项技术起步较晚,在新建隧道采取盾构法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隧道时会对既有盾构隧道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其发... 盾构法近距离下穿施工技术是当下新兴的隧道施工技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将其用于地铁隧道的施工建设中,然而由于此项技术起步较晚,在新建隧道采取盾构法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隧道时会对既有盾构隧道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其发生不均匀变形等问题,降低其整体质量。对此,文章就盾构法近距离下穿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控制盾构施工法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法 近距离下穿 既有盾构隧道 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