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oprevalence of <i>Clostridium tetani</i>in Donkeys in Kaduna State, Nigeria
1
作者 Onoja Emmanuel Shuiabu Mohammed +2 位作者 Abaghgarandu Mordecai Alimi Abdulrasheed Udugwu Deborah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33-39,共7页
Tetanus is an acute non-contagious and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Clostridium tetani exotoxins that affect many animal species and humans. I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 ranging from 58% to 80% in Equida... Tetanus is an acute non-contagious and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Clostridium tetani exotoxins that affect many animal species and humans. I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 ranging from 58% to 80% in Equida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eroprevalence of C. tetani antibodies in donkeys in Kaduna State. A total of 384 donkeys were sampled from the study area, 5 ml of blood was collected aseptically from the jugular vein and sera was harvested and tested for tetanus using ELISA kits. A seroprevalence of C. tetani of 295/384 (76.8%) was recorded. Male donkeys had a higher sero-prevalence (89.9%) than female (64.1%), young donkeys had 78.5% compared to 75.7% for adults;donkeys with wounds had a seroprevalence of 92.1% while those without wounds (42.4%). Donkeys from free range had a higher seroprevalence of 88.0%. Donkeys with BCS of 1 and 2 had 87.8% being the highest value, based on breeds, the Fari and Idabari had the higher seroprevalence (85.7% and 87.2%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onkeys in the Northern Kaduna had a high seroprevalence to C. tetani and also sex, age, breeds and presence of wound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to C. tetani infection in donkeys and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the use of donkeys in production of tetanus antitoxins and toxoid should b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ANUS EQUIDAE SEROPREVALENCE clostridium tetani Auraki Dune Fari Idabari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快速检测破伤风梭菌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蒙 刘萍 +1 位作者 吴佳燕 蒲晓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设计快速检测破伤风梭菌的方法,以便对破伤风梭菌感染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1)设计针对破伤风梭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方法。(2)对破伤风梭菌恒温扩增法进行特异性试验。(3)对破伤风梭菌恒温扩增法进行灵敏... 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设计快速检测破伤风梭菌的方法,以便对破伤风梭菌感染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1)设计针对破伤风梭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方法。(2)对破伤风梭菌恒温扩增法进行特异性试验。(3)对破伤风梭菌恒温扩增法进行灵敏度试验。结果 (1)设计出针对破伤风梭菌的恒温扩增检测方法。(2)本恒温扩增检测方法只扩增破伤风梭菌DNA,对其他菌不扩增,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3)本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101 CFU/25μL,灵敏度高。结论本试验设计的破伤风梭菌恒温扩增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简便、快速,适用于破伤风梭菌现场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梭菌 破伤 敏感性和特异性 环介导恒温扩增
下载PDF
四种高危感染菌联合诊断基因芯片的研制
3
作者 姜昌丽 马洁 +6 位作者 滕毅 杜凌琳 瞿良 朱光旭 张悦 谭德勇 王惠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18-20,24,共4页
目的 研制四种高危感染菌联合诊断基因芯片并用于临床.方法 通过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梭菌及炭疽杆菌的基因序列,获得其有效检测的基因位点;利用已有的基因芯片技术,研制了一张用于四种高危感染菌联合诊断的基因芯... 目的 研制四种高危感染菌联合诊断基因芯片并用于临床.方法 通过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梭菌及炭疽杆菌的基因序列,获得其有效检测的基因位点;利用已有的基因芯片技术,研制了一张用于四种高危感染菌联合诊断的基因芯片.结果 经临床标本或模拟破伤风梭菌及炭疽杆菌危险品的检测验证,该基因芯片的粗符合率达到93.3%以上,并且检测特异性强.结论 成功制备了四种高危感染菌联合诊断基因芯片,并且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破伤风梭菌 炭疽杆菌 基因芯片
下载PDF
牛源破伤风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4
作者 邓舜洲 钟地香 +2 位作者 肖根辉 张文波 朱芝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4-226,共3页
1头进行了瘤胃瘘管手术的黄牛发病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痉挛。本试验取其手术伤口部位的炎性肌肉进行了细菌分离,分离到1株破伤风梭菌CT-JX-1。该分离菌株为具有顶端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形成出灰白色、扁平... 1头进行了瘤胃瘘管手术的黄牛发病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痉挛。本试验取其手术伤口部位的炎性肌肉进行了细菌分离,分离到1株破伤风梭菌CT-JX-1。该分离菌株为具有顶端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形成出灰白色、扁平、粗糙的菌落,菌落中心部分致密,外缘呈蜘蛛网状;该菌株能液化明胶,对多种糖均不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梭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不同搅拌策略对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破伤风毒素的影响
5
