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ment of Parkinsonian behavior with co-grafts of Schwann cells and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rat
1
作者 Ying Xia Chengchuan Jiang +3 位作者 Zhongliang Ding Yang Wang Bin Xu Linyin F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BACKGROUND: Due to the lack of autograft transplant rejection, Schwann cells (SCs)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the induc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Mesencephalic stem cells can be in... BACKGROUND: Due to the lack of autograft transplant rejection, Schwann cells (SCs)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the induc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Mesencephalic stem cells can be induced to produce dopaminergic neuron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o-grafts of SCs and neural stem cells (NSCs) deserves further study and verification in Parkinsonian animal model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chwann cells and mesencephalic NSC co-grafts in Parkinsonian animal models on animal behavior and histology.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 SETTING: Fud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ATERIALS: The following anim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 Shanghai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5 Sprague-Dawley rats, embryonic day (E) 13-16; 16 neonatal Sprague-Dawley rats, postnatal day 1-3; and 18 adult SD rats of both genders. Animal experimentation met animal ethical approval.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Shanghai Medical Center, Fudan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05 to January 2007. The mesencephalic NSC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brains of SD rats at E 13-16, and SC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sciatic nerves of neonatal rats at day 1-3. Hemiparkinsonian rats (n =18) were selected for transplantation after estimating rotational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apomorphine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NSC group, and co-graft group. There were 6 rats in each group. Either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NSCs, or SCs plus NSC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right neostriatum of Parkinsonian rats, respectively. MAIN OUTCOME MEASURES: (1) Rotational behavior was induced by apomorphine (0.05 mg/kg, i.p.) 2, 4, 6, 8, and 10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rotations were counted. (2)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right neostriatum were quantified by tyrosine hydroxyl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10 weeks after grafting. RESULTS: All 18 Parkinsonian ra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without any loss. (1)Rotation behavior and turn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 of apomorphine-induced rot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1 ) in both the NSC group and co-graft group. (2)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each group: TH-immunoreactive neur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striatum of both the NSC group and co-graft group 10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neuronal volume, size of the nucleus, and neuronal numbers were larger in the co-graft group compared to the NSC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C and NSC co-grafts not only improve Parkinsonian behavior in rats, but also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N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 cells neural stem cells Parkinson's disease co-graft
下载PDF
INTRACEREBRAL CO-GRAFTING OF SCHW ANN'S CELLS AND FETAL ADRENAL MEDULLA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瓦城 丁育基 +3 位作者 曹家康 杜建新 张国风 刘玉军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8期25-30,共6页
Intracerebral co-grafting of Schwann's cells and human fetal adrenal medullary tissue was performed in 10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One to six months after grafting, symptom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 Intracerebral co-grafting of Schwann's cells and human fetal adrenal medullary tissue was performed in 10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One to six months after grafting, symptom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r 1 to 3 grade. Among them, 2 patients resumed nearly normal daily activities. Long-term follow-up showed that the symptoms were not improved satisfactorily in some patien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careful selection of patients, administration of amantadine, and co-grafting of Schwann's cells which prompts the survival of chromaffin cells are essential to bette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In INTRACEREBRAL co-graftING OF SCHW ANN’S CELLS AND FETAL ADRENAL MEDULLA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原文传递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多层共挤薄膜的影响
3
作者 徐兴亮 张瑾 +1 位作者 孙雪楠 孙权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23-26,共4页
对于以PA6为阻断层的多层共挤膜而言,通过马来酸酐(MA)接枝改性的聚乙烯是一种良好的黏合树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五层共挤薄膜的结合层,从晶体数量、拉伸强度、剥离强度等角度,考察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五层... 对于以PA6为阻断层的多层共挤膜而言,通过马来酸酐(MA)接枝改性的聚乙烯是一种良好的黏合树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五层共挤薄膜的结合层,从晶体数量、拉伸强度、剥离强度等角度,考察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五层共挤薄膜的影响。经实验发现,随着马来酸酐添加量的增加,对五层共挤吹膜晶点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少,对五层共挤膜的纵向拉伸强度和横向拉伸强度的影响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是剥离强度逐步升高,氧气透过率先降低后升高,透光率逐步降低。在五层共挤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马来酸酐对五层共挤薄膜的拉伸强度、剥离强度、氧气透过率、透光率的影响,综合考虑马来酸酐的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MA)接枝改性聚乙烯 多层共挤膜 拉伸强度 剥离强度 氧气透过率 透光率
下载PDF
接枝改性黄原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史靖琪 潘一恺 +3 位作者 皮双城 刘阳 张佳寅 谢通慧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752,共6页
分别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亚硫酸氢钠(NaHSO_(3))、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复合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XG-g-AMPS、XG-g-NVP和XG-g-DMDAAC三... 分别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亚硫酸氢钠(NaHSO_(3))、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复合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XG-g-AMPS、XG-g-NVP和XG-g-DMDAAC三种改性聚合物。采用FTIR、EA、^(1)H NMR、SEM和GPC对接枝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比较了黄原胶(XG)及改性聚合物的溶解性、耐盐性、剪切稀化性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改性XG聚合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同时耐盐性有一定提高,XG-g-NVP、XG-g-DMDAAC在30%盐溶液中黏度相较XG分别增加了9%,15%。此外,XG-g-NVP和XG-g-DMDAAC溶液的剪切性能值相较XG分别提升了11%和4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接枝共聚,改性XG聚合物的溶解性、耐盐性和剪切稀化性能得到提升,拓宽了黄原胶产品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接枝共聚 溶解性能 剪切稀化性 耐盐性
下载PDF
PPC/PBAT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可 张广翔 +1 位作者 韩媛媛 赵桂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制备了PPC/PBAT复合材料。由于PPC与PBAT的相容性较差,限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为了提高二者的相容性,选择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及引发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制备了PPC/PBAT复合材料。由于PPC与PBAT的相容性较差,限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为了提高二者的相容性,选择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及引发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DHBP),对PBAT进行接枝改性,并制备了PBAT接枝马来酸酐(PBAT-g-MA)。研究了PPC与PBAT-g-M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AT-g-MA质量分数的增大,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PPC-60/PBAT-g-MA-40(60、40分别为PPC、PBAT-g-MA的质量分数)的断裂伸长率由21.2%增大至68.1%;当PBAT-g-MA质量分数低于PPC时,作为分散相的PBAT-g-MA在PPC基体中均匀分散,自身的酸酐基团与PPC的端基发生反应,可有效改善两相的相容性,应力在界面层实现有效传递,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接枝改性 相容性
下载PDF
GB/T 42790-2023《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树脂》标准解读
6
作者 郝晶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5期15-24,共10页
介绍了GB/T 42790—2023《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树脂》的制定和发布过程,从标准的制定原则、技术指标的确定和检测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标准内容,并总结了部分指标的验证试验过程,为相关使用方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提供指导。
关键词 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树脂 国家标准 性能指标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聚丙烯接枝改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婧 许文才 +1 位作者 曹国荣 李东立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3-35,54,共4页
在系统介绍聚丙烯接枝改性方法基础上,从多种接枝单体的比较、选择,共单体的作用机理,以及接枝单体、共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丙烯接枝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为接枝反应提供最佳反应条件,加速接枝反... 在系统介绍聚丙烯接枝改性方法基础上,从多种接枝单体的比较、选择,共单体的作用机理,以及接枝单体、共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丙烯接枝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为接枝反应提供最佳反应条件,加速接枝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聚丙烯 接枝改性 接枝单体 共单体 接枝率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共辐射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明愉 曾庆轩 +1 位作者 冯长根 周从章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10,共4页