作者 郑喆 张建飞 +6 位作者 丁苗 李振忠 王忠 陈文韬 付晶 冯鹏 陈作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的考察不同搅拌策略对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C.tetani)大规模发酵生产破伤风毒素的影响,建立稳定的C.tetani发酵工艺。方法在1500 L发酵罐中,采用不同搅拌策略发酵C.tetani。发酵过程中测定发酵液菌体浓度和毒素絮... 目的考察不同搅拌策略对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C.tetani)大规模发酵生产破伤风毒素的影响,建立稳定的C.tetani发酵工艺。方法在1500 L发酵罐中,采用不同搅拌策略发酵C.tetani。发酵过程中测定发酵液菌体浓度和毒素絮状单位(flocculation unit,Lf),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ent基因和tetR基因的表达量;发酵液经深层过滤、超滤、两步盐析等工艺纯化后得到精制毒素,测定精制毒素的絮状单位、体积和蛋白氮含量,并计算其产量、纯度和收率。结果不同搅拌策略对C.tetani的生长、产毒、tent基因和tet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精制毒素的产量、纯度和收率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Stir-3组批培养结束时的平均产毒量为(110±10)Lf/mL,精制毒素的平均产量为(88±9)Lf/mL培养基,均高于其他试验组(P均<0.05);Stir-3组精制毒素的平均收率和纯度分别为79.8%±3.0%和(2798±83)Lf/mg PN,高于Stir-1和Stir-4组(P均<0.05),但与Stir-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etani大规模发酵时,可以采取两阶段搅拌控制策略(前12 h不搅拌,12 h后连续搅拌)以提高破伤风毒素的产量和纯度,不同搅拌策略可通过影响tent基因和tetR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影响C.tetani的产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 大规模发酵 破伤风毒素 tent基因 tetR基因
原文传递
破伤风毒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昌丽 谭德勇 +4 位作者 滕毅 马洁 瞿良 程罕松 王惠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构建含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特异性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应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以破伤风灭活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TT的3个特异性基因片段,连接至pMD19-TSimple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x,以其为阳性参照对... 目的构建含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特异性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应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以破伤风灭活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TT的3个特异性基因片段,连接至pMD19-TSimple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x,以其为阳性参照对模拟破伤风危险品进行PCR检测。结果 PCR及测序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以其为阳性参照可快速检出破伤风模拟危险品。结论成功构建了TT重组质粒pMD19-TTx,为破伤风梭菌的检测提供了阳性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菌 破伤风 破伤风毒素 重组质粒
原文传递
破伤风梭菌无动物源培养基发酵及纯化工艺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代帆 史建明 朱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开发优化破伤风梭菌无动物源培养基;摸索层析法纯化破伤风毒素的工艺。方法:分别用蛋白胨和酵母浸出物替代培养基中动物源性成分作为氮源。2 L发酵罐发酵比较菌体生长密度和产毒量;发酵液经离心,切向流过滤回收,通过柱层析方法对... 目的:开发优化破伤风梭菌无动物源培养基;摸索层析法纯化破伤风毒素的工艺。方法:分别用蛋白胨和酵母浸出物替代培养基中动物源性成分作为氮源。2 L发酵罐发酵比较菌体生长密度和产毒量;发酵液经离心,切向流过滤回收,通过柱层析方法对发酵回收液进行纯化。柱层析时比较不同洗脱条件下毒素回收率。结果:蛋白胨可更好的供菌体生长,但产毒量较低;酵母浸出物可作为氮源供菌体生长,菌体浓度相对较低,但最高产毒量可达52 Lf·m L-1;阴离子柱层析纯化可使破伤风毒素纯度大幅提高,毒素回收率在80%左右。结论:无动物源培养基发酵破伤风梭菌有高产毒量,阴离子柱层析可作为破伤风毒素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梭菌 无动物源 酵母浸出物 蛋白胨 阴离子交换层析
原文传递
抗破伤风杆菌信息菌素Ph-CT的构建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于焕 左越文 丘小庆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构建和纯化抗破伤风杆菌信息菌素(Ph-CT),并初步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从分泌针对破伤风杆菌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出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利用双联寡核苷酸点突变技术将抗体模拟物与大肠菌素Ia融合构建Ph-CT,经离... 目的构建和纯化抗破伤风杆菌信息菌素(Ph-CT),并初步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从分泌针对破伤风杆菌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出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利用双联寡核苷酸点突变技术将抗体模拟物与大肠菌素Ia融合构建Ph-CT,经离子交换柱纯化后,通过菌落培养加入不同剂量信息菌素Ph-CT(终浓度2、4、8、16μg/mL),观察Ph-CT的体外抗菌活性。通过培养液中接种破伤风杆菌,并加入不同剂量的Ph-CT(终浓度4、16μg/mL),厌氧培养16h后取滤液及菌液行小鼠腹腔注射,观察Ph-CT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抗破伤风杆菌Ph-CT。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涂布加入Ph-CT 2、4μg/mL孵育菌液的固体培养基上仍见破伤风菌落生长,而涂布加入Ph-CT 8、16μg/mL孵育菌液的培养基上均无菌落生长;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滤液和菌液组中对照组小鼠1d内均全部死亡,滤液组Ph-CT 4、16μg/mL组小鼠3d内全部存活,菌液组中Ph-CT 4μg/mL组小鼠3d内存活3只(50%),Ph-CT 16μg/mL组小鼠3d内全部存活。结论构建的Ph-CT在体内和体外都表现出对破伤风杆菌有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破伤风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应用于临床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菌素 抗破伤风杆菌信息菌素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培养基氨基氮/总氮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
9
作者 瞿明霞 杨海艳 +1 位作者 徐江峰 詹益雄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89-491,496,共4页
目的分析培养基氨基氮(amino nitrogen,AN)/总氮(total nitrogen,TN)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制备方式的动物源性氮源,在TN相同且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按AN/TN目标值0.25、0.35、0.55配制培养基,用于破伤... 目的分析培养基氨基氮(amino nitrogen,AN)/总氮(total nitrogen,TN)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制备方式的动物源性氮源,在TN相同且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按AN/TN目标值0.25、0.35、0.55配制培养基,用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培养,分析不同AN/TN值与产毒的关系。结果不同AN/TN值与产毒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高度负相关(r=-0.85,P<0.001)。当AN/TN值在0.25~0.55范围内升高时,产毒呈下降趋势。AN/TN值为0.25时,产毒最高,平均值达105.5 Lf/m L。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基AN/TN值有利于产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培养基 氮源 产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