以60Co γ射线为辐射源,在氮气保护下对聚丙烯(PP)纤维和苯乙烯-二乙烯苯在甲醇介质中进行共辐射接枝。结果表明,当接枝液中苯乙烯质量分数为20%-30%,辐射总剂量为25-50 kGy时,PP纤维的接枝率高。二乙烯苯相对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2%时... 以60Co γ射线为辐射源,在氮气保护下对聚丙烯(PP)纤维和苯乙烯-二乙烯苯在甲醇介质中进行共辐射接枝。结果表明,当接枝液中苯乙烯质量分数为20%-30%,辐射总剂量为25-50 kGy时,PP纤维的接枝率高。二乙烯苯相对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2%时,纤维的接枝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分别为701%和161.5℃。接枝反应离开辐射源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后效应,放置一定时间和接枝液中加入适量无机酸均可有效提高PP纤维的接枝率。在相同条件下,用乙醇替代甲醇可以达到相近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率 苯乙烯 辐射接枝 PP纤维 甲醇 接枝反应 质量分数 二乙烯苯 玻璃化转变温度 介质
下载PDF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3,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反应温度影响显著;乳化剂用量和油水比对反相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淀粉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淀粉团粒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表面控制
下载PDF
固相共聚接枝合成功能化聚丙烯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立峰 郭宝华 张增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41,共4页
通过马来酸酐 (MAH)和乙酸乙烯酯 (VAc)固相共聚接枝聚丙烯 (PP) ,在二者的投料摩尔比接近 1:1时 ,得到了高接枝率的多官能团功能化的PP .反应的机理是两单体摩尔比接近 1:1时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过渡态 ,从而两者的共聚活性大大增加 ,... 通过马来酸酐 (MAH)和乙酸乙烯酯 (VAc)固相共聚接枝聚丙烯 (PP) ,在二者的投料摩尔比接近 1:1时 ,得到了高接枝率的多官能团功能化的PP .反应的机理是两单体摩尔比接近 1:1时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过渡态 ,从而两者的共聚活性大大增加 ,接枝率大大提高 ,同时抑制了接枝产品熔体流动指数的增加 .这种含有多种官能团 (酸酐官能团和酯基官能团 )的极性PP对于拓展PP的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共聚接枝 多官能团聚丙烯 马来酸酐 乙酸乙烯酯
下载PDF
淀粉改性絮凝剂制备及其对污泥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瑶 陈群 +1 位作者 汪永辉 江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利用60Co-γ辐射,以共辐照接枝技术制备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M)接枝率和单体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辐射剂量15 kGy,... 利用60Co-γ辐射,以共辐照接枝技术制备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M)接枝率和单体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辐射剂量15 kGy,淀粉与AM质量配比0.5∶1,阻聚剂添加量0.02%AM,单体浓度5%,产品接枝率达244%,单体利用率达171%。接枝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阳离子化后考察其对剩余污泥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絮凝剂(CSPAM)对剩余污泥的絮凝效果优于市售PAM,且CSPAM最佳用量小于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共辐射接枝 絮凝剂
下载PDF
改性淀粉絮凝剂DTCS-AM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茂健 王慧云 +2 位作者 全先高 刘景 徐志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醚化等反应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淀粉(DTCS),然后以DTCS为骨架与丙烯酰胺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考察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醚化等反应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淀粉(DTCS),然后以DTCS为骨架与丙烯酰胺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考察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考察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的絮凝能力。结果表明,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3 h,引发剂用量4 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2.2;DTCS-AM具有较好的絮凝结构,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絮凝剂用量为80 mg/L时,其COD去除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改性淀粉 絮凝剂 接枝共聚
下载PDF
机械活化甘蔗渣与丙烯酸(钠)的接枝共聚反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祖强 梁兴唐 +2 位作者 高利 胡华宇 童张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73-1580,共8页
采用搅拌球磨对甘蔗渣进行机械活化,以不同活化时间的甘蔗渣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以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活化时间、丙烯酸与甘蔗渣的用量比、反应时间和反... 采用搅拌球磨对甘蔗渣进行机械活化,以不同活化时间的甘蔗渣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以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活化时间、丙烯酸与甘蔗渣的用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采用SEM、FT-IR对甘蔗渣和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明显强化了甘蔗渣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主要是由于机械活化破坏了甘蔗渣中木质素对纤维素的包裹作用,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提高了其反应活性。以活化1.5 h的甘蔗渣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在反应时间为3 h、丙烯酸(体积,ml)与甘蔗渣(质量,g)的用量比为6、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制得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165.29%和82.70%的接枝共聚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机械活化 丙烯酸 接枝共聚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后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分别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油水比、引发剂浓度和淀粉单体比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后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分别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油水比、引发剂浓度和淀粉单体比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淀粉活化30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m(单体):m(淀粉)=1.6:1、V(油):V(水)=1.2:1、引发剂浓度1.46mmol·L·1;在该反应条件下,单体转化率96%,接枝率56.7%,接枝效率85.3%。而原淀粉在类似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72.5%,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46.9%和66.5%。机械活化作用破坏玉米淀粉的结晶区,与丙烯酰胺反应几率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玉米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机械活化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反应活性
下载PDF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婷 刘娅 +3 位作者 王宇 景遐斌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9-1444,共6页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荧光染色、NIH ImageJ图像分析和Real-time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黏附面积比、增殖能力和基因表达水平,以此评价新型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的表面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op-HA的表面接枝率为8.3%,掺入至PLGA后可形成富含钙磷的粗糙表面,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扩展和增殖,提高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材料的钙磷沉积能力.op-HA/PLG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表面改性 纳米复合材料 成骨活性
下载PDF
共单体在固相合成高极性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立峰 郭宝华 张增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研究了共单体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P)在马来酸酐 (MAH )固相接枝聚丙烯 (PP)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的结果表明 ,DAP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提高MAH的接枝率 ,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抑制PP的降解 ,从而解决了熔体接枝法接枝率低而普通固... 本文研究了共单体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P)在马来酸酐 (MAH )固相接枝聚丙烯 (PP)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的结果表明 ,DAP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提高MAH的接枝率 ,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抑制PP的降解 ,从而解决了熔体接枝法接枝率低而普通固相接枝法产品降解较为严重的问题。这种固相共聚接枝法是合成功能化PP的一种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极性聚丙烯 共聚单体 固相接枝 DAP MAH
下载PDF
钻井液用降粘降滤失剂MGBM-1的研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尉小明 刘喜林 +2 位作者 夏炎 史晓飞 刘庆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以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原料,通过甲醛缩合反应、烯类单体接枝共聚合反应、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及磺化剂磺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改性处理工艺,合成了兼具降粘、降滤失作用的新型钻井液处理剂MGBM-1。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MGBM-1具有明显的降... 以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原料,通过甲醛缩合反应、烯类单体接枝共聚合反应、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及磺化剂磺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改性处理工艺,合成了兼具降粘、降滤失作用的新型钻井液处理剂MGBM-1。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MGBM-1具有明显的降粘和降滤失效果,在其加量为0.5%时,表观粘度下降50%,滤失量下降51%,动切力下降80%,静切力下降幅度更大;抗盐能力优于FCLS;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岩心滚动回收率高于FCLS。并从分子作用基团角度对MGBM-1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盐 丙烯酰胺 顺丁烯二酸酐 接枝共聚 降粘剂 降滤失剂 钻井液 石油钻井
下载PDF
电子束预辐照聚丙烯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代涛 施鼐 +2 位作者 谢立青 周维金 徐端夫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应用电子束预辐照的方法对丙烯酸与等规聚丙烯粉末的接枝共聚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辐照剂量、储藏时间、反应温度、Mohr’s 盐浓度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所有的实验,辐照及接枝聚合等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 应用电子束预辐照的方法对丙烯酸与等规聚丙烯粉末的接枝共聚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辐照剂量、储藏时间、反应温度、Mohr’s 盐浓度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所有的实验,辐照及接枝聚合等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同时对接枝材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顺利进行.接枝材料在离子吸附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预辐照 丙烯酸 聚丙烯 接枝聚合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动力学 聚合速率
下载PDF
反相乳液法mSt-g-AM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1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7-573,共7页
采用反相乳液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研究,考察以过硫酸铵引发机械活化淀粉(mSt)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反应速率Rg与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mSt]的关系,推导并验证该反应体系的... 采用反相乳液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研究,考察以过硫酸铵引发机械活化淀粉(mSt)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反应速率Rg与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mSt]的关系,推导并验证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g∞[mSt]1.24[I]0.76[M]1.54[E]0.33,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关系式:Rp∞[mSt]0.5~1[I]0.5~1[M]1~1.5[E]0.6基本一致,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在聚合过程中,引发剂分解副反应、诱导分解及“笼壁效应”导致引发效率降低,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推导出共聚物消耗单体量与参加反应单体总量的比值(X):1/X=1+K1[M]0.5/[Mst]0.5+K2[Mst]0.5[I]0.5/[M]+K3[I]0.5/[Mst]0.5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其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机械活化